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維繫婚姻的秘密》:從婚姻愛情視角看印度

2020-12-25 澎湃新聞

美國記者伊莉莎白·弗洛克(Elizabeth Flock)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21歲那年,她隻身來到印度的孟買,在《福布斯印度》雜誌擔任特稿記者。她先後跟城裡6對夫妻住在一起。其間,她驚訝地發現,孟買人民的愛情比她以往見識過的都要更加真誠與感性。愛人之間忠貞不渝,是當下越發快餐式的婚姻關系所缺乏的特質。

2014年,在父親第三次離婚後,她帶著十幾個筆記本、一部手提電腦和一支錄音筆,重返孟買,從一個專業記者的視角,繼續對其中三對中產夫妻的婚姻生活進行追蹤紀實。她與他們生活在一起,親眼見證了親密關係裡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與重大的人生抉擇,通過數百小時或獨立或集體的採訪、簡訊、日記、郵件、醫療與法律文書等,毫無保留地展示了夫妻雙方的內心隱秘,寫成了《維繫婚姻的秘密》一書。

《維繫婚姻的秘密》中文版書影

2020年4月,《維繫婚姻的秘密》一書由中信出版集團推出中文版。藉此機會,澎湃新聞記者通過郵件對作者伊莉莎白·弗洛克進行了專訪。在採訪中,她談到了自己對印度社會、愛情婚姻的種種見解。她認為,成功婚姻的秘訣在於能讓雙方都能保持自己的個人自由,同時也能建立起一段比人生所有其他部分都重要的伴侶關係。而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她也在這些真實而動人的愛情故事裡看到,在印度根深蒂固的父權制度下,女性是如何尋找自由的。

【對話】

澎湃新聞:

是什麼促使你開始寫作《維繫婚姻的秘密》一書?能否描述一下開始寫作時的想法?

伊莉莎白·弗洛克(以下簡稱弗洛克):

我21歲來到孟買,就像很多在印度的外國人一樣,開始和一些印度夫婦和家庭生活在一起。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在喝茶或吃飯的時候跟我分享他們的愛情故事。當時,我父親剛剛第三次離婚,所以我希望能夠從這些夫婦和他們的故事中學到一些東西。起初,我只是聽著他們的故事。後來,我回到美國,當了幾年記者,決定回來寫一本關於這些婚姻故事的紀實作品。我採訪這些夫婦長達十年之久,在此過程中我了解到,他們的關係並不像我剛開始想像的那麼完美。但我還是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The Heart Is A Shifting Sea》

澎湃新聞:

能否解釋一下書名《心是起伏的海》(The Heart Is A Shifting Sea)?中文版的書名是《維繫婚姻的秘密》。在你看來,維繫婚姻的秘密是什麼,尤其是在你所寫的三個故事裡?

弗洛克:

許多寶萊塢歌曲都用心來做比喻——「心是孩子」「心是小偷」,我最初的標題就是對這一傳統的致敬。在孟買,一個朋友對我說了這句話後,我選擇將心比作「起伏的海」。這個比喻就是我對愛的看法,因為愛總是在變化,就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

在我看來,維繫婚姻的秘訣就是,兩個人在共同成長的同時,也要能夠克服這些改變。一段成功的婚姻能讓雙方都能保持自己的個人自由,同時也能建立起一段比人生所有其他部分都重要的伴侶關係。正如書中的婚姻所表明的那樣,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澎湃新聞:

為什麼你決定從這些愛情故事出發來觀察印度社會?他們的愛情故事為什麼吸引你?

弗洛克:

對我來說,他們的愛情故事就像一扇窗戶,讓我了解到整個印度和它巨大的社會變化。通過這三段婚姻,我得以探索女性在男權社會中日益增長的聲音和權力,以及舊的社會規則被檢驗或打破的方式。

作為一個國家的印度,也同樣痴迷於愛情和婚姻——也許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所以它是探索這些主題的完美地方。這些故事吸引了我,因為它們是如此的親密和複雜,我無法不去思考它們,這總是表明有些東西是值得寫的。

伊莉莎白·弗洛克

澎湃新聞:

在這本書中,每一段婚姻背後的艱辛和苦難都打動了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心。其中一些苦難深深植根於印度社會。你如何總結和評價這些社會問題?

