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邊聚焦」雅茶雙璧,翱翔出川系列報導之八煌煌大觀,茶馬古道

2021-01-08 茗邊

往往歷史是神奇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也是令人敬畏的。

背夫們永遠不知道他們曾經賴以生存的漫長古道只是成為我們憑弔的遺蹟。

那一天,在二郎山腳下,感受到了來自歷史的馬鳴聲,駝鈴聲以及背夫們拐釘重重敲在石板上的厚重的喘息聲。

曾經以為雲南的茶馬古道是冠絕天下,殊不知盛名之下遺留的僅是荒草漫天的古道,若真要看古道遺蹟還是得來雅安。陳開義老師說,那必須要到天全。

蜀中無二紫石關

雅安又下雪了,紛紛揚揚的雪肆意留在二郎山的山頂,永恆的白與歷史湧動的黑形成強烈的呼應。茶馬古道穿越了旁人難以想像的艱苦與黑暗到達了白雪皚皚的方域,是一個偉大的傳奇。

紫石關,是天全通往康定的最後一個境內驛站。從雅安出發到這裡,背夫們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紫石關,卸下重重的以命相換的「餬口錢」,在這裡歇歇腳,再啟徵程。

一座蜀中無二的城樓,是元代的基石上重建的,樓前的茶炕,是清代的產物。全國只此一處,別無二家,那是背夫們用來把一路穿山越嶺有可能感染潮氣的茶葉拿出再次烘烤用的。或許一路上有很多這樣的茶炕,但有遺蹟可考的便只有此地一處,在歷史洪流的洗刷中它依舊用頑強的生命力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風雨兼程。

有別於古道漫漫的陣陣黃沙或是無限春光,我們終於在茶馬司之後再次看到實物,歷歷在目,歲月可嘆。

艱苦卓絕甘溪坡

時光是向前流走,而我們行進的腳步卻是倒退。從紫石關往下邁入茶馬古道甘溪坡遺址。

與目前被開發成茶旅小鎮的紫石關不一樣,甘溪坡依舊保留原始古樸的村落面貌,村民不多,或他們早已出山謀生,只留下見證了茶馬興榮的那座村子和那條築滿拐子窩的長滿青苔的石板路。

這是一條從村子延伸出去的石板路,腳下的石頭都是一個個拐子窩,這是茶馬古道獨有的標記,是歷代背夫為千年古道遺留下的鐵血見證。它的形成是因為背夫們途中歇息只能用手裡的丁字拐支撐於背架之下,讓拐子的末端杵於石頭上,而那端稍包裹的鐵尖在一代又一代背夫一次又一次偶然的重複之中,與石頭摩擦留下了永恆的烙印。

星星點點的拐子窩如同一塊無字的紀念碑,向世人展示著古道的風雨年輪;也像一部用特異文字書寫的詩篇,是世代背夫飽蘸血汗,以鐵杵作筆,石徑為紙,在古道上完成的宏偉傑作。據說,一個背夫需要背負每簍18斤共22簍共計近400斤的茶包,婦女則減半,他們哪裡是在背茶,而是背起了整個家,整個民族的希望,整個同胞的友誼。

心情是承重的,歷史中的背夫靠著一己之力扛起了嗷嗷待哺的期待以及生死不明的未來。在蒙頂山茶史博物館裡我看到這樣一首背夫順口溜:

……

甘露寺過了瀘定橋,烹壩瓦斯日地壩;生杭進城把茶交,急急忙忙轉回家;還請「交頭」算一下,可買幾斤玉米砂。

感恩時代吧,致敬背夫吧,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用一對肩膀扛起了家國興亡的大任,用一雙腳丈量了中華文明的長度;他們只知道為了換取「玉米砂」?讓全家吃飽。回想到雅安名山區的萬古鄉至美茶園綠道,那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改革之春,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早已告別了茶馬古道的硝煙與塵土,我們不用企及那樣的生活,但我們有必要憶苦思甜。

