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走出脫貧路

2020-12-12 法制現場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雲南會澤縣大井鎮距縣城81公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眾生活在山區、半山區。過去,這裡自然條件差,通訊信息閉塞,文化發展落後,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在全鎮4.6萬人口中,貧困人口佔到四分之一以上。

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近年來,大井鎮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念好「山字經」,做活「菜文章」,著力破解脫貧攻堅中的熱點難點,使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增收。

摸清家底 凝心聚力抓產業

為了把脫貧攻堅工作抓牢抓實,大井鎮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把鎮屬144名幹部職工分17個工作組,包村聯戶開展扶貧工作。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我們組建鎮級掛聯包村工作隊,確保每村有一名班子領導掛聯,有一個單位部門承包。」大井鎮黨委書記代幸烜說:「鎮黨委、政府平均每周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難題。黨政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認真落實『五級書記遍訪貧困戶』要求,下沉到貧困戶查實情、解難題,以『一線工作法』引領脫貧攻堅。」

全鎮通過精準識別,找出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增強帶貧能力。

「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按照能外出務工的鼓勵外出務工,不能外出務工的就地打零工,積極規劃產業發展,幫助找準脫貧致富路子和方法,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 大井鎮黨委副書記唐鵬說:「重點抓好以辣椒、烤菸、畜牧、務工為主導的產業,做到扶貧產業精準覆蓋到戶。」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依託牛欄江氣候、水源優勢,大井鎮著力打造「萬畝蔬菜之鄉」,穩定發展2萬畝冬早蔬菜,戶均達到1.46畝,其中,貧困戶戶均不少於2畝,成為脫貧重要抓手。

「這裡有108畝大棚蔬菜,9月初種下,現在已經進入採收期。」穿過一道山隘,來到一片寬闊的平地,一排排白色的大棚格外搶眼。湊近一看,裡面種著豌豆。種植老闆寧擴功告訴記者:「畝產1.2噸,產值一萬七八,有80多人在此務工。其中,貧困戶有18人,已支付務工費七十多萬元。」

辣椒是大井鎮的重要產業,目前全鎮種植面積達到8500畝,帶動了全鎮1560戶5436人貧困戶增收。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大井鎮大興畜牧產業,規模養殖戶不斷湧現。中泰牧業養殖有限公司是大井鎮近期培育的龍頭企業,擁有3000頭生豬存欄的規模,以此為依託,對群眾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帶動當地群眾生豬養殖積極性,實現貧困戶戶均養殖3頭豬的目標。

目前,全鎮325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實施農危改、小額信貸、產業扶貧等項目,每戶都至少享受了一項以上幫扶措施,覆蓋率100%。

扶智強基 抓出脫貧工作新成效

今年五月份,大井鎮實現了全鎮中小學「動態零輟學」工作目標,學校教學質量也在除了縣城城區外的鄉鎮中達到了第一。

大井鎮山高谷深,交通條件落後,控輟和保學的難度很大。大井鎮整合鎮村幹部、廣大教職工及駐村工作隊員,把工作目標、工作任務落細落小,確保每一個輟學學生有人盯,確保每一個責任人有人管,壓緊壓實攻堅責任。

大井鎮中心學校校長陳超感慨地說:「大井鎮為中心校及兩個中學每年分別給予4萬元的控輟保學工作專項經費,為開展控輟保學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在『控』字上下工夫,在『保』字上想方法,用愛和真誠感化、溫暖每一位學生。」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在開展控輟保學的同時,大井鎮不斷創新改革,提升辦學吸引力,提高教育質量。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既是脫貧主體,又是幫扶對象,只有充分發揮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才能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大井鎮通過脫貧攻堅工作的推動,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狠抓精神扶貧,對準消極的觀念和心態定點滴灌、靶向治療,幫助貧困群眾找準貧困根子,解開思想扣子,激發起致富信心。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近些年,大井鎮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務輸出力度,已實現戶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或1名務工人員。同時,大力開展勞動力培訓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如今,群眾內生動力得到明顯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認可度達100%。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截至目前,全鎮已動態消除區域性絕對貧困現象,貧困發生率為0%。

