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愛情雖千般美好,但婚姻卻萬般不易

2020-12-14 桂花糖的情感天地

「愛情產生快樂,婚姻則產生人生」,這是我看完《婚姻故事》最直觀的感受。@桂花糖的情感天地

近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了第92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其中由諾亞·鮑姆巴赫執導的《婚姻故事》斬獲了包括最佳影片以及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6項提名。

《婚姻故事》的女主是從英雄題材中走出來的「黑寡婦」斯嘉麗·詹森。憑藉精彩的劇情以及所折射的現實意義,再加上男女主角出色的演技,不僅讓影片多項榮譽加冕,還使影片收穫了觀眾以及業界的一致好評,成為現實主義題材的一部標杆之作。

影片的故事內容並不複雜,以一樁離婚案為題材,像我們展示了婚姻眾生相。脫離了以往美好愛情的溫情題材,這部影片其實是站在了美好生活的反面,將婚姻生活中殘酷且複雜的人生百態一一呈現出來。影片所折射的社會價值有很多,不僅有對婚姻的深刻洞察,還對女性自我價值反思、理想與生命意義的追尋,都有著獨到的詮釋力度

他們之間的故事沒有大起大落甚至沒有儀式性的結局,也正是在這種去戲劇化、日常化、開放性的敘事結構中,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感受著自己經歷過的,再以參與者的姿態,得出對於婚姻的某種思考。在此,我將從影片角度出發,結合自己的觀點,淺談到底什麼是好的婚姻。

好的婚姻需要的是互相了解、互相付出

妮可和查理是故事的主人公,導演並沒有對兩個主角人物的出現設置懸念,而是直接了當的在一開始就給出了他們形象上的刻畫。

影片開場是一段二人視角下對對方形象的旁白,鏡頭一轉就到了婚姻諮詢室,從這個片段我們得知二人婚姻出現了很大問題,而導致他們婚姻破裂的一大因素則是因為查理對妻子妮可的不了解。這點在影片開場查理的獨白中就可以看出。

她總是莫名其妙的泡一杯茶卻不喝

妮可喜歡喝茶,這點在她跟律師交談中可以看出,律師給她泡了一杯「麥盧卡蜂蜜」茶,妮可喝了一口並讚嘆「這茶真好喝」,那為什麼愛喝茶的妮可,在家「總是莫名其妙的泡一杯茶卻不喝」呢?

仔細觀看影片就會發現,妮可是一位家庭主婦,家庭瑣事的繁忙總是讓她忘記自己泡過一杯茶,導演通過這個看起不重要但寓意頗深的諷刺了查理對妮可的不了解,而隨著劇情推進,觀眾對此更加確認無疑。

他們家裡的家具都是按照查理的喜好來選,因為查理從來沒有問過妮可喜歡什麼。

妮可的朋友、親人都在在洛杉磯,她曾不止一次的對查理提出過去洛杉磯生活一段時間,但都被查理敷衍過去,即使查理曾經有過去洛杉磯工作的機會。

查理一直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夢想生活,他從來沒有停下來問問妮可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最可笑的是,他竟然連妮可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

影片的最後一個細節,導演刻意加深了查理對妮可不了解的諷刺,妮可的新男友告訴查理,妮可獲得了艾美獎提名,查理讚嘆妮可是位好演員,沒想到妮可卻說:

「不,是獲得導演提名」。

愣了半晌,查理才把自己從震驚中拉回來,並尷尬的從嘴裡擠出「恭喜」二字。多麼諷刺,生活了好幾年的夫妻,查理竟然不知道妮可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他對妮可的了解幾乎為零,從來沒把自己的妻子當做獨立於自己之外的人,相反理所應當的把妻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妮可對自己的付出,他錯誤的解讀了婚姻的意義,不知道婚姻是一方對另一方的互相付出,他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妮可,更不願意為對方做出改變,即使明明有機會擺在眼前。

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妻子,是導致他們婚姻走向滅亡的第一步,就像妮可所說,如果查理曾經有過一次問過她「你今天想要做什麼」,或許他們的婚姻就不會導致破裂。

這讓我想起了楊絳先生百歲時,接受採訪時談及什麼是好的婚姻,她說:

「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我們都知道錢鍾書與楊絳先生之間的愛情故事,是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正如楊絳先生所說,「互相理解」才是衍生愛的前提,更是維繫一段感情的核心,我們要明白,愛來自於了解,伴侶雙方對彼此越了解就越不容易離婚。彼此越了解,就越能更好的處理應激事件與衝突。

