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楊志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截至目前,我們已建成的75家新型社區工廠,共吸納安置移民搬遷、返鄉就業群眾2500人,其中貧困群眾超過1000人。」4月22日,紫陽縣人社局局長李曉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每年有8萬餘人在外務工,其中,修腳人員達4萬多人,僅在湖北就超過5000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縣的防控任務十分艱巨,就業壓力也十分巨大。
為此,紫陽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幫扶農民工返崗復工,穩定就業。先後制定十條政策措施,採取「三三制」分流法,通過幫助企業用工融資、外出就業服務、線上技能培訓 「三管齊下」解決企業和農民工實際困難;通過對企業和農民工開展「點對點」「門對門」「面對面」服務模式,做到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農民就業兩手抓兩不誤。
2月20日,北京老才臣食品公司向紫陽縣人社局贈送了一面「服務萬家百姓,助力民生企業」的錦旗,感謝縣人社局對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老才臣公司有60多名紫陽籍員工,疫情期間擬包車返崗。了解情況後,縣人社局迅速協調了車輛和通行證明等相關事宜,確保了該公司紫陽籍員工快速返崗復工。
2月21日,紫陽縣全縣返崗復工「春風行動」啟動,經過縣鎮村三級人力資源勞動保障和醫療衛生等部門嚴格摸底排查篩選的四批380名農民工,乘11輛「暖心大巴」分別被送往江蘇、北京等地務工。截至3月底,縣人社局採取「暖心大巴」「火車專列」「點對點」接送的方式,共累計組織9800餘農民工返崗復工,其中貧困勞動力2800餘人。
與此同時,紫陽縣抓住脫貧攻堅、陝南移民開發、秦嶺循環發展、蘇陝扶貧協作以及全國首批「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等重大機遇,引導外出勞動力返鄉創業帶就業。其中,緊扣「新型社區工廠」發展戰略,積極鼓勵一批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帶回資金、技術返鄉創業,目前已建成以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為主的新社區工廠75家,吸納安置就業2500人。
李曉華說,紫陽縣還將在79個100戶以上的移民安置小區配建有標準化廠房或加工車間的新社區工廠,讓更多農村勞動力實現在家門口就業。3月30日,紫陽縣人社局獲評全省「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工作先進單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