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佛像主要種類及代表佛像

2020-12-14 舒放的後花園

廣義的佛像包括所有佛、菩薩、羅漢以及護法和各派祖師、高僧、活佛等以不同形式呈現出來的造型。有塑像、畫像、雕刻、唐卡等多種形式。佛像是佛身代表,在通常意義上,代表佛菩薩的智慧。這和外人所理解的膜拜對象不同。

佛教自釋迦牟尼創教發展至今,在我國分為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大流派。南傳佛教也叫上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以自身解脫為終極目標。佛像只有佛陀也就是釋迦牟尼這一種。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均為大乘佛教,以普度眾生為己任。大乘佛教佛像種類眾多,如漢傳佛教寺院五百羅漢,每一尊造型都不相同,堪稱佛像造型藝術集大成者。藏傳佛教佛像造型又不同於漢傳佛教,依據佛教經典劃分,主要有般若部和秘密部。

01般若部

般若部是大乘教五大部之一。是《大般若經》和衍生而出的其他經典,以及其他支派般若經典的總稱。般若部的佛像,即出自般若部經典的佛像。主要有三世佛、七佛、十方佛、藥師佛、獅吼佛、金剛不動佛等。

三世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世是時間,界是空間。佛教中所稱的「世界」即時空的總和。過去佛是燃燈古佛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是現在佛(指佛法續存的整個時期)之前的佛。燃燈古佛在過去時為釋迦牟尼佛授記,《金剛經》中記載:「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現在佛釋迦牟尼佛。

未來佛是彌勒佛,藏語稱為強巴佛。按照佛經記載,彌勒佛現居住於兜率天,將在現在佛法無法教化眾生時出世。

七佛:在現在佛之前成佛的過去六佛,即拘樓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加上釋迦牟尼佛的總稱。

十方佛:十方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有包含無數世界的含義,所以寺院又稱「十方常住」。十方有無數世界及淨土,稱為十方世界。十方佛指相對應十個方位的佛:東方善德佛、南方栴檀德佛、西方無量明佛、北方相德佛、東南方無憂德佛、西南方寶施佛、西北方華德佛、東北方三乘行佛、上方廣眾德佛、下方明德佛。

藥師佛:分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佛和藥師七佛兩種造型。

02秘密部

秘密部佛像指出自密宗(密教)經典的佛像,大多出自瑜伽怛特羅、無上怛特羅等經典,在藏傳佛教中,秘密部的佛像佔佛像中的大部分,造型各異,種類繁多。

本初佛:即本初之佛,系諸法之本源、萬物之創造者,是五尊佛之祖。也稱為勝初佛。法身在火焰裡顯現,有全知全能的智慧,雙尊各有四臂。

五尊佛:也叫五方佛。代表中、東、南、西、北五方的佛。即大日如來佛、阿亥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五尊佛的造型分如來、菩薩、明王(忿怒相)三種。

五本尊佛:即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密集金剛、時輪金剛、喜金剛這五尊密宗奉分本尊的五尊佛。

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的忿怒法身。又稱牛頭明王,有9頭34臂16足。

勝樂金剛:是三世諸佛功德的總集代表。4面、3目、12臂。

密集金剛:是三世諸佛身的總集代表和體現。3面、3目、6臂。

時輪金剛:時輪是時間之輪,時輪金剛作為本尊,代表時輪理法,象徵慈悲。4面、24臂。

喜金剛:是悲智合一的象徵。8面、16臂。

五本尊佛在造型上都為雙尊擁妃,各自的的明妃不相同。

03補充及小結

除上述佛像之外,秘密部具有代表性的佛像還有以下兩種:

馬頭明王:觀世音菩薩的忿怒相,又稱馬頭觀音、馬頭金剛。戴馬頭飾物,膚色為赤肉色,牙外露,背後飾威猛火焰,擁明妃多羅菩薩。

無量光佛:無量光佛即阿彌陀佛的意譯,也稱無量壽佛,為典型的菩薩造型。

馬頭明王和無量光佛具有代表性的原因,是因為在藏傳佛教中,兩大教主達賴和班禪被視為觀世音菩薩和無量光佛的化身。

其他方面的佛像,如護法神等本文從略。總的來說,儘管藏傳佛教佛像數目和種類繁多,但每一尊佛像都嚴格按照典籍所規定的度量進行。藏傳佛教五明之一的工巧明,包含佛像造像,可見對造像技藝有著極高的要求。除了佛像的度量比例之外,每尊佛像的手印、所持法器等也都有著絕對性的要求。

