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進莊,村裡變樣

2021-01-08 澎湃新聞
「能人」進莊,村裡變樣

2020-12-31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濟南市萊蕪區選聘「發展顧問」澎湃鄉村振興動能

「能人」進莊,村裡變樣

濟南市萊蕪區和莊鎮馬杓灣村去年成功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北京清華同衡規劃團隊今年為這個小山村做的《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並獲批,目前正在「修舊如舊」,積極引進戰略投資,整體打造隱逸文化特色古村。

「這都虧了村級『發展顧問』!」馬杓灣村黨支部書記仲維青說,村裡考出去的袁周是清華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博士生,利用自己的專業和資源給村裡帶來了金點子和好思路。村裡聘他為發展顧問,為村裡的發展出謀劃策。

馬杓灣村位於濟南市和淄博市交界處,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著名的長勺之戰就發生在這一帶。因為三面環山,非常隱蔽,自古就是一處「世外桃源」,隱逸文化盛行。村裡留存了大量的石頭房、石板路,特別是魯中民居代表「海青房」,還有從不乾涸的淄水源頭馬杓灣……也正是因為偏遠閉塞,這個只有252戶653口人的小山村發展也格外困難。年近60歲的村黨支部委員高文忠坦言,「能人都走了,45歲以下的基本上沒幾個在村裡住的。」

「制約村裡發展的一大因素就是老齡化,單純依靠村幹部的力量很難撐起鄉村振興的大業。沒有人才支撐,鄉村振興就缺乏底氣和成色。」和莊鎮黨委書記王敏說,沒有明白人指點,村民守著綠水青山,卻不知道就是金山銀山。

村裡走出去的高材生袁周利用專業特長梳理資源,挖掘文化,規劃發展方向,編制保護發展規劃,成功幫村裡拿到了一個國字號招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前不久,馬杓灣村1500米的進村山路改建成7米寬的柏油路,是泰安一家路橋工程公司按公路標準修的,企業法人袁士剛也是這個村裡出去的,如今是8名村級發展顧問之一。

有了規劃藍圖、基礎設施,這個小山村的發展路徑逐漸明晰。現在,馬杓灣村成立了旅遊合作社,按照規劃設計方案,老街巷恢復石板路,水電管線入地,分批把海青房改造成獨特的民宿,村民以閒置的老宅入股,合作社出資改造「修舊如舊」,將來收益按比例分成。目前,他們正在積極洽談戰略合作夥伴,準備引進資本整體開發。

「能人」進莊,村裡變樣。萊蕪區高莊街道東汶南村選聘了3名村級發展顧問。這個北方生薑發源地,因為缺乏「領頭雁」一度沒落,從富村變為窮村。他們借用電商、直播等新玩法,今年把生薑等農產品做到了近3000萬元的銷售規模,還建了汶南農業新自媒體商學院,為周邊村鎮賦能,培養電商人才。

目前,萊蕪區各村選聘村級發展顧問1331名,包括在職和離任機關幹部、創業人員、專業技能人才,一批思路開闊、素質過硬的人才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有效匯聚了農村發展智能。

「選聘村級發展顧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濟南市萊蕪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於炳基說,暢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的渠道,回引人才資源,為農村建立一支心念家鄉、甘於奉獻、能幹實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補齊村幹部群體自身的短板和局限。這些群眾認同、信服的本村能人,重品行、有本事、敢擔當,是農村實際工作中最需要、最合適的人才。為此,該區專門出臺了文件,做好頂層設計,從制度上規範,讓村級發展顧問幹事有抓手,參與有平臺,為鄉村振興提供廣泛強大的「智囊外援團」,人才智力的支撐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來源: 大眾日報 作者: 趙國陸)

