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之前,有一種生物統治著地球大地,它就是:恐龍。不過和人類不同的是,恐龍是一個大家族,而人類是單一一個物種。
然而形形色色的恐龍之中,竟然沒有一種生物演化出像人類這樣擁有高等智慧的物質,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恐龍為什麼沒有演化出高等智慧?
其實我們現在談到演化,有些類似於站在上帝視角。現在的我們知道,拳頭不如腦子好使,如果只知道一味地發展自己的肌肉能力,很容易就被會使用陷阱的生物打敗。
然而要知道的是,動物並沒有站在上帝視角,它們在演化之中並不知道自己要怎樣演化才能適應環境。而且即使它們知道怎麼樣才能更適應環境,也無法控制自己基因的改變。比如:人類明知道擁有翅膀可以讓自己更快地到達目的地,然而人類卻無法讓自己真的長出翅膀。
動物在演化時,更多的是像抽盲盒一般,抽到什麼技能就擁有什麼技能,而這些技能就是基因突變。然而要知道的是,基因突變是沒有方向的,這意味著既有對生物有利的基因,也有對生物有害的基因,還有一些對生物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的基因。
此時,環境就會對這些基因進行選擇,能夠幫助生物生存的有很大概率被保存下來,中性基因則隨機淘汰或者保留;而有害基因則有很大概率被生物剔除出去。
就這樣,生物一代代的演化,才演化成了各種生物,比如:恐龍,人類。
恐龍之所以沒有演化出人類這樣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恐龍無法控制自己的演化方向,而且它們也不知道演化成什麼樣能夠更加容易適應環境。
其實,恐龍沒有演化出高等智慧並不意味著它是失敗的,要知道的是恐龍統治了地球大約1億7千萬年,比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還長。而且,恐龍的足跡遍布地球所有大陸,恐龍的種類也異常繁盛,整個地球生態系統都牢牢統治在它們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恐龍也是一種非常成功的物種。
大腦的副作用
雖然現如今我們享受著腦容量膨大帶來的好處,但是,較大的腦容量對於很多動物而言其實是一個累贅。
我們要知道,腦容量越大,耗能越高。人體的腦容量體積只佔人體的2%左右,但它卻耗費人體所有能量的18-20%左右。
對於一些食草恐龍而言,它們每天攝入的食物根本無法滿足較大大腦的消耗量,以腕龍為例,相比於它們的體型而言,它們的腦袋非常小。
食肉恐龍的腦容量要稍微大一些,但它們的腦容量也比較小,原因是因為腦容量變大,並不能顯著地幫助生物提高生存概率。
也就是說,在腦容量低於產生智慧的臨界值時,腦容量膨大並不能顯著地為動物提供較高的生存率,因此該基因屬於中性基因,或者中性偏有利的基因,但是這種基因很難被自然選擇所挑選,因此它們能否留在生物體內,完全是運氣。
另外,可能有些動物在演化中擁有了不斷膨大的腦容量,但由於腦容量耗能過高,以至於該生物因為能量危機而滅絕了。
因此,恐龍沒有演化出較大的腦容量其實是非常正常的,而腦容量大小(相對於自身體積而言),又經常被認為智慧高低的代表,所以恐龍沒有演化出高等智慧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總結
恐龍雖然沒有演化出高等智慧,但它們已經佔據了幾乎地球上所有主要生態位。比如:以食草為生的腕龍,以肉類為食的霸王龍等。在這些巨龍的統治之下,當時的哺乳動物們只能以樹棲或者地下洞穴的方式為生,並且很可能是在夜晚活動,因為此時它們才能避開恐龍的作息。
但是時過境遷,當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由於撞擊產生的能量過於巨大,以至於地球火山噴發,地震不斷,使得地球生態系統遭受到嚴重破壞,而此時,由於恐龍體型較大,對食物的需求量更大,以至於它們在演化中逐漸滅絕了。反而像哺乳動物這樣的體型較小的生物倖存了下來,並在之後的時間裡不斷演化,直到演化成了如今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