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我的復工日記:快馬加鞭,幫農民工回到生產一線
「快馬找工」藍領招聘平臺人力經紀人崔晶晶
3月22日,崑山,晴。
今年,他們找工作真是一波三折。
他們,是「藍領」,也是農民工。
往年,過了正月十五,他們就開始返崗了。今年到現在,還有不知道多少人滯留在老家,急需一份工作來維持生活。
怎麼說是一波三折呢?第一個難題就是出門。離開老家前,當地都要求他們出具公司提供的復工證明,蓋了章才能走。但他們大多是臨時工,大部分打工者平均一年會換一到兩家工廠,沒有能提供證明的穩定的單位。
就算能出來,找工作也不容易。今年,他們熟悉的線下工作介紹所大多還沒開門。但他們一般出門就帶五六百塊路費。往年,還能找到幾十塊錢一晚的短租房,今年卻難找。酒店一晚上動輒兩三百,吃頓飯也得十幾塊。如果不能在路費花光前找到工作,吃住都成問題,有的只能在火車站打地鋪過夜。
農民工急,工廠也急。如果在交貨時間之內完不成訂單,就有承擔違約金的風險。所以現在很多工廠一開工,就火急火燎地趕訂單,不少都得以平時兩倍的效率生產,才能趕上進度。有的甚至把時薪提高了50%,工人幹滿3個月還能拿3倍月薪的獎金。儘管如此,仍然招不到人。
他們急,我也急。很快我們想出了辦法,在「快馬找工」支付寶小程序上推出了「公益免費大巴助力返工」,並在農民工群體裡推廣。
在這之後,只要他們報名,我們就提前和工廠、和他們老家當地去溝通,提前為他們做好出行報備,再點對點地把他們從集合地送往工廠參加面試入職。我也會通過支付寶上的健康碼和行動軌跡查詢功能來進行核驗,確認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後來我發現,只把他們送到工廠還不夠。因為年後沒有收入,他們的生活費已經捉襟見肘。剛開始,碰到這樣情況,我都自掏腰包,給他們買來飯菜或是找個地方過一夜。後來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我自己實在幫不過來了,只好聯合勞務公司,和10來家工廠談下來新的發工資辦法——「日薪制」。這樣一來,上班第8天起,他們就可以每天通過我們平臺領一百塊錢。為了幫助他們,我們還把從工廠賺取的中介費的五分之四返還給農民工。
最近,我接到的求職電話越來越多。平均每天,我和30位同事都會接到2000多份農民工的求職報名。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到四部電話,一天起碼工作9小時,打200多個電話。經常是,手上電話還沒掛,另一個電話又響了。就算下班後,只要農民工有疑問,我們都會隨時在線回復他們。我們少賺點沒事兒,辛苦點兒也無所謂,重要的是,他們能挺過去。(本報記者陳果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