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論文導讀】穩定的晶態超分子結構體系用於CO2電還原活性...

2020-12-27 騰訊網

摘 要:

鑑別CO2還原反應(CO2RR)中的真實催化位點對於合理設計催化劑、理解反應機理至關重要。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首次通過晶態超分子配位化合物模型體系,從結構上清晰解讀了含吡啶材料的催化活性起源。該模型體系由三種穩定的超分子配位化合物(Ni-TPYP,Ni-TPYP-1和Ni-TPP)組成,它們具有不同數量(4、2和0)的活性吡啶基團(即未配位的吡啶氮原子)。電催化測試結果顯示,隨著活性吡啶基團數量的減少,CO2RR性能逐漸降低,主要表現為最高FECO的降低(分別為99.8%,83.7%和25.6%)。晶體學、實驗和理論計算證據表明,與卟啉中心的電催化惰性金屬鎳相比,CO2RR活性更可能來源於未配位的吡啶氮。這項工作是利用簡單穩定的超分子結構模型鑑定含氮材料在電催化CO2RR中活性源的重要例證研究。

Ni-TPYP分子上CO2轉化為CO的反應途徑

「可再生能源發電CO2電還原合成CO、HCOOH、CH4等有價值的產品」是一條備受關注的綠色化工路徑。其中,高效CO2電還原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至關重要。在各式各樣的催化劑中,含N摻雜或N雜環類納米結構電催化劑在還原產物轉化效率等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但由於缺乏準確清晰的結構信息,仍然很難鑑別這些催化劑中N原子的真實催化活性。

在這種情況下,晶態電催化劑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因為其準確的晶體結構信息可以為鑑別催化劑活性位點和研究反應機理提供一個可視化平臺。比如,「金屬卟啉配合物」就是一類穩定的晶態催化劑模型結構,因為它們作為電催化劑應用於CO2RR具有兩方面優勢: 1)金屬卟啉分子具有的共軛π電子體系的剛性大環有利於電子快速遷移;2)它們清晰和簡單的分子結構信息以及結構可調性非常有利於研究反應機理和合理優化催化性能。

基於此,南京師範大學蘭亞乾教授課題組建立了晶態卟啉超分子結構模型體系(如下圖),並對體系中催化位點的數目進行逐級控制,從而準確地從結構上鑑別了吡啶N在CO2電還原反應過程中的催化活性。

不同卟啉分子結構及其催化位點活性的比較(Ni-TPYP-1,Ni-TPYP-1,Ni-TPP和TPYP)

實驗和理論計算表明(如下圖),該體系中CO2還原反應的決速步驟(RDS)是形成*COOH。在這一步驟中,Ni-TPYP中的Ni活性位點(表示為Ni1)和Ni-TPP中的Ni活性位點(表示為Ni2)所需能量幾乎相同(1.60 eV和1.59 eV),且都高於Ni-TPYP中的活性吡啶N位點(表示為N)(0.97 eV),這說明N位點比Ni2和Ni1位點具有更高的CO2電還原活性,即活性吡啶N是更合適的催化活性位點。