相關焦點

  • 走進藏傳佛教:了解密宗佛像造型藝術
    自藏傳佛教誕生以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中, 藏傳密宗佛像藝術就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立足於雪域高原, 在「潤物細無聲」中深深地影響著藏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生活習俗、文化藝術乃至思維方式等。其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僅僅在於民眾虔誠的信仰, 還在於它遍布雪域、形式多樣、自然靈活, 且符合佛教義理。由於藏傳密宗佛像是佛教在融合苯教教義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因此, 作為傳播手段和工具的藏傳佛教藝術也必然是佛苯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即以苯教形象為基礎, 以佛教義理為指導的感性形態, 是佛教義理的感性顯現。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
  • 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唐卡——連載第二篇
    藏傳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壽佛是他的化身。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無量壽佛的壁畫、塑像、唐卡畫像可以說觸目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裡,長壽佛是不能缺的。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桔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莊嚴的器具。
  • 尼泊爾佛像中為什麼釋迦族佛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殊勝的佛像?
    世界上各個角落的佛弟子都知道,尼泊爾佛像被認為是世上最好的佛像,而尼泊爾佛像中,又以釋迦族佛為著稱。每一位想要虔誠供奉或收藏者,都想恭請到一尊釋迦族做的尼泊爾佛像,並以此感到無比法喜。那麼,到底為什麼釋迦族人所做的佛像會成為尼泊爾佛像中的標杆: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而尼泊爾釋迦族佛像卻是兩者兼有。追其根源,要從琉璃王滅釋迦族說起:在法顯大師和《釋迦譜》的記錄中,都記載了琉璃王誅釋種,殺了九千九百九十萬人,血流成河。
  • 深度了解明清時期佛像系列
    《大日如來像》同樣經典,大日如來為釋加牟尼「法身佛」之別稱,大日如來在是宇宙至高無上的本尊,代表一切真理,統率全部佛與菩薩,為世界根本佛。此尊大日如來造像,面相方圓,雙目眼瞼低俯,白毫凸顯,眉線與鼻梁輪廓連成一體,嘴部略帶笑容,神態慈祥柔和,雙手當胸結毗盧拳印,雙腿結跏趺坐。尊佛胸前刻飾「卍」字,身搭通肩式大衣,線條自然流暢,整體寫實性強,為明代中原地區漢地造像風格。
  • 如何讀懂一尊佛像|佛像背光
    佛像起源於印度佛教。最早因為釋迦牟尼歸天后,為了懷念而製作的像。從印度傳到中國,經由朝鮮再傳到日本。隨著時代的變遷,說經傳教在民間的傳播,佛像種類開始出現更多變衍。大致分為:佛,菩薩,護法諸神等。是為了表現如來三十二相中」眉間白毫「和」長光一丈相「,其意在於表示佛光普射四方,象徵光明因此它是佛像本體的一部分。背光在佛像造像中的應用關於背光,文獻中多有記載,《佛說造像量度經》中說,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其中「身金色相」、「常光相」是指身體經常放射著金色光芒。
  • 拍賣場上百萬級別的佛像鑑賞
    佛像藝術的出現,是公元一、二世紀的事情。佛之形像,廣義含菩薩、羅漢、明王、等像。佛文化在歷史長河發展中,地方文化區域也有了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為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文化不同,佛像的面相造型也不同。整體造型端莊,結構勻稱,工藝精細,形象莊嚴,堪稱一件完美的明代佛教造像精品。看到這尊造像,我們立刻會想到明代宮廷造像,因為它與明代宮廷造像的風格完全一致。明代宮廷造像主要指明代永樂和宣德兩朝宮廷製作的佛像,由宮廷專設的造像機構——御用監「佛作」具體承辦,明人劉若愚《酌中志》中有御用監造辦佛像的明確記載。宮廷造像主要用於賞賜西藏上層僧侶,為朝廷推行的「眾封多建」的宗教籠絡政策服務。
  • 暢行天下(王暉)文章:故宮永樂鐵雕鋄金銀大黑天佛像
    傳入西藏後被藏傳佛教認為是護法神和戰神來進行供奉。元朝時藏傳佛教開始傳入內地,大黑天首先得到了忽必烈的崇信,被視為蒙古軍隊的保護神。據說蒙古軍隊有一次在攻打一座宋城時,城中將士突然看到天兵天將布滿天空,宋城不戰而降,說是大黑天所顯的威靈。因此蒙古軍隊經常隨軍攜帶大黑天像,開戰之前會向大黑天祈求保佑蒙古軍隊得勝。
  • 藏式勝樂金剛銅佛像鑑賞(圖)
