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滿洲的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旗主又是怎麼更迭的?

2020-12-10 騰訊網

滿洲八旗的旗主都由愛新覺羅氏掌握。具體來說,就是由努爾哈赤和其弟舒爾哈齊的後裔來掌控。有些人特意強調,八旗分為滿蒙漢,總計二十四旗。但蒙八旗和漢八旗是沒有獨立旗主的,蒙漢八旗也歸滿旗旗主進行統領。

旗主到底有什麼特權,使其竟如此囂張呢?

滿族人建立起的大清帝國算是中國史上的一個奇蹟,但中原向來是漢族人統治,行漢族禮儀文化,由漢族制度統治。對於滿族人來說要想讓這樣一個數字龐大的人群,井然有序的遵守滿清制度而被滿清帝國所用,就必須要有一個嚴格的制度,這便有了滿清八旗。

八旗最初是用於滿洲(女真)人狩獵組織時創立的,後來演變為滿清的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於1615年正式創建。最初其實只有一旗,即努爾哈赤用來統帥滿清軍隊的黑旗,但由於黑旗在夜晚不好辨別便改為了藍旗。

八旗在清初有顯赫地位,各級首領都由貴族擔任。清朝的建立不得不說除了旗主的正確領導之外,還要有八旗子弟的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的努力。

彪悍的八旗子弟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八旗子弟不僅僅只有滿族人,還有漢人和蒙古人。為什麼滿族攻打的是漢族統治的王朝,漢族子弟還要充當滿族的八旗子弟呢?

其實成為八旗子弟待遇是很高的,他們不僅可以賺錢養家餬口,而且就算自己犯罪被剝奪了八旗子弟的身份權利,你的後代也不會受影響,任然可以成為八旗子弟。這種不連罪的制度在古代是很少見的,就顯得非常誘人,所以漢族子弟也就紛紛加入。但對於八旗子弟是有要求的,旗主和八旗子弟之間必須保持著上下級或者說主奴之間的關係。

至於八旗旗主具體是怎麼更迭的?

兩旗時代

最早的八旗制度,沒有後來那麼複雜,只有旗主和佐領兩級。並且也沒有八個旗,只有一個旗。後來他消滅了鄰近的一大批部落,組成一支新旗,於是,努爾哈赤就將自己原有的黑旗交給了親弟弟舒爾哈齊,然後他自己統帥新建紅旗。後來改紅旗為黃旗。

於是,最早的八旗雛形就出現了。一共只有兩個旗,兩個旗主,即清太祖努爾哈赤和他的同母弟舒爾哈齊。兩人在當時被時人並稱為「二酋」。

三旗時代

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徵服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達部。他把哈達部的人丁編為一個旗,讓自己的長子褚英和哈達部的首領吳爾古代(哈達納拉氏)共同管理。這個哈達部的旗,旗色為白色。這便是正白旗的由來。不久後,褚英廢除吳爾古代的首領地位,他自己獨自成為旗主。同時,舒爾哈齊的正藍旗得到了進一步擴充,這些藍旗新歸附的人丁,被封給了太祖的次子代善。所以這一時期,代善是正藍旗裡的「小旗主」。

這個時期的三旗旗主分別是:

正黃旗——努爾哈赤;

正藍旗——舒爾哈齊,代善(小旗主);

正白旗——褚英

四旗時代

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正藍旗旗主舒爾哈齊被努爾哈赤幽禁。正藍旗的格局就因此發生了變化。注意了,下面的內容很重要。在正藍旗中,原屬於舒爾哈齊的佐領,一多半被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繼承。剩下的原屬舒爾哈齊,但沒有劃歸給阿敏的佐領,則劃歸到了代善的名下。代善之前在正藍旗中的原班人馬,加上新劃給他的人馬,一起脫離出正藍旗,獨立為一個新旗,旗色為紅旗。後來屹立二十多年不倒的正紅旗也就是這麼來的。

正紅旗成立後,也就有了四旗。這個時候的四旗旗主分別是:

正藍旗——阿敏;

正白旗——褚英;

正紅旗——代善;