理論計算結果

這項工作對深刻理解含N摻雜或N雜環納米結構電催化劑在CO2電還原反應中的催化活性起源以及反應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第一隻恐龍蛋是軟殼蛋
    (導讀 阿金)革蘭氏陰性菌中,β桶狀結構的BamA蛋白與4種脂蛋白組成BAM複合物,幫助β桶狀蛋白完成摺疊並插入到細胞外膜中。本研究報告了大腸桿菌BAM複合物摺疊BamA蛋白本身時的結構。作為催化劑的BamA與待摺疊的BamA底物形成穩定的雜合β桶狀結構,對結構細節的分析揭示了BAM複合物輔助摺疊,以及摺疊後快速釋放底物的分子機制。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配位導向自組裝在多組分超分子聚集體的可控構築和調控方面展現出優異的高效性與多樣性。利用具有明確配位構型的過渡金屬為節點,通過有機構築基元的合理設計與調控,各種幾何形狀的多核金屬有機分子籠的結構設計成為可能,其中具有絕對立體構型的手性配位超分子體系也被相繼報導。
  • 科學家揭示 「添加劑超分子催化」新理念—新聞—科學網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餘焓、韓生,東華大學宣為民和清華大學魏永革等合作揭示了複雜化學系統中存在的「添加劑超分子催化」效應。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吉林大學王明教授和徐斌教授設計併合成了含有四苯乙烯單元的三聯吡啶配位超分子籠,通過提高配體的剛性實現了溶液態下的高效發射,螢光量子效率可達20.79%。配位驅動的超分子組裝是超分子化學中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由於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可預測性,所以配位組裝是合成具有精確尺寸和形狀超分子結構的有力策略。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本文提出了自組裝膠束納米結構,用於抑制原發性、轉移性和復發性TNBC。該研究為針對TNBC的有效光療提供了超分子納米結構協同性的策略。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近年來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致力於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的構建、超分子手性特徵探究及應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進展,尤其發現並拓展了反S-型手性相關的超分子聚集體體系。近期他們系統論述並展望了超分子聚集體的非線性 (S-型和反S-型) 手性相關特徵,相關結果以進展報告形式刊發於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Adv.
  • 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團隊《納微快報》:受貽貝啟發的氧化還原活性導電...
    受貽貝粘附蛋白氧化還原反應的啟發,西南交通大學魯雄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用於製備導電、氧化還原活性、親水性導電聚合物/磺化木質素納米顆粒(CP/LS NPs)的通用策略,並將該納米顆粒作為納米填料,用於製備導電水凝膠。
  • 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
    新型原位π離子凝膠有機超分子電晶體,用於碳基柔性電子學和高效光伏電晶體是控制電流開/關的重要元件,它內置於PC和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中。不需要堆疊介電層,因為內部IL充當內部電容器(有關詳細協議,請參見實驗部分)。建議的功能機制如下:一旦柵極受到負偏壓,內部陽離子和陰離子就會分別移動到柵極和觸點。在觸點和π離子凝膠的邊界處形成雙電層,從而實現歐姆接觸(圖 b)。歐姆接觸感應p對PPE進行摻雜,然後通過過量的陰離子來補償和穩定摻雜區。所述p摻雜的接觸和膨脹到整個凝膠開始如從摻雜的器件的黑色明顯(圖 c )。
  • Science 一周論文導讀:古代DNA表明中國人口遷移融合
    (導讀 郭懌暄)染色質不穩定和線粒體衰退在單個細胞衰老中誰佔主導仍未知。>通過選擇性能量轉移催化實現硼激活的烯烴幾何異構 (導讀 阿金)基於異構化策略從幾何結構固定的烯烴關鍵位點實現複雜聚烯烴的立體發散結構仍具挑戰。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8月20日
    >(導讀 阿金)本研究分析了大量靶定SARS-CoV-2刺突蛋白的人類單克隆抗體,發現幾種中和活性強,可完全阻斷刺突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SRBD)與人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相互作用。通過直流電測量可清晰觀測到超導-正常轉變時與電流曲線對應的單向電阻,而臨界電流的差異與空間反演和時間反演對稱破缺引發的磁手性各向異性相關。這種超導二極體效應可用於實現相相干和方向選擇電荷傳輸。
  • 美學家超分子精華液, 成分護膚技術的破曉黎明
    美學家將超分子技術特別是超分子溶劑廣泛應用於化妝品的原料萃取提煉、原料包裹溶解合成,配方促滲透技術中,使得精華液不斷得到優化,活性成分透皮吸收大幅提高、產品的成分純度更高、安全穩定無刺激、活性成分作用時間更持久、高效快速作用。大家都知道拋開透皮吸收說成分作用就是紙上談兵,原地畫餅!!因為皮膚屏障的阻礙作用,護膚品中能吸收進皮膚的活性成分也就是有效的成分是非常有限的。
  • 超分子精華液:成分護膚技術的破曉黎明
    有一項新技術,能在對成分吸收度的幫助上大放異彩:超分子精華液。   「超分子精華液」即添加了超分子活性成分或超分子溶劑的精華液。超分子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化妝品的原料萃取提煉、原料包裹溶解合成,配方促滲透技術中,提高活性成分透皮吸收率、產品的成分純度、活性成分作用時間,並減少刺激性等。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Fe單原子活性中心的配位結構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黃延強團隊、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彬、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揭示了Fe單原子材料催化中心電子態和配位結構在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中的動態循環。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石墨烯基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O),並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可應用於許多領域,如電子器件和能源存儲、淨化水、環境修復(如吸附石油洩漏),綠色能源轉換的光、電催化,複合材料強化,抗菌藥物和納米診療等。一些應用利用材料的物理(如電導率、疏水性和表面積)和化學(例如,官能團)性質,而另一些應用則不僅依賴它們的化學反應活性,但也依賴他們的電學性質(例如,催化應用)。
  • 超分子頂尖大牛Samuel Stupp院士《自然·材料》:智能軟機器人!
    這種材料模仿生物結構,可以作為人工肌肉骨骼組織和無線軟機器人。各種外部刺激如熱、pH和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光由於其無創性和定位刺激的可能性而引人注目。例如,Broer和他的同事開發了一種液晶彈性體(LCE)光活性薄膜,該薄膜基於偶氮苯衍生物,具有快速的順反式熱鬆弛,在恆定光照下產生機械波。在最近報導的工作,研究了一個基於LCE的人工光碟機動捕蠅草的例子,這項工作結合光響應分子和液晶來產生響應性材料。
  • 《Angew》成功將鈷的結構從八面體調整為四面體!
    通過在Co3(PO4)2·8H2O中簡單去除配體水分子,成功地將鈷的幾何結構從八面體調整為四面體。從而得到了這兩種除了配位結構外,其他特徵保持相似的同源材料。這兩個類似物表現出相同的OER動力學,但無水Co3(PO4)2表現出更強的OER活性。
  • 基於水性油墨《Small》3D列印分層結構超分子聚合物液晶水凝膠
    【前沿背景】液晶水凝膠是一類引人注目的柔軟材料,可用於直接電荷傳輸,機械驅動和細胞遷移。當這樣的系統包含超分子聚合物時,原則上可以容易地剪切排列的納米級結構並產生本體各向異性性質。然而,使用常規製造技術,在3D水凝膠中可再現地製造和構圖對準的超分子域仍然是挑戰。【科研摘要】最近,美國西北大學Samuel I.
  • Science 一周論文導讀
    硝基甲烷可作為氮供體參與合成醯胺及腈類化合物的施密特類型反應 Fluorination of arylboronic esters enabled by bismuth redox catalysis 鉍配合物氧化還原催化芳基硼酸酯氟化
  • 華東師大科學團隊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