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使用青蛙細胞建造而成的活體機器人

2020-12-24 電子發燒友

一款使用青蛙細胞建造而成的活體機器人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20-04-27 17:37:34

(文章來源:教育新聞網)

一本書是用木頭做的。但這不是一棵樹。死細胞已重新用於其他需求。現在,一組科學家重新利用了從青蛙胚胎中提取的活細胞,並將它們組裝成全新的生命形式。這些毫米級的「異種機器人」可以朝目標移動,也許會撿起有效載荷(例如需要運送到患者體內特定位置的藥物),並在切割後自行治癒。

佛蒙特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Joshua Bongard說:「這些都是新穎的生活機器。」「它們既不是傳統的機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動物物種。它是一類新的人工製品:一種活的可編程生物。」

這些新生物是在UVM的超級計算機上設計的,然後由塔夫茨大學的生物學家組裝和測試。塔夫茨大學再生與發育生物學中心的負責人麥可·萊文說:「我們可以想像這些活人機器人在許多有用的應用中是其他機器無法做到的,就像尋找令人討厭的化合物或放射性汙染,收集微塑料一樣。」在海洋中,在動脈中刮擦斑塊。」

這項新研究的結果於1月1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至少從農業的曙光開始,人們就一直在為人類的利益而操縱生物,遺傳編輯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並且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人工組裝了一些人造生物-複製已知動物的體型。但是,該研究小組首次在研究中寫道:「這項研究是「從頭開始完全設計生物機器的」。

在UVM的佛蒙特州高級計算核心的Deep Green超級計算機集群上進行了數月的處理後,該團隊-包括主要作者和博士生Sam Kriegman-使用了一種進化算法為新的生命形式創建了數千個候選設計。嘗試完成科學家分配的任務(例如在一個方向上移動),計算機將一遍又一遍地將幾百個模擬細胞重新組裝成多種形式和身體形狀。隨著程序的運行-受有關青蛙蛙皮膚和心臟細胞可以做什麼的生物物理學基本規則的推動-保留並改進了更成功的模擬生物,同時拋棄了失敗的設計。在算法獨立運行一百次之後,選擇了最有前途的設計進行測試。

然後,在萊文(Levin)的帶領下,在塔夫茨(Tufts)的團隊以及顯微外科醫生道格拉斯·布萊克斯頓(Douglas Blackiston)的關鍵工作下,計算機技術的設計得以實現。首先,他們收集了從非洲蛙(非洲爪蟾)的胚胎中收穫的幹細胞。(因此名稱為「 xenobots」。)將它們分成單個細胞,然後進行孵育。然後,使用微小的鑷子和均勻的電極,將細胞切割並在顯微鏡下連接成計算機指定設計的近似值。

這些細胞組裝成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身體形態,開始協同工作。皮膚細胞形成了更加被動的架構,而曾經隨機收縮的心肌細胞開始工作,在計算機的設計指導下,並在自發的自組織模式的幫助下,創造了有序的向前運動-允許機器人繼續前進他們自己的。這些可重構生物被證明能夠以連貫的方式移動-在胚胎儲能的支持下,探索其水環境數天或數周。翻開,但是,他們失敗了,就像甲蟲倒在他們的背上。

後來的測試表明,異種機器人會繞圈運動,將顆粒自發地和集體地推到中心位置。其他的則建有一個穿過中心的孔,以減少阻力。在這些的模擬版本中,科學家們能夠將這個孔重新定位為可成功攜帶物體的小袋。UVM的計算機科學與複雜系統中心系教授Bongard說:「這是朝著使用計算機設計的生物體進行智能藥物輸送邁出的一步。」

許多技術是由鋼,混凝土或塑料製成的。這可以使它們強大或靈活。但是它們也會造成生態和人類健康問題,例如海洋中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禍害以及許多合成材料和電子產品的毒性。邦加德說:「活組織的缺點是它薄弱並且會降解。」「這就是我們使用鋼鐵的原因。但是,有機體具有45億年的再生自身實踐並持續數十年的實踐。」當他們停止工作時-死亡-他們通常會無害地分崩離析。邦加德說:「這些異種機器人是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當他們在工作七天後完成工作時,它們只是死了的皮膚細胞。」

您的筆記本電腦是一項強大的技術。但是嘗試將其切成兩半。效果不是很好。在新的實驗中,科學家切割了異種機器人並觀察了發生的情況。邦加德說:「我們將機器人切成兩半,然後將自己縫合起來,然後繼續前進。」「這是典型機器無法做到的。」

Levin和Bongard都表示,他們已經學到的有關細胞如何進行通訊和連接的潛能已深入到計算科學和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中。萊文說:「生物學的最大問題是了解決定形式和功能的算法。」「基因組編碼蛋白質,但是轉化性的應用正在等待我們發現這種硬體如何使細胞能夠在非常不同的條件下協作進行功能解剖的發現。」

為了使有機體得以發展和發揮功能,許多信息共享與合作(有機計算)一直在細胞內和細胞間進行,而不僅限於神經元內。這些新興的幾何特性是由生物電,生物化學和生物機械過程所塑造的,「這些過程在DNA特定的硬體上運行,」萊文說,「這些過程是可重新配置的,從而可以創造出新穎的生命形式。」