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1年),努爾哈赤將自己的長子、正白旗的旗主褚英幽禁,所以正白旗也發生了變化。正白旗大部分佐領被封給了皇太極。而剩下的一部分佐領,被褚英的長子杜度繼承。於是皇太極就成了正白旗的旗主,而杜度則是正白旗的「小旗主」。

正白旗——皇太極,杜度(小旗主);

八旗時代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將四旗擴充為八旗。他自己的黃旗分為正黃、鑲黃兩旗,均由他親自統領。代善的紅旗,也分成正紅、鑲紅兩旗,由代善和代善的兒子們統領(代善的兒子嶽託和碩託均是鑲紅旗的小旗主)。原藍旗的旗主阿敏,成為鑲藍旗旗主,屬人沒有變化。正藍旗的旗主則由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擔任。另外,莽古爾泰的親弟弟德格類擔任小旗主。正白旗旗主不變,仍由皇太極擔任。鑲白旗旗主由原正白旗小旗主杜度擔任,同時努爾哈赤把自己的第七子阿巴泰也塞進了鑲白旗,與杜度共同組成了鑲白旗(阿巴泰是小旗主)。

這裡額外插一句,當時的八旗的旗子,應該是沒有圖案的,也就是一面只有顏色的旗幟。四鑲旗是在旗子中間加一條龍。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種八旗旗子的樣式,是公元1622年之後才確定的樣式。

這個時期的八旗旗主分別是:

兩黃旗——努爾哈赤;

兩紅旗——代善,嶽託、碩託(小旗主);

正白旗——皇太極;

鑲白旗——杜度,阿巴泰(小旗主);

正藍旗——莽古爾泰,德格類(小旗主);

鑲藍旗——阿敏;

努爾哈赤晚期的八旗變動

後金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努爾哈赤按照女真人「嫡長子繼承皇位,嫡幼子繼承財產」的傳統。將自己的三個嫡幼子:18歲的阿濟格、11歲的多爾袞、9歲的多鐸,納入自己親

自統領的兩黃旗,並將兩黃旗拆分,分別封給他們,使他們成為小旗主。當時努爾哈赤的兩黃旗一共有60個佐領,他把正黃旗的15個佐領封給阿濟格,另外15個佐領封給多爾袞。再從鑲黃旗分出15個佐領封給幼子多鐸,剩下的15個鑲黃旗佐領由他親自統領。然後努爾哈赤立下遺囑,等他去世後,他自己統領的15個鑲黃旗佐領,也交給多鐸繼承。相當於就是說,阿濟格為正黃旗旗主,多鐸為鑲黃旗旗主;多爾袞沒有位置,於是努爾哈赤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好讓多爾袞繼承鑲白旗。結果這次調動還沒有完成,努爾哈赤就突然死了。皇太極瞅準機會,迅速讓兒子豪格搶佔了沒有旗主的鑲白旗。這一下,皇太極父子就搶到了兩白旗。

這裡額外插一句,這次分封后,由於正黃旗分給了阿濟格和多爾袞,鑲黃旗成了努爾哈赤唯一親領的旗。因此鑲黃旗就變成了八旗的頭旗。很多人經常問,八旗之首是哪個旗?看到這裡應該就知道了——是鑲黃旗。

