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駝隊」重構中歐供應鏈,身處「雙節點」,青島的陸向大通道要...

2020-12-15 青島新聞網

世界關上了一扇門的同時,往往會打開了一扇窗。受疫情影響,既有的全球供應鏈遭受嚴重衝擊,但同時,新的供應鏈正在加快構建。

其中,中歐班列作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骨幹,在跨境貿易中大放異彩。10月16日,今年第1200列「齊魯號」歐亞班列從濟南董家貨運集結中心駛出。至此,「齊魯號」歐亞班列提前兩個半月完成年度開行目標,同比增長46.3%。

商務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共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運送貨物46.1萬標箱,同比增長41%,連續4個月屢創新高。7月和8月,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再創單月新高,分別開行1232列和1247列,全年有望突破1萬列開行目標。眼下的中歐班列不僅成為各國抗疫的「命運紐帶」,更是穩定中歐產業鏈、供應鏈的「鋼鐵駝隊」。

放在城市層面,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陸向通道或將重塑城市競爭力。

對內陸城市而言,想成為物流樞紐,除了