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弄丟」金項鍊,寶媽大鬧家長群,過後收到勸退通知

2020-12-09 蜂蜜媽媽

執筆:七月

定稿:七月

多半幼兒園都有「不允許老師和孩子帶貴重首飾」這一規定。

不讓老師帶,是怕老師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傷到孩子,而不讓孩子帶,一方面是怕孩子受傷,另一方面是怕丟失。

但並非所有幼兒園都能如此謹慎,就有不少幼兒園老師因為少提醒一句,導致與家長發生衝突。

小麗的女兒有個從小帶到大的金項鍊,直到上幼兒園都沒有摘下,這天小麗接女兒放學發現項鍊沒有了,看到孩子在幼兒園弄丟了金項鍊,小麗直接在家長群艾特老師,質問老師金項鍊去哪了,老師則是回復道:今天寶寶來的時候就沒帶。

小麗以為是老師偷摸拿走不承認,直接大鬧家長群,說了很多難聽的話,仿佛老師就是一個小偷,眼看著事情發展的有些不受控,園長表示如果家長有空的話可以現在就來幼兒園,一起查找真相。

到了幼兒園園長笑呵呵的讓小麗來到監控前,小麗仔細一瞅,原來是早上女兒在一樓大廳玩玩具的時候將項鍊摘了下來,等上樓的時候項鍊已經沒有了。

園長表示項鍊是掉在了玩具和牆之間的縫隙裡了,已經找到了,並將項鍊還給小麗,得知真相的小麗被打臉,不好意思的想要道歉,但下一秒卻收到園長的勸退通知。

園長表示:我們老師有錯誤,您怎麼批評都可以,但這次與我們老師無關,您卻不分青紅皂白就給老師定罪並大罵,您如此不信任老師,以後恐難以合作,這邊建議您退園。

不管幼兒園有沒有通知家長不能帶貴重物品和首飾去幼兒園,但家長都要明白不管孩子如何鬧,貴重首飾都不能帶去。

孩子警惕心不強,貴重首飾容易丟失不管是戴在哪裡的首飾,都有丟失的可能,孩子在玩耍過程中很容易就自己摘下,隨手放在哪裡,老師根本不知道。

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交換,孩子的世界都是很單純的,並不明白這個物品的貴重性,很有可能就會拿首飾去換一塊普通橡皮。

孩子帶貴重首飾,容易引發班級不良風氣孩子總是喜歡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和其他人炫耀,攀比心非常旺盛,而其他小朋友看見有人帶了貴重首飾,回家也會央求父母給自己帶,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引發班級不良風氣。

總之,絕不能讓孩子將貴重物品帶去幼兒園,而其他物品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做選擇,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老師沒要求的東西,什麼都不要帶,防止意外丟失。

孩子在幼兒園家長始終都是不放心的,很輕易就會因誤會與老師發生衝突,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呢?

1)了解實際情況

不管是發生什麼事情,家長都要淡定,首先了解出實際情況,是老師的錯誤決不輕饒,不是老師的錯誤也不能冤枉。

家長先提出自己的疑問,看看老師是如何回答,最好可以私聊,避免雙方尷尬,也利於解決事情。

2)查看當天監控

當發生事情時,父母首先查看當天監控,如今幼兒園的監控都有回放,一般情況下不會刪除,除非有特殊原因,而監控一經丟失,證明老師或幼兒園就是心虛。

監控不會說謊,查看監控一方面是了解事情經過,防止冤枉老師,另一方面就是留下證據,這樣才能有底氣和幼兒園談判。

家長不要一味的相信孩子,孩子由於年紀小,並不能分清現實和想像,再者孩子也有可能因為一些原因而說謊,父母不要全部都相信。

一定要了解出全部情況以後再去判斷老師是否有罪,不要因為孩子的隨口一言就寒了老師的心,現如今有多少幼兒園老師都因為家長莫名其妙的冤枉而離職。

孩子說的,家長看的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就像是之前網友有段視頻,孩子彎腰,老師按著背部,視頻發布人特意加了恐怖音樂,看起來就像是老師使勁按壓孩子,但實際上是孩子嘔吐,老師在拍背。

蜂蜜媽媽心裡話:家長與老師應該是互相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將孩子教育的更好,但現如今不知怎麼回事,家長和老師似乎是站在了對立面,這種互相不信任的態度,最傷害的其實還是孩子們。

