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位列「春秋五霸」之首,一生縱橫捭闔,成就不輸秦始皇

2020-12-16 騰訊網

2020年高考全國卷的作文題目材料是選取了一段春秋時期的歷史。講的是齊桓公和鮑叔牙、管仲之間的故事。作文要求考生談論一下對齊桓公等三人感觸最深的一個人。

出了考場,考生們一致認為今年的作文題目是最難的。之所以難,是因為很多人對這三個人都不太了解。課外讀物讀的少的考生,估計連這幾個人是誰都不清楚,何談感觸最深?

關於這道題,作者也饒有興趣。文史君一直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非常鍾愛,今天也就藉此機會和大家聊一聊心目中最偉大的君王:齊桓公。

齊桓公,姜姓呂氏,小名叫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12代孫。

他是齊僖公的第三個兒子。齊僖公死後長子繼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繼位後,沉迷女色,欺辱大臣,濫殺無辜,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小白看到不妙,就與弟弟公子糾一起出逃。

公子糾帶著管仲逃到了魯國,小白帶著鮑叔牙逃到了莒國。

後來齊國的禍亂徹底爆發,齊襄公被公子無知殺死,公子無知自立君王,後又被雍林人殺死。齊國上下一片混亂,沒有了國君,群龍無首。小白和公子糾知道後,都急切的想趕回去繼承國君之位。公子糾怕小白搶了先,就派管仲領著人去截殺公子小白。

胸懷天下的齊桓公

就和李世民和李建成爭奪王位一樣,小白和公子糾手下都有自己的智囊團。管仲為了讓自己的「君王」公子糾能獲勝,見到小白後,毫不留情的就向他射了一箭。

這一箭正好射到了小白的衣帶鉤上,小白才算撿了一條命。聰明的姜小白假裝應聲而倒,騙過了管仲,也就順利地回到了齊國,當上了國君,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後,鮑叔牙就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管仲的才華遠高於自己。如果只想統治好齊國,有我和高奚就足夠了,但是要想成就霸業,非管仲莫屬。

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勸諫,假稱要親手殺了管仲以報仇雪恨,要求魯國押送管仲到齊國。結果,管仲一到齊國,齊桓公立刻就任命管仲為國相,讓他主持政務,輔佐自己。

齊桓公的這份胸懷,在自古幾百位帝王裡絕對稱得上鳳毛麟角。能夠任命自己的仇人為相國,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何況還是一國之君。正因為這份胸懷,才有了「春秋霸主」的氣概。

從諫如流的齊桓公

縱觀中國歷史,但凡有所作為的霸主或君王,幾乎都能做到從諫如流,齊桓公也不例外。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國之後,管仲首先提出了改革的方略,齊桓公非常認可,於是開始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制度,很快就使齊國強盛了起來。

關於齊桓公從諫如流的故事,除了以上這則,還有兩個代表事件:

其一,齊桓公五年,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大敗,獻出遂邑求和。後來在一次會盟上,魯國壯士曹沫持刀威脅齊桓公要求歸還遂邑,齊桓公無奈答應了,可是等齊桓公回到齊國後卻反悔了。管仲勸諫道,如果背棄諾言,將失信於天下。齊桓公聽後歸還了遂邑,贏得諸國大讚。

其二,齊國在管仲的輔佐下,逐步強大。這時候齊國和楚國都想問鼎中原,暗地裡較勁。對於楚國的實力齊桓公也十分清楚,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候管仲給他提議了一個「公貴買其鹿」的策略,齊桓公根本聽不懂,卻十分支持管仲。

「公貴買其鹿」就是號召齊國的貴族們大肆購買楚國的梅花鹿,當時楚國盛產梅花鹿。為此齊桓公還讓人在邊界線上專門修建了一座城池,便於梅花鹿交易。在大肆炒作之下,當時的一隻梅花鹿價格炒到了8萬錢。致使楚國人不種地了,都開始捕獵和養殖梅花鹿。

到的最後,楚國人雖然收穫了龐大的金錢,卻糧食產量嚴重縮減。等到楚王反應過來的時候,齊國已經開始對其出兵。無奈之下,楚王只好屈服,從此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正式確立。

