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齊桓公,如何壯大國家實力,實現尊王攘夷

2020-12-05 尒尕品史

激蕩春秋,群雄逐鹿,桓公志在八方。——《滿庭芳 》

春秋霸主齊桓公

春秋霸主之齊桓公,如何壯大國家實力,實現尊王攘夷。自從周平王東遷都城之後,周王朝就正式進入東周時期。這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也大大衰弱,諸侯國實力不斷壯大,對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更是絲毫不放在眼裡,因此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不斷發生。與此同時,北方邊境的少數民族趁機入侵,整個華夏文明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一代賢相管仲的輔佐下,對齊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使得齊國的國力得到巨大的飛躍,物質基礎,軍事實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他們便打著尊王攘夷的旗幟,憑藉著諸侯王的身份,挾天子以令眾侯。甚至還為了能夠名正言順,通過幫助周天子對諸侯國發動戰爭的方式而獲得許多的利益,在諸侯國間樹立了威望,逐漸成為了春秋霸主。

齊恆公的戰爭史

公元前655年的時候,周惠王便有了重新側立太子的想法,收到消息之後,齊桓公便立馬召集諸侯王與周天子共同謀會,想要穩固舊太子的正統地位。卻沒有想到,竟然有諸侯國公開挑戰周天子的權威,不願意前來參與此次盟會。齊恆公大怒,直接率領齊國軍隊與之發生了交戰,最終凱旋而歸,使得其他諸侯國被迫再次臣服在周王朝的統治之下。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憑藉著春秋霸主的這個身份主持召開了葵丘之盟,在這之後凡是遇到損害周天子權威的事情,齊桓公都會及時的過問和採取措施來制止。曾經有一次楚國沒有定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時所用的物品,而導致整個祭祀大典無法及時的進行,齊桓公十分生氣,便率領諸侯國進攻楚國,使得楚國最後被迫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後來北方的少數民族出兵攻打燕國,燕國的實力不敵便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在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後,也決定出兵相救,最終在絕對實力的壓迫下,使得敵人不敢再來。卻沒想到兩年之後,蠻族再次捲土重來攻打秦國,在管仲的建議之下,他們不僅打退了蠻族的士兵,還使得蠻族士氣大傷在短時間內不能恢復。

