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增強溼地固碳能力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馬裡蘭州濱水市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根據19年的研究結果,在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的情況下,溼地植物吸碳能力比目前的水平要高32%以上。這表明,溼地可能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全球變化生物學》上。
-
地球「碳倉庫」有望建立,把二氧化碳都存進去!
自從工業革命開始,大量石化燃料被使用,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開始劇烈飆升,到2018年,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了百萬分之400(400ppm),被認為是數十萬年以來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時候,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種快速增長的二氧化碳濃度將帶來極其嚴重的全球變暖問題,同時還會引發海洋酸化、
-
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減碳...
核心閱讀「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這意味著,我國在持續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做貢獻的基礎上,按下了減碳的加速鍵。
-
低碳生活不是夢 富碳農業可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富碳農業可以有效改善環境 富碳農業是指,在人工密閉環境中,利用光、氣、溫、水、肥、種等最佳條件組合,創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環境,將二氧化碳作為氣肥大量使用,生產出豐富的糧食作物供給人類生活在設施環境下,通過適量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蔬菜產量,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這為富碳農業在山西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產業基礎。 李潤植教授從利用微藻直接轉化煤燃氣CO2聯產清潔生物燃油及高值產品等方面闡述自己的看法。他說,物理、化學方法固碳易產生次生汙染和二次排放CO2;工業CO2排量已遠遠超過地球本身綠色生態系統碳平衡能力,生物及農業固碳難以實現。
-
科學家用二氧化碳低成本製造「黑色黃金」碳納米管
在《科學指導》(Science Direct)雜誌的一篇文章中,來自田納西州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能夠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黑色黃金」的原型裝置。碳納米管具有超過鋼的強度和高於常用的銅的導電性能。這些特性使它們在許多領域非常有用,如電子、環境清理和醫療保健。
-
英媒:新技術可在室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顆粒
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2月26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有效地將二氧化碳從氣體轉化為固體碳顆粒。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為安全、永久性地從大氣中清除溫室氣體提供了另一條途徑。目前的碳捕獲和儲存技術著重於將二氧化碳壓縮為液體形式,並將其運送到合適的地方並注入地下。
-
富碳農業:二氧化碳掀起的一場綠色革命
富碳農業好處多富碳農業,是指在人工密閉環境中,利用光、氣、溫、水、肥、種等最佳條件組合,創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環境,將二氧化碳作為氣肥大量使用,將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用於農業生產。在專家學者和農牧部門工作人員看來,富碳農業應用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個好處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據估算,為達到這一目標,210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淨排放剩餘配額約為800Gt。然而,目前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淨排放約41Gt。換而言之,若按目前的淨排放速率持續下去,淨排放剩餘配額將在20年內用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人工固碳技術加以回收和循環利用。
-
中科大最新成果: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
安徽日報報導 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中科大一項最新成果讓這一「神話」變成了現實。記者近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通過調控碳-碳偶聯「後反應」步驟,抑制烯烴產生實現高效多碳醇轉換,為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的選擇性製備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
科學發現二氧化碳轉變固體碳片方法,全球變暖可緩解了?
作者:文/石蘭在科學中,對於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碳」來說,基本上可以認為它是不可利用資源,但是對於植物產生氧氣又需要它的支撐,所以說這陷入到了兩難的問題,因為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使用率是遠遠低於排放的,從而引發了我們全球變暖的情況,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人類在二氧化碳的處理方面又獲得了重大突破
-
最新研究: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為碳排放約45%
最新研究: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被低估 吸收人為碳排放約45% 2020-10-29 15:21:20,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嚴重低估,其實際上約吸收人為碳排放的45%。
-
二氧化碳也是碳,那麼二氧化碳可以做成鑽石嗎
說起二氧化碳,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來源於人們呼出的氣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二氧化碳可不是個好東西,最直觀的壞處就是二氧化碳會給地球帶來溫室效應,這種不正常的地球生態環境會使得冰川融化。但是另外一方面二氧化碳又和眾多物質一起構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層。
-
鑽石的成分也是碳,地球上二氧化碳那麼多,可以用來做鑽石嗎?
如果說二氧化碳還可以用於製造伏特加和鑽石,二氧化碳在你心目中的印象是否會有所改善呢?根據報導,美國紐約大學的城市未來實驗室和其他兩個實驗室共同合作,正在實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更多產品的項目,伏特加和鑽石便是這個項目的產品之一。如何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伏特加?該項目是否能夠在應對氣候變暖上發揮作用?這些都是公眾關心的問題。如何將二氧化碳轉化成伏特加或鑽石?
-
碳中和與經濟發展如何雙贏?|碳中和行動
1怎麼理解碳中和?所謂碳中和,是指在規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人為移除與人為排放相抵消。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定義,人為排放即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燒、工業過程、農業及土地利用活動排放等。人為移除則是人類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包括植樹造林增加碳吸收、碳捕集等。
-
周小川談實現「碳中和」排放目標:碳市場本身也是金融市場
他進一步指出,依照過去經驗,「光依靠過去傳統的任務分解方式恐怕是不夠用的,缺乏激勵機制往往造成任務得不到落實」,要更大力度的發展和利用碳市場。事實上,關於二氧化碳減排的激勵機制,國際上也有不同的主張,主要是在於究竟採用碳稅,還是更多的依靠碳排放市場。
-
英讀廊——我們呼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其中的碳是怎麼來的?
【譯】人類和大多數動物吸入O2(二氧化碳)和呼出CO2(二氧化碳),那麼這裡多出來的碳來自哪裡?【單詞】animals 原型:animal ['an-uh-muhl]['nml] n.碳【專有名詞】O2 [醫] 氧(8號元素)【專有名詞】CO2 [化]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The food you eat.
-
41位學者澄清「碳中和」的10個認識誤區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是快速的生物碳循環的一部分,這意味著碳儲存不是永久性的。例如,儲存在樹木中的碳可以通過森林火災再次釋放出來。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在今天已經發生了,而樹木和土壤對它們的吸收需要更長的時間,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的總體容量也是有限的。誤區三:淨零排放目標和碳中和增加了減排的動力。
-
人工溼地在汙水處理中的作用
起著吸附、滯留、過濾、、沉澱、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人工溼地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它應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在促進廢水中汙染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汙染,獲得汙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其中的植物還能夠為水體輸送氧氣,增加水體的活性。
-
鋼中碳含量的測試方法+鋼中碳含量的七種測定方法
,吸收其中的CO2,剩餘的氧氣再返回量氣管中,根據吸收前後體積之差,即為生成CO2體積,由此計算碳含量。目前碳檢測方法發展的趨勢是不斷擴展高頻感應燃燒-紅外吸收法的應用領域和測定範圍,使許多材料的檢測方法標準化;不斷提高以光譜分析為代表的多元素固體分析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同時還需要研發、生產更多的不同材質種類和不同碳含量梯度的標準樣品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冶金、選礦、材料等研究領域。
-
...碳」色變?這些公司正在把二氧化碳製成產品,轉化為利潤!|耐撕...
宜家將投資超過32億歐元用於可持續發展措施,以在2030年之前完全實現碳中和。其他試驗措施包括紡織品回收以及向瑞士商業客戶租借辦公桌椅。出售不需要的二手家具的客戶將獲得購買新物品的優惠券。二手物品將在商店出售,所有無法出售的物品將被回收。從明年開始,宜家計劃在每家商店都設有專門的區域,人們可以在這裡購買修理或翻新的家具。(來源:美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