相關焦點

  • 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 5月12日,滿族文化網發文《滿洲各大姓氏的世居之地》 此文為第三部分,介紹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通譜》中所記載的滿洲924個姓氏,5391人,幾乎是均勻的分布在滿洲八旗之中。屬於「上三旗」者為1800人,「下五旗」者為2864人。人數最多的為正白旗743人,最少的是正紅旗508人。包衣旗分中屬於「內務府三旗」之人為331人,屬於下五旗包衣旗之人為396人;人數最眾的是正白旗包衣138人,最少的為正紅旗包衣34人。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改了哪些姓氏?這幾個姓氏,八成是八旗子弟
    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赫舍裡氏等八大姓,是滿清最為顯赫的八個姓氏,它們的銷聲匿跡,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滿清沒有自己的語言,努爾哈赤命人創製的滿語,大多都是借鑑的蒙語,往往不被滿洲八旗接受。
  • 滿清最尊貴的十大姓氏,清朝滅亡後,他們都改成了什么姓氏?
    而滿清最為尊貴的十大姓氏,他們在清朝滅亡以後,亦是失去了昔日的榮光,也都紛紛改了姓氏。一起來看看滿清的十大貴族姓氏都改成了什么姓氏吧?愛新覺羅氏相信這個姓氏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它是清朝皇室姓氏,雖然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只是個小姓,並不在滿族八大姓氏之列。但因其是滿清的國姓,就註定了它的尊貴。
  • 清朝滅亡後,滿族八大姓氏都改了漢姓,你還能區分出來麼?
    清朝滅亡後,昔日的滿清貴族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再無法耀武揚威。為了防止被人報復,很多滿清貴族都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漢姓。而滿族人口最多的八大姓氏,又分別改為了什么姓氏呢?爆史君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滿清哪個姓氏最顯貴?這八大姓氏才是真正的貴族,一聽便知不好惹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是滿族人當家,漢人的地位極其底下,當朝大官大多都是滿清貴族擔任。我們常在電視劇裡聽到滿清八旗,這八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八旗就是對滿清貴族的等級排列,一般分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其中上三旗地位尊貴,是受皇帝控制的鑲黃、正黃、正白,而由王爺、貝勒統治的是下五旗,包括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排位越高,你能擔任的職位自然也就越大。 而從滿族貴族的姓氏上也能看出他們的排位高低。
  • 清朝八旗中,哪一旗的地位最高,為何有上三旗與下五旗之分
    ▲八旗旗幟在清朝入關之前,努爾哈赤直管兩黃旗,其他六旗由努爾哈赤的子侄兄弟擔任旗主。這時的鑲黃旗成為八旗之首,並迅速發展壯大,與其他各旗拉開差距。畢竟清朝皇帝以黃色為尊,看他們的龍袍顏色就知道了。然後用各種手段控制了兩藍旗之後,又將正藍旗拆分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以便擴充自己的實力。再把原來的鑲黃旗又變成了正藍旗,讓自己的兒子豪格接管。中間的微操更是不得了,怎麼折騰怎麼來。
  • 清朝滅亡之後,滿清貴族的八大姓氏分別改成了什麼漢姓?
    現在的滿清貴族八大姓氏又分別是什麼呢?都改成什麼漢姓氏了呢? 滿清貴族被迫改姓 八大姓氏之三:馬佳氏(馬氏) 馬氏是原本滿清貴族馬佳氏一族,按照《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
  • 滿洲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又經過怎樣的演變?最初的「八大」旗主都是誰?
    牛錄為一甲喇,5甲喇為一固山(也就是最早的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又增加了四旗,即:鑲黃旗、鑲藍旗、鑲白旗和鑲紅旗,旗主分別由努爾哈赤、阿敏(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杜度(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長子)和代善擔任。
  • 清朝滿族六百多姓氏中,八大貴族姓氏有哪些?
    鈕鈷祿氏鈕鈷祿氏是滿族最古老和尊貴的姓氏之一,其姓氏由滿語「狼」演變而成。據說鈕鈷祿最早是滿語中的地名,因為鈕鈷祿氏長期居住在鈕鈷祿氏,所以也以此為姓。瓜爾佳本是地名,後來該氏族便以地名為姓氏,歷來被稱作「滿族第一氏族」,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首位。公元十六世紀末,瓜爾佳·噶哈成為薩爾滸城酋長,後歸附於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並與愛新覺羅氏聯姻。至此以後,瓜爾佳氏成為努爾哈赤麾下的重要力量,並協助努爾哈赤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勝利。
