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國離婚率數據,我才發現:婚姻的本質,和愛情無關

2020-12-12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關於婚姻,80後有著不一樣的認知體系,這和他們所受過的環境薰陶有很大關係。

80後們思想浪漫,崇尚自由戀愛,認為愛情大過天,有愛的地方,能夠抵禦任何艱難。

但當他們懷揣著天真浪漫的想法走進婚姻之後,才發現一切跟想像中的樣子不太一樣。

於是,他們歡天喜地的進入婚姻,然後又急急忙忙從婚姻退場。

當追求愛情的80後們,第一次體會到婚姻的現實和殘酷,他們才開始真正成熟。

網上有句話特別火:

00後忙著上大學;90後忙著結婚生娃;80後忙著離婚……

聽起來扎心,但放眼望去,身邊很多80後的婚姻確實亮起了紅燈。

身邊一個89年的學姐,畢業半年就火速邁進婚姻,結婚一年女兒出生,孩子不到兩歲,她又跟老公重回民政局,結婚證換離婚證;

工作搭檔一個85後男生,聊天問到婚否,他直接來了一句已婚離異,孩子歸女方,他再次做回快樂的單身漢;

客戶有一個83年大姐,每天上班都是風風火火,問她為何這麼幹勁十足,她回答乾脆,兩年前離婚了,要養兒子,所以必須拼命。

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發布的數據中,全國離婚率高達43.53%,最高省份有70.56%。

在離婚人群中,80後逐漸成為中國離婚人群的主力。

有人問:為什麼80後的婚姻如此不堪一擊?

細想想,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

青春期被金庸和瓊瑤薰陶長大的80後,是思想最浪漫的一代。

他們反對上一輩的包辦婚姻,倡導自由戀愛,認為愛情大過天,對婚姻有著種種幻想。

80後作家蔣方舟說過這樣一句:

「相信浪漫的愛情,能戰勝一切困難。」

但事實上,當浪漫遭遇現實,愛情的理想終究被撞得粉碎,婚姻便成為一個認知性偏差的誤會。

婚姻,是反人性的

科學家研究證明,人們遇見愛情的時候,會分泌一種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的有效期通常是3個月。

也就是說,熱戀的感覺三個月後就會消退。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荷爾蒙,愛情是欣賞。

而婚姻是一紙契書,是將兩個人長久捆綁,是處處都落在實處。

愛情的發生是激情,是一時興起,而婚姻更考驗的是一個人的人品以及責任感。

激情是人性,責任感是社會性。

從人類建立之初,社會性都是為了束縛人性的。

而人性是什麼?

人性是自私貪婪,是趨利避害,是喜新厭舊。

在一定程度上,婚姻這種制度是反人性的,正如他的誓詞一樣:

無論富貴還是貧窮,無論健康還是疾病,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在對方最需要你的時候,不離不棄,直到永遠。

這是人類婚禮上的誓詞,誓詞是人類美好的夙願,夙願的特點就是難以實現。

所以,真實的婚姻裡充滿了人性的考量和博弈。

特別是在現實這個「放大器」的作用下,愛情顯得尤其不堪一擊。

有一期《圓桌派》裡,主持人聊到婚姻,馬家輝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這樣一對情侶,兩人都是美國留學在讀博士,交往2年,感情很好,已經開始籌備結婚。

婚前,兩人做了一次婚前體檢,進度在這裡停滯了。

檢查報告顯示,女生基因有些問題,她在10年後患乳癌的機率有80%,患上子宮肌瘤的機率有90%,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患上肺癌等等。

此時,女生不過27歲,10年後,女生也才37歲。

但是考慮到那個時候,他們會面臨並不輕鬆的醫療費用、人力照顧。

男生遲疑了,是結婚還是放棄?

