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從茶馬古道的繁盛到成都的後花園,茶賦予了它怎樣的性格?

2020-12-24 騰訊網

時間似乎定格在雅安

在中國所有城市當中有這樣一類城市,它們與過去的歷史並沒有太多的割裂,古今相距並不是特別遙遠,它們曾經因為一時的交通之便而輝煌,等到今天,當交通優勢衰落的時候,它們又慢慢地化蛹成蝶,以另外一種方式向世人展示著新的魅力。四川的雅安就是這樣的城市。

一、茶馬古道的邊貿重鎮

美麗的青衣江與隴西河交匯於雅安,最終在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相互過渡的地方形成了一小塊河谷,這裡就是雅安。雅安正好位於今天四川中部偏西的位置,南下可以到涼山,北上可以到成都,西進則可以進入藏區,有利的位置賦予了這座城市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

雅安城區的青衣江(筆者實拍)

這裡曾經是西康省的省會,縱看雅安,它比中國很多城市都顯得多了一份大氣與妖嬈。雖然曾經的繁華已褪去底色,但是它骨子裡仍透著些端莊與雍容。如果用兩個詞來概括雅安,那就是「茶馬古道」與「後花園」。茶馬古道是雅安歷史文化絕對的代表,而後花園則是雅安今日的象徵。

我們打開一張中國地圖就會發現,從地處中國西南的雅安一路向西,地圖的顏色就會出現由淺到深的改變,這意味著中國海拔在雅安之後急劇上升,從四川與雲南開始,一級一級地上升,最後到達西藏。

很少有人知道,幾千年來,就是在這川滇藏交匯的地帶,茶馬古道猶如一道湧流融匯著中原地區農耕文化與青藏高原畜牧文化兩大體系。

今天雅安街頭的「茶馬古道」雕塑(筆者實拍)

茶馬古道是中原地區農耕文化與青藏高原畜牧文化相互交往的主要通道,也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地勢最高且最為艱險的道路。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之一,尤其是與西藏緊鄰的四川與雲南,更是茶葉主要的產出地。

和兩地唇齒相依的西藏,對茶葉特別渴望,但是因為西藏氣候與地勢等自然地理的條件所限,西藏本土無法大面積種植茶葉等作物,歷史就是這樣的奇妙,西藏健壯的馬匹彌補了不產茶葉的遺憾,承擔起運輸茶葉的重任。

在以馬匹為主要動力的農耕社會,中原地區的馬匹質量普遍不如西藏地區,這就形成了這兩種文化在資源上的互補。於是聯動漢藏之間的茶馬古道應運而生。而雅安正是茶馬古道上主要的,或者說不可或缺的驛站。

茶馬古道的印記在雅安隨處可見(筆者實拍)

過去的茶馬古道主要分為兩條路,一條從雲南的普洱地區經今天的普洱市,再經過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至今天的西藏昌都;另外一條從四川的雅安,經過瀘定、康定、巴塘至西藏昌都,最後兩條路線匯合,抵達拉薩。

茶馬古道路線圖

其實這只是茶馬古道眾多路線中的主幹,在茶馬古道之間還延伸出了很多條分支線路。作為茶馬古道重要的起點之一,雅安在古道上一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千年來的轉化,催生出了雅安本地區的文化。離開了茶馬古道,雅安的歷史過往就無從談起。

深山裡的雅安(筆者實拍)

二、茶葉的原產地與成都的「後花園」

雅安是茶馬古道川藏線的起點之一,也是最早向西藏輸入茶葉的原產地,宋代時官府曾經在這裡設置了「茶馬司」,清代更是被指定為藏區主要的茶葉供銷地。

今天,當鐵路、公路與民航相互貫通於西藏,茶馬古道也就失去了曾經的意義,但是茶文化卻依然是雅安不可遺忘的歷史遺產。

在距離雅安城區不遠的蒙頂山,就是茶葉的重要產地,蒙頂山的海拔不過2000米,卻是整個西南地區甚至是整個中國最重要的茶葉產地。早在遙遠的西漢時期,山茶的祖師吳理便在蒙頂山馴化了野生的茶樹,並進行人工栽培,之後人工茶樹開始在整個四川地區廣泛種植。

