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濟南市萊蕪區選聘「發展顧問」澎湃鄉村振興動能
「能人」進莊,村裡變樣
濟南市萊蕪區和莊鎮馬杓灣村去年成功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北京清華同衡規劃團隊今年為這個小山村做的《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並獲批,目前正在「修舊如舊」,積極引進戰略投資,整體打造隱逸文化特色古村。
「這都虧了村級『發展顧問』!」馬杓灣村黨支部書記仲維青說,村裡考出去的袁周是清華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博士生,利用自己的專業和資源給村裡帶來了金點子和好思路。村裡聘他為發展顧問,為村裡的發展出謀劃策。
馬杓灣村位於濟南市和淄博市交界處,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著名的長勺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帶。因為三面環山,非常隱蔽,自古就是一處「世外桃源」,隱逸文化盛行。村裡留存了大量的石頭房、石板路,特別是魯中民居代表「海青房」,還有從不乾涸的淄水源頭馬杓灣……也正是因為偏遠閉塞,這個只有252戶653口人的小山村發展也格外困難。年近60歲的村黨支部委員高文忠坦言,「能人都走了,45歲以下的基本上沒幾個在村裡住的。」
「制約村裡發展的一大因素就是老齡化,單純依靠村幹部的力量很難撐起鄉村振興的大業。沒有人才支撐,鄉村振興就缺乏底氣和成色。」和莊鎮黨委書記王敏說,沒有明白人指點,村民守著綠水青山,卻不知道就是金山銀山。
村裡走出去的高材生袁周利用專業特長梳理資源,挖掘文化,規劃發展方向,編制保護發展規劃,成功幫村裡拿到了一個國字號招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前不久,馬杓灣村1500米的進村山路改建成7米寬的柏油路,是泰安一家路橋工程公司按公路標準修的,企業法人袁士剛也是這個村裡出去的,如今是8名村級發展顧問之一。
有了規劃藍圖、基礎設施,這個小山村的發展路徑逐漸明晰。現在,馬杓灣村成立了旅遊合作社,按照規劃設計方案,老街巷恢復石板路,水電管線入地,分批把海青房改造成獨特的民宿,村民以閒置的老宅入股,合作社出資改造「修舊如舊」,將來收益按比例分成。目前,他們正在積極洽談戰略合作夥伴,準備引進資本整體開發。
「能人」進莊,村裡變樣。萊蕪區高莊街道東汶南村選聘了3名村級發展顧問。這個北方生薑發源地,因為缺乏「領頭雁」一度沒落,從富村變為窮村。他們借用電商、直播等新玩法,今年把生薑等農產品做到了近3000萬元的銷售規模,還建了汶南農業新自媒體商學院,為周邊村鎮賦能,培養電商人才。
目前,萊蕪區各村選聘村級發展顧問1331名,包括在職和離任機關幹部、創業人員、專業技能人才,一批思路開闊、素質過硬的人才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有效匯聚了農村發展智能。
「選聘村級發展顧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濟南市萊蕪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於炳基說,暢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的渠道,回引人才資源,為農村建立一支心念家鄉、甘於奉獻、能幹實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補齊村幹部群體自身的短板和局限。這些群眾認同、信服的本村能人,重品行、有本事、敢擔當,是農村實際工作中最需要、最合適的人才。為此,該區專門出臺了文件,做好頂層設計,從制度上規範,讓村級發展顧問幹事有抓手,參與有平臺,為鄉村振興提供廣泛強大的「智囊外援團」,人才智力的支撐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來源: 大眾日報 作者: 趙國陸)
原標題:《「能人」進莊,村裡變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