歷史總是那樣神奇,連接彼端與此端,成全了一個命運共同體。

我們不是背夫,卻成了背夫的學習者與聆聽者;

我們不曾走過茶馬古道,卻為了這一條道苦苦追尋,為的就是尋找那份苦難下的民族自信與普通大眾的自強。

在紫石關的現代建設中我看到了四川省著名作家聶作平的這篇《古道背夫銘》,讀來深有感觸,特此抄錄——

二郎莽莽,和川泱泱。扼藏漢,控南詔,自司馬相如開邊拓土,天全即挺拔於西羌。物華天寶,茶乃南方嘉木;人傑地靈,先人功德猶惠鄉黨。竊考天地之道,道在調和,法在互補。馳騁千裡,藏地良馬嘶;滋養眾生,漢家邊茶香。茶馬聯姻,遂有互市,互市既成,則古道綿延遠方。

開元十九載,朝廷允行茶馬之政。天全之碉門,遂為邊茶集散要地;天全之甘溪坡,則為古道重要驛站。自唐時至清季,兩地共擅一千一百載茶馬之輝煌。

細究茶馬古道,艱難異於尋常。而運輸之法,因地而異:藏區多用犛牛,滇地古有馬邦。惟天全一帶,既無天時趕犛牛,也乏地利走馬邦。往返古道者,唯有人力。互市不止,運輸不廢,遂有天全背夫聲名遠揚。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遙想當年,背夫前僕後繼,戴月披星,古道蛇行大荒;追思往昔,商家不絕如縷,曉行夜宿,壯歲奔走他鄉。而鐵杵之擊地,青石道上猶有坑窩如陣;而重負之壓肩,馬鞍山中風雨玄黃。

越阡陌,跨雪山,攀危巖,涉寒江。千年之中,幾多背夫接力於途?百代之下,如許行者魂斷異鄉?自碉門至康定,背夫結伴行於山野,綿綿茶馬道,悽悽斷人腸:春時杜鵑啼,聲聲自悽涼。夏時山洪緊,借問路何方?秋時黃葉下,慈母盼兒郎。冬時風雪亂,客行悲故鄉。豈知肩頭茶葉美,誰識腳底歲月長?多少平平仄仄足跡,書寫古道無字華章?多少曲曲折折人生,譜就茶馬無韻絕唱?

古道千年,背夫千年。君不見崎嶇起伏之小道,竟成藏漢和衷共濟之臂膀。詩人吟哦:蜀茶總入諸藩市,胡馬常從萬裡來。民間聲稱:以茶易馬,藏漢吉祥。往事流轉千年,古道依舊立斜陽。

嗚呼!背夫之於斯世,如塵埃之寂寂;背夫之於當代,似星鬥之煌煌:連接藏漢兩地友誼路,千萬背夫腳下藏。滿目餘暉之古道,藏漢親情滿長廊。今日天塹變通途,更思昔日路彷徨。

