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科學家用二氧化碳低成本製造「黑色黃金」碳納米管

2021-01-09 前瞻網

(圖源:newstarget)

潛在的有毒的二氧化碳現在可以轉化為無價的碳納米管。

在《科學指導》(Science Direct)雜誌的一篇文章中,來自田納西州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能夠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黑色黃金」的原型裝置。

碳納米管具有超過鋼的強度和高於常用的銅的導電性能。

這些特性使它們在許多領域非常有用,如電子、環境清理和醫療保健。

然而,碳納米管很難在合適的尺寸下製造,這使得它們變得不常見,而且成本昂貴。

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生產超級材料的不同方法。

他們利用從空氣中提取的二氧化碳作為原材料,展示了如何以比現有方法低得多的成本製造碳納米管。

他們的技術不僅消除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害影響,而且還展示了如何有效利用空氣汙染,為空氣淨化過程買單。

碳納米管材料能從水中除去99%的重金屬。

此前,一套創新的過濾器被發現能去除汙染水中99%的重金屬。

這些過濾器是由賴斯大學實驗室生產的,由碳納米管材料製成,在化學環氧化石英纖維上生長。

實驗室的發現表明,過濾器能夠從被鎘、鈷、銅等重金屬汙染的水樣中吸收99%以上的金屬,還能吸收汞、鎳和鉛。

科學家稱,一克這種物質可以處理8.3萬升水,以滿足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這足夠為11000人每天提供乾淨的水。

研究小組還指出,放大版的過濾器可以在一分鐘內處理多達五升水,90秒內更新。

此外,在每100克處理70升水後,過濾器能夠保持100%的容量。

研究人員補充說,一旦過濾器達到飽和,就可以用醋之類的溫和的家庭化學物質清洗,然後再利用。

二氧化碳空氣汙染可以轉化為寶貴的碳納米管。

範德比爾特機械工程系的助理教授卡裡·平特(Cary Pint)解釋說,她的研究小組使用電化學方法將二氧化碳分解成碳和氧分子。

然後,碳被收集並組裝成納米精度的碳納米管。

「這打開了能夠產生真正有價值的碳納米管產品的大門,」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平特(Pint)說。

「這些可以徹底改變世界。」

她在科學期刊《ACS應用材料與界面》上發表了她的研究成果。

他們的論文解釋了他們如何將收集在不鏽鋼表面的二氧化碳塗層轉化為納米顆粒,然後合成為碳納米管。

他們的方法比目前生產碳納米管所需的能量要少得多,例如碳電弧放電法和雷射法。

範德比爾特大學的學生和研究合著者安娜·道格拉斯(Anna Douglas)報告稱,商用碳納米管的價格從每公斤100多美元起。

相比之下,他們最近開發的方法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更高質量的超級材料,特別是因為它使用的是從空氣中提取的二氧化碳,而不是通常的來源。

新工藝確保了足夠小的納米顆粒的形成。

考慮到製造小型納米管的困難,他們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德熟化過程使納米碳顆粒增大。