雅安城區外的蒙頂山附近(筆者實拍)

唐宋時期,蒙頂山進入了極盛的時期,蒙頂山的茶葉成為了皇家主要的貢品,一直延續到清朝。宋代時官府在雅安設置「茶馬司」,也就是今天管理茶馬貿易的機構,今天在雅安城區還能看到茶馬司辦公的遺址。

茶馬司遺址

茶馬古道的輝煌雖然已經過去,但是雅安人對茶葉的熱愛卻已經浸透到了血脈之中。從成都到雅安一條筆直的道路縮短了兩個城市間的距離,去年作為川藏鐵路一部分的成雅線正式通車運營,這樣一來很多工作一周的成都人,周末都會選擇來雅安遊玩,雅安無論從生活節奏還是悠閒程度都遠遠好於成都,所以雅安也有了成都「後花園」的美譽。

在雅安城區有「三雅」之稱,即「雅雨」、「雅女」與「雅魚」,其實這三個地理物象正好反映了雅安的舒適與淡雅的城市風氣,街邊鱗次櫛比的美食與數不盡的茶館正是留給到訪者最初的印象。

老茶館

雅安因為處於成都平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處,水汽到了這裡就會被迫抬升,所以雅安常年處於多雨的時節,充沛的雨水滋潤了雅安茶葉的發展,合適的降雨也造就了雅安溫潤與潮溼的氣候特點,加上適宜的海拔高度,使得雅安地區的茶葉質量非常高。