弗洛克:

印度的父權制根深蒂固。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許多女性試圖在這種制度下尋找自由。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當夫妻一方想要在一個更加進步的關係中向前發展,而另一半卻想要保持老的、更傳統的方式時發生的脫節。這種緊張的關係在很多印度夫婦身上都能表現出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一樣,所以我知道這是一種需要探索的重要的緊張關係。

澎湃新聞:

在你看來,印度婚姻和美國婚姻最大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弗洛克:

個人自由的程度是最大的不同。在美國,個性是最關鍵的,很少有美國人會同意包辦婚姻。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有了愛情或婚姻的答案,美國的離婚率仍然很高。與此同時,在印度,社會和家庭比個人更重要,這體現在很多人仍然會包辦婚姻。當然,印度也沒有關於愛情或婚姻的萬能的答案。在印度,離婚的夫婦越來越少,但很多人默默承受著痛苦。我相信,無論是包辦婚姻還是自由婚姻,都可以成功,這取決於雙方的兼容性和個人對這種關係的渴望。

印度和美國婚姻最大的相似之處在於,它仍然根植於女性是男性的財產的歷史觀念。但這種情況正在開始改變。

澎湃新聞:

你是如何進入書中角色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個人故事的?你是否在與他們溝通、理解他們的感受時遇到過困難?你還和他們保持聯繫嗎?他們對這本書是否給出了反饋?

弗洛克:

我進入了他們的生活。作為一個年輕的記者,我剛到孟買的時候需要一個家。後來,我回到印度,再度和他們住在一起,以便在多年的時間裡對他們進行正式的採訪。

文化差異有時讓我很難理解我的主題來自哪裡。我與第二個故事中的女主角薩比哪的溝通和理解是最困難的,她的英語說得並不流利,她覺得我的女權主義思想很荒謬。

我仍然和書中的幾乎每個人都保持著聯繫,他們對這本書有一系列的反應。阿肖克和帕瓦爾蒂一起一章一章地讀這本書,然後討論他們讀的內容,我認為這非常勇敢。沙赫扎德告訴我,他希望人們把他看作一個英雄,而不是一個「小人物」,他希望他的奮鬥故事能幫助其他身處逆境努力生活的人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澎湃新聞:

你寫完這本書後,是否對生活有了新的發現或理解?

弗洛克: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立刻走到街上,在我的腳踝上文上了兩隻一起飛翔的鳥兒,儘管不是在同一股風裡。這就是我對親密關係的看法:我們一起飛翔,但我們不需要完全一樣。我們都需要做自己,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奉獻給他人,維持婚姻或其他美好的關係。

澎湃新聞:

你現在還住在孟買嗎?孟買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你的生活?

弗洛克:

我不再住在孟買了,但我經常回去。我上次去那裡是在冬天,參加了一個文學節。在這個節日裡,許多來自這座城市的學生都在掙扎著不願過早結婚,儘管他們的父母期望如此。

孟買永遠地改變了我的生活。它向我展示了世界的巨大而美麗的多樣性。它教會了我個人自由的價值。它告訴我,愛能夠以多種方式綻放,甚至在最壓抑的地方。

澎湃新聞:

你現在有在寫新書嗎?在關於印度的寫作方面,你是想繼續追隨印度人的愛情生活,還是轉向其他方向?

弗洛克:

我正在寫一本新書,講的是婦女如何用暴力反抗暴力。這本書將關注三位女性:一位在美國南部,一位在敘利亞北部,還有一位在印度農村。我的目標是,探索當社會機構無法提供幫助時,女性如何獲得公正。這個印度故事是關於一個用竹條毆打家暴和性虐待者的女性治安組織的。在某種程度上,下一本書是我一直感興趣的寫作主題的一個進化:女性的自由,以及她們如何在父權制度下獲得自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1000對夫妻1000種婚姻,幸福婚姻的秘密,是「愛情慣性」
    而,愛情是永恆的主題,也是生命中那盛久不衰的花朵,它也有自己的慣性。1000對夫妻有1000種婚姻。而幸福婚姻的秘密,就在於愛情慣性。2、 愛情慣性是婚姻的交通工具噴泉的水堵不死,愛情的火撲不滅。——蒙古愛情之火,能夠貫穿婚姻始終,而愛情慣性也可以被理解為愛情之火,會在婚姻的過程裡不斷地發揮作用。
  • 愛情殺死婚姻?——婚姻變遷史
    文/戴佳18世紀倫敦艦隊街上的秘密婚禮儀式傳統婚姻的十萬個為什麼在大多數有記載的人類歷史上,婚姻是為了最大化穩定財產的安排。《婚姻的歷史》一書的作者伊莉莎白·阿博特說,在遠古時期,結婚是為了聯結不同的部落,鞏固有利於雙方經濟的關係。
  • 《婚姻故事》:愛情雖千般美好,但婚姻卻萬般不易
    「愛情產生快樂,婚姻則產生人生」,這是我看完《婚姻故事》最直觀的感受。@桂花糖的情感天地近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了第92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其中由諾亞·鮑姆巴赫執導的《婚姻故事》斬獲了包括最佳影片以及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6項提名。
  • 孩子三歲生日剛過,高梓淇蔡琳宣布離婚,跨國婚姻維繫難點在哪?
    如今婚姻還是走向了覆水難收,挺叫人唏噓,看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話還真不是老生常談。當時蔡琳突然逐條清空了自己的微博內容,取關部分人,高梓淇與她也互動無多。而自2019年起,蔡琳就與孩子一同回了韓國,高梓淇除了工作行程之外,則常居於北京,夫婦二人甚少見面,聚少離多或許正是導致感情轉淡,致使這段婚姻走向終結的原因之一。
  •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看看灑脫的摩梭族怎麼辦?
    編者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因為婚姻牽扯了太多的利益糾葛,太多的不自由,婚姻需要純粹,更需要自由。摩梭族的婚姻傳統習俗中男女雙方維繫感情的唯一路徑就是感情,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關係,這種高度自由的男女結合方式你可以說其較婚姻關係更為純粹,也可以說其真的很隨性。
  • 74歲奶奶的愛情上熱搜:越吵越愛的婚姻,到底有什麼秘密配方
    「你我一起看了大半輩子的足球,我總想和你爭個高下對錯。」「那些不講理的話,那些想和你爭論的話,現在我對誰說呢?」嗓音顫抖,眼淚婆娑,一言一語,儘是思念和深情。相信有很多夫妻就像程奶奶和老伴一樣,一邊爭吵,一邊相處。
  • 婚姻心理學:提升婚姻質量的10個方法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但婚姻裡不僅僅只有愛情,還有友情和親情,就像楊瀾曾經說:「夫妻之間除了要有愛,還要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刻骨銘心的恩情。」 愛情上彼此相愛,友情上志同道合,親情上彼此依賴,他們攜手相伴終生,書寫了愛情和婚姻最美的樣子,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 王櫟鑫吳雅婷離婚: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誰說的,那是你不懂吧
    難道真的印證了:愛情是婚姻的墳墓「這句話嗎?以愛情為基礎,互相視對方為生命,願意攜手走進婚姻的兩個人,原本是想著能相依相伴,衝著與子攜手,白頭到老去的。王櫟鑫和吳雅婷最終以離婚方式收場的婚姻,大概又寒了許多年輕情侶的心,許多人越來越相信那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 看了中國離婚率數據,我才發現:婚姻的本質,和愛情無關
    但當他們懷揣著天真浪漫的想法走進婚姻之後,才發現一切跟想像中的樣子不太一樣。於是,他們歡天喜地的進入婚姻,然後又急急忙忙從婚姻退場。當追求愛情的80後們,第一次體會到婚姻的現實和殘酷,他們才開始真正成熟。
  • 《消失的愛人》:戲劇的故事下,是對婚姻和人性的深度剖析
    如果艱難維繫的婚姻最後成為了愛情的墳墓,到底還會不會再有真正的愛情?姻會不會殺人?又是誰謀殺了婚姻?電影《消失的愛人》給了我們答案,改編自吉莉安·弗琳的小說,由大衛·芬奇執導,本·阿弗萊克 、羅莎曼德·派克主演,本片會帶我們一步步揭開婚姻偽善的面紗,直擊人性的黑暗面。