一匡天下的齊桓公

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之後,並沒有像秦始皇一樣攻伐他國,而是以老大哥的角色來維護天下太平。雖然秦始皇和齊桓公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齊桓公的豐功和成就,卻不隃於秦始皇。

齊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入侵燕國,燕向齊國告急。齊桓公派兵救燕,接著討伐山戎,打到孤竹後才班師。

公於前681年,齊桓公與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平息了宋國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從此開啟「九合諸侯」的歷史大幕。

後來,少數民族戎狄部落,藉助遊牧民族的馬匹便利,常常攻擊中原華夏諸侯,甚至威脅到了周天子。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維護了華夏利益。

魯湣公的母親哀姜是齊桓公的妹妹,長期與魯國公子慶父私通。

齊桓公二十七年,慶父殺死魯湣公,哀姜想立慶父為國君,而魯國人擁立魯釐公。齊桓公聽聞此事,決定大義滅親,把哀姜召回齊國處死。

總之,齊桓公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歷史上的第一霸主,絕非偶然。他的成功,有許多因素在共同起作用。而單就個人因素來說,他的機智果斷、從諫如流、重義守信、匡扶天下的胸懷和格局,才是其成功的核心因素,也是其偉大之所在。

讀者們,關於「歷史上的齊桓公」,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鮑叔牙一看管仲走了,而自己輔佐的公子小白安然無事,大喜過望,馬上帶著公子小白抄小路快馬奔馳趕回了國內,拿下了君王的寶座,他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當管仲和公子糾不慌不忙的趕到齊國邊境的時候,齊國的使臣奉齊桓公的命令不讓公子糾回國,讓他繼續待在魯國,因為魯國公主是公子糾的母親,魯國是他的外祖父家,讓他繼續在姥姥家待著。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己上了好友鮑叔牙的當,一氣之下,和齊國開戰,齊桓公早有準備,毫無懸念的公子糾與管仲一敗塗地。
  • 齊桓公為什麼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有多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齊桓公都必須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當之無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收到求救信的齊桓公帶著大軍開赴戰場,志願出徵的齊國大軍不吃燕國百姓一粒米,不拿燕國百姓一針一線。打跑了山戎後,齊桓公立刻帶兵折返,生怕別人認為自己要佔燕國便宜。
  • 齊桓公為什麼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和鮑叔牙居功至偉
    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有多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齊桓公都必須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當之無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如果我們迴轉目光,回到2700年前,會發現齊桓公差點與春秋五霸擦肩而過。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今天我們要來講的就是春秋中的 其中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 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或《荀子》的版本。
  •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生年不詳——公元前643年 ),姜姓呂氏 ,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年685——公元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的第十六位國君。驚險即位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他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公子小白。
  •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小白,他的 「尊王攘夷」,不只是說說而已
    春秋五霸的說法有好幾種,但是無論哪一種說法都繞不開齊桓晉文,齊桓自然指的是齊桓公小白,而晉文指的是晉文公重耳,而春秋五霸中,齊桓公是最早稱霸的一位,所以齊桓公又稱為春秋第一霸主。而作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齊桓公在稱霸的過程中,更是打出過「尊王攘夷」的口號。所謂尊王攘夷,顧明思議,即尊重周天子,抵禦並平定外敵侵擾。
  • 為何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死後卻如此悽涼
    最近被全國一卷提及的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三人相信已經被我們熱議了。這三個距離我們2600多年的歷史故人,又「火了一把」 ,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那麼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又是何許人也?既然能作為五霸之首,那肯定是尤其過人之處,可是為何死後卻落得個屍體腐臭60多天,卻無人問津呢?讓歷史君為您細細道來。