原標題:《「能人」進莊,村裡變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50天後,俺村肯定大變樣!」
    村支部書記吳淑芬自信地說:「50天後,俺村肯定大變樣!」 昔日的黃土裸露,如今變成了一人高的紅石頭牆,徹底解決了下雨天水土流失的歷史難題。再仔細看,紅磚牆中還有廢棄輪胎、瓦罐、舊磚、舊瓦片、仙人掌做的別致造型。隨處可見的老物件成了新的小景觀,到處透露著鄉村古樸的味道。
  • 小坡村裡看變化
    冬日的清鎮市王莊鄉小坡村,整潔平坦的鄉村公路延伸到村民家門口,白牆紅瓦的新民居星羅棋布點綴在山間,道路兩邊的數千畝果樹整齊排列……小坡村已大變樣。「感謝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坡村村民說。
  • 我們村裡的路什麼時候能修好,農村修路到底有多難
    首先來說村裡沒有能人,就是那種在城市具體一個部門能說話有分量的人,大部分村裡的路,能迅速不知不覺的就給修上了,基本上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上面有人打招呼了,城裡有人好做官,又何苦是修一條路那,那一年修路沒有指標那,每個村裡的條件都差不多,給誰修不是修,為啥不照顧自己的村裡那,這不是當家的人自私,這是人的本性。
  • 髮型一換,顏值大變樣,50歲阿姨也能年輕好幾歲,美到不敢相信
    髮型一換,顏值大變樣,50歲阿姨也能年輕好幾歲,美到不敢相信 髮型有時候真的可以決定一個人的顏值高低,很多原本平平無奇的人通過髮型的改變,瞬間讓你眼前一亮,好看到就像換個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髮型的魔力吧。
  • 千萬富翁回十堰老家任村支書:村裡的工資,還不夠車子油費
    「如果不是本村人,我不會回村裡當支書。」鄧少傑直言。 他投資900多萬元現金辦企業、入股金店,家底豐厚。進村前,又買了一臺近百萬元的越野車。 「村裡的工資,還不夠車子油費呢。」他呵呵一笑。
  • 先看看這18位模特,就連白髮阿姨也能大變樣
    有時候換一款髮型就如同換一張臉 ,可以讓你變美也可以讓你變醜,因此換髮型一定要結合自身的特徵才能使你變得更美更時尚 ,比如你的頭髮細軟又稀少,你還非要拉成離子燙,那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不盡人意的 ,選擇全頭燙一燙可能更適合 ,要是不知如何換髮型,那就先看看這18位模特,就連白髮阿姨也能大變樣
  • 婚品好,婚前婚後大變樣,忠於家庭忠於老婆的生肖男
    不過世事無絕對,雖然說好男人少,不代表沒有,比如本文接著要詳細介紹的幾個生肖男就是屬於那種婚品好,婚前婚後大變樣,忠於家庭忠於老婆的好男人。他們在婚前不管多少花心,不管跟多少女孩談過戀愛,一旦結婚了,就會把所有精力,金錢,關心,關愛都投入到家庭跟老婆身上去。小面就一起來看看婚品好,婚前婚後大變樣,忠於家庭忠於老婆的生肖男都是誰。
  • 梁家莊:村裡的年輕人又回來了
    6月26日,23歲的小夥子陳誠第一天回村裡上班,新鮮感還沒過去,就上手忙活起來。「累是不累,難也不難。」陳誠是梁家莊人,高高瘦瘦的他,對這些活兒並不陌生。2016年,從北京市對外貿易學校大專畢業,陳誠先後在石景山兩家酒店當前臺服務員。如今回村當民宿管家,卻是他過去不敢想的生活。群山環抱的梁家莊,距城區約110公裡,從城區開車回一趟,走109國道少說得兩個小時。
  • 為什麼村裡紅白喜事的管事人,沒有什麼官職,卻深受村裡人尊重?
    農村紅白喜事,通常都需要幾個管事的人,比如安排客人,收受禮金了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管事,在我這裡被稱為「總管」。這個主事人,在村裡是一位德高望重,樂善好施的人,村裡每家每戶都會免費得到他的幫助,盡心盡力幫助主家「排憂解難」,為此深受人們尊重。
  • 感謝大交易,感謝快船放人,兄弟!你換個老大就變樣
    此時要感謝三方大交易,感謝快船放人,換個老大就變樣了。籃網季前賽首戰對手是奇才,最終也是擊敗了對手。沙梅特在這場比賽中出戰時間達到20分34秒,出手7次命中3球,拿到了13分3籃板的數據。其中三分球5中3,命中率達到了60%。沙梅特此役很活躍,無論是無球走位還是在三分線外當炮臺,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 村裡小芳原來是這麼創業的?
    「村裡小芳」本名叫張芳,是泰安肥城人,十年前在阿里巴巴中國站青島工作,月入四五萬。自從跟一名盤石小夥相識並結婚後,她的身份發生了變化,2013年,她隨著丈夫回到了盤石店鎮潘家溝村婆婆家,並定居在村裡,開始了由一名白領到農家女的生活。
  • 村裡有些不怎么正常的人,哪裡有紅白喜事他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這樣的人一般被人們稱作「百事通」,村裡有個雞飛狗跳他們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其實哪個村都有幾個智力低下者,他們的智力高低不同,但是最基本的求生本能還是有的。他們對村裡的紅白喜事消息為啥那麼靈通呢?農村有紅白喜事,基本上都提前張羅置辦宴席。