最後權衡利弊之下,男方還是選擇了放棄。

男人滿懷愧疚,女人淚流滿面,眾人唏噓不已。

愛情是很美好的,它不用觸及柴米油鹽,可以始終保持浪漫;

但婚姻是現實的,它將所有不現實的東西拉到地面,跌得粉碎。

關於婚姻,周國平曾說過這樣一段醍醐灌頂的話:

性是肉體生活,遵循快樂原則。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現實原則。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三者統一起來,不讓習以為常麻痺性的誘惑和快樂,不讓瑣碎現實損害愛的激情和理想。婚姻的困難在於,婚姻是一種社會組織,在本性上是要求穩定的,可是作為它的自然基礎的性愛卻天然地傾向於交易。

既然人性諱莫如深,那麼,一對信奉愛情的男女,如果決定走進婚姻,他們的婚姻誓詞就不該是摸著《聖經》說:

「無論貧窮富貴,疾病或災難,我們都不離不棄」;

而是把手放在《進化心理學》和《自私基因》這兩本書上宣誓:

「我將違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遠愛你。」

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愛情

婚姻到底是什麼?

老一輩人會回答:婚姻就是搭夥過日子。

我們先去婚姻法裡尋找答案,想必把整部婚姻法翻個底朝天,也找不到「愛情」兩個字。

整部《婚姻法》都圍繞了一個字,錢。

夫妻離婚,夫妻共同財產怎麼分割?夫妻一方出軌,共同財產如何分配?夫妻分開,共同債務如何分配?

婚姻的本質,實際是一種財產制度,是婚姻中的兩個人,基於人類繁衍為基礎的「財產保障的契約制度」。

在古代,人們為了要把辛苦一生獲得的財產傳遞下去,所以發明了婚姻,方便自己的財產能夠繼承下去。

婚姻的經濟性,也讓《奇葩說》中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發表這一番言論:

「結婚就是兩個人辦企業,籤合同。辦的是家庭企業,籤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每個人都要提供相應的資源和價值,身體價值、美貌價值、情緒價值、經濟能力、家庭關係,以及未來潛力。」「每個人給出的資源不一樣,發揮作用的時間和節奏也不一樣。」

所以說,一場完全適配的婚姻,本質上是一場價值交換。

很扎心吧,這個論調一出好像玷汙了婚姻的神聖和無私,但縱觀過去和現在,卻一直在證明它的普適性。

《失戀33天》中有一個情節我印象深刻。

黃小仙向魏依然請教,像他這樣的男人,為何都娶了李可那種公主病的姑娘。

魏依然回答兩字,省事。

「簡單的說吧,我們要找的老婆是這樣的姑娘,就是即便愛情不存在了,我們的關係還是能夠靠其他的東西來維繫,你能夠接受嗎?可是李可她能做到。對李可來說,LV是生活必需品,愛情是奢侈品。但對黃小姐來說,LV可能是奢侈品,愛情肯定是生活必需品。LV集團總不會說倒就倒吧,但是愛情這種感覺,說沒有就沒有了。我要建立一段關係,首先我要確保我有足夠的資源能夠一直供應。從這個角度去想,我是非常靠譜的。」

聽著像歪理邪說,仔細想想不無道理。

愛情這種東西,太抓不住摸不著了,今天還在,明天可能就沒有了。

而建立在彼此價值交換,需求契合的基礎上的婚姻,愛情要是沒有了,婚姻還是可以維持下去。

所以我們經常見到,有些婚姻儘管已經沒有愛了,有些夫妻仍然能夠走下去。

離婚,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討論了婚姻的現實性之後,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結婚,又為什麼離婚?

我問過很多人促使他們走進婚姻的理由:

我想找個三觀相合,共同經歷人生的伴侶;我想跟一個人經營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我想找個人一起分擔生活、分享苦樂。

這些都沒有問題,在親密關係中尋找安全感,也是我們人類的天性使然。

那又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選擇離婚呢?