好的婚姻需要的是互相欣賞,彼此成就

如果說「不理解」是他們婚姻問題的導火索,那麼查理對妮可夢想的忽略以及嘲諷,則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妮可在混沌的婚姻生活裡找不到出口時,她得到了一個到洛杉磯演試播集的機會,這無疑給她拋來了一條生命線,她把這個好告訴丈夫,她幻想的場景是丈夫擁抱她並為之高興的說:

我為你的冒險感到興奮,我當然希望你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現實又狠狠的給了妮可一個耳光,丈夫嘲諷她,並且心懷嫉妒,當丈夫得知會有豐厚的酬勞時,他卻勸說妮可把錢投進自己的戲劇公司,也就是那一刻,妮可下定決心離婚。

妮可對查理說:

我愛你比你愛我要深的多,你和你的自私融為一體,甚至你自己都沒有發現那就是自私。

在這段婚姻中,查理是自私的,他愛自己的事業超過自己的家人,他無視妮可的夢想,希望妮可做自己背後的女人,即使他知道妮可有能力成為一個好演員。

說到這我想起了娛樂圈的模範夫妻陳道明與杜憲,陳道明與杜憲結婚的時候,名氣遠不如妻子杜憲,當時杜憲已經是中央電視臺的名氣主播,而陳道明只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

幾年後,陳道明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名氣大增,這時杜憲因為家庭的需要所以跟陳道明提出回歸家庭的想法,卻沒想到遭到了陳道明的拒絕, 他對妻子杜憲說:

一個女人只是呆在家裡的話,會生出病來的。只要你工作開心充實,就算我在外地拍戲,也會飛過來看你的。

聽到陳道明這麼說,杜憲豁然開朗,因為她也很想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但她同時也是深愛自己的丈夫,並不想讓丈夫為了家庭而分心,所以才提出回歸家庭,她沒想到丈夫如此為自己考慮。

得到陳道明的鼓勵與支持,杜憲開始學習英語,考研究生,最後還成為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副教授。

陳道明深知,最好的愛情,不是誰變成誰的附屬,也不是一方給予一方接受,更不是一方的犧牲和將就,而是因為想給對方更好的未來,想讓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

反觀劇中的查理,他是自私的,打著愛的旗號把對方緊緊的攥在手裡,這只會讓對方喘不過氣來,在婚姻關係中迷失自我。

就如陳道明所說:夫妻結緣的最大意義不是吃飯穿衣、生兒育女,而是彼此滋養、彼此成就,提升生命的層次。

我們要深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跟任何人之間的連結,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彼此。這樣的親密關係,才有意義。

好的婚姻需要懂得經營自己

有時婚姻也會使一個女性迷失自己,不然,世界上傑出的女性原應多得多。——三毛

整部影片觀看下來,會讓大部分觀眾覺得妮可是個受害者,但一段失敗的婚姻,從來不是單方面的責任。要說查理在婚姻中犯的錯誤是不懂得互相理解、彼此成就,那妮可所犯的錯誤則是不懂得經營自己。

三毛的那句話,放在女主妮可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妮可婚前在洛杉磯是一名出色的演員,在前程似錦的時候放棄事業來到紐約與查理結婚生子,隨著婚後丈夫的事業越來越出色,停滯不前找不到自我價值的她卻變得越來越迷茫。

妮可從一開始就選錯了路,她錯誤的把愛情當做生活的全部,她覺得自己為查理付出了這麼多,甚至可以說是放棄了所有,最起碼能換來對方的溫柔呵護,但結果顯然沒有按她最初幻想的樣子發展。可是她對查理性格是非常了解的,在婚前她就知道查理是固執的,不會為任何人做出改變的,這點在影片開場妮可的一段自白中就可以看出,她說:

我之所以愛查理,是因為他毫無畏懼,他不會因為任何人的看法或者挫折,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

為什麼婚前的優點在婚後便變成了缺點?原因就是妮可認為自己為查理放棄了很多,查理應該為她做出一些改變,當她發現自己變了很多,可查理卻一成不變時,她感覺自己在這段婚姻關係中受到了不平等待遇。

就如《奇葩說》中黃執中說:

