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代網紅,行業冥燈,高二退學,被耽誤的相聲藝人這樣一個身份標籤,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錘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人稱老羅。
自老羅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始終處於風口浪尖,社會大眾對其褒貶不一。
有人說他是一個暫時失敗的悲情英雄,其早年創業事跡激勵了很多還在底層奮鬥的夢想追逐者,也期待他的再次逆襲歸來;有人貶其虛有空名,創業奮鬥史不過是一堆堆空手套白狼的網際網路營銷故事罷了。
對人物的褒貶,從來都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聊得清楚的,但今日姑且來聊一聊老羅與錘子的那些跌宕起伏的歲月吧。
錘子科技作為一家網際網路發家的創新企業,從建立伊始老羅就將「工匠精神」定為企業的追求,即對產品品質精益求精,對產品細節精雕細刻,以求終端客戶最完美的體驗,在產品供應量方面,老羅主張小而精,甚至單獨定製。
不得不說在14年的時候,國內大多數消費產品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社會大眾的消費觀念,尤其是中產階級消費者對於消費產品的追求已經從片面的功能需求轉向品質追求,售後服務等。
一時之間,老羅對於錘子科技的定位,使得錘子手機成為熱點。錘子科技一度在2014年獲得1.8億融資,並在2014年5月正式發布了第一款智慧型手機Smartisan T1。
在發布會上,老羅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對於眾多老羅的粉絲來說意猶未盡,也引起了業內人士不少的好評。
對於錘子科技這樣科技公司,國產手機圈的業界輿論對於其創新態度有所包容,有很長一段時間業界和社會大眾都以寬容的角度去看待錘子科技暴露出的問題。
首先在2014年那段時間,國產智能機普遍還定位在低端消費,錘子手機定位較高,售價過高,良品率較低。
再加上老羅一直提倡的工匠精神,對於錘子手機品質,工藝要求非常高,然而此時的錘子科技畢竟還是一家初創企業,對代工廠來說畢竟以大廠為主要客戶,因此錘子手機產能嚴重受阻,代工價格也超出錘子科技的預期。
財務問題始終是錘子科技縈繞不去的陰影,錘子科技迫不及待的需要再一次融資。
到了2015年,錘子科技又跌跌撞撞地完成了C輪和D輪融資,儘管融資規模對於這樣一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是杯水車薪,但也使得錘子企業苟活下來。
為了進一步佔領市場,老羅帶領下的錘子科技決定發布文青版堅果手機,以此鞏固尚未完全站住腳的千元機市場。
當年錘子科技推出令人期待的T2,但生不逢時,代工廠在其T2正式發布之前倒閉,也迫使錘子科技再次遭受影響。
再加上T2硬體配置和競爭力也落後於國內其他廠商,錘子繼續遭受虧損,整個企業搖搖欲墜。
進入2016年,錘子企業已經處在破產的邊緣,銷量達不到預期,沒有完成融資,負債率高達90%以上。
老羅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錘子科技,甚至不惜羽翼,現身社交app「MOMO」,外借大量資金,甚至不惜抵押錘子科技的股權。
老羅在這一年除了為錘子科技資金周轉跑遍天南地北,同時也不斷地收買人心,錘子科技的產品線徹底換人,為錘子科技注入新鮮血液。
這一年錘子科技在老羅的努力下,推出了M1和M1L,配置上與同類價格國產手機相比也不落於下風;同時錘子科技推出了自己的定製系統Smartisan OS。這一年錘子科技艱難的活了下來,但實際上錘子科技還是處於虧損狀態。
2017年錘子科技推出了堅果PRO版,流暢的系統,出色的設計,超高的性價比使得堅果PRO銷量暴增,突破100萬。同年錘子科技獲得當地政府高達近十億的融資,錘子科技可以說在這一年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錘子推出的TNT工作站遭遇爆冷,錘子科技深受其累,耗費巨量資金和人力資源。
這樣應該說也是包括老羅在內的錘子科技團隊重大戰略誤判。儘管在19年初,老羅推出了」子彈簡訊「這樣一款引人注目的社交app,但也僅僅只是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掀起了小小的波動,大眾冷靜後還是回歸到微信QQ這樣傳統的社交app上,當然」子彈簡訊「這樣的產品也只是徒耗精力與財力。
老羅在此之後也逐漸的隱退,離開了錘子繼續徵戰在創業的路上,手機團隊也加入了字節跳動。
老羅曾經稱道,自己做產品是為了做理想中偉大的產品,錘子科技有過這樣的信念,也有過這樣的輝煌。然而創業的路上,尤其是創新企業,遍布了機遇與泥沼,並不是信念就可以解決所面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