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的商人,當屬講出「奇貨可居」這個詞的戰國末年的呂不韋。 囤積居奇是商人慣用的手法,可他卻將這手法玩到了極致,只因看準了當時落魄的秦王孫嬴異人,投資扶持他登上了秦國的王位成為秦莊襄王,而自己也因此成為秦國的丞相併受封為文信侯。再後來,秦莊襄王駕崩,其幼子十三歲的嬴政繼位 又尊奉他為相邦,號稱「仲父」,自此呂不韋開始權傾天下。
經濟基礎是一個政權的有力支持.權利、資本、商業往來……這呂不韋還真的是將這一切都玩於股掌之上,原因在於他比一般的商人看得更明白,機會把握得更加準確。他堪稱是中國古代投資界的一匹黑馬,做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也是收益最大的一筆生意。
在沒有遇到嬴異人之前,呂不韋在當時也堪稱是富豪,擁有大量的財富。之所以會去投資扶持不得志的秦國王孫嬴異人這筆買賣,是為了能夠擺脫「商」的階級地位,從此躋身於上流社會甚至是取得無上的權利,獲取比經商強於千百倍的利益。
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士農工商」的階級排列說法。從這個排序上來看,這商人雖然有錢,但他的地位往往還不如從土地裡刨食的窮苦農民,所以這呂不韋才要費盡心思的往上層階級裡面擠。
一直以來「士農工商」的排序,都被認為是中國古代不重視商業發展的表現,是一種抑制商人的體現。不過在青年學者王俞現看來,這抑商反而恰恰證明了商人勢力的過於強大,或許這體現了中國的古代某一個時期的社會地位排序,但是並未是整個中國古代歷史的常態。要不然為什麼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被逼急了跳出來鬧革命的大多都是窮苦的農民,而不是生活富足的地主商人呢?所以在中國古代這商人的地位,或許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低賤,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基本上還是那些無地無財的農民。
回看中國古代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各項文明事業的發展,中國古代的商品經濟也在不斷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多種商業的出現以及商品數量的增多,行商之人的數量也日益龐大起來,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加上封建統治者們對其的抑制,促使這些商人們通過鄉裡宗族、親緣地域等關係聯繫起來,大家一起抱團取暖,同舟共濟,一種與商業密切相關的聯盟「商幫」,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較為著名的有山西商幫、安徽商幫、福建商幫、廣東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寧波商幫、龍遊商幫、洞庭商幫、江西商幫等。
從前面我們所講述的呂不韋「奇貨可居」的典故可知,經商之人與他的事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完全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命運走向的。商業的發展歷史是與歷史的興亡交替息息相關的。
《權力、資本與商幫》是前面提出商人勢力過於強大所以導致抑商現象的青年學者王俞現所寫的一本有關於中國商幫發展的歷史類書籍。全書細細梳理了中國近六百餘年的商業脈絡,將不同時期的精彩博弈鮮明的講述與這本厚重的書籍之中,被譽為是「一部中國政商博弈史,半部社會開放封閉史」 。
從最初的晉商徽商鹽業崛起到明朝海上貿易的興起,從廣州十三行的初次登場到山西票商的獨領風騷,再從買辦的逐漸上位到滬津商人的沉浮起落。作者用六大部分二十二個章節展現了中國商人自古以來的精神價值,論述了其商業的思想以及剖析了商幫發展的興衰規律。
歷史如洪流,曾經的風雲一時的商幫輝煌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的落寞衰落,但是其所流傳下來的那些有關於商幫的經歷故事,卻依然會被人提及。
這是幾百年來一部商幫發展的歷史沉浮記錄,也是幾百年來權力資本博弈的經驗與教訓。有太多的內容值得今天的人們去揣摩學習,也有太多的內容值得現代的人去體會品味。
現代的商業發展給予了人們較之以往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更加需要現代的人們去好好地把握這新時代下所帶來的商機。讀完這本厚厚的《權力、資本與商幫》一書,或許能夠給今天的人們以更多的歷史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