所有的道德綁架與情感勒索,都是我們自己覺得自己付出開始的。你或許不要求對方做牛做馬,但你希望對方至少會感到內疚。內疚就是兌現犧牲感的最好方式。

當她發現查理根本沒有內疚,甚至對她所有的付出都覺得理所應當時,她的婚姻觀轟然崩塌。

妮可為這段婚姻關係付出很多,但她唯獨忘了最好的婚姻狀態,不是一方去依附一方,一方去仰仗一方,而是你們各自有各自的戰場,既能相互尊敬,又能相互依靠。

說到這我想起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妻子米歇爾,米歇爾在自傳中坦言,自己一度將丈夫的人生事業看得很重,而忽視了自己的幸福。米歇爾曾經是律師,還當過歐巴馬的督導。與歐巴馬結婚後生子後,她變成家庭主婦。而這個時候,歐巴馬開始從政,經常到處跑,回家的時間也開始不固定。

米歇爾每天都跟兩個孩子等歐巴馬一起吃飯,但由於歐巴馬非常忙,經常等到兩個孩子都睡著了,還不見歐巴馬的人影。

慢慢的,他們的婚姻關係出現了裂痕,為了挽救這段婚姻,他們求助了婚姻諮詢師,在諮詢師的幫助下,他們彼此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米歇爾認識到自己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了丈夫身上,導致漸漸的迷失了自我,意識到這點的她決定把自己和女兒們的想法放在首位,將壓力轉移給歐巴馬。她說:

「我不想讓女兒們覺得只有男主人回到家之後,她們的生活才開始了。我們不需要等爸爸。跟上我們的節奏是他的事。」

她開始讓自己從配角變成主角,晚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吃完飯後是全家人的閱讀時間,如果歐巴馬不想錯過,那麼他就自己想辦法趕上她們。

當她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時,慢慢的發現自己也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成為第一夫人後,她推動成人繼續教育計劃和「Let Girls Learn」運動,幫助更多的人獲得更高水平的教育,她的自傳《成為》也風靡全球成為暢銷書籍,書中最讓我動容的一句話則是:

「我釋放自己,把自己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上,並且說,是的,我能做出讓自己幸福的選擇。」

米歇爾知道,親密關係的焦點不是對方,而是自己,當一個女人以一棵樹而不是一株藤的形象站立在男人身邊的時候,那麼無論她嫁給誰,都會幸福!

只有做到你很好,我也不差時,這樣的結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雙方的潛力,迸發出最閃耀的火花。

妮可最終也明白這點,她開始尋找自我,去洛杉磯開始新的人生,雖然他們最後也離了婚,但查理最終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開始做出改變,放棄紐約的工作,來到洛杉磯重新生活。

影片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像我們展現出一個原本從情感上的依附者,到自我人生的主導者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讓我們明白,生命意義不僅在於自己主導人生方向,發揮天賦實現自己的價值,更在於通過不受制於男性的獨立人格,來完成個人自由意志的支配。

結語:

美國心理學家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一書中寫道:「再好的婚姻,一輩子也有至少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

婚姻進入平淡期,很容易被瑣碎的生活消磨殆盡。好的電影,應該像一個婚姻中轉站,可以讓我們停下來好好審視下我們自己的婚姻生活;它更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有機會照到自己以前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那些坑。顯然,《婚姻故事》做到了。

它告訴我們,再美好的愛情,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都需要不斷磨合。更讓我們知道,愛情雖千般美好,但婚姻萬般不易。愛情裡,你也許只需要確定雙方是否相愛,但婚姻不同,不僅要確定被愛,還要學會去愛。