    藏式勝樂金剛銅佛像  ■四川成都 陳伊功  這尊藏式銅質佛像,高11釐米,寬9.5釐米,重407克。其身著飾有紋樣的武甲,戴有臂環腳環,形象健壯而有力,整尊佛像位於單蓮花座之上,尊體與底座可以分離。據其整體造型與特徵分析,應為藏密無上瑜伽部母續的本尊——勝樂金剛,亦作上樂金剛,藏語名「登巧」。他是三世諸佛的金剛身、語、意所依,是諸佛功德的總集代表,也是藏密無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
  • 密宗佛像文殊菩薩的地位高不高?
    文殊菩薩佛像在密宗佛像中具有非凡、崇高、特殊的地位及神格。密宗佛像中的文殊菩薩佛像具有鮮明的特徵,被大眾所廣泛熟知。從文殊菩薩佛像信仰來說:在密宗佛像的信仰中,觀世音菩薩象徵著慈悲,與雪域藏族的信仰聯繫密切,而密宗佛像文殊菩薩則象徵著智慧。
  •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定製的緣起
    從Mahesh手中製作出來的佛像,必須要代表尼泊爾最高的工藝水準。這也讓迦雅的品牌從一開始,便有著頂級工藝的烙印。這七年裡,Ruby跟隨Mahesh先生較為全面地學習了尼泊爾手工佛造像的知識。包括製作佛像的步驟細節,辨別佛像優劣的方式,也對藏傳佛教以及佛造像藝術的歷史和傳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學誠法師:佛像不是護身符 佛教裡也沒「本命佛」的說法
    2007年獲授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教育學榮譽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陝西扶風法門寺方丈、北京龍泉寺方丈。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藏傳佛教像上的硃砂紅
    近年來,藏傳佛教造像在文化領域非常受重視,在國際的重大展覽中,藏傳造像也佔據著很大比重,往往不是併入「中國藝術」,而是單獨有「喜馬拉雅藝術」這個門類。比起我們熟悉的漢傳佛教,藏傳有諸多不同:擁有數量龐大的神靈系統;有大量威武乃至嚇人的護法神;有好不含蓄的與性相關的表達。產生這些區別的根源,還得從西藏的歷史和印度的古老文化中找尋。藏傳造像在哪些情況下有硃砂紅呢?一是裝藏。
  • 密宗佛像大日如來
    對於佛教密宗信徒來說,雖然以修行念佛、普度眾生為己任,但對於生活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他們依據自己飯依的尊神、祖師及追求的目標 ,在看起來枯燥乏味的宗教生活中,精神生活 豐富多彩而充滿激情,其中佛教密宗中的隱修生活方式卻是最富藏地密宗特色的一種。
  • 佛像體內藏上百件寶物,用X光掃描後專家犯難:要佛像還是要國寶
    日本文化實際上也是大雜燴文化的典型代表,既有唐朝的影子也有其他國家的元素。日本千年古剎法華寺,就是借鑑了唐朝、印度等國家的佛教基因,於1250年多年前拔地而起。而這座寺院有一尊佛像,用X光掃描後專家犯難,保護佛像還是要寶物,日本專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 世界上加持力最大的佛像——覺沃佛
    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時,唐太宗將這尊像作為嫁妝,由都城長安送抵拉薩,此後,這尊佛像便與藏傳佛教共榮辱。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在為這尊佛像建造的大昭寺周圍,每天都有虔誠的人們禮拜的身影。
  • 印度教與佛教影響下的吳哥時代柬埔寨佛像造像
    挖掘出的二百七十四尊佛像體現了吳哥時代的佛教美術特徵和獨創性。我們能夠親眼見到佛像優雅的尊顏和美麗的姿容,感受到當時供奉佛像者的信仰之心和時代精神。接下來我們跨越約千年的時空去見識高棉人虔誠信仰的證據。這些佛像目前被收藏在建在吳哥窟附近的「西哈努克·永旺博物館」(2008年1月開館),向大眾開放。
  • 自駕西藏,了解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教體系
    大昭寺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和釋迦牟尼像從寺廟裡取深埋.大昭寺成屠宰場,拆毀了赤德祖贊建立的兩座寺廟,這個時期持續了200多年,在歷史上影響很大。直到赤松德贊成年之後才有所緩解,當時認識到佛教對王室有利的作用,於是決心振興佛教,此後松德贊多次派人去漢地,迎請高僧來吐蕃傳經,其中有佛教密宗大師蓮花生.後來由蓮花生親自主持佛教和苯教的辯論會(有很多朋友去過色達佛學院看過辯論經文的情景)辯經的場面很熱鬧雙方經過多次激烈的唇槍舌戰.最後辯論結果苯教認輸並返回故裡逐步受到冷落,佛教從此才站穩了腳跟。
  • 藏區紀實·山水間的經幡、佛像和瑪尼石,這裡有藏區最美的自駕路
    有錢就可以做更多供奉,供奉不僅體現在寺廟上,藏民們的藏房,路邊的經幡、佛像、瑪尼石最能體現一個區域老百姓的貧富與虔誠。川藏南線318國道過新都橋後,有一條南北向的248國道,向北連接川藏北線317國道。
  •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時間:2020-12-11 17: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藏傳佛教,在許多人心目中都充滿著神秘色彩,其各類佛飾佛具都有著濃烈的藏傳佛教氣息,尤其是代表著吉祥如意和驅邪避禍的藏傳佛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