有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因家庭瑣事造成的「感情不和」成為離婚的第一大導火索。

也就是說,作為普通人,讓我們離婚的不是出軌,不是冷暴力,而是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為什麼我們可以對抗生活中的排山倒海,卻抵禦不了生活中的平凡日常。

大抵是因為我們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別人,更不了解婚姻。

正如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所說:

第一,當我們發現戀人不再完美時,會懷疑自己的眼光;第二,當愛人指出我們的缺點時,我們情感上會很受傷,認為對方不再愛自己了,全然不去想愛人憑什麼一定要愛自己的缺點;第三,人們鮮有自知之明,很多自己的毛病往往是由伴侶發現的,但我們還並不承認。

但是,離婚真的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嗎?

事實上,離婚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它甚至解決不了問題。

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反思、解決,下一次大概率還是會遇到。

我們必須認識到婚姻的不完美性,伴侶的掉鏈子,熱情的退減,以及生活中的瑣事堆積……

以下幾點,可以從細節處提供思路:

好的婚姻,解決問題

好的婚姻,並不是沒有問題,比起發洩情緒,指責對方,能夠坐下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優良的品質。

他們會一起在婚姻裡升級打怪,成長為更適合彼此的人。

好的伴侶,各自讓步

能夠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彼此願意讓步,讓步並不是妥協,而是一起努力讓這段關係變得更好。

從自身做起,減少不切實際的幻想

對伴侶不要抱有那麼多完美的期望,對婚姻也不要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樣會讓你跟對方都鬆一口氣。

一點一點成為理想的伴侶,才能一步一步擁有滿意的婚姻。

我們都已經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就應該明白,婚姻不是南瓜馬車水晶鞋,充斥更多的是柴米油鹽,如何在愛情消逝的時候重新愛上對方,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必修課。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我們做再多,也可能沒辦法擁有完美的婚姻。