婚姻生活不是一個人的生活,也不是無條件的為對方付出,好的婚姻不僅要互相理解、彼此成就,還要懂得經營自己,只有這樣,婚姻才會長久幸福。

相關焦點

  • 《鱷魚愛上長頸鹿》:婚姻不是愛情的終點,而是「轉折點」
    簡單的愛情,複雜的生活。每個人愛情故事都不一樣,但或多或少會在這本故事裡看見自己的影子。許許多多的時候,生活中的困境並不是巫婆設下的陷阱,而是為了讓相愛而又有差異的人如何生活在一起。每一個美好結局,都不是老天爺的安排,而是小鱷魚與長頸鹿努力的結果,他們遇到了挫折,便努力設法去解決,內心的愛與對初衷的堅持,是一切好結局的根源。
  •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千萬別讓孤獨毀了你的婚姻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帶著美好的願景走進一段婚姻,儘管人人都希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現實是,很多在婚姻裡感到失望和孤獨,出軌事件的頻發,離婚率不斷上升。當浪漫的想法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取代,當曾經的海誓山盟變成無休止的爭吵,當相愛的兩個人變成陌路,你是否還記得愛情最初的樣子?
  • 《香港愛情故事》劇情鬧心 他們的婚姻很可怕
    最近埋堆堆APP熱播的一部港劇《香港愛情故事》中,有兩段不同的感情線,就兩性婚姻關係這個話題給出了兩個不同的答案。愛情的甜蜜陳子朗與邱凱琪是一對相戀七年即將結婚的準夫妻,兩人性格互補感情甚篤,儘管經濟條件有限的準夫妻在現實面前時有辛酸,但有情飲水飽,兩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攜手扶持,朝著買房的目標努力前行,從激情床戲、公車求婚到日常「處處吻」,讓觀眾們仿佛看到了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 1000對夫妻1000種婚姻,幸福婚姻的秘密,是「愛情慣性」
    矛盾很多時候,會抵消掉積極的愛情慣性。然而,做到不忘美好的回憶,或許可以重塑愛情慣性,把自己從矛盾中解脫出來。我們在愛情生活中,特別是在婚姻裡很容易就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計較而忘記了自己之前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
  • 專訪|《維繫婚姻的秘密》:從婚姻愛情視角看印度
    在採訪中,她談到了自己對印度社會、愛情婚姻的種種見解。她認為,成功婚姻的秘訣在於能讓雙方都能保持自己的個人自由,同時也能建立起一段比人生所有其他部分都重要的伴侶關係。而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她也在這些真實而動人的愛情故事裡看到,在印度根深蒂固的父權制度下,女性是如何尋找自由的。
  • 《包法利夫人》,基於「婚姻小說」的立場,尋找關於婚姻愛情啟示
    」,愛瑪對婚姻愛情的認知源於在修道院受到浪漫主義初期文學作品的薰陶,以及修道院老姑娘私下帶來庸俗戀愛小說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愛瑪對愛情又加以肆意的想像,荒唐地認為婚姻愛情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無限的激情與浪漫會隨婚姻愛情一同降臨,然而卻忽略了那些愛情故事的描述並非完全基於實際,就像在《包法利夫人》前言中艾珉對愛瑪愛情認知的評價:
  • 愛情殺死婚姻?——婚姻變遷史
    《婚姻,一部歷史:愛情是怎樣徵服婚姻的》作者史蒂芬妮·孔茨說,基督教的傳播有利於廢除一夫多妻制,但幾乎沒有社會制約效力。在中世紀後期,教會對於一夫一妻制持堅定的立場,但合法的婚姻還是很容易獲得。然而,因為越來越多的男女都試圖私奔或不徵求教會同意就結婚,教會就設置了更高的結婚門檻。
  • 這條熱線被稱為「婚姻110」,用心守護愛情故事
    故事:富足的婚姻中,他為何「鬱鬱寡歡」? 不久前,齊先生通過南沙婚姻110情感熱線預約,走進南沙婚姻登記處婚姻家庭輔導室。 39歲的齊先生是廣州某國企高管,家庭經濟富足。妻子是全職太太,在家相夫教子。近期,他感覺身心始終處在一種煩躁的情緒中,「有種很深的孤獨感,甚至總想離開喧囂的都市,希望獨享安寧,過隱居的生活。
  •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40年婚姻,告訴你相濡以沫的愛情,到底有多美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40年婚姻,告訴你相濡以沫的愛情,到底有多美1984年,日本連續劇《血疑》在全國播出,引起了轟動效應,製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效果,伴隨著那個柔情似水的年代,山口百惠的名字從此深入人心百惠因《血疑》一劇被中國觀眾熟知,也被譽為「日本永遠的偶像」,她在事業巔峰期嫁給三浦友和,40年的婚姻,告訴你相濡以沫的愛情,到底有多美。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的愛情故事,就像她的一生一樣,也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百惠年少成名,父親的冷漠,母親的堅強,童年的不幸造就一代女神,她以清純、溫柔的形象出現,讓人們覺得她就是日本美好年代的象徵。