更大的納米顆粒意味著更大的納米管,這些納米管沒有它們的小版本有用,因此是一種浪費。

範德比爾特團隊通過設置電化學參數來降低大的納米顆粒形成的可能性,從而使德熟化的效果最小化。

這些參數鼓勵形成更小的納米顆粒,可以用來製造尺寸合適的納米管。

平特和道格拉斯共同創立了初創公司SkyNano LLC,以改進他們的碳納米管生產工藝,使其能夠大規模應用於商業用途。

使用碳納米管的潛在產品包括高效的陽極、陰極和用於電容和電池的電極、能夠去除油並淨化飲用水的吸收材料,以及用於構建人工肌肉和微型傳感器的輕質柔性材料。

平特談到他們的碳納米管生產過程時說:「我們學到的是一門科學,它為我們現在製造世界上一些最有價值的材料打開了大門,比如鑽石和單壁碳納米管,這些材料是我們從空氣中捕獲的二氧化碳。」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為單壁碳納米管制作了一個顏色圖譜
    芬蘭、美國和中國的納米材料研究人員為466種獨特的單壁碳納米管制作了一個顏色圖譜。該納米管顏色圖譜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進行了詳細介紹,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預測由466個品種中任意一個品種組合的薄膜的具體顏色。
  • 【科普知識】各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方法大合集!
    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幾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單壁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在諸多單壁碳納米管生產工藝中, 電弧放電和雷射燒蝕法可得到高質量、少缺陷的單壁碳納米管,但受限於設備和產量,因此CVD法是單壁碳納米管可控制備最方便、經濟的方法。我國的研究人員採用獨特結構且可流化催化劑實現流化床中單壁碳納米管大量製備。
  • 科學發現二氧化碳轉變固體碳片方法,全球變暖可緩解了?
    作者:文/石蘭在科學中,對於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碳」來說,基本上可以認為它是不可利用資源,但是對於植物產生氧氣又需要它的支撐,所以說這陷入到了兩難的問題,因為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使用率是遠遠低於排放的,從而引發了我們全球變暖的情況,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人類在二氧化碳的處理方面又獲得了重大突破
  • 二氧化碳也是碳,那麼二氧化碳可以做成鑽石嗎
    說起二氧化碳,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來源於人們呼出的氣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二氧化碳可不是個好東西,最直觀的壞處就是二氧化碳會給地球帶來溫室效應,這種不正常的地球生態環境會使得冰川融化。但是另外一方面二氧化碳又和眾多物質一起構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層。
  • 北大排列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電子學性能超同尺寸矽基器件
    半導體碳納米管首次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超越相似尺寸的矽基CMOS器件和電路。5月22日,北京大學電子系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論文,題為《基於高密度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的高性能電子學」》(Aligned, high-density semiconducting carbon nanotube arrays for high-performance
  • 百元性價比王者,碳納米管振膜耳機
    近日G-doo官網發布了碳納米管振膜耳機G-16,配有高科技碳納米振膜,藍牙5.0晶片,智能全頻降噪等強大功能,成為百元價位的性價比王者。 G-doo G-16耳機的碳納米管振膜技術,採用的是99.8%純度的碳納米管振膜。
  • CCS Chemistry | 鋸齒型碳納米環帶合成取得新進展
    通過向[n]環並苯稠合苯環,香港中文大學繆謙研究組設計了一種新的鋸齒型碳納米環帶,並成功合成了該納米環帶的氫化衍生物。單壁碳納米管的導電性取決於它的手性,根據其手性指數(n,m)分為扶手椅型、鋸齒型和螺旋型。扶手椅型碳納米管是導體,鋸齒型是半導體,螺旋型的導電性取決於n−m是否是3的倍數。
  • 【科研進展】科學家發現了碳納米管中螢光延遲現象,有望應用於光電...
    【科研進展】科學家發現了碳納米管中螢光延遲現象,有望應用於光電和太陽能領域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大最新成果: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
    安徽日報報導  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中科大一項最新成果讓這一「神話」變成了現實。記者近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通過調控碳-碳偶聯「後反應」步驟,抑制烯烴產生實現高效多碳醇轉換,為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的選擇性製備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 低碳生活不是夢 富碳農業可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富碳農業可以有效改善環境   富碳農業是指,在人工密閉環境中,利用光、氣、溫、水、肥、種等最佳條件組合,創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環境,將二氧化碳作為氣肥大量使用,生產出豐富的糧食作物供給人類生活在設施環境下,通過適量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蔬菜產量,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這為富碳農業在山西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產業基礎。   李潤植教授從利用微藻直接轉化煤燃氣CO2聯產清潔生物燃油及高值產品等方面闡述自己的看法。他說,物理、化學方法固碳易產生次生汙染和二次排放CO2;工業CO2排量已遠遠超過地球本身綠色生態系統碳平衡能力,生物及農業固碳難以實現。