茶葉造就了雅安等地過去的繁盛,也承載了今天雅安的舒適與淡雅,茶葉就像賦予這座城市文化基因的血脈,靜靜地流淌在這個城市每個可以看得見與摸得著的角落中去。

雅安茶園

文史君說

雅安這個鮮為人知的西部小城,卻在中國藏邊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茶馬古道盛行的千百年時間裡,雅安一直都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驛站與茶葉貿易的集散地,也是漢地進入藏區最後的貨物補給站。雅安之所以能成為茶馬古道的重鎮,除了它處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帶外,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充沛的雨量也決定了雅安茶葉的質量。雖然今天茶馬古道已經衰落,但是茶文化卻成為了這個城市最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鄒逸麟:《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六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魯西奇:《中國歷史上的空間結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四川專刊下),2003年第7期。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長江專刊),2019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沿著歷史漸漸清晰起來的脈絡,我們的眼前又一條古道遺蹤呈現出來了,這就是坐落在徽縣榆樹鄉火站村,在歷史的煙雲裡沉睡了千年的茶馬古道。榆樹鄉坐落在徽縣的東北部,在現今的地理位置上並不算是最偏遠的荒僻之地。我對它最早最具體的認知是和板慄、野草莓聯繫在一起。
  • 「茗邊聚焦」雅茶雙璧,翱翔出川系列報導之八煌煌大觀,茶馬古道
    背夫們永遠不知道他們曾經賴以生存的漫長古道只是成為我們憑弔的遺蹟。那一天,在二郎山腳下,感受到了來自歷史的馬鳴聲,駝鈴聲以及背夫們拐釘重重敲在石板上的厚重的喘息聲。曾經以為雲南的茶馬古道是冠絕天下,殊不知盛名之下遺留的僅是荒草漫天的古道,若真要看古道遺蹟還是得來雅安。陳開義老師說,那必須要到天全。
  • 2020開年大戲、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茶馬古道》在蓉首演
    1月10日晚,由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聯合出品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民族舞劇《茶馬古道》,在四川大劇院首演。「以前不了解川藏茶道,第一次看到那麼巧妙的舞蹈將它展現出來,蠻震撼。」成都年輕觀眾廖越和朋友看完後走出大劇院忍不住分享著自己的感受。背著背夾子,胸掉汗刮子,手上提拐子,腳穿腳碼子。
  • 都知道麗江來自茶馬古道,但關於它的博物館,全世界僅此一家
    但是在達馬戈路走了幾個重鎮,發現用博物館幾乎沒有可以表達這條老路的地方,(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對外來遊客和不喜歡歷史的人來說,如何知道茶馬古道的歷史呢?最後,在麗江旁邊的蜀河古城,發現了這樣一個低調的博物館,沿著路標往裡走,穿過長長的胡同,看到了[茶馬古館],真是意外的驚喜。
  • 世界茶源,中國茶都——雅安名山
    名山是「南方絲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馬古道」的起點,處於成渝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經濟區的接合部和川西交通樞紐核心區,是接軌成都的「橋頭堡」,也是連結攀西、溝通康藏的「中轉站」。 名山生態優勢獨具。
  • 南方邊境秘藏千年古道,風景佳故事多,與絲綢之路齊名卻鮮有人知
    秦晉有茶賈,楚蜀多茶旗。早在唐朝,統治者們就看到這條「茶馬古道」不僅僅能給大唐帶來源源不斷的優質戰馬,更能促進與西域的民族文化交流,為國家充盈了國庫。而如今,千年已過,茶馬古道又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無數的徒步旅行愛好者圓夢,成為了徒步旅行驢友們的天堂。
  • 騎遍四川·2020年環茶馬古道雅安(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官網
  • 麗江遊記:走過南方絲綢之路,探尋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在麗江,有一條南方絲綢之路,被稱為「茶馬古道」。而麗江現如今的繁榮,最早都是由這條茶馬古道開始的。初來麗江的人們,攻略上都應該都少不了這個地方,那麼,在千年以前,茶馬古道上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小編今天就帶著大家去走一走,一起探尋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吧!
  • 康定古道上,一朵溜溜的雲喲
    路上,讓我難受的不是輕微的高反,而是那些三面背山、一邊臨河的奇崛古道,這讓我有種漂浮在虛空的感覺。因是臨時起意徒步,我沒帶登山杖,便在路邊找了根木棍兒拄著,心頭才踏實些。  頓波說,康定過去叫打箭爐,這條順著318國道往西的古道,是昔日雅安到打箭爐茶馬古道的熱點線路,運茶背夫熙來攘往,摩肩接踵,如今早已人跡罕至。
  • 「上裡味·中國年」2020雅安藏茶文化旅遊季暨第十五屆年豬文化...
    四川新聞網消息(彭勇 張榕)12月4日,成都錦裡古街細雨霏霏,龍抄手、鍾水餃等地道成都小吃的濃香夾雜著藏茶的清新飄散在空中。雨城曾為西康省省會,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南絲綢之路」和川藏線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擁有雅安人民引以為傲的「三雅」文化、西康文化、藏茶文化、漢文化和熊貓文化等。境內有2家國家級文保單位,13家省級文保單位,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處處彰顯雨城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 信馬由韁第二站:雅安有三寶,細雨中逛上裡古鎮,夜宿客棧