科學家們看到了他們最新的PNAS研究中提出的工作-「用於設計可重構生物的可擴展管道」,這是將對這種生物電代碼的見解應用於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第一步。「究竟是什麼決定了細胞協同作用的解剖結構?」萊文問。「您看一下我們一直在用異種機器人構建的細胞,並且從基因上講,它們是青蛙。這是100%的青蛙DNA,但這些不是青蛙。然後,您問,那麼,這些細胞還能做什麼?建造?」

萊文說:「正如我們所展示的,這些青蛙細胞可以被誘使成有趣的生物形式,這與它們的默認解剖結構完全不同。」他和UVM和Tufts小組的其他科學家在DARPA的「終身學習機器」計劃和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相信製造異種機器人是邁向破解他所謂的「形態發生學代碼」的一小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整體組織方式-以及它們如何根據其歷史和環境來計算和存儲信息。

許多人擔心迅速的技術變革和複雜的生物操縱的影響。萊文說:「這種恐懼並非沒有道理。」「當我們開始搞一些我們不了解的複雜系統時,我們將得到意想不到的後果。」許多複雜的系統(例如蟻群)都以一個簡單的單位-螞蟻開始-從中無法預測其菌落的形狀或如何通過相互連接的物體在水上架起橋梁。

萊文說:「如果人類要生存到未來,我們就需要更好地了解簡單規則如何以某種方式出現複雜的特性。」他說,許多科學都集中在「控制底層規則。我們還需要了解高層規則」。「如果您想要一個有兩個而不是一個的煙囪的蟻丘,您將如何修改這些蟻?我們不知道。」

萊文說:「我認為社會絕對有必要對結果非常複雜的系統進行更好的處理。」「要做到這一點的第一步是探索:生命系統如何決定整體行為應該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操縱碎片來獲得我們想要的行為?」

換句話說,「這項研究是對人們所擔心的事情的處理的直接貢獻,這是意想不到的後果,」萊文說-無論是在自動駕駛汽車的迅速普及中,還是通過改變基因驅動力來消滅整個人病毒譜系,或將越來越多地影響人類體驗的許多其他複雜的自治系統。UVM的喬什·邦加德(Josh Bongard)說:「生活中蘊含著所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我們想更深入地了解這一點-以及我們如何指導和推動它發展新形式。」

