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那縣曲卓木鄉郭梅村,平均海拔4450米,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273戶954人。受自然環境影響,該村一度是「貧困村」的代名詞,貧困發生率為31.7%。
2018年,戴育生擔任郭梅村黨委第一書記以來,團結帶領群眾念好「四本經」,頑強與貧困作鬥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如今,該村年人均純收入達1.55萬餘元,完成了華麗的蝶變。
「思想觀念落後,大多數人在『等靠要』。」針對郭梅村的實際,戴育生提出了「念好『思想教育經』,激發內生動力」的主張。
為此,戴育生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工作隊隊員走進群眾家中、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促膝談心,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把黨的脫貧政策講透,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道理講明白,把「我要脫貧」的幹勁鼓足。
經過戴育生等人的努力,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從原來的100多人,增加到了300多人。
舊貌換新顏,齊心奔小康。群眾思想發生轉變後,戴育生又適時提出了「念好『小康村建設經』」的想法。
拆遷過程中,戴育生動員黨員幹部帶頭,打破了邊境小康村建設推進慢的「僵局」。同時,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駐村工作隊隊員深入群眾家中,耐心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打消群眾的顧慮,主動參與邊境小康村建設。「要是沒有戴書記,我們一家還住在過去那低矮、潮溼的老房子裡呢。」看著寬敞、明亮的藏式小院,該村群眾次仁多吉動情地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多年來,戴育生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上。為此,他提出了「念好『脫貧攻堅經』」的想法。
戴育生堅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熱情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
得知次旺卓瑪等3戶群眾沒能及時報銷醫療費後,他積極協調相關部門予以解決;經過不懈努力,他幫群眾要回了80多萬元拖欠民工工資;協調相關部門,解決了10戶群眾牲畜被野獸侵害的保險理賠款5萬元,幫助3戶群眾申請了1.5萬元泥石流災害補償費用……
一件件、一樁樁,群眾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大夥說:「戴書記是來幫我們辦事的,我們一定要好好跟著他幹,把生活過好。」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戴育生擔任郭梅村黨委第一書記以來,常抓不懈的工作是夯實基層戰鬥堡壘,為此,他提出了「念好『組織建設經』」的想法。
藉助村幹部素質提升工程,戴育生組織相關人員辦起了夜校,定期不定期給村幹部補習文化,組織村幹部學習相關政策知識。同時,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和黨員固定活動日、組織生活會等制度,推進黨組織規範化、制度化建設;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提升班子隊伍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郭梅村「兩委」班子成員能力水平實現了大幅提升。「現在,村幹部比過去有威信了。村幹部敢說話了,群眾也願意聽了,村子的發展動力足了。」該村黨委書記晉美多吉說,「這些都是戴書記帶領大夥實實在在幹出來的,在戴書記的帶領下,郭梅村實現了大變化、大發展。」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