雲南網記者 蔣貴友 常旭輝

【來源:雲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美麗苗鄉煥新顏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近幾年來,屏邊縣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產業扶貧成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攻手」,穩定脫貧成果的「壓艙石」。
  • 南網雲南會澤供電局這樣幫扶凹黑村……
    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 ——雲南會澤供電局幫扶凹黑村二三事 在知名度上,會澤不像「三區三州」,但是在山高坡陡谷深、泥石流滑坡、大霧天氣等方面不遑多讓。車開在怒江的路上,往往仰頭才能看到山頂。在會澤的山區,仰頭也看不到,不是山更高,而是路全部貼著山,嶙峋的石頭明晃晃壓向你,另一側就是萬丈懸崖。
  • 念好「山字經」 走好「特色路」
    人民政協網湖北12月13日電「如何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戰略部署,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近日,湖北省黃石市政協召開的議政性常委會議上,市政協委員鄭安章的建議引起參會部門和市領導廣泛關注。
  • 市工商聯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雲南會澤掛牌督戰村結對幫扶工作座談會
    市工商聯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雲南會澤掛牌督戰村結對幫扶工作座談會 2020-05-16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黎平:念好「山字經」,做實「林文章」 天麻產業助脫貧
    近年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山地資源,念好山字經,做足林下文章,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盤活林下經濟,助農持續穩定增收,奮力實現剩餘貧困人口清零目標。基地通過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實現產值億元以上的林藥產業園,為黎平縣穩就業、穩脫貧、穩增收提供有力支撐,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接續推進該縣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綜述丨致公:致力為公促發展 同心同行助脫貧
    &nbsp&nbsp&nbsp&nbsp會澤縣位於烏蒙山腹地,是雲南省9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會澤縣城10公裡外的古城街道青雲村,2016年以前全村貧困發生率高達56.99%,2019年經多方努力終於脫貧出列。
  • 治多縣:念好「致富經」、唱活「草山戲」、跳好「生態舞」
    這裡既是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核心區,又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自精準脫貧工作啟動以來,治多縣確定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5戶10771人。可以說,治多既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又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穩步提高脫貧質量,切實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雙贏」發展道路。
  • 錯那縣郭梅村黨委第一書記戴育生:念好「四本經」 推動鄉村振興
    2018年,戴育生擔任郭梅村黨委第一書記以來,團結帶領群眾念好「四本經」,頑強與貧困作鬥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如今,該村年人均純收入達1.55萬餘元,完成了華麗的蝶變。「思想觀念落後,大多數人在『等靠要』。」針對郭梅村的實際,戴育生提出了「念好『思想教育經』,激發內生動力」的主張。
  • 新華網刊文:麗水念好「山字經」 ,吃上「生態飯」,過實好日子
    新華網刊文:麗水念好「山字經」 ,吃上「生態飯」,過實好日子 2020-08-15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在脫貧第一線】從三面懸崖的老鷹村搬到會澤縣城後,我想出去...
    我們相依為命,在雲南會澤縣老鷹巖村生活了大半輩子。2019年5月,全村23戶都搬到了縣城裡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我和母親分到一室一廳的房子,還是一樓。我們是真高興啊!不過,我心裡清楚,不可能一直等著政府幫扶。要想真正過上好日子,我得靠自己。去年9月,社區幹部陪著幾位上海乾部到我家裡來,他們想知道,我們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我想出去幹活掙錢。」我說。
  • 雲南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5年來,雲南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相關部署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五個一批」和「頭號工程」,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闖出了一條邊疆民族地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