但是沒關係,放平心態,就當作漫遊地球,人生本就是一場體驗。

或許正是婚姻的不可預期性,才能讓愛人們在說出誓詞的那一刻如此虔誠。

一旦走進婚姻,希望你能勘破人性的無常,放低婚姻的期望,於現實中真正經營婚姻,而不是輕言放棄。

相關焦點

  • 90後的婚姻是幸福還是不堪?看看現在的結婚率和離婚率就明白了
    文/陸地上的一條魚你們猜猜看,現在的結婚率是多少?50%,20%還是10%?那離婚率呢?1%,10%還是50%?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網友的回答可謂是一針見血,他們透過這個現象,直擊了問題的本質!網友說,好多人都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所以,過得不開心了就離。對此,我深以為然!問題的關鍵和源頭就出於此,這就好比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
  • 10%結婚率,卻有著56.7%的90後離婚率,婚姻是要門當戶對
    然而,你以為結婚了就沒事了,並不是這樣子的,結婚的同時,它伴隨著居高不下的離婚率。據民政局的數據統計,我國90後的離婚率為56.7%,這讓本來結婚率持續走低,離婚率卻顯著升高。小美想要嫁好一段婚姻的心理,深刻表達很多女人的心聲,她們想要嫁得好,且有愛情、物質等等擇偶要求。曾經有個街頭採訪了一個女子:發現自己嫁不出去了,會不會降低擇偶標準?她的回答卻很是現實:不會,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 沒有愛情的婚姻一點都不可恥,以愛情為幌子的「慾壑難填」才惡毒
    它就如同是暗夜天空中的星星,不需要每天都一閃一閃亮晶晶,婚姻也一樣可以有溫暖的祥和氣氛。可是,往往讓我們參透婚姻本質的,卻是那悔之不及的深深的傷痛。讓我們明白了婚姻裡過分強調愛情是多麼的愚蠢的時候,我們已經與那個不該放手的人錯過了,一次的失之交臂,或許終將成為了此生再也不敢回看的「疤痕。」
  • 拍照表情看婚姻持久度 愛皺眉頭者離婚率高
    想結婚的人往往都有這樣的猶豫——喜歡對方,想和對方結婚,卻又常常因「他真的是適合我的人嗎」「我們能夠一直這麼過下去嗎」之類的問題而不安。縱觀現今社會,不用說演藝界名人,一般人離婚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找的對象是「能夠和我一直維持婚姻關係的人」,還是「很快就會將婚姻引致破裂」的人呢?
  • 結婚率10%,卻有56.7%的90後離婚率,結婚是門當戶對
    據國內大數據統計,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獨居成年人超過7700萬。這意味著平均六分之一的人是單身,90後一代的平均結婚率甚至不到10%。特別是近兩年來,中國單身人士的數量還在不斷擴大。不到10%的90後結婚率,想想也很可怕,十個人中只有一個結婚。不過,你覺得結婚沒關係,不是這樣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離婚率。
  • 跳過愛情看婚姻本質,讀讀《圍城》,看明白男女交往套路到底多深
    在蘇小姐的眼裡,他或許可以作為一個丈夫,但是,想想自己是留學博士,那怎麼也要門當戶對才行。男人看女人鮑小姐身材性感誘人,眼神熱情開放,這樣的女人很容易就能撩到手,事後還不需要負責。所以說婚姻最終是要落實到兩個家庭的,除非你能和自己的家人老死不相往來。戀愛的時候雙方你儂我儂,結婚後想過二人世界很快就可能成為奢望,如果可以,結婚前還是要去見一下雙方父母,了解清楚再決定是否要攜手邁入婚姻的殿堂。
  • 婚姻需要夫妻雙方共同成長,掉隊了,就會出局
    03 根據各個省、市、自治區數據表明,年輕人的婚姻周期更短,尤其是80、90後的婚姻。 在離婚率數據中,80、90後起訴離婚最高!根據有關年輕人離婚案件情況分析:80、90後起訴離婚的比率達51%,遠遠高於70後、60後等其他年齡段人群。
  • 因為愛情,當代人的婚姻反而更脆弱|《為愛成婚》
    抱著這樣的念頭,我翻開了這本《為愛成婚》。說一句無關的題外話,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底色玫紅少女心十足。個人希望婚姻能滿足他們對親密關係和友愛情誼的大多數需求,以及他們對性的所有需求。人類歷史上,此前從未有個哪個社會認為這樣一套對婚姻的過高期望是現實的,也不認為這些是值得去追求的。」正如作者所言,相對於漫長的人類史,我們在婚姻中習以為常的要求,我們看待婚姻的方式,實際是近百年才產生的。
  • 愛情方程式——數據預測婚姻 準確率達94%
    這個時代 需要愛情方程式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約翰和朱莉越來越親近,雙方關係進入了另一個階段——愉悅的愛情關係。 約翰了解到,朱莉在密西根長大,有個並不幸福的童年,因此她經常花很長時間在森林中獨居;朱莉也了解到,約翰渴望了解地球奧秘,如時間的本質等。
  • 為什麼越是經濟發達地區,離婚率越高?分析了三個原因
    從2013年開始,中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到2018年全國結婚率只有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而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攀升。 再想想婚禮上的承諾和誓言,在這個時候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經常會想,到底是生活磨滅了愛情,還是愛情總是經不起現實、生活和人性的考驗。還是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少了道德觀念的束縛,人才會隨便起來。 好像小孩子鬧情緒一樣,對婚姻都沒有敬畏心了,今兒個可以結,明兒個心情不好就可以離。