結語

對於齊桓公而言,在他統治期間,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任用管仲對齊國進行變法,還有便是實現尊王攘夷這一重大舉措。對於他的所作所為,歷史上也給予了正面評價,就連孔子也讚揚他堅決維護正統統治的決心。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小白,他的 「尊王攘夷」,不只是說說而已
    春秋五霸的說法有好幾種,但是無論哪一種說法都繞不開齊桓晉文,齊桓自然指的是齊桓公小白,而晉文指的是晉文公重耳,而春秋五霸中,齊桓公是最早稱霸的一位,所以齊桓公又稱為春秋第一霸主。而作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齊桓公在稱霸的過程中,更是打出過「尊王攘夷」的口號。所謂尊王攘夷,顧明思議,即尊重周天子,抵禦並平定外敵侵擾。
  • 「尊王攘夷」與齊國稱霸,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是如何煉成的?
    春秋有五霸,那麼,最先稱霸的是誰呢?是齊國的齊桓公,而齊國為稱霸而奉行的國策,便是著名的「尊王攘夷」。何為「尊王攘夷」,這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在當時,這實質是一種對政治秩序的整頓。
  • 齊桓公:尊王攘夷 一匡天下
    在先秦齊國八百年歷史長河中,最顯赫的君主要算齊桓公,最輝煌的業績當數桓管霸業。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姜齊第十六代國君,是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創建霸業是在「尊王室」「攘夷狄」的旗幟下進行的。
  • 齊桓公「尊王攘夷」不僅是對諸侯,更將遊牧民族抵禦在中原之外
    是管仲,還有管仲輔佐齊桓公發起的那場「尊王攘夷」大業,成為了一面烈烈的旗幟,把春秋列強團結在旗幟下,捐棄前嫌,共御外辱。 齊桓公 作為春秋首霸,人們都是對他建立霸業的事情津津樂道。但是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號其實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 尊王攘夷:由各方諸侯遵守的信條
    此次會盟之後,齊桓公成為各國諸侯所認可的天下霸主,正式改變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後來相繼崛起的春秋霸主,也紛紛效仿齊桓公,利用「尊王攘夷」的口號,爭奪天下霸主之位。最後,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逐漸獲得各國諸侯的認可,能夠擁有召開盟會的資格,用現在的話來說,齊桓公就是當時的「武林盟主」。 在葵丘之會中,齊桓公正式以霸主的身份,強調「尊王攘夷」,與各國諸侯互訂盟約,使得他的霸業到達高峰。
  • 古國探尋之唐晉:尊王攘夷,晉國霸主級的實力第一次顯現
    前面的文章幫我們說了唐姬叔虞的唐晉之國的建立和發展,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禮樂崩壞」亂象,不過這無關大局,晉國不僅沒有衰落,反而愈發的壯大,並且成為以後幾百年裡周王朝最有實力、最強大、最重要的諸侯國,不僅讓周王朝王室也「仰之鼻息」,甚至還改變了當時周人的階級思想觀念,成為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們爭相效仿的風向標,影響了中華文化幾千年。
  • 先是發展軍備,再主張尊王攘夷,管仲是這樣幫助齊桓公稱霸的
    ,這個諸侯王便是齊桓公,公元前七世紀,齊桓公任命管仲為宰相,從此走上了所向披靡的稱霸道路,那麼,管仲是通過什麼樣的辦法使得齊國迅速強大,佔據了霸主地位的?,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管仲也就將他早年那些務實的思維帶到了國家策略的制定上,而這,恰恰幫助齊桓公奠定了霸主地位,現在看來,齊桓公真是慧眼識人才,非常懂得如何選人、用人。
  • 尊王攘夷,實現一統,淺談《天人三問》的第二思想
    歃血修戰事,尊王攘夷盟。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中興之主,也是春秋首霸的締造者。齊桓之所以能夠從晉楚的包圍中脫穎而出,成為遠東霸主,離不開自身的胸懷和管仲的輔佐。由於姜尚的後人們前期荒誕五道,齊國在春秋早年一度淪為末流國家,好在管仲橫空出世,用尊王攘夷重新為齊國奪回了國際地位。
  • 姜尚後代稱霸的齊國,尊王攘夷的提出,形成中華民族一致對外的魂
    姜子牙的卓越貢獻,也給了齊國一些獨特的機會周國開國初期,苦於東方戰亂,是以授予齊國節制東方諸侯的權力,齊國又通過和周朝王室歷代聯姻,建立和周天子家特殊的血緣關係齊國因此得以壯大自己,儼然一方豪強,早在這時,齊國便被看作東方諸侯的翹楚春秋初期,國力不錯,雖然在鄭國崛起的時候,他只是小弟,但當鄭國沒落後,便是齊國真正的崛起從齊襄公開始,齊國便已經在為稱霸做準備
  • 怎麼當春秋五霸?跟著齊桓公晉文公爭霸一回,才知霸主標準和意義
    齊桓公就挑這個楚國下手。與管仲帶著中原諸侯聯軍,一共八個國家,浩浩蕩蕩的殺到楚國邊境。齊桓公說,我是為了周天子。這叫尊王。也就是尊天子、奉天子。後來的過程我們很熟悉,楚成王不敢打,派來使臣交涉,問了一句成語——風牛馬不相及!
  • 為什麼說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是有條件的、有必要的?
    因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諸侯或者當時的貴族士人,還沒有全盤接受強者為尊的價值觀。 根本原因,我認為是諸侯對平王繼位的合法性存在質疑。都知道西周亡於幽王之手,但是幽王之所以亡國身死,直接原因是平王的外公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師,然後申侯在擁立平王繼位。所以在春秋的諸侯心中,平王是帶有弒父原罪的不合法繼位。
