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衛生間。本報記者 陸廣濤 程宦寧 攝
走進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民主路社區,園區環境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樓道裡看不到一樣雜物,園區牆體都畫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牆體畫,牆體畫內容豐富多彩,居民們悠閒地坐在小板凳上嘮家常,兒童們在一旁嬉戲玩耍……
66歲的尼吉家住民主路日吾格村,是村裡的老住戶,說起這些年的變化,他滔滔不絕:「我們日吾格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以前村外面馬路乾淨整潔,但進了村裡就變成了坑窪的土路,晴天土飛揚,雨天一身泥。不過隨著這幾年來政府對我們的關心,村裡現在也有了硬化路,不少地方還畫上了停車位,有了停車位,大家也就自覺地規範停車了,不像以前橫七豎八,現在我感覺真的像個城市樣兒了。」
談及這些年生活的變化,尼吉帶著記者朝他家走去。
推開青銅色的大鐵門,映入眼帘的是乾淨整潔的小院,院子裡停放著小汽車,透過碩大的落地窗,一眼就能看到尼吉的家。客廳裡電視、冰箱等家電樣樣齊全……眼前的這一切似乎和想像中的農村相差甚遠。
尼吉說:「我們村裡大部分家庭都是這樣,我們住在農村,但是已經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尼吉家的衛生間在院落的一角,打開門,一陣清香的味道就飄了出來。5平方米的衛生間裡鋪設著雕花瓷磚,洗手臺、馬桶、熱水器、木質浴缸一應俱全。
「修這個衛生間我們家可是花了不少錢,現在這裡已然變成了家裡最豪華的地方。」尼吉向記者介紹,「2017年我們趕上了政府的『廁所革命』,政府對我們村的地下水管網進行了疏通,為我們每家每戶都補貼了2000元進行廁所改造。」
尼吉的兒子才仁尼瑪說,「2017年以前,我們家的廁所就是一堵牆一個坑,下雨天上廁所就是滿身雨,夏天更是臭氣燻天,蒼蠅亂飛,別提衛生有多差了。現在就不一樣,自從改造了新廁所,生活方便多了,母親年紀大了,家裡有了馬桶方便多了,在家就可以泡澡,再也不用跑幾公裡路去外面折騰了。」
這一切源自於玉樹市全面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所帶來的可喜變化。
「十三五」期間,為有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社區採取「家家有廁,戶戶潔淨」的原則,建設農村廁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村莊美不美,主要靠引領。小廁所關乎大民生,群眾滿不滿意、贊不贊成,也是對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的一種評價考核。由於時間緊,任務也比較重,要是光靠社區四五個人,宣傳發動起來既費時又費力,難免磕磕碰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社區黨支部書記尼瑪拉毛說。
由於社區內許多居民都是自建房,拆了以前的旱廁換成水廁,誰來施工,誰來付錢,政府的補貼夠不夠,自己要貼多少錢,貧困戶擔心自己拿不出錢怎麼辦,還有怎麼節約使用又能符合驗收標準等,一堆難題擺在了社區面前。
「『廁所革命』政策磨破嘴皮子講得好是不夠的,關鍵要帶頭做得好,讓大家眼見為實,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我們把方案制訂、選址確定、建材採購、投工投勞、建設標準和工期等各環節都精心算出一本細帳,政府補貼、為貧困戶建新型環保廁所、建設排汙管網等措施很快打消了群眾的顧慮。」社區居委會主任扎西土多說。
如今,許多居民家都擁有了整潔、乾淨、衛生的廁所。全社區無害化衛生廁所覆蓋率達90%,其中新型環保廁所111座,居民衛生意識普遍增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更進一步。
作者:陸廣濤 程宦寧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