  • 王勇:我在村裡當「王叔」
    我叫王勇,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副鎮長,是紅巖村作戰隊長,也是村裡的王「叔」。「王叔,有活幹記得叫我!」村民韋金學總對我說。因年長,平時村裡的年輕人都喜歡叫我王「叔」。幹工作就得把群眾當作親人。我也介紹他做一些零工,比如讓他到村裡當保潔員,一個月收入400元,給他劃分的掃地區域都是比較乾淨的。現在,他有了上進心,對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多謝!多謝!多謝王叔關心和照顧!有什麼活幹您給我介紹,我一定把它做好」。
  • 為啥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管事人,在村裡沒什麼官職,卻深受人們尊重
    在我們菏澤農村,紅白喜事上面的管事人被稱作大支客,意思就是說不管大事小情,他們都是可以做主的,我們這裡的大支客是沒有任何待遇的,不管誰家有事情,只要招呼一聲,馬上就去,不但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並且什麼菸酒禮品都是不收取的,完全就是給村民義務幫助。
  • 快來看,家門口的這條路要變樣了!
    一不留神家門口的路就變樣了!先給大家看看這條嶄新的路這是鄉道Y143七米寬的路面看著就十分的敞亮但是前不久的它還是坑坑窪窪,磕磕絆絆開車經過時的顛簸尚能忍受錯車時的小心翼翼也能克服最怕步行時趕上過車晴天塵土漫天,雨天積水四濺鄉道Y143,
  • 村裡最強「戰機」!村民:天天喊,沒人串門了
    桃源村是一個古村落,共有桃東、桃北、東漁場、西漁場4個村民小組,居住著328戶人家,1428人。疫情發生後,桃源村黨支部迅速行動起來,發動居民共同阻擊疫情。但究竟如何才能讓宣傳更有效呢?該村新村幹陳穎靈光一現,想到了用無人機喇叭宣傳的好點子。得到村黨支部書記書記谷士兵支持的陳穎,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從事航拍工作的好朋友王前程,王前程當即表示支持並帶來了無人機免費服務。
  • 北京宜家顧客餐廳恢復營業,相比以前大變樣,現在只能容納210人
    記者昨天走訪宜家四元橋店看到,餐廳相比以前大變樣。資料圖 潘之望 攝記者在現場看到,餐廳只有少量顧客進店用餐,工作人員在入口處對顧客一一測溫,並登記電話號碼,入口處設有免洗消毒液。「以往餐廳能同時容納720位顧客,現在只能容納210人。」宜家北京四元橋商場餐飲部負責人張雪飛介紹,餐廳裡的工作人員則比以前多了3倍,主要負責入口處的測溫登記、就餐區的餐桌消毒等。同時,餐廳員工也需要佩戴口罩和手套上崗,不能與食物直接接觸。除了自取咖啡和飲料暫停提供外,其他食物供應和以前基本一致。
  • 無人機在撒哈拉沙漠拍下這張照片,科學界:地球大變樣了
    有可能是一種動物、一株植物、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都能給人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見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了。如果有人問你,若是你在空中被一個巨大的眼睛盯住,會是什麼感覺?相信大多數人都無法回答出來,但有人通過無人機在撒哈拉沙漠拍下了這張照片,科學界紛紛直言說:地球大變樣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姑娘打工8年,返鄉創業被父稱不務正業,今卻成村裡「神人」
    十六歲時隨鄉裡大人一起外出打工,八年後又回到家鄉,在村裡拍下那張照片,上傳到網上,初一時老父親見她整天拿著手機,仿佛在閒逛,便說這姑娘變了,「變壞了!」事實上,王朋豔是個非常有頭腦的90後。2016,在廣東打工的她,遇到了一個業餘的工友做微商,後來做了電商,她覺得很好奇,就跟著問了這個問題,跟著學了。2017年,她決定告別工作,回到家鄉從事電子商務。
  • 住在村裡的「城裡人」
    本報記者 陸廣濤 程宦寧 攝走進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民主路社區,園區環境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樓道裡看不到一樣雜物,園區牆體都畫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牆體畫,牆體畫內容豐富多彩,居民們悠閒地坐在小板凳上嘮家常,兒童們在一旁嬉戲玩耍……66歲的尼吉家住民主路日吾格村,是村裡的老住戶,說起這些年的變化,他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