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美國在川普領導下退出的「群」超過10個,包括《巴黎氣候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全球移民協議》、世衛組織、TPP、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許多重要國際關係組織。
美國是在當地時間11月4日零點正式退出 《巴黎氣候協定》的,並且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退出這個重要國際協定的締約方。
隨著年末美國大選的形勢變化,上述情況有了轉機。據海外網,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2日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將在39天後重回 《巴黎氣候協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拜登承諾就任第一天將重返協定
《巴黎氣候協定》是由包括美國在內的175個國家於2016年4月22日聯合國「地球日」當天共同籤署的。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應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
什麼是 《巴黎氣候協定》(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據中新網,2020年12月12日是《巴黎氣候協定》籤署五周年。拜登當日發表聲明稱:「我就任總統的第一天,將立即開始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竭盡全力開展這方面工作,包括出任總統100天內召集主要經濟體國家領導人,舉行氣候峰會」。
拜登承諾,將制定並實施一些措施,讓美國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拜登12日還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五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氣候協定》。39天後,美國將重新加入。我們將團結全世界,推動更大更快的進展,直面應對氣候危機。」
破壞全球氣候治理,美國這幾年沒閒著
據央視新聞,川普政府上臺後,美國對氣候變化的立場出現重大倒退。
2017年,上臺不久的川普政府擅自撕毀承諾,取消了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清潔能源計劃,持續放鬆化石能源行業發展相關環境約束,廢止了美行政部門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政策舉措,在減排和環保問題上大開倒車。
自退出協定後,川普政府在許多環保政策上不斷「鬆綁」。統計顯示,僅2017年至2019年間,川普政府放棄了至少128項環保法規,其中包括放寬汽車燃耗規定,廢除《清潔電力計劃》,放鬆火力發電廠汙染物排放限制等。
美國政策的倒退首先傷害的是自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僅今年以來,美國就已經發生了16起由氣候變化導致的災難,每起災難造成的損失至少在10億美元以上。
美國拒不履行 《巴黎氣候協定》義務,更是背叛和傷害了廣大亟需援助的弱小國家,特別是那些排放溫室氣體最少、卻受氣候變化危害最重的小島嶼國家。而對它們的相關資金支持主要來自綠色氣候基金(GCF)。
歐巴馬政府曾承諾向GCF捐資30億美元,並在任期結束前兌現了其中10億美元。但川普政府上臺後,卻拒絕兌現剩餘的20億美元。2019年,GCF開啟第一輪增資談判,在多數發達國家均提高認捐額度的情況下,川普政府仍拒絕捐款,致使包括小島嶼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巨大資金缺口。
拜登欲行「氣候外交」
如今,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拜登預計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有望於2021年1月正式入主白宮。美國與 《巴黎氣候協定》間的轉機,也再次出現。
據中國新聞網,與多次聲稱「氣候變化就是一場昂貴騙局」的川普不同,拜登將氣候變化問題視為「人類面臨的首要問題」。
「這主要是美國兩黨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理念的差異。」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指出。從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歐巴馬,再到如今的拜登,民主黨人堅持認為「氣候變化是人類生存的嚴重威脅」,並主張實行低碳經濟。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也談到了類似觀點。他同時稱,「除了環保層面,拜登還著眼於國家間競爭和綠色經濟發展。」李海東指出,清潔能源發展前景廣闊,拜登希望以此帶動經濟復甦,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搶佔這塊高地。
另一方面,拜登積極展開「氣候外交」,意欲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方面起領導作用。李海東說,對人類而言最嚴峻的挑戰,不是來自於人與人或國與國之間,而是來自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威脅。「如果美國能夠發揮領導作用,這將是改善其國際形象的重要槓桿。」
據央視新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瑞彬認為,無論未來誰會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美國政府都應儘快回歸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進程。
王瑞彬:「無論下屆政府由誰來執掌,美國所應該做的事,第一是對自己的國家負責;第二是對全球負責,為人類、社會發展負責。我想國際社會也會有這樣一個期盼,希望美國能夠改弦更張,回到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進程中來,與國際社會一起探索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海外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