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內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上海絕對是其中之一,但是上海跟其它城市最大的區別就是,很多人去上海不是去看景點的,而是去見世面的,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的陸家嘴,號稱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讓很多外地遊客對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心馳神往。不過很多人對上海方言也特別感興趣,沒學會幾乎上海話,感覺就沒到過這座城市。
方言是一座城市鑰匙,方言背後是這座城市的歷史沉澱和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方言這把鑰匙,才能了解這座城市最真實的模樣。尤其是上海方言,它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髓,更是博大精深。不過在眾多的上海方言中,有一句話堪稱經典,外地遊客幾乎都會說,但真正了解其中含義的人卻不多。
很多人一定會說肯定是「阿拉」,這句上海方言也是被外地遊客模仿最多的一句話,其實上海是座移民城市,匯集了太多的蘇州和寧波方言,只有這句堪稱經典的「拎得清」,才是最最地道上海方言,那麼上海方言「拎得清」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句無法從字面含義去理解的上海方言。
「拎得清」是老一輩上海人最常用的一句上海方言,「拎得清」這句話所包含的意思確實是有點豐富,當下國內很多年輕人會說「靠譜」,上海話「拎得清」其實也多少包含點靠譜的意思,但是其中更包含了精明,效率,聰明,會察言觀色,能善解人意等很多的意思,這三個字從上海人嘴裡說出來,可謂是意味深長。外地遊客雖然都會說,但是是無法領會其真實含義的。
很多上海本地人說「,拎得清」是上海人對自己的最高評價,同時也是最嚴苛的要求,是上海人獨有的一種個性,「拎得清」的人通常不需要別人指點,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且不需要別人把話說得太明白,就能從對方的隻言片語中,領會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這類人都懂得尊重他人,從不為難別人,也從來不輕易欠別人的人情。
在上海人看來,做事情思路清晰,觀察事物洞察力強,還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人都是他們眼裡「拎得清」的人,其實上海方言真的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它比普通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更耐人尋味,有些含義只能意會不能言喻,也許這就是上海方言最大的魅力所在,「拎得清」這句話,也正好詮釋了這一點。
如今「拎得清」這句上海方言更有識時務,遵守遊戲規則,有契約精神,講文明懂禮貌等多重含義,而且還需要從一個地道上海人嘴裡講出來,且帶上一定的眼神和肢體語言,才配得上這句堪稱經典上海方言。其實在上海,這樣經典的上海方言還有很多,您是否也願意跟我們分享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