    第一站遊安居古城,後與老友相聚,喝70度原漿,夜宿成都。頭晚的酒度數太高了,日上三竿,老同學電話進來才悠悠醒轉,讓我頗為感動的是,他說工作比較自由可以陪我同行,有個當地導遊當然求之不得。說走就走,成都往川藏線去當時高速沒通,要走319國道,先經雅安再翻越二郎山。慢悠悠趕到雅安已經下午三點了,如果再翻越二郎山時間不夠了,雖然路程不遠才100來公裡,但山路難行且夜間行車視線不好,反正也不趕路,乾脆就在雅安歇歇腳吧。雅安有三寶:雅雨、雅魚、雅女。
  • 「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嘉年華暨『茶馬古道』雲南地方主題即開型...
    據悉,面值為20元的「茶馬古道」最高獎金100萬元,以國際商貿通道、文化交流走廊的「茶馬古道」路線作為設計元素,票樣再現馬幫在古道上運輸的場景。「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茶馬古道」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
  • 智慧之眼發現「智慧之眼」:在探尋又一條茶馬古道中感知中國與...
    智慧之眼發現「智慧之眼」:在探尋又一條茶馬古道中感知中國與尼泊爾情緣 2020-12-22 22:00:00它從雲南西雙版納出關,途經緬甸、印度、尼泊爾,最終到達西藏。」今年是中國和尼泊爾建交65周年。本月22日,雲南下關茶廠對外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湯一平和昌金強向記者講述他們共同探尋的這條「滇藏新茶路」的歷程,以及為承續中尼兩國友誼而打造的普洱茶上佳產品——「智慧之眼」。  自古以來,茶葉就是滇藏間交流的主要物資。在「滇藏新茶路」開闢之前,馬幫馭負的茶葉終年行走於茶馬古道之上。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一條不甚規整的青石板路,在山坡與樹林之間,在茶馬古道村莊時隱時現,延伸向連綿不斷的大山深處。回望茶馬古道,除了開通對外交流外,中原先進的鐵器、棉布、瓷器就是沿著蒼茫的古道湧了進來,西南邊陲盛產的金銀、玉石、象牙、藥材、茶葉又是沿著這條蜿蜓的小路源源不斷地流了出去,成了內地與邊陲唯一的紐帶。在這條茶馬古道那柯裡段,在那柯裡這個村莊,我們看到了古驛站的文化傳承,更領略了在今天嶄新的村莊上後人繼承先人瑰麗文化的信心和決心。
  • 「天府之肺」雅安,除了碧峰峽,其它的你以為拿不出手?
    在碧峰峽能呼吸到群山幽谷蘊釀的芳醇空氣,它像一首空靈的朦朧詩,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等待你去品味,去賞析。雅安得天獨厚的康養環境,宜居又養生,巴適!雅安是成都平原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過渡帶上珍貴奇特的動植物基因庫,是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被稱為「天府之肺」。空氣和水環境質量長期保持全國前列,19年前10月空氣品質排全國第4、四川第1,全國城市水環境質量排名第11位。
  • 留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菜」 探尋在歲月中沉澱的寧洱美食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歷史上雲南寧洱茶馬古道形成後,日行30餘公裡的馬幫,天亮啟程,日薄歇宿於山野路旁,生活風餐露宿,形成了獨特的馬幫文化,不但帶動了當地商貿發展,還帶來了各地的飲食文化。
  • 從山城到雨城 雅安邀重慶市民遊碧峰峽看大熊貓
    中新網重慶新聞11月28日電(記者 肖江川)「從山城到雨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看雅安」活動近日舉行,雅安邀請重慶市民遊碧峰峽、蒙頂山,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看大熊貓,到中國藏茶村品藏茶。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雅安加強與重慶的聯繫。雅安市雨城區人民政府此前與重慶市四川商會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 去嗨皮|雅江,茶馬古道第一渡!
    去嗨皮今天想要帶你們去雅江看看茶馬古道的風景!茶馬古道上的雅江 不僅有豐富的康巴人文景觀 更是一處人少景美的好去處。△高爾寺山觀貢嘎 坐標:甘孜州雅江縣(過新都橋向稻城亞丁方向)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是否對雅江有了解了呢?
  • 旅遊實用︱成都古遺蹟的這些信息,我們都幫您查清楚了!(續)
    成都古遺蹟目錄(其二)6、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在我國古代川、滇、藏地區發揮過重要的聯繫作用,它作為中華民族形成過程的一個歷史見證和多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部分路段得到了較好的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 從大渡河到夾金山 追尋紅軍在雅安的足跡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沿著「南方絲綢之路」和川藏茶馬古道先後走進雅安,並在這裡建立起省、縣、鄉紅色政權。   「雅安山河一片紅」,雅安是紅軍長徵途中極其重要的活動地區之一。   1935年5月23日,中央紅軍從涼山州冕寧縣進入石棉縣境內,6月12日,中央紅軍一部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一部在小金縣達維鎮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