  • 雲南會澤多名小學生被猴子咬傷,警方:正在捕捉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針對雲南曲靖會澤縣火紅鄉耳子山村多名小學生被野生猴子咬傷一事,12月4日,曲靖市會澤縣公安局一位值班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昨天縣公安局就已派出相關人員處理此事,現在正在現場捕捉猴子。同日,會澤縣火紅鄉耳子山村一位村民告訴澎湃新聞,4日早上,縣公安局和縣林草局安排森林公安來到村裡捕捉猴子,「上午學校已經讓走讀的小學生不要來學校上課,相關人員正在現場捕捉猴子」。目前,學校周邊區域道路已被封鎖。 前述村民稱,此前他的母親也曾被野生猴子抓傷過。
  • 雲南會澤:竹編技藝「編織」 殘疾人新生活
    讓殘疾人有一技之長,讓他們活得更有幸福感,不僅是擺脫貧困的有力推手,更是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手段。如何根據貧困殘疾人的自身狀況、培訓需求和當地優勢產業、就業形勢,切實有效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曲靖市會澤縣通過竹編技能培訓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 抖音「縣長來直播」雲南專場收官,幫7個貧困縣帶貨1510萬元
    「網友們多多下單,通過消費扶貧,助力全縣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小康」「曲靖的農產品、好風光很多都是出自貧困地區,希望通過這次直播,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曲靖,多買我們的農產品,多到曲靖旅遊」……5月29日至31日,來自雲南的7個國家級貧困縣縣長,走進抖音直播間,推介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 玉溪市新平縣:念活「山字經」 做好「橘文章」
    經過10多年的探索發展,褚橙之鄉新平縣依託哀牢山與紅河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品控」為核心,以精細化、規模化、標準化管理為種植模式的柑橘產業發展道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  柑橘,給新平縣帶來了雲南省「一縣一業(柑橘)」特色縣、雲南十大名果「褚橙」的稱號。「新平柑橘」區域公用品牌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其柑橘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
  • 雲南會澤,全國第一大夏季草莓產地 種植面積佔全國80%
    雲南沅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待補鎮較早種植夏草莓的企業。2012年,該公司總經理、會澤人段自東在這裡種下了第一批40畝夏草莓。此後,沅成農業種出的夏草莓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已達400畝,是起步時的10倍,每天供給昆明嘉華食品有限公司的夏草莓在800千克到1噸之間。目前,沅成農業的年營業收入已經突破1億元。
  • 雲南首席新聞主播眼中的滬滇情深,《山海之戀》蕩滌靈魂,幫扶事跡...
    「一頭一尾,一東一西,山眺望著海,海依戀著山。山把海攬進懷裡,海將山裝在心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四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山海之戀》中,講述人崔爽以一段富有詩意的「情話」,把觀眾帶到了山海之間,共同感知美好且炙熱的滬滇真情。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後,反響強烈。
  • 彭詩金委員:念好「土地經」,構建農村新經濟體系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肖萌/文 袁曉強/圖2020年我們將迎來全面小康,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過程中,全國各地都將啃下最後、最難的硬骨頭。那麼在全面小康到來之際,把握新脫貧戶的不穩定性,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就顯得更加關鍵。
  • 換出擔當班子,要念好「嚴字訣」
    當前,「兩委」換屆工作已經提上議程,要確保選出來的幹部都是能夠經風雨、不懼風浪、不畏挑戰的幹部,就需要在日常的鍛造中,要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來衡量他們,才能確保選出來的幹部經得起政治上的考驗、能力上的檢驗、作風上的歷練,自然能夠成為過硬的幹部,鍛造出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換出擔當班子,要嚴在思想上。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精神的支柱和行為的準繩。
  • 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交通運輸部對「直過民族」和沿邊、抵邊地區自然村通硬化路給予特殊支持;國家林草局安排我省生態護林員指標居全國第一;中央定點扶貧雲南的單位從27家增加到53家,共投入資金234.05億元,選派幹部9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