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邊陲小鎮,於西南絲綢古道之上,是雲南最早跨國貿易誕生地!

2021-01-20 沐小油微語錄

和順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

和順古鎮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城西南3公裡處,是雲南最早的跨國貿易的誕生地。騰衝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和順是這條路上的一顆明珠。西南絲綢古道就是從這裡一直往西,最終連接了西亞和南亞。

和順古鎮四面火山環繞,全鎮住宅從東到西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裡。古樸、原生態的各種建築面向小河依山而建,這裡的建築還保留著明清時代的韻味。

和順村頭有兩座石拱橋跨河而建,形似雙虹臥波,故名雙虹橋。東邊的橋頭是「文治光昌」牌坊,西邊橋頭是貞節牌坊 。

荷花池中的雨洲亭是鄉人為了紀念首任和順益群中學校長、後任雲南大學副校長的寸樹聲先生而建的。這荷花池就是當年寸先生帶領師生為學校挖的遊泳池。

和順圖書被讚譽為「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於1924年由華僑集資興辦。圖書館中藏書萬餘冊,其中尤以許多古籍最為珍貴。和順明清兩朝共出了8位舉人,403個秀才,可以說是文化之邦。

和順小巷在圖書館的下角,這裡是騰越文化、和順文化的縮影。和順小巷是仿古建築,非常精緻有味,傳承著和順的歷史特色。

艾思奇故居,已成為他的紀念館,內有艾思奇及其家族的詳細介紹,他的故居也是一座宏大的建築,中西結合,非常有特色。

宗祠文化也是和順重要的文化特徵。 和順共有8個大姓,分別是寸、劉、李、尹、賈、張、釧、楊姓。這八大姓都建於自己的宗祠,莊嚴大氣,各有特色。

中天寺是和順最大的佛寺,求福保平安。財神殿顧名思義是供奉財神的, 和順自古出門行商,求財是必須的。

和順人世世代代外出闖蕩,都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產生了翡翠大王、棉紗大王、穀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賈,形成了亦商亦僑亦農亦儒的生存方式。

大馬幫博物館展示了西南絲綢古道的歷史、大馬幫生活場景。馬幫不僅馱去了 中國 的物質與文化,也馱來了世界的物質與文化。

和順的男兒只要到了十幾歲,就開始「走夷方」了。和順人走夷方帶來很多洋玩意,在上個世紀初就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和順民間當年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 羅馬的鐘、 英國 的門、 捷克的燈罩, 德國的盆。」