  • 北京科技大學等:碳納米管支架開發彈性/堅固/高度多孔的金屬泡沫
    本文要點:一種在三維碳納米管(3D-CNT)支架上鍍金屬納米粒子來製備柔性輕質彈性導體的新方法。本文,基於碳納米管(CNT)的彈性三維支架(泡沫),開發具有超高孔隙率,彈性和堅固性的輕質金屬泡沫的方法。通過將Pt顆粒沉積到CNT泡沫的內表面上,然後塗覆聚二甲基矽氧烷進行穩定來實現的。從幾個Sm–1的原始CNT泡沫提高電導率到超過100Sm–1的電導率,壓縮至70%時,低電阻得以完美維持。
  • 富碳農業:二氧化碳掀起的一場綠色革命
    來源:經濟參考報二氧化碳也能當作肥料?沒錯。內蒙古近年來就將二氧化碳作為氣肥大量使用,將巨量工業生產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納的二氧化碳用於工農業生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由於目前項目資金匱乏、科學研究不足,政策扶持不夠,導致富碳農業在農村大面積推開存在困難。
  • 塑料和二氧化碳怎樣變廢為寶?專家舉了個例子告訴你→
    他積極推動生物製造在中國的發展,發明了將地溝油轉化為生物柴油的新工藝,品質達到歐洲標準。「發酵工業菌絲體綜合利用」項目,日本曾經做了幾十年研究,幾乎走入絕境,2002年,卻被譚天偉成功突破,也因此,他作為第一獲獎人,榮獲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合成二碳產物
    據估算,為達到這一目標,210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淨排放剩餘配額約為800Gt。然而,目前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淨排放約41Gt。換而言之,若按目前的淨排放速率持續下去,淨排放剩餘配額將在20年內用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人工固碳技術加以回收和循環利用。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極小的碳納米管摻雜處理難度很高,但基於碳納米管的晶片技術仍取得了相當程度的進展。麻省理工學院聯合ADI公司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方法,設計出了複雜的工藝將碳納米管按照需要轉化成p型或者n型半導體。基於這種技術,該團隊用14000個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出16位處理器RV16X-NANO。該處理器採用RISC-V指令集,可在16位數據和地址上運行標準的32位指令。
  • 美國研發碳納米管助推鋰電池 提高電池電導率和更高倍率能力
    該小組使用三種不同的導電碳材料進行了實驗,以確定哪種材料具有最佳性能。將不同數量的單壁碳納米管、石墨烯納米片和「 Super P」(一種已經在鋰離子電池中通常用作導電填料的炭黑顆粒)添加到鎳鈷錳(NCM)陰極中。然後使用各種光譜和電化學表徵技術測量這些陰極。
  • 高濃度二氧化碳可使溼地吸收更多碳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馬裡蘭州濱水市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根據19年的研究結果,在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的情況下,溼地植物吸碳能力比目前的水平要高32%以上。這表明,溼地可能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全球變化生物學》上。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重大突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編者按:步入21世紀以來,傳統矽基晶片的發展速度日益緩慢,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替代矽的晶片材料,碳納米管就是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然而,製造出符合要求的碳納米管材料,一直是碳管電子學領域所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
  • 《三體》中切割郵輪和人體如切豆腐般的納米「飛刃」材料存在嗎?
    "飛刃"切割審判日號假想圖這種細到肉眼無法察覺,卻能切割船體和人體如切豆腐般的納米材料「飛刃」,有多少科學依據呢?目前已知世界上強度最高的材料的是碳納米管,其本徵拉伸強度和彈性模量分別高達100 GPa和1 TPa,好吧,這數據可能令大家一臉懵逼,啥意思啊?用人話來說,就是它的強度是同體積鋼絲的100倍!看到這裡,大夥可能心裡一松,那切割鋼板毫無壓力啊!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增強溼地固碳能力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馬裡蘭州濱水市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根據19年的研究結果,在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的情況下,溼地植物吸碳能力比目前的水平要高32%以上。這表明,溼地可能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全球變化生物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