贊曰:茶馬千秋,古道蒼茫。先人之風,山高水長。

相關焦點

  • 雅安,從茶馬古道的繁盛到成都的後花園,茶賦予了它怎樣的性格?
    很少有人知道,幾千年來,就是在這川滇藏交匯的地帶,茶馬古道猶如一道湧流融匯著中原地區農耕文化與青藏高原畜牧文化兩大體系。 茶馬古道路線圖 其實這只是茶馬古道眾多路線中的主幹,在茶馬古道之間還延伸出了很多條分支線路。作為茶馬古道重要的起點之一,雅安在古道上一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沿著歷史漸漸清晰起來的脈絡,我們的眼前又一條古道遺蹤呈現出來了,這就是坐落在徽縣榆樹鄉火站村,在歷史的煙雲裡沉睡了千年的茶馬古道。榆樹鄉坐落在徽縣的東北部,在現今的地理位置上並不算是最偏遠的荒僻之地。我對它最早最具體的認知是和板慄、野草莓聯繫在一起。
  • 2020開年大戲、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茶馬古道》在蓉首演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高出人半個身子的厚厚茶包堆,人字形的褐色山脊邊,是一列列臉頰邊閃著汗珠的背夫,一步一個腳印蜿蜒前行的身影。1月10日晚,由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聯合出品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民族舞劇《茶馬古道》,在四川大劇院首演。
  • 麗江遊記:走過南方絲綢之路,探尋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在麗江,有一條南方絲綢之路,被稱為「茶馬古道」。而麗江現如今的繁榮,最早都是由這條茶馬古道開始的。初來麗江的人們,攻略上都應該都少不了這個地方,那麼,在千年以前,茶馬古道上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小編今天就帶著大家去走一走,一起探尋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吧!
  • 都知道麗江來自茶馬古道,但關於它的博物館,全世界僅此一家
    不管雲南的負面新聞出現再多,麗江依然是火爆異常的旅遊之地,八月份麗江創下了連續幾天每日進入古城遊客破二十萬,當真是摩肩接踵,寸步難行,說起麗江的歷史,想必你我都知道其發源於茶馬古道,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小鎮,逐漸發展為這個地區的政權集中之地,當地最大的政權木府就位於古城之中。
  • 智慧之眼發現「智慧之眼」:在探尋又一條茶馬古道中感知中國與...
    智慧之眼發現「智慧之眼」:在探尋又一條茶馬古道中感知中國與尼泊爾情緣 2020-12-22 22:00:00本月22日,雲南下關茶廠對外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湯一平和昌金強向記者講述他們共同探尋的這條「滇藏新茶路」的歷程,以及為承續中尼兩國友誼而打造的普洱茶上佳產品——「智慧之眼」。  自古以來,茶葉就是滇藏間交流的主要物資。在「滇藏新茶路」開闢之前,馬幫馭負的茶葉終年行走於茶馬古道之上。這條古道途經大理、麗江、迪慶後進入西藏。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地上的石頭已經很蒼老了,有的已經被馬蹄打磨掉稜角變得光整平滑,有的被踏陷出一個個深深淺淺馬蹄型的窟窿,大大小小的石頭上,長滿了厚厚的苔蘚,山風吹過,覆蓋在石頭上枯黃的落葉腐枝便無奈地翻滾搖晃著,極不情願地飄向山谷……這就是承載了久遠歷史塵埃的那條古道——經過寧洱縣同心鄉那柯裡村的茶馬古道。
  • 「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嘉年華暨『茶馬古道』雲南地方主題即開型...
    百米畫卷塗鴉區頗受小朋友喜愛,他們用彩色筆描畫出中國體育彩票的公益和健康形象。「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雲南當然,當天的重磅好戲是雲南地方主題即開票「茶馬古道」的華麗亮相,這是雲南體彩繼2019年推出「七彩雲南」「吉象如玉」之後再推新的地方主題即開票。
  • 留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菜」 探尋在歲月中沉澱的寧洱美食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歷史上雲南寧洱茶馬古道形成後,日行30餘公裡的馬幫,天亮啟程,日薄歇宿於山野路旁,生活風餐露宿,形成了獨特的馬幫文化,不但帶動了當地商貿發展,還帶來了各地的飲食文化。