  • 「當今社會,離婚率為什麼越來越高呢?就是因為這幾點!」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離婚率那麼高呢?數據表明中國的離婚率達到了30%,也就是說每十對婚姻裡面就有三對離婚,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因為現在的年輕男女思想觀念都比較開放。人生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家庭觀念,責任感不是那麼強烈。
  • 《為愛成婚》:婚姻並不是愛情的產物,長相廝守成為奢侈品
    美國作家史蒂芬妮·孔茨經過長期的調查與研究,寫下了這本《為愛成婚:婚姻與愛情的前世今生》。她從事30多年關於歷史和家庭問題的研究,從大量的數據以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一定是採訪了無數位專家和家庭成員,翻閱了無數的書籍典藏,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才得以著成此書。
  • 為什麼說越富裕發達的地區,人越是自私,離婚率越高呢?
    發達地區人們的離婚率太高也是如此,每當一個人從平步走向富裕,然後再有富裕走向發達,事業有成一躍成為了有身份的人啦!這時候人生的價值觀變了。也就是說在個人創業階段所吃過的一天三餐都沒有味了!可望得到更多的豪華奢飾品!追明星換美女,追求人生更美更高檔次的貴族生活。歐美日韓都是人均比中國富裕發達的國家,但是離婚率都比中國低。
  • 在「圍城」中挽救婚姻:中國家庭花樣「縫補」愛情
    中新社石家莊12月12日電 (記者 李茜)「90後」媽媽周曉願(化名)已不止一次和老公站在民政局門口準備辦理離婚手續,在親朋好友的多次勸說下,近日她和老公找到一家婚姻諮詢機構,希望通過購買專業服務重新建立夫妻溝通模式。
  • 什麼是好的愛情和婚姻—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凱麗和哈米什的婚禮是她與查爾斯愛情的葬禮,而格瑞斯的葬禮是他與馬修的婚禮。兩個事件從不同方面闡釋了共同的主題: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和婚姻?凱麗在婚禮上發表虛假的婚姻誓言,嘲諷了世俗婚姻中的金錢和權勢。而馬修在葬禮上的悼詞,卻闡明了婚姻的意義:愛情與財富,權勢,契約無關,就是兩情相悅,一片冰心。
  • 看完《只有芸知道》後,對於婚姻和愛情的許多思考
    上周六和朋友們一起看了馮小剛導演的新作《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故事。看完後,我在朋友圈對這部電影給予了非常差的評價。雖然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卻引起了我對於婚姻和愛情的許多思考。這部電影的敘述手法是順序中夾雜著倒敘,將故事慢慢展開。
  • 《婚姻的真相》:婚姻根本不是制度,只是陪伴,冷靜期意義不大!
    但是很多人提出,如果兩個人對婚姻都無限失望,即便這個冷靜期再長,恐怕婚姻也難以挽救。婚姻冷靜期是也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婚姻問題的,挽救離婚率也就待定。所以很多人悲觀的質疑,婚姻制度會不會因此消亡?其實不用擔心這一點,因為婚姻需要理解和理性。
  • 專訪|《維繫婚姻的秘密》:從婚姻愛情視角看印度
    其間,她驚訝地發現,孟買人民的愛情比她以往見識過的都要更加真誠與感性。愛人之間忠貞不渝,是當下越發快餐式的婚姻關系所缺乏的特質。2014年,在父親第三次離婚後,她帶著十幾個筆記本、一部手提電腦和一支錄音筆,重返孟買,從一個專業記者的視角,繼續對其中三對中產夫妻的婚姻生活進行追蹤紀實。
  • 近十年離婚率暴漲,人為什麼要結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據數據顯示,我國90後比80後少1172萬,00後又比90後少4700多萬,10後比00後也少了24萬。誠然,生活成本的增高降低了年輕人生孩子的欲望,但高居不下離婚率的也在打擊著年輕人對婚姻的信心。記得去年有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離婚率暴漲,而且中國的婚外情比率也居全球最高,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要結婚呢?
  • 婚姻的本質|人為什麼需要婚姻
    當今社會離婚率非常的高,很多人結婚以後不到三年就離婚。超高的離婚率導致很多人恐婚,希望自己能夠不結婚。一輩子不結婚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後悔原因一:一個人覺得孤單後悔的原因大致是因為,年老以後發現自己只能孤孤單單地,在養老院生活,身邊沒有孩子也沒有家人陪伴。在快要臨終的時候,發現自己孑然一身。連找個摔盆的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