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2006年7月
拍攝地點: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拍攝民族:蒙古族
拍攝對象:「江格爾其」賈朱乃以及眾位江格爾演唱藝人
組圖數量:9
組圖說明:中國有著名的「三大史詩」,蒙古族的《江格爾》為其中之一,曾入選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已有數百年歷史,產生於歷史上衛拉特蒙古人,經過一代代史詩歌手的傳承和豐富,成為了今天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人物眾多、情節跌宕、語言豐富、韻律優美的敘事詩體。
集地方性知識百科以及衛拉特蒙古的歷史長卷於一體的《江格爾》,是罕見的民間文化瑰寶,體現著蒙古人民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特徵。《江格爾》孕育、傳承了土爾扈特蒙古人的精神和文化之「根」。
著名的民間藝術大師賈朱乃老人,從小酷愛民間藝術,雖已83歲高齡,仍能以4種格調演唱《江格爾》70節中的25章。1986年獲中科院、國家民委、文化部頒發的「英雄史詩發掘整理中做出優異成績」榮譽證書。1989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唱《江格爾》亦獲殊榮。1990年獲新疆自治區宣傳部、文化廳、文聯「在搶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江格爾》史詩工作中成績突出」榮譽證書。更重要的是,他的演唱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為《江格爾》的傳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江格爾其」,從而成為深受民眾愛戴的民間藝術大師。
分圖注釋:
1、江格爾演唱大師賈朱乃。
2、賈朱乃和他的弟子們。
3、老人家除了為民眾演唱,在家也喜歡和孫子一起逗樂。
4、老人家還非常擅長交際。
5、房前屋後種植的花和菜一般都是他在照料。
6、老人家每每回憶起在北京演唱《江格爾》的盛況,總是情難自禁。
7、常常有人找上門來請求老人家吟唱一段。
8、老人家總是出神入化地進入角色。
9、老人家不光能用4種格調演唱《江格爾》,還能運用好幾種樂器伴奏。
轉載請註明出處:《絲路民俗記憶》
原創圖文作者韓連贇簡介:攝影作品先後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屆「天山文藝獎」、新疆首屆民俗攝影展特等獎、自治區文化遺產攝影展金獎和銀獎;陸續出版了《古老文明的最後守望——火焰山》、《圖說新疆民間工藝》、《刀郎——人類學角度的視像》等11部圖文書籍;其6000幅民俗攝影圖片分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研究所)、中國民族博物館(國家級)機構收藏。
韓連贇微信號:hanlianyun01
敬告讀者:因作者目前旅居外地,多有不便,故而本公號的每周推送日改為星期一。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