今日話題:你有因為什麼事和家長發生過衝突麼?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寶寶上幼兒園「銀鐲」丟了,家長執意搜身,老師直言:敢搜就勸退
    很多寶寶都會佩戴家裡長輩送給的金銀首飾,從出生開始就一直戴著娃即將上幼兒園了,還要不要繼續帶著呢?假如丟了,幼兒園能負責到底嗎?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寶寶上幼兒園,佩戴首飾的那些事~寶寶銀手鐲丟了,家長執意搜身,老師直言:敢搜就勸退翟女士的寶寶糖豆出生後,奶奶就買了一堆純銀手鐲給娃佩戴,寓意寶寶健康成長。糖豆到了上學的年紀,翟女士就將女兒送去了幼兒園。
  • 女兒在幼兒園丟毯子,寶媽卻去「偷毯娃」家門口貼警告,言辭激烈
    孩子入園,家長從體力上是輕鬆了不少,但從心理層面來說,擔心的事情還真是不少,怕孩子想家,找媽媽,不好好吃飯,和小夥伴不和睦……女兒在幼兒園丟了毯子,寶媽卻去「偷毯娃」家門口貼警告楓楓(化名)的女兒進入幼兒園後,媽媽對她使用的物品都很仔細,水杯、小書包、小手絹等,都是洗得乾乾淨淨的。
  • 一個孩子至少5個家長群,每天都在看消息,媽媽恨不得「影分身」
    一個孩子至少5個家長群,每天都在看消息,媽媽恨不得「影分身」 小區裡幾個媽媽正在一塊聊天,手機一直發出微信提示音,於是一群媽媽紛紛吐槽起微信群多這個事情。 圓圓媽說:「自從孩子上小學,那微信群是越來越多。
  • 幼兒園給孩子布置作業,把自家車標畫出來,沒車的寶媽被難住!
    幼兒園給孩子布置作業,把自家車標畫出來,沒車的寶媽被難住!說到幼兒園,小編想起來自家外甥女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性格很活潑,同學和小朋友都挺喜歡她的,那時候幼兒園的老師經常布置一些手工作業,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目的是讓小朋友的思維得到更好地激發,還能讓孩子和家長的關係更加親密,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和維繫,當時小編的姐姐很忙,很多時候都是我陪外甥女完成這些手工作業,像是用自己喜歡的樹葉拼湊一幅畫等等。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中年父母的崩潰,從家長群開始!
    一位家長因沒看到群通知,沒有參加打掃,被老師要求面談,並被指責不尊重集體和老師。不敢屏蔽,怕錯過什麼重要的消息,可又會經常收到一大堆沒用的消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家長群,本來是學校和家長溝通的橋梁,可如今卻無形間成為了「壓力群」。 還記得今年國慶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時突然情緒崩潰,當著老師和全班孩子家長的面,痛哭流涕。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園方: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退學馬雅舒有兩段婚姻,第二段婚姻是異國戀情,丈夫是外國人詹姆斯。夫妻倆感情恩愛,生下一兒一女,一家四口溫馨幸福。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馬雅舒的育兒方式卻透露出不少問題。據親貝網小編了解,馬雅舒的女兒曾經被幼兒園勸退,園方給出的理由是:她不會自己吃飯和上廁所,嚴重缺乏自理能力。而女兒之所以缺乏自理能力,跟媽媽馬雅舒的過度愛護息息相關。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對孩子過度愛護的媽媽。
  • 家長群裡的那些彎彎繞像極了這些年的職場潛規則
    上周,一條抖音視頻火了,這條視頻錄屏了一個三年級的家長群,班主任老師在群裡發了一條信息說:「各位家長,明天按時來,收到了嗎?」接下來是一群家長排隊出來接龍:「好的,收到了,謝謝老師!」家長們的回覆很像是複製了前一個家長的句子,在群裡「蓋樓」。
  • 「我就退家長群怎麼了」!爸爸吐槽家長群走紅,道出無數家長心聲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很多家長會發現,一旦孩子上了學,自己好像比孩子沒上學前更累了,可明明都不用帶娃了呀!這是由於,當孩子上學後,家長會開始面臨來自學校老師,以及其他家長施加的育兒壓力。而壓力施加的渠道,往往就是家長群。
  • 重慶3歲男孩摳掉教室一塊牆皮,遭幼兒園勸退,到底該不該賠
    重慶一幼兒園內,3歲的男孩豆豆摳掉了教室內一塊牆皮,學校和家長溝通時候吵了起來,關於誰應該來修牆僵持不下。幼兒園園長一氣之下,給孩子下達了「退學通知」。家長認為,老師沒盡到看管責任,導致牆皮被摳掉,自己不該賠。
  • 3歲孩子被多家幼兒園勸退,寶媽質問反被打臉:你家孩子沒人敢收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在3-4歲的時候就被爸爸媽媽送去了幼兒園,雖然孩子還小,爸爸媽媽也有很多不舍,但是送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卻是必須的。幼兒園是孩子向小學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長輩身邊自己去融入一個集體生活,所以說,孩子到了年齡之後讓孩子去上幼兒園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 家長群照片裡屢次沒有自家娃,媽媽的高情商做法,老師心領神會
    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會在家長群裡發一些關於孩子日常學習的照片,本來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但是有時又會出現一些摩擦。家長群照片總沒有自家孩子,媽媽的機智發言,讓網友紛紛點讚張女士的兒子今年4歲,剛剛上幼兒園不久,張女士很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因為孩子平時比較內向,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好,張女士怕孩子得不到比較好的照顧,幸運的是,幼兒園的老師也是很負責的老師,知道家長擔心孩子的情況,平時也會在家長群裡發孩子平時學習
  • 孩子已經上幼兒園,為什麼寶媽還在「家裡蹲」?背後原因很現實
    然而,現在的生活壓力如此之大,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的經濟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為啥寶媽還不去上班?過來人:條件不允許小毛三年前生了孩子,當時她和丈夫兩個人都是有工作的。
  •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是什麼梗?真相來了!
    「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還得盯著老師又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江西南昌市一所幼兒園的陳老師,每天花費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著孩子們拍攝短視頻。「從孩子進園到放學,從教室裡到教室外,我幾乎是跟蹤拍攝,一天要在家長群發至少10個短視頻,讓家長們了解孩子的情況。」
  • 幼兒園老師把孩子午休照發到家長群,父母們怒斥:必須給個說法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自從孩子一出生,各位父母也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煩惱。而真正能讓父母解放的階段,則是等到孩子步入幼兒園之後。幼兒園是人生教育啟蒙的第一步,所以說對於幼兒教育各位父母也是格外重視。李先生的女兒剛到上幼兒園的年紀,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李先生特意將孩子從老家接到大城市。經過多番打聽之後,李先生終於託人為女兒找到了一個稱心如意的"龍頭"幼兒園。
  • 3歲男孩摳壞幼兒園牆壁,協商不成被勸退,誰的錯?
    但對於一個三歲孩子來說,敢作敢當和自作自受,是不是有點早了?據宋丹丹說,把大象裝進冰箱,總共需要三步。重慶發生的三歲孩子被幼兒園勸退,卻整整用了五步。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樣的呢?一、事情的來龍去脈來自重慶九龍坡的古先生在網上發布消息,說他三歲的兒子因為摳掉了幼兒園牆上的抹灰層而被幼兒園勸退。
  • 「回家作業」被家長代勞,幼兒園老師怒道:請把動手能力還給孩子
    昨天去幼兒園接寶寶,回來的路上寶寶突然跟我說:「媽媽,老師今天布置作業了,讓我們回家包餃子。」因為沒有在家長群裡收到老師的消息,我還以為孩子只是說說。可等到吃完晚飯以後,我在家長群裡卻看到了別的家長發的包餃子的圖片。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這位爸爸的話,道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手機上還得看看老師又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 微博上的網紅班主任王悅微老師也轉發評論了這條新聞:
  • 幼兒園讓「男女混睡」,監控看到這畫面,家長群瞬間炸了鍋
    故而,在孩子三歲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進行一系列避嫌活動,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早期「性教育」了,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幼兒園讓」男女混睡」,家長群瞬間炸了鍋但往往有很多家長,也包括一些老師都忽略了這個問題,認為孩子現在還小,根本就不需要想這麼多。
  • 老師不小心將幼兒園「廁所」發到家長群,看後家長集體退園
    老師不小心將幼兒園「廁所」發到家長群,看後家長集體退園當孩子在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後,都要離開父母的身邊,進入小型的社會——幼兒園,在父母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一般往往會看重幼兒園的環境、飯菜、老師資質等問題,往往會忽略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廁所的問題,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
  • 幼兒園舉辦運動會,要求所有孩子穿白鞋,家長接娃回家後集體蒙圈
    小區內的童童媽,從接孩子回來就特別焦躁,大家都以為出了什麼事。直到童童媽說了事情經過後,大家才明白,原來是童童從幼兒園舉辦的運動會回來之後穿錯了鞋。周三的時候,幼兒園老師就在家長群裡發文稱這周五幼兒園要舉辦一場運動會,為了讓隊伍看起來更整齊,希望所有小朋友都穿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