  • 齊桓公身為春秋五霸之首,晚年卻是個悽慘的下場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有人叫齊桓公為姜小白,這麼叫其實是不對的,那時候男稱氏女稱姓,所以該叫呂小白才對。齊襄公是齊桓公同父異母的哥哥,這個人的風評就差到一定程度了,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亂倫。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名人簡歷】齊桓公(?-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是齊僖公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姜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 全國一卷作文,寫好「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先看魯迅「怎麼說」
    全國一卷高考作文素材如下;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助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勾,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
  • 春秋五霸之中,為什麼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當得毫無疑問呢?
    春秋五霸都是誰,初中和高中教材說的不一樣?三王五霸尚無定論為什麼齊桓公和晉文公列為五霸,毫無爭議但是有兩個人是春秋五霸中毫無疑問的內定名額,那就是齊桓公小白和晉文公重耳。因為他們倆都滿足五霸人選的幾個條件:1、國家夠強。
  • 拙讀《論語》第三百六十一篇:春秋五霸之齊桓公晉文公
    主流譯文:孔子說:「晉文公欺詐不正直,齊桓公正直而不欺詐。」拙的譯文:略。拙的體會:本篇講講述的兩個人物,晉文公和齊桓公都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分別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首先稱霸,之後第二個稱霸的是晉文公,第三個是秦穆公,第四個是宋襄公,第五個是楚莊王。齊桓公和晉文公,孔子在這裡的評價正好相反。
  • 足壇鮮梗之,對標春秋五霸的足壇五霸
    春秋戰國時代,群雄逐鹿英雄輩出,譜寫出了太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而現在這些故事和人物都成了球迷們找樂子的素材,紛紛將一些球員與一些歷史人物聯繫在一起,比如現在的足壇五霸,就是根據春秋五霸的原型而來的。首先要說明的是,世界足壇的五霸,並不是五位具有統治力的球員,而更多的是在惡搞和調侃。
  • 怎麼當春秋五霸?跟著齊桓公晉文公爭霸一回,才知霸主標準和意義
    關於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個霸主,歷來說法不一,至少有七種說法。唐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辭通》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其他說法中,楚莊王與宋襄公是常被替換的,加上來的有越王勾踐、吳王夫差。
  • 《史記》之春秋五霸
    在作周本紀的筆記時就有將春秋五霸整理出來的想法,只是在周本紀裡,五霸的信息太少。只有齊桓公和楚莊王在其中出現。因此當時雖有此想法但不能實施。秦本紀時,各路霸主相繼出現,趁此機會將春秋五霸整理了出來。春秋五霸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這裡所羅列的五位霸主也只是根據秦本紀中的信息來確定的,只能算是一家之言。
  •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最後卻餓死宮中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即位後在國內推行改革,使齊國國力大增,對外九合諸侯,葵丘會盟時更是受周天子胙,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齊桓公即位後,本欲殺管仲,鮑叔牙勸道:管仲之才世間少有,國君若想建立霸業,非用管仲不可。於是齊桓公打消了殺管仲的念頭,假託報仇之名把管仲從魯國接到齊國,拜為大夫。
  • 齊國有兩位「齊桓公」:第一個婦孺皆知,第二個卻鮮為人知!
    在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不過,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當然,在田氏代齊後,田氏依然使用了齊作為自己的國號。在此背景下,齊國歷史上出現了兩位齊桓公,第一個婦孺皆知,第二個卻鮮為人知。 第一位齊桓公 首先,就第一位齊桓公,自然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了。
  • 眼看春秋五霸崛起,周天子為何毫無作為?不是不努力,是被打怕了
    眼看著春秋五霸崛起,直到最後呂不韋滅了東周公國,周王朝徹底滅亡。 而在這幾百年的歷史裡,我有個疑問: 眼看著春秋五霸崛起,為什麼周天子毫無作為? 讓我們看下東周周天子是如何一步步墜落深淵的。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歷史上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威勢不在,各地諸侯實力逐漸增強,迅速超過了周王室的實力,各地諸侯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互相攻伐,周王室無力制止,開始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春秋戰國時代。
  • 2020全國一卷作文齊桓公的發跡史與晚年昏庸史
    齊桓公(出生年月不詳-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 ,名「小白」,為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42年,為春秋姜齊第十五位國君。這時小白早已兼程趕回齊國登臨君位史稱齊桓公 。不計前嫌,任用管仲改革因管仲射殺齊桓公,公本要殺管仲,但是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