  • 大益茶:潔靜正雅、守真益和
    提到雲南普洱,不得不提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大益茶,作為2020年雲南省「10大名茶」之首,它出自擁有80年歷史的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經過歲月的變遷和生活的洗禮,大益茶始終守真益和。
  • 貢嘎山景觀走廊,唐蕃古道的寶石項鍊,雅家埂紅石灘
    雅家埂是康定、瀘定兩縣的界山,埡口處海拔約3963米,四周被終年不化的雪山所環抱,由於公路的貫通,這裡建有較大的觀景平臺,因此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的地方。雅家埂地處貢嘎山北麓,距貢嘎山主峰直線距離僅十多公裡,這裡綿延起伏著數十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雪峰,雄鷹展翅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你會發覺天空離你竟然是這麼的近。
  • 去嗨皮|雅江,茶馬古道第一渡!
    去嗨皮今天想要帶你們去雅江看看茶馬古道的風景!茶馬古道上的雅江 不僅有豐富的康巴人文景觀 更是一處人少景美的好去處。高爾寺山看夕陽染紅貢嘎雪頂這裡是眺望「蜀山之王」貢嘎山夕陽的絕佳地點。夕陽下,粉色的山峰十分美麗,許多貢嘎山大片就出拍攝自這裡。
  • 探秘小豐村,品豐蒲茶馬古道上仙草之美
    腳下這條小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閩贛古道,這裡其中之一的豐蒲茶馬古道。它從江西廣豐到福建浦城穿越了武夷山崇山峻岭,它也是條充滿歷史烽煙的古道。隨著歷史的變遷,閩贛古道或已廢棄,或湮沒在歷史的荒野之中。行走在小豐村,不經意間還可以尋找到幾段殘存的古道,讓我們對於這裡的過往充滿了好奇。
  • 南方邊境秘藏千年古道,風景佳故事多,與絲綢之路齊名卻鮮有人知
    秦晉有茶賈,楚蜀多茶旗。早在唐朝,統治者們就看到這條「茶馬古道」不僅僅能給大唐帶來源源不斷的優質戰馬,更能促進與西域的民族文化交流,為國家充盈了國庫。而如今,千年已過,茶馬古道又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無數的徒步旅行愛好者圓夢,成為了徒步旅行驢友們的天堂。
  • 億小茶聊川茶「1」:蒙頂甘露屬於什麼茶
    我們根據期發酵工藝的不同,把茶分為綠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白茶六大類。蒙頂甘露產於四川蒙頂山,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稱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但是還是很多茶友問我蒙頂甘露屬於什麼茶,這個也不奇怪。
  • 五十年變化——進西藏之五十年的交通變遷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兩會融媒先鋒】鹽源縣:重拾茶馬古道 傳承摩梭文化
    【兩會融媒先鋒】鹽源縣:重拾茶馬古道
  • 中國一個始建於唐朝時期的古道,與茶馬古道齊名,全長20多公裡
    所以以前有過不少乾燥的商業往來,比較有名的一面絲綢之路和不經意之路,這些都比較熟悉的高度絲綢之路和不經意之都比較久,事實上我國古代還有一種非常有名的人情,現在不願再讓人知道的古都是繼中國之後的「絲綢之路」、「不忍再古都」之後的第三條擁有眾多著名的人情,那就是「輝港」。
  • 茶馬古道有沒有宰客?還是我來告訴你吧
    出了站就能看見梅隴雪山,有些困就想找個地方先安頓下來休息一會,進了麗江古城找到一家客棧,住了下來。老闆還說可以免費送我們去茶馬古道,於是就住了下來,白天古城多沒有什麼人,店鋪也都關門的,於是回來睡了一覺,起來已經到晚上了,然後就到古城酒吧一條街去逛了一下,很是熱鬧,非常吵鬧,不太習慣這種環境,於是也沒有偶遇,回客棧的路上,還迷了路,兜兜轉轉好晚才回到了客棧。第二天早上老闆來叫門,去茶馬古道嗎?
  • 「奈雪の茶」出新包裝了!瑞獸系列設計太太太好看了……
    Chiu 創作了6隻開運瑞獸,帶來「新年瑞獸杯」。 「新年好運瑞獸系列」 鳳凰附體,馬上脫單 奈雪的茶攜Cinyee Chiu 一起,將這份寓意滿滿的新年瑞獸杯傳遞給每一位被「疫情」阻礙好運的你,願擁有「好運瑞獸杯」後,能開啟未來十年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