  • 張曉晨《還沒愛夠》探討婚姻真相 詮釋當代婚姻故事
    都市情感劇《還沒愛夠》自開播以來,話題不斷,為觀眾渲染了「恐婚」「婚姻生活」等現實社會問題。其中,張曉晨飾演的蕭牧與妻子在婚姻上的一些觀點引發網友熱議,被不少網友稱直擊夫妻婚姻生活的痛點!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契約婚姻
    但是在春節這樣一個闔家團圓的美好時刻,我還是希望看一部清新明快的,不偷情不腹黑,沒有任何思想負擔的劇。這部2016年的秋季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豆瓣評分8.3,講的是陌生男女契約結婚的故事,雖然有點老套,但姐姐們最喜歡看的就是年輕人談戀愛了!於是我懷揣所剩無幾的小兒女情懷,用一天的時間,一口氣看完了11集,您還別說,這部治癒系的愛情輕喜劇還真的蠻好看的!
  • 《三十而已》:「後-為愛成婚」時代的愛情與婚姻
    在關於「為愛成婚」的諸多質疑中,一個最典型或許也是最有力的理由是作為一項社會制度的婚姻如果建立在個體的愛情之上,是否就像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城堡,隨時面臨著瓦解的風險?如果一段完美的婚姻只能因為愛情而結合,那麼當愛情消失,這段婚姻是否也就意味著終結?
  • 錢鍾書的愛情63年如一日的甜蜜,為何還要寫《圍城》「貶低」婚姻
    《圍城》中的婚姻讓人害怕,主人公方鴻漸幾次三番想要入這婚姻的「圍城」,最終他達成了願望,但也對這個做夢都想達成的願望徹底失望。為什麼?因為方鴻漸被唐曉芙的愛情衝昏了頭腦,撞得頭破血流也想要進入到婚姻的「圍城」中,他認為婚姻能守住愛情,但事實上,消磨掉愛情的正是婚姻。
  • 你想擁有一段風花雪月的愛情,還是一段平淡無奇的婚姻
    當我們描述愛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詞彙是風花雪月、花前月下,好像所有浪漫美好的事物都和愛情有關。和喜歡的人去登山看日出日落,泛舟遊西湖美景,或者是在旅途中小酌兩杯。我們從小聽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能記住的是他們為了愛情義無反顧,而沒人關心他們的婚姻是否幸福。愛情這2個字有一種魔力,誰都想渴望擁有它。
  • 美好故事的結局並非都是婚姻
    她的故事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正如拜厄特所說,這是一段「非常平靜甚至被遺忘的時光」:十年前的世界大戰已經塵埃落定,十年後的激進時代還沒有正式開始。整個世界就像一幅靜物畫,「只有現實問題,沒有思想問題」。而弗雷德麗卡一家呢,則與當時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抱著樸實的心態,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彼時,她剛剛考入劍橋大學,一心只盼望著逃離無趣的父母,擁抱更為廣闊的世界。
  • 結婚20年,感受婚姻的美好!
    因為終究是那一天,我們這對普通的人,在自己熟知人的範圍內,宣告了婚姻的成立。沒錯,是今天,八月一日。這次孔先生比較自覺,早上就跑去買了鮮花,回來饒有興趣的給我介紹:紅玫瑰代表炙熱的愛情,黃玫瑰代表溫柔的情感,百合花,就是百年好合。切。花語讓你背的怪熟。
  • 跳過愛情看婚姻本質,讀讀《圍城》,看明白男女交往套路到底多深
    婚姻像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圍城》《圍城》的這句話非常露骨的寫出了人們對待婚姻的態度,沒有經歷過婚姻的人嚮往著婚姻的美好,期待著愛情長久的保鮮期,奮不顧身的把自己埋進墳墓。經歷過婚姻的人經歷了時間的洗禮,雙方的矛盾在身上刻畫出對於生活最後的一絲希冀,拼了命的想要從地底下爬出來。一個男人,四個女人,一場愛情糾葛故事,卻寫出了婚戀中男女最現實的心理狀態。
  • 娛樂圈兄弟姐妹之間的愛情婚姻怎麼了?你不會想到後一對
    對於愛情,娛樂圈的明星似乎比普通人更有勇氣,女人比男人大,這種情況不能說太罕見了,而且結婚後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和幾個悲傷的家庭。第一對:賈靜雯VS修杰楷相差9年是賈靜雯比修杰楷大9歲或是第二次婚姻,關鍵是要和前夫帶一個孩子,兩個人可以多生兩個孩子,人們不可思議這麼高興嗎?
  • 婚姻裡最美好的狀態
    這份永不過期的傾聽和回應,是你在感情裡,婚姻裡可以盡情做自己最大的底氣。我看過關於愛情最美好的一段話;其實,愛情有時候很簡單,無非就是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心裡想的那個人,能夠跟他一起坐在陽光普照的餐桌上,吃著各種精緻的小吃,然後閒話家常。沐浴著陽光,閒話家常,是最普通不過的場景,也是最篤定溫暖的幸福。
  • 《父母愛情》董潔版安傑被吐槽老相:婚姻好不好,看你的臉就知道
    我是溫暖,關注私信我分享你的故事,一起抒寫更多溫暖。軍旅作家劉靜,被稱為「軍中奇才」,她的一生惜墨如金,只留下過三部作品:一是致敬父輩的《父母愛情》;二是表達自我的《戎裝女人》;三是希冀後人的《尉官正年輕》每一部都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