  • 春秋五霸各自的實力如何?「霸道」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如此周朝就不得不依賴於各地諸侯國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春秋五霸」也就應運而生了。一、「霸道」完全是禮制崩壞的產物,諸候用「尊王攘夷」的口號來號召其他諸侯。「春秋五霸」具體是哪幾個,說法有很多,主流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當然也有其他觀點,但是前三個基本是固定的。
  • 從尊王攘夷、仁義霸道入手,分析秦孝公所推行霸道,向法治轉變
    齊桓公尊王攘夷,就是挾天子令諸侯行為霸道,其實就是管仲之學,那麼什麼是管仲之學呢?我們用四個字來概括,其實就是「尊王攘夷」,我們都知道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稱霸天下,他用的就是管仲之學,打出的也就是尊王攘夷的旗號。
  • 常說春秋霸主,那麼霸主是怎麼體現的呢?法律規定還是諸侯認同?
    ,這是前提,也是基礎;②其次要打出合法化的旗幟(譬如劉備打的是「恢復漢室」的旗號,齊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齊桓公即位的時候齊國並不算強大,但任用管仲改革以後,齊國的綜合實力蹭蹭蹭的往長漲。就是「尊王攘夷」,意思就是尊勤君王(周天子),攘斥外夷。這面旗幟有什麼用呢?就是向外界表明齊桓公這麼做絕不是為了要取代周天子,而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地位和天下秩序,畢竟那時候周王室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影響力大打折扣了。
  •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鮑叔牙一看管仲走了,而自己輔佐的公子小白安然無事,大喜過望,馬上帶著公子小白抄小路快馬奔馳趕回了國內,拿下了君王的寶座,他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鮑叔牙有識人之明,深知好友管仲的才華在自己之上,他主動提出讓出相國職位,讓管仲輔佐齊桓公,齊桓公被鮑叔牙的高風亮節所感,親自迎接管仲為他鬆綁。管仲早已做好赴死的準備,見到如此寬宏大量的齊桓公,如此重義氣的至交好友鮑叔牙,大為感動,發誓從此以後忠心事主,全力輔佐國君,讓國家更強大。
  •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五霸?通過齊桓公視角,才知霸主標準和意義
    "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中國力最強的五個君王,在歷史上,關於"春秋五霸"具體是誰還是存在著挺多的爭議的,不同的說法至少有七種。據《荀子·王霸》記載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 春秋五霸之中,為什麼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當得毫無疑問呢?
    三王五霸尚無定論為什麼齊桓公和晉文公列為五霸,毫無爭議但是有兩個人是春秋五霸中毫無疑問的內定名額,那就是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因為他們倆都滿足五霸人選的幾個條件:1、國家夠強。根據《史記》的記載:「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強。」所以齊、晉兩國都屬當時的強國之列,所以這一條,兩人都滿足。2、沒有原則性的道德問題。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都沒有明顯的道德上的原因,所謂那會的明顯的道德上的原因,多是指尊卑孝義,這兩人即位都名正言順,而且都算是任用賢能,眾望所歸。
  •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生年不詳——公元前643年 ),姜姓呂氏 ,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年685——公元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的第十六位國君。驚險即位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他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公子小白。
  • 春秋五霸是怎麼當上霸主的?
    可以說,足智多謀的鄭莊公、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制霸中原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復興霸業的晉悼公、縱橫江淮的吳王闔閭、稱雄東南的越王勾踐,這八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
  • 齊桓公,位列「春秋五霸」之首,一生縱橫捭闔,成就不輸秦始皇
    結果,管仲一到齊國,齊桓公立刻就任命管仲為國相,讓他主持政務,輔佐自己。 齊桓公的這份胸懷,在自古幾百位帝王裡絕對稱得上鳳毛麟角。能夠任命自己的仇人為相國,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何況還是一國之君。正因為這份胸懷,才有了「春秋霸主」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