  • 婚姻裡,殺死愛情的,往往是滿分妻子
    在婚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處處要求滿分的愛人,往往是苛責而忙碌的,她永遠只在乎地板的光滑,孩子的成績,看不到的,是丈夫想要一起看星空的浪漫,是孩子進步尋求表揚的眼神。中國不是也有類似的話嗎?婚姻也是如此,你想想看,明明老公已經在洗澡了,你催了他一遍,他懶得回你,你的心情會如何?你的孩子已經在寫作業了,你催了一遍,他懶得回你,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兒子和老公的心情會如何?這種情況是不是我們都經歷過呢?我們的心情是不是也是如此,因為被催促,變得更差了呢?
  • 盤點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生,我發現一個秘密:婚姻靠的根本不是愛情
    雖然早有名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實際上,在我們心中,愛情仍然是婚姻的要素之一,沒有愛情的婚姻,很難是幸福的。兩個相愛的人,攜手走進婚姻,從此白頭到老,這是人們心中對婚姻的祝福和期待。我也曾經是這樣認為的,可在我認真盤點了家族中長輩們的婚姻悲喜之後,我改變了這個觀點。
  • 浪漫愛情過度到婚姻,需要理解與愛
    因此,阿蓮常常向人抱怨,兩人婚後的生活枯燥無味,完全沒有她想像中的浪漫,沒有波瀾壯闊的愛情,沒有驚心動魄的曲折,沒有花前月下的親暱,更沒有情意綿綿的傾訴。其實婚姻生活中,平平淡淡淡淡才是真,夫妻共同努力在家庭中創造一個和煦融洽的氛圍,使家庭真正成為溫馨的港灣仍需要我們做出不懈的努力。
  • 《第二次也很美》透露一個真相:靠男人的愛來維繫的婚姻不靠譜
    養喵喵的汪汪汪女性勵志劇《第二次也很美》正在熱播,做為一個愛看婚姻家庭倫理劇的中年老阿姨,看了幾集之後,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男人如果不愛你了,分分鐘就會踹了你,不需要理由。安安做為一個大學畢業就走入婚姻的普通女孩,在經歷了甜蜜的愛情、如膠似漆的新婚、獨自帶娃的苦累、沒有男人陪伴的歲月後,還對自己的婚姻和男人保有一種「我是你心裡第一位」的幻想,只能說安安太天真、太不成熟了。
  • 愛情方程式——數據預測婚姻 準確率達94%
    比如,當你的愛人指著窗外,驚嘆道:「看外面,那鳥兒太漂亮了!」你可以回應道:「哇!」,然後去拿望遠鏡(這是積極的反應),你也可以喃喃自語道:「嗯」,然後繼續低頭看你的報紙(被動反應)。 哥特曼發現,「愛的主人」87%的時間能準確回應其伴侶。他總結道,「愛」歸根到底是「一種習慣。」
  • 從八字看婚姻,原來長久的愛情長這樣
    作為歌手,張杰發過的很多專輯歌曲都在暗戳戳地秀恩愛,把自己和謝娜的愛情寫進他的歌詞之中,比如一開始兩人的定情之作《明天過後》,再到公開戀情之後的《這就是愛》,以及兩人結婚之後發布的歌曲《娜樣純傑的愛戀》,都是經典的戀愛之作。
  • 傅首爾談「鹹魚」老公刷爆熱搜:中年夫妻到底靠什麼維繫婚姻?
    個人愛好倒是有很多,比如看球賽。倆人參加的綜藝節目,有個情節是他倆去一個之前相熟的按摩師那裡按摩。按摩師就爆料老劉半夜看球賽傷了腰,而和老公「熬夜看球賽」產生鮮明對比的是傅首爾常年熬夜寫作,傷了頸椎。大家品品這個畫面。
  • 從真心人到假面夫妻,愛情真的會被婚姻摧毀嗎?
    如果不小心發現了伴侶的秘密日記本,你會選擇偷看嗎?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逐漸發現了妻子的秘密。 渡邊淳一把婚姻的背叛,寫出了一部懸疑偵探劇。 丈夫的心虛,妻子的隱忍,兩個人在猜疑和反猜疑中,不斷尋找著解決婚姻問題的答案。 看完這個小說後,我們會想,從真心人到假面夫妻,愛情真的會被婚姻摧毀嗎?
  • 《包法利夫人》,基於「婚姻小說」的立場,尋找關於婚姻愛情啟示
    」,愛瑪對婚姻愛情的認知源於在修道院受到浪漫主義初期文學作品的薰陶,以及修道院老姑娘私下帶來庸俗戀愛小說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愛瑪對愛情又加以肆意的想像,荒唐地認為婚姻愛情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無限的激情與浪漫會隨婚姻愛情一同降臨,然而卻忽略了那些愛情故事的描述並非完全基於實際,就像在《包法利夫人》前言中艾珉對愛瑪愛情認知的評價:
  • 從《重返十七歲》反思:到底是婚姻選擇了你,還是你選擇了婚姻?
    而影片中男主選擇穿越回去17歲那年重新選擇自己的愛情,和穿越前的那樁婚姻形成了鮮明對比,深刻地體現出了人自己選擇婚姻的重要性。二、因為愛情的婚姻在婚姻裡的重要性因為愛情的婚姻,是自己佔有主動性情況下所選擇的婚姻,往往也就是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