(責任編輯:fq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活體可編程機器人誕生!100%青蛙基因,劈成兩半還能自愈
    美國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和塔夫茨大學生物學家共同創造出100%使用青蛙DNA的可編程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它既不是常見的金屬機器人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體。通過計算機一遍又一遍的將數百個模擬細胞重新組裝成無數種形式和體型,科學家們確定了最優的設計方案。
  • 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青蛙細胞生成,超級計算機設計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文/魚羊 十三來源: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已經誕生了。而且不用金屬、塑料打造,採用青蛙表皮細胞和心臟細胞重組。這就是頂級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最新發表的驚人研究,來自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弗茨大學團隊。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蟾蜍細胞構建進化算法設計,能動能自愈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一鳴、杜偉、澤南克隆已經不能讓我們滿足了,人類正在嘗試直接用生物細胞製造出軟體「機器人」,而且還成功了。近日,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的新聞讓世人驚豔。近日,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研究者使用進化算法研製了一種名為「Xenobot」的生物機器人。它由生物細胞構成,可進行編程修改、自由移動,即使被切開也能夠自動癒合。以下是 Xenobot 生物機器人的效果展示:顯微鏡下正在緩慢移動的 Xenobot。Xenobots 能夠集體行動(轉圈圈)。
  • 首個利用細胞培育的生物機器人面世,它的出現讓人們細思恐極!
    在科幻作品中常會看到人們操控一些納米級的微型機器人執行命令,然而目前一種更神奇的微型機器人已經被成功的製作出來,由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青蛙的表皮和心臟細胞培育出活體機器人「xenobots(異種機器人)」,這種生物機器人長度不到1毫米由
  • 科技重大突破: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出現、AI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上面提到的幾項科技創新,相信大家對後面2個比較好奇,今天機器人索菲亞就針對這2個跟大家詳細說下。全球首個活體可編程機器人被設計誕生大家可能對活體可編程機器人不了解,活體可編程機器人是有科學家將非洲爪蟾的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裝成的全新的生命體,尺寸不到一毫米。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具有自我修復能力
    站長之家(ChinaZ.com) 1月14日 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的「進化算法」設計創造了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據了解,這些機器人被命名為Xenobots,具有自我修復能力,能在切割後自行癒合。
  • 打開活體機器人的包裝紙,看到「超算+生物科技」的禮物盒
    全青蛙基因、可在水中存活、自我驅動、可「編程」……這一系列關鍵詞聽起來似乎是無機體已經出現,屬於生物學的21世紀終將到來,指不定哪天生化危機就會在科學家的一次手抖下誕生……當然經歷了幾天的各種解讀和消化,相信大家對於整個事件的態度也趨於冷靜。而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從所謂活體機器人的成功中,是否能找到一些具有普適性的新進展呢?
  • 活體機器人誕生,「五竹叔」要來了嗎?|新京報專欄
    活體機器人最大的進步在於,它是由生命演化和計算機編程功能結合而成,而此前的人造生命則純粹是生物合成。▲影視劇照資料圖文 | 張田勘不是科幻、不是電影、不是《慶餘年》,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真的誕生了。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可編程,會自愈,由超級計算機設計
    文 | Rachel 科學家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由青蛙幹細胞生成的有生命的自愈機器人。當地時間 1 月 13 日,美國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在其官網上發布新聞稿,宣稱佛蒙特大學與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共同開展研究,利用非洲爪蟾早期胚胎中的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創造出了首個活體機器人「xenobots」(異種機器人)。
  • 美研究者用3D列印的小鼠肌肉構造生物機器人,有望用於假肢製造
    智東西5月6日消息,美國研究者使用實驗室培育小鼠細胞製成的3D列印肌肉構造了生物機器人,此機器人由大鼠的脊柱提供動力。該系統有望協助生物疾病的修復,並用於假肢的製造。生物機器人技術是用有生命的材料構成的,而不是用金屬材料構成的機器人。
  • 新顯微技術觀察活體細胞 敏感度增至七倍
    日本科學家最近發明了一種顯微鏡成像方案,在現有光學顯微鏡硬體的基礎上,也無需額外的螢光染料,即可將觀測細胞的精確度增加到現有技術的七倍,有助於實時觀測細胞內外病毒活動的情況。
  • 生物機器人Xenobot來了!天使還是魔鬼?
    由青蛙幹細胞打造的生物機器人Xenobots問:Xenobot是怎麼造出來的?答:邦加德對這種人造生命做了定義:「它們既不是傳統的機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動物物種。這是一種活的、可編程的有機體。」不是傳統的機器人,即不是機械裝置的機器人,而是不到1毫米的生物機器人,即微型生物機器人,比微生物大得多,也比一些寄生蟲大。只不過,它是人造的。其他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還有動植物和人,都是地球上自然演化和存在的生物。
  • 細思極恐 哈佛用活體細胞DNA存儲電影!
    一個多世紀後,這個電影片段與高科技結緣:成為首部被編碼在活體細胞DNA中的電影。隨著宿主生物體的生長和分裂,這部電影可以被隨意訪問和無限複製。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周三發表了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的這一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基因用作海量存儲裝置潛力的最新和最令人震撼的例子。科學家已成功地將莎士比亞的全部十四行詩編碼到DNA中。
  • 從第一次克隆到第一個活機器人,非洲爪蟾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在外部行業看來,「活機器人」這4個字看起來,就有一種科幻電影裡面的高科技感覺。但其實真正了解之後,我們會發現,它更多的可能是生物學、醫藥學等相關專業在前進道路上的一小步,遠遠沒有達到人類一大步的標準。想要了解活機器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麼我們就需要耐心一點,先認識一下來自於非洲的這種名為非洲爪蟾的生物。
  • 變形金剛認識新朋友小青蛙機器人
    變形金剛認識新朋友小青蛙機器人 2020-11-26 13:34
  • 科學家打造3D印表機器人,能進入消化道列印胃壁細胞
    近期,中國科學家打造微型3D印表機器人,能直接將活的胃壁與肌肉細胞印在胃上,有望成為胃潰瘍的新療法。研究團隊將論文發布在《Biofabrication》期刊上。 為了降低治療消化道疾病的侵入性,北京清大研究團隊打造一款3D列印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只有3釐米寬,而收折後的長度只有4.3釐米;進入到人體後,機器人會展開到5.9釐米的長度,並執行3D列印。 在實驗中,研究團隊將機器人安裝在內視鏡上,並將它置入於透明的胃部模型內;接著,機器人將內置人類胃壁與肌肉細胞的凝膠列印到胃部模型中。
  • MIT發明一款計算機系統 可以對機器人的形狀進行仿真
    MIT發明一款計算機系統 可以對機器人的形狀進行仿真 來源:51cto • 2020-12-16 10:05:59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
  • 人工生命 2.0.3 更新,兩條腿的青蛙和吃青蛙的蛇
    這個項目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開始於模擬一個簡單的生命體,然後是青蛙、狗......, 結束於有「自我意識表現」的人工腦,或者說,結束於被機器人代替人類的那一天。(接上回 模擬體全息存貯的模式識別),以下為本次項目更新流水帳: 2019-12-27 開始設立history目錄,給主要的版本直接在history目錄下創建副本,以方便運行。
  • 獵捕青蛙也被抓?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陽山一男子被判刑
    2020年9月6日和7日晚上,被告人丘某在陽山縣七拱鎮七拱村某田基邊使用夜間照明的方法獵捕到4隻活體蛙類野生動物並出售。9月10日,被獵捕的4隻虎紋蛙活體被放生。在被採取強制措施前,被告人丘某主動到案配合調查,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丘某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規,非法獵捕、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獵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依法應予以懲處。被告人丘某犯罪後主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屬自首,依法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