  • 八旗的旗主太威風,權勢到底有多大,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見旗主?
    旗主是一旗之主,換句話說,旗主就是這個旗的土皇帝,有權統領該旗旗人,有生殺予奪的大權,而旗人其實就是旗主的奴僕,無論以後再怎麼厲害,也是奴僕。
  • 清朝的八旗子弟多會玩?身邊女人成堆,沒錢就把兵器當廢鐵賣掉
    林則徐曾經留下一句發人深思的名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先輩為創造了大量的功勳財富,但若是子孫不肖,那麼這些錢財反而會助長他們一步步地墮落。八旗制度的建立清代有八旗制度,這是清代得以發展的原因。每當需要打仗時,已經到了兵役年齡的年輕人就可以立即組成軍隊作戰,效率很高。
  • 康熙時代的第一外戚,號稱滿洲八大家族之首
    首先需要說一下這「滿洲八大姓氏」到底是哪八姓? 這八個姓氏,是滿洲八旗除了皇族愛新覺羅以外最高貴的姓氏,或者說家族。事實上滿族八大姓的名單並不是官方宣布的,而是民間流傳形成的。因此對於滿族八大姓的版本在民間有很多種,不同的地區也會有不同的版本。 各版本對於滿族八大姓氏名單有區別可以理解。但可以確定的是,滿族八大姓氏大多都是地位顯赫的名門望族。
  • 如果給清朝時期的八旗做個比較,那麼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鐵騎,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土地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甚至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在冷兵器對抗上也絕對是堪稱一流勁旅。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包括明朝的正規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朝鮮的軍隊,以及同樣精通騎射的蒙古部落軍隊,都不是清朝八旗鐵騎的對手,並且往往是一觸即潰,從而也留下了那句經典的「滿萬不可敵」。
  • 經典清末歷史老照片,穿滿洲八旗衣服的老人,清朝大俠首次曝光
    網上有人保存的關於清朝的老照片,從圖中可以看到原主人保存的很差,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保存,而且照片受潮嚴重。本人不清楚清朝時的照片紙是哪種樣式,故無法判斷這些老照片是印刷品還是相片紙。這是清朝晚期的「女皇」慈禧太后,人們常說溥儀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倒不如說慈禧是最後的統治者。
  • 滿清最尊貴的姓氏有哪些
    滿清最尊貴的姓氏有哪些?在許多描述清朝的宮廷劇中,我不知道你是否發現過。人們常說康熙,光緒不是他們的真名,而是他們的年號。要說這個名字的話恐怕比較困難。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族。這些名字比漢族人長得多,許多名字並不是隨便叫來的,而且都代表著一定的地位。讓我們來看看滿族最尊貴的姓氏。眾所周知,滿洲的軍隊通常被稱為八旗,清朝的許多官宦子弟地位都非常崇高。
  • 為什麼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在這期間,努爾哈赤做了三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創製滿文、創立八旗、創建基地。今天咱們主要講講八旗,努爾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狩獵組織形式——牛錄,創建八旗制度。每旗分為三級組織,即牛錄、甲喇、固山。按規定: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後稱佐領;5個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額真,後稱參領;5個甲喇為一固山(就是旗),設一固山額真,後稱都統。
  • 八旗子弟很少,清朝駐守的八旗兵是如何編制的?一地方一個兵嗎?
    而在明代的時候,開始採用「營」的編制在下面的時候設立著小旗,總旗,還有百戶這些基本的編制。清朝軍隊的編制又跟以前的朝代不同,清朝在各個地方駐守的八是怎麼編制的,一個地方都是一個的兵嗎?
  • 大清滅亡後,八旗子弟改了漢姓,有你的姓嗎?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制度,由努爾哈赤建立,分別為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隨後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八旗子弟指的就是這些人及其後代。
  • 滿清貴族和八旗子弟在新中國成立後下落如何,都改為了其它姓氏
    我在清史上花費了很多精力,讀過一本關於滿族姓氏的專著,大約是60萬字,700頁才能說清楚、說完整這個問題。我來簡略說一下。)「哈拉」是滿語,中文翻譯是「姓」。「八旗滿族同蒲」共有姓氏645個,「皇族同治姓略」增加姓氏33個。劉慶華先生從地方志、滿族族譜、碑文、相關地圖、滿族長輩訪談調查、全國滿族同胞來信等資料中,收集到官書外滿族八旗姓氏3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