「千手觀音古樹群」,由七棵大樟樹組成,大樹長出許多枝條,仿佛是伸出來千手,才有千手觀音樹之名。古樹下有一段保存完好的茶馬古道。

在和順,就這樣隨心所欲走著。

相關焦點

  • 這個古鎮是雲南著名的僑鄉,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和順古鎮是雲南省著名的僑鄉,更是茶馬古道重鎮、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由於明代朱元璋的屯邊制度,和順又有許多從中原遷來的移民,安徽、南京的都有,所以這裡的民居還有徽派的建築風格。各種建築風格,在這個清秀的西南邊陲水乳交融,和諧並存。
  • 大理2公裡天威徑古道,遊西南最古老的絲綢之路,看此文足矣
    天威徑古道馬蹄印大理天威徑古道,曾經馬蹄聲聲,也是西南最古老的絲綢之路,如今只有馬蹄留在石板上和「天威徑」石刻見證了古道的歷史。天威徑核桃樹天威徑古道的由來:在中國境內有3條絲綢之路(西北絲路、南方的海上絲路和西南絲路)。
  • 雲南西盟,西南邊陲的魔幻之城
    12月,翻開中國地圖,想要找到一個適合冬季旅行的地方,除了海南島,就非西南邊陲的雲南莫屬了。這裡四季如春,即使是最寒冷的1月份,氣溫也不過10度左右。相較於熱門的昆明、麗江、大理、西雙版納,位於中緬邊境的西盟,多數人或許會很陌生。
  • 雲南新增一個5A級景區!就藏在這座「極邊第一城」裡
    騰衝是一座低調的小城,地處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但騰衝一點都不普通。 中國西南第一通商口岸 自明代建城起,這裡便是商賈雲集、貿易繁榮,是茶馬古道重鎮
  • 留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菜」 探尋在歲月中沉澱的寧洱美食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歷史上雲南寧洱茶馬古道形成後,日行30餘公裡的馬幫,天亮啟程,日薄歇宿於山野路旁,生活風餐露宿,形成了獨特的馬幫文化,不但帶動了當地商貿發展,還帶來了各地的飲食文化。
  • 「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嘉年華暨『茶馬古道』雲南地方主題即開型...
    11月28日,中國體育彩票2020嘉年華暨雲南地方主題即開票發售儀式在普洱茶馬古城旅遊小鎮茶馬廣場舉行,現場豐富多彩的表演和活動把氣氛不斷推向高潮
  • 守護西南邊陲的「鋼刀傳人」「圖」
    新華社昆明9月23日電題:守護平安的「鋼刀傳人」——記武警雲南總隊某支隊機動一中隊劉新、侯松松、楊璽武警雲南總隊某支隊機動一中隊開展體能強化訓練,官兵們託舉彈藥箱(7月4日攝)。 新華社發(胡程 攝)滇西,一片英雄的熱土。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白仲才,生於1969年7月,雲南普洱人,供職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文聯,有小說、詩歌、散文發表於國家、省、市級刊物,2017年出版小說集《失落在茶鄉的情歌》。自踏上茶馬古道那一刻起,我的思維就開始錯位,莫名其妙地升騰起一種蒼涼沉重的感覺,我無論如何深切地體驗和想像,卻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條地處邊陲穿梭於濃濃的樹蔭、亂石和隨風飄搖的狗尾巴草之間,猶如長蛇般的小徑,便是西南的「絲綢之路」。
  • 雲南不「著急」
    比起其他「著急」的省份,雲南這個在祖國西南邊陲坐擁蒼山洱海的彩雲之鄉,難免顯得自在了一些。然而深入了解就知道,從明朝漢族大規模入滇,到龍雲將軍為西南聯大師生打開大門,從茶馬古道之盛景到無數文人墨客心中的詩和遠方,這片「不著急」的土地其實充滿佛系味道。慢條斯理的雲南,正依託其獨有的優勢,孕育著更多的可能。
  • 雲南被電影帶紅的邊陲小寨,有「雲南十八怪」中的兩怪,門票免費
    碧色寨位於雲南蒙自縣北面10公裡的草壩鎮,有"東方小巴黎"的美譽,「雲南十八怪」中有兩怪:火車沒有汽車快,鐵路不通國內通國外,就是指經過碧色寨的滇越鐵路。 碧色寨在鐵路成功修建之後的30多年間,就一直扮演著中轉站重要角色,每天都有40多輛列車停經於此,負責運輸皮毛、大米等出國,也帶動了雲南礦產資源的發展,當時法國、英國、美國、德國
  • 雅安,從茶馬古道的繁盛到成都的後花園,茶賦予了它怎樣的性格?
    如果用兩個詞來概括雅安,那就是「茶馬古道」與「後花園」。茶馬古道是雅安歷史文化絕對的代表,而後花園則是雅安今日的象徵。 我們打開一張中國地圖就會發現,從地處中國西南的雅安一路向西,地圖的顏色就會出現由淺到深的改變,這意味著中國海拔在雅安之後急劇上升,從四川與雲南開始,一級一級地上升,最後到達西藏。
  • 雲南旅遊攻略:和家人再遊雲南小鎮,冬天的小鎮別有一番風味
    雲南旅遊攻略:和家人再遊雲南小鎮,冬天的小鎮別有一番風味扒爺左盼右盼的年假終於申請下來了,本想帶著老爸老媽去哈爾濱、黑龍江等地方玩上一圈,畢竟扒爺本身就居住在東北,去這些地方旅遊更加方便一些,可是老爸老媽卻並不想去這些地方,我有提議去澳門、香港、深圳等地方去旅遊,但是老爸老媽還是沒有同意
  • 金色史話:絲綢為何會成為古老華夏文明的象徵和載體?
    絲綢是華夏民族走向世界的最早的一張「名片」,其他民族正是通過這一精美名片,了解華夏古國的文明。四、絲綢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古老的對外貿易,從一開始就是雙向交流,雙方互利的。在這種古代的易貨貿易中,中國的絲綢既是世界得到的物質文明的異彩,同時也由此引進了國外的文明。
  • ​彭昱暢劉昊然熱捧,「宮崎駿故鄉」,雲南人最後的理想小城
    景邁山古茶林已經申遺,這裡茶樹,都有百年上千年的光景…三四萬畝的面積。小鎮的路上至今保存著較為完好的遺址,深淺不一的馬蹄印子,都記錄這座現今溪水潺潺、稻田森林交錯的小鎮過往。很值得一去哦~這座寨子裡的峭壁之上,至今還有佤族崖畫存在,這些活化石記錄著他們古老而又神秘的歷史…
  • 詩詞:絲綢古道印駝蹄,瀚海沙舟日漸稀
    詩配畫.大漠風光文/王春學絲綢古道印駝蹄,瀚海沙舟日漸稀。衛宏駝鈴大漠孤煙接落霞,邊關古道染黃沙。駝鈴響徹雲天外,蒼莽何方是我家。
  • 南方邊境秘藏千年古道,風景佳故事多,與絲綢之路齊名卻鮮有人知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絲綢之路早已成為聞名全球的黃金旅遊線路,無一不是景點,古道也是,而茶馬古道無疑是古道旅遊中的上品。況且,茶馬古道因邊區貿易而來,古道是載體,茶馬是流韻,而其中的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交流就是茶馬古道之魂。茶馬古道作為古代商旅之遺蹟,必將成為未來旅行之經典勝跡。
  • 「雲南文旅線路產品大賽」12號線路:「阿佤姑娘」昆明、臨滄、冰島...
    臨滄因靠近瀾滄江而得名,是雲南秘境。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 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全市國土面積2、4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38萬。23種少數民族聚居。
  • 這個寶藏地終於被發掘!
    劉昊然、彭昱暢新電影《一點就到家》熱映後雲南一個慢城由此被帶火了四季如春——堪比「春城」昆明三國邊境——濃鬱的東南亞風情少數民族多——文化底蘊深厚茶園風光絕美——綠意盎然如杭州它就是雲南最大地級市、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綠洲城市—— 普洱位於多彩雲南,四季都是最佳旅遊時間不如和小夥伴一起去普洱
  • 麗江遊記:走過南方絲綢之路,探尋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在麗江,有一條南方絲綢之路,被稱為「茶馬古道」。而麗江現如今的繁榮,最早都是由這條茶馬古道開始的。初來麗江的人們,攻略上都應該都少不了這個地方,那麼,在千年以前,茶馬古道上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小編今天就帶著大家去走一走,一起探尋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