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師德教育宣講團成員、南寧市秀田小學教師 米開敏
事跡簡介:愛、責任與擔當是米開敏從事24年教育工作一直堅持的信念。多年來,她一直保持著對教師這份工作的熱忱並堅守著;工作中她兢兢業業,在學生心中,她既是受人尊敬的老師,也是能說心裡話的朋友;在同事眼裡,她是優秀又可靠的領導和前輩。她曾被評為自治區優秀教師,榮獲南寧市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學科帶頭人、第十一批南寧市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第二層次培養人選等稱號。
在24年的執教生涯中,米開敏當過音樂老師、大隊輔導員、政教處主任,她已經不記得自己帶過多少支舞蹈隊,送走了多少批學生,卻從來沒有忘記走上教育道路的初心和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她常說:「教師就應該激發生命的自覺,以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心情去幹實實在在的事業。」
遇見美好 點亮心燈「小時候看到電視裡的音樂教師都很美,我便心生嚮往,認定這就是最美好的職業。」這是米開敏選擇當音樂教師的初衷。但在兼任學校少先隊大隊總輔導員後,她意識到:成為音樂老師和成為快樂的音樂老師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兼任少先隊大隊總輔導員後一段時間裡,米開敏每天既要收集全校幾十個班的各項評分表進行統計、登分,還要充當遺失物品的保管員和校園「城管」。「這些瑣碎忙碌的事情讓我身心俱疲,和我最初的職業理想截然不同。」米開敏回憶。
心態的轉變發生在那年6月。當時米開敏忙完學校「六一」節活動後想休息一下。就在這時,因學校要舉辦自治區級現場會活動,當時學校的趙副校長向米開敏布置相關任務,米開敏的牴觸情緒一下就上來了。趙副校長當時也沒說什麼。然而,第二天早上,米開敏來到辦公室時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辦公桌上已放著列印出來的活動串詞、方案流程,是趙副校長連夜趕出來的。「看到副校長頭髮凌亂、眼袋厚重,我問她累不累,她說『學校的事總要有人做嘛,苦著做不如樂著做』,這句話讓我感到非常羞愧。」米開敏說。
「趙副校長在用責任與擔當詮釋著她對這份職業、這個崗位的理解和情懷,用執著與奉獻影響著身邊的人,也影響著我。」米開敏說。
這種責任與擔當,後來伴隨著米開敏從大隊總輔導員一路成長為政教處主任,再到如今的德育副校長。
傳遞美好 浸潤心靈24年來,米開敏一直專注著一件事:將愛、責任與擔當傳遞給每一個人。
學校有個叫晶晶的孩子,父母離異,跟著爸爸生活,晶晶爸爸是個小號演員,平時排練、演出工作很忙,沒時間照顧孩子。米開敏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跟她談心,幫她解開心結,想盡辦法給予她更多的關懷和溫暖。如果晶晶的爸爸沒能按時來接她放學,米開敏都會陪著孩子在學校門口等候。「教師需要用愛來理解與尊重每一個孩子,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米開敏說。
2016年,學校教師劉海蓮準備以《萬泉河水清又清》為課題,參加南寧市舉行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教學比賽,第一次試教後卻達不到效果,她非常沮喪。米開敏知道後,抓緊時間整合教材,並試著換角度設計教學框架結構,打破常規,將課程設計為創作體驗課。為幫助參賽教師進行理解,米開敏經常與劉海蓮進行微格教學直到深夜,一句一句改教案,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進行示範,直到劉海蓮對教學各環節爛熟於心、運用自如。最終,劉海蓮在決賽中獲得綜合學科第一名。獲獎那天晚上,米開敏收到了劉海蓮的感謝簡訊:「米副,我非常幸運能遇到您,在我最低落的時候做我的『拐杖』,一路扶持我前行,把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真心感激您!」
「我們每一個人所獲得的成績絕對不是因為個人有多優秀,而是你所在的團隊有多優秀。因此,在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幫助隊員,就像登山隊員拉著『集體』這根繩子,上面有人牽著你,你也出力去牽後面的人,這就是團隊的力量。」米開敏說。
創造美好 芬芳四溢有的人因為看見才相信,這叫現實;有的人因為相信而看見,這是信仰。如果教師也按這個標準劃分,米開敏大部分時候屬於後者。
2018年,學校接到通知,學校童悅合唱團要與廣西交響樂團合作,參加自治區迎春節目演出。這是一樁喜事,但她和同事們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分管學校藝術工作,很清楚一是寒假組織師生們排練是個難題,二是之前沒有合作的經驗,三是學校合唱團要在原來五六十人的基礎上增至80人,短短十幾天談何容易?」米開敏說。
果不其然,童悅合唱團與廣西交響樂團進行第一次合樂的效果並不好。為了調整好老師們的心態,重振士氣,米開敏與老師們重新擬訂方案,將交響樂伴奏加入平時的合樂練習中,讓孩子們儘快適應廣西交響樂團的伴奏,同時加大後進團員的訓練力度。「功夫不負有心人,演出那天我們學校童悅合唱團的孩子們代表全廣西140萬少年兒童唱響了那年的春天!」米開敏開心地說。
堅守的過程往往如石子落水無聲無息,但事實證明,如果無數個石子聚合在一起,一定能在湖面上掀起連綿不絕的漣漪。一直以來,米開敏在藝術節目創作上都本著創新與突破的精神精心設計編排,不斷提升自身的編創能力和審美水平,在她的帶領下,學校音樂組團隊通過一次次大型文藝演出、藝術節比賽和節目的創作,整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米開敏說:「教師的工作很難有嚴格的時空界限,很難準確量化工作時間和質量,更不可能進行時時刻刻的監督,全憑教師自身高度的自覺性、責任感、上進心、榮譽感、團隊情來激勵和約束自己。矢志不渝是我們對信念的堅守,真心付出是我們對奉獻的詮釋。」
本報記者莫俊
見習記者趙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