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雲南會澤縣大井鎮距縣城81公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眾生活在山區、半山區。過去,這裡自然條件差,通訊信息閉塞,文化發展落後,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在全鎮4.6萬人口中,貧困人口佔到四分之一以上。
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近年來,大井鎮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念好「山字經」,做活「菜文章」,著力破解脫貧攻堅中的熱點難點,使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增收。
摸清家底 凝心聚力抓產業
為了把脫貧攻堅工作抓牢抓實,大井鎮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把鎮屬144名幹部職工分17個工作組,包村聯戶開展扶貧工作。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我們組建鎮級掛聯包村工作隊,確保每村有一名班子領導掛聯,有一個單位部門承包。」大井鎮黨委書記代幸烜說:「鎮黨委、政府平均每周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難題。黨政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認真落實『五級書記遍訪貧困戶』要求,下沉到貧困戶查實情、解難題,以『一線工作法』引領脫貧攻堅。」
全鎮通過精準識別,找出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增強帶貧能力。
「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按照能外出務工的鼓勵外出務工,不能外出務工的就地打零工,積極規劃產業發展,幫助找準脫貧致富路子和方法,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 大井鎮黨委副書記唐鵬說:「重點抓好以辣椒、烤菸、畜牧、務工為主導的產業,做到扶貧產業精準覆蓋到戶。」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依託牛欄江氣候、水源優勢,大井鎮著力打造「萬畝蔬菜之鄉」,穩定發展2萬畝冬早蔬菜,戶均達到1.46畝,其中,貧困戶戶均不少於2畝,成為脫貧重要抓手。
「這裡有108畝大棚蔬菜,9月初種下,現在已經進入採收期。」穿過一道山隘,來到一片寬闊的平地,一排排白色的大棚格外搶眼。湊近一看,裡面種著豌豆。種植老闆寧擴功告訴記者:「畝產1.2噸,產值一萬七八,有80多人在此務工。其中,貧困戶有18人,已支付務工費七十多萬元。」
辣椒是大井鎮的重要產業,目前全鎮種植面積達到8500畝,帶動了全鎮1560戶5436人貧困戶增收。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大井鎮大興畜牧產業,規模養殖戶不斷湧現。中泰牧業養殖有限公司是大井鎮近期培育的龍頭企業,擁有3000頭生豬存欄的規模,以此為依託,對群眾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帶動當地群眾生豬養殖積極性,實現貧困戶戶均養殖3頭豬的目標。
目前,全鎮325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實施農危改、小額信貸、產業扶貧等項目,每戶都至少享受了一項以上幫扶措施,覆蓋率100%。
扶智強基 抓出脫貧工作新成效
今年五月份,大井鎮實現了全鎮中小學「動態零輟學」工作目標,學校教學質量也在除了縣城城區外的鄉鎮中達到了第一。
大井鎮山高谷深,交通條件落後,控輟和保學的難度很大。大井鎮整合鎮村幹部、廣大教職工及駐村工作隊員,把工作目標、工作任務落細落小,確保每一個輟學學生有人盯,確保每一個責任人有人管,壓緊壓實攻堅責任。
大井鎮中心學校校長陳超感慨地說:「大井鎮為中心校及兩個中學每年分別給予4萬元的控輟保學工作專項經費,為開展控輟保學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在『控』字上下工夫,在『保』字上想方法,用愛和真誠感化、溫暖每一位學生。」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在開展控輟保學的同時,大井鎮不斷創新改革,提升辦學吸引力,提高教育質量。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既是脫貧主體,又是幫扶對象,只有充分發揮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才能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大井鎮通過脫貧攻堅工作的推動,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狠抓精神扶貧,對準消極的觀念和心態定點滴灌、靶向治療,幫助貧困群眾找準貧困根子,解開思想扣子,激發起致富信心。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近些年,大井鎮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務輸出力度,已實現戶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或1名務工人員。同時,大力開展勞動力培訓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如今,群眾內生動力得到明顯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認可度達100%。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截至目前,全鎮已動態消除區域性絕對貧困現象,貧困發生率為0%。
雲南網記者 蔣貴友 常旭輝
【來源:雲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