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頭牛》:非典型性的雷查德電影

2020-12-22 光與影的三分之二

《第一頭牛》是由美國女導演凱莉·雷查德執導的新作,該片改編自喬納森·雷蒙德的小說《半條命》,講述了一個西方廚師Cookie來到荒蠻的西部碰運氣,遇到了同樣前來尋找機會的中國移民King Lu,兩人借一頭奶牛合夥做生意的故事。

凱莉·賴卡特是當今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女導演之一,在評論界享有盛譽,普通觀眾卻知之甚少。

在雷查德迄今為止的七部作品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有著兩種固定主題,西部和公路。凱莉·雷查德的西部,是地理和歷史的一種綜合。《第一頭牛》的「西部」是希望與幻滅結合的俄勒岡,《米克的近路》的「西部」是危險的蠻荒之境,《溫蒂和露茜》和《某種女人》的「西部」是無人注視的偏僻小鎮。西部,作為一種符號無時無刻地影響著人物,因而雷查德電影裡的人大都帶有西部人的特色,他們看起來疲憊、迷惘和無聊。

但《第一頭牛》在敘事上不同於以往雷查德的電影。

什麼是典型的雷查德電影敘事方式?拿《昨日歡愉》和《第一頭牛》做個對比,《昨日歡愉》是明顯的沒有前因後果的片子。在這部電影裡,理察沒有講主角兩人的回憶,也沒有講述兩人的友誼將發展向何方,影片講的就只有兩個人從各自出門、相聚、回家這個簡單的過程而已!

這種敘事方式帶來了什麼樣的結果呢?就是你會發現雷查德電影中的時間只是一個片段而已,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但是《第一頭牛》並非如此。這部電影開頭仍然象典型的雷查德電影,人物沒有回憶和過去,故事就這麼突然開始。到了二人再次相遇後,就完全是一個情節完整的故事。更不用說開頭設置的懸念,這在雷查德以往的電影裡是很難見到的。可以說《第一頭牛》卻選擇了更巧妙、更大眾化的敘事方式——先用開頭兩句屍體在一起設置懸念,後半段圍繞著牛製造戲劇衝突。

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片是改編自她長期合作編劇喬納森的小說,而且是他在2004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半條命》。小說本身的時間跨度長達20年,因此《第一頭牛》只是截取了原著小說中的一條線索而已。

《第一頭牛》是一部關於資本主義精神與美國拓荒史的電影,雷查德在接受相關的媒體採訪時,毫不避諱地指出了影片與資本主義的直接聯繫。不管是首席代理人所代表的舊資本,還是King Lu和Cookie代表的新興資本,他們都是一個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

實際上,美國拓荒史就是白人屠殺印第安人的血腥史。但雷查德並沒有試圖就美洲大陸的移民與土著間反主為奴的殖民主義歷史進行解構,她只是將這個背景注入兩個移民主人公的宿命之中,讓他們以追逐「美國夢」的失敗近距離破除「美國夢」的虛假。

《第一頭牛》貢獻了今年的影片中最令人唏噓的結尾:倉皇逃命的King Lu和Cookie最終抵擋不住睡意,他們在樹下中閉上了雙眼陷入沉睡。電影到此結束。

電影並沒有將後續的情節告知觀眾,但是呼應影片開頭的情節,我們知道,那兩具白骨便是此刻陷入睡夢中的他們。在此雷查德表現出溫情的一面:真相雖在,但我仍不忍心說出事實。

相關焦點

  • 推個電影|第一頭牛
    《第一頭牛》是由凱莉·雷查德執導,約翰·馬加羅、奧瑞恩·李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改編自喬納森·雷蒙德的小說《半條命》。
  • 電影《第一頭牛》
    就像凱莉·雷查德的電影《第一頭牛》一樣,人類只是介於自然與社會之間。自1994年的處女作《野草蔓生》以來,她就一直在擔心這個問題。而在《第一頭牛》中,凱莉·雷查德成功地將社會、哲學、經濟和電影等各種問題編織在一起,創造了一部非凡但又驚人的複雜性作品。
  • 《第一頭牛》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導演的作品在本屆評選中大放異彩:由凱莉·萊卡特執導的《第一頭牛》(First Cow)拔得頭籌,榮膺最佳影片獎;伊麗莎·希特曼執導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拿下最佳女主角(茜德尼·弗拉尼根)和最佳劇本兩個獎項;中國導演趙婷憑藉《無依之地》(Nomadland)獲得最佳導演獎。
  • 柏林電影節,第一部爆款電影誕生了
    《第一頭牛》,理察的正常發揮,簡潔,動人。雖然《眼淚之鹽》《所有死者》每個都有有缺陷,但它也有很強的風格,而不是平庸。可以看出,今年柏林的有趣電影可能比往年多,我希望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驚喜和爆款。第一頭公牛FirstCow#主要競爭對手導演:凱利·雷查德★★★★☆就像理察之前的作品一樣,《第一頭牛》溫馨細膩,就像徹底的泉水遠離行業文明,滲透在人們的心中。她的電影臺詞不多,但沉默總比聲音好。
  • 「七夕特刊」非典型性強姦犯罪如何認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三款第一項及第四項、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判決如下:1.被告人孟某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2.被告人次某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
  • 《第一頭牛》:慢弓長吟
    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提名的《第一頭牛》近期上映。作為一部描述美國西部歷史的影片,它在女導演凱利·萊卡特手中一反傳統,沉靜細膩,平實又憂傷,如一把好弓拉出了緩慢又飽滿的長吟。1820年的美國俄勒岡州,自然的資源一夜之間被打開,攜帶欲望的人蜂擁而至。華人金路和轉行的廚子「餅乾」是各自淘金隊伍裡的叛逃者——不太合群,少言寡語,還不合時宜地有點溫柔心腸。
  • 查理·卓別林電影以非現實性的表現手法表現了現實社會的各種問題
    查理·卓別林的電影以非現實性的表現手法表現了現實社會的各種問題。1936年上映的《摩登時代》是他的代表作。劇中有很多滑稽的情節,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現實,充滿了批評和諷刺。卓別林繼前作《城市之光》後,時隔5年推出新作《摩登時代》,講述了生活在大城市,感受社會底層生活的艱辛,並決定在電影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被稱為喜劇,但卓別林以誇張的身體動作,製造出不符合常識的情節,令人捧腹大笑。
  • 陳茂教授解讀《歐洲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缺血疾病專家共識》
    臨床上將這種具有可疑缺血相關症狀,但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沒有發現阻塞性冠狀動脈狹窄的疾病定義為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缺血(INOCA)。 1 INOCA的病理生理分型 可分為微血管性心絞痛和心外膜血管痙攣性心絞痛兩個亞型。
  • 「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走出潮汕!」
    「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走出潮汕!」
  • 今年最愛的片子來了,這才是電影啊!!!
    在這樣喪氣的時候,能看到一部好電影,真是感動啊! 不賣關子了,這部電影,就是凱莉·賴卡特的新片《第一頭牛》。 這個電影也是讓不少藝術片影迷期待了很久,它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6%,在年初的柏林電影節初亮相時也是一水兒的好評,更是被看好角逐奧斯卡的年度佳作。
  • 福州長樂:幹部捐助20頭牛 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在長樂區航城街道五竹山中,70歲的村民陳依燦依靠航城街道和村幹部捐助的20頭牛,逐步走上致富路。陳依燦家位於航城街道五竹村蟛蜞自然村,距離山外大路7公裡,位置偏僻。多年前,陳依燦一家六口擠在一間破舊的石頭房內,靠種地為生,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
  • 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走出潮汕
    在潮汕,每一頭牛 能用於牛肉火鍋的肉不超過四成 但每一頭牛的每一個部位 脖仁,也叫雪花肥牛 是整頭牛大理石花紋明顯的位置 肥嫩微有嚼頭
  • 阿莫多瓦公布2020最愛電影:《酒精計劃》入選
    1905電影網訊 著名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公布了2020年度最愛影片片單。其中,既有頻繁登上各類榜單的大熱影片,如《第一頭牛》《從不,很少,有時,總是》《酒精計劃》等,也有一些意外入選的電影,如小眾墨西哥電影《我不在此》,口碑具有爭議的《小小喬》《吞咽》等。
  • 「酒、性、死亡」,這部頂級國產片,越看越令人沉醉
    32年過去了,比《紅高粱》優秀的電影很多,但在色彩的處理上能和它掰手腕的電影還是屈指可數。而這部片裡弱故事搭配強畫面的特點也成了張藝謀電影重要的烙印。有人因為影片中有野合的場景,就把它和《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樣歸為「性電影」。
  • 許鞍華電影"北上"啟示錄:國產高概念電影傳播探索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在美學表現上雖然是類型化的,但敘事性遠優於好萊塢類型片,同時帶有鮮明的作者烙印和女性主義特徵;《黃金時代》打破鏡頭內外的雙重時空,實驗性比商業性更強,甚至因此造成部分觀眾的理解障礙;《明月幾時有》具有典型的主旋律價值訴求,以明星卡司為傳播基礎,但沒有採用類型化創作,而是詩意展現戰爭題材與戰爭中的英雄人物群像。
  • 一部非典型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緣何成為口碑佳作
    非典型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近期成為口碑佳作。圖為影片海報。  一部非典型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近期成為口碑佳作。他將紀錄片的後期剪輯比喻為編劇的過程,「好的電影肯定是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同時又能讓觀眾有所收穫。我要去真正關注人,關注他們面對問題時所付出的努力,所尋求的改變。」  片中,當棒球少年被邀請前往美國參加世界頂級的少年棒球聯賽時,很多人意料中最「燃」的冠軍時刻並沒有出現。那一場比賽中,少年們大敗而歸,鏡頭對準了痛哭不止的投球手小雙。「機會還有很多。」
  • 《少女前線》冬活偏振光第一章直進性II怎麼過 冬活偏振光第一章直...
    導 讀 少女前線2020冬活偏振光已經開啟,那麼少女前線2020冬活偏振光第一章非偏光源直進性II怎麼過
  • 筆記|《變態》C12 性和性別認同障礙
    戀物症指反覆多次以非生物物體或異性軀體某部分來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為。異性裝扮症簡稱異裝症,指一個異性戀的個體反覆多次以穿戴異性服裝來激起性幻想、性渴求或性行為。戀童症指反覆多次通過與青春期前兒童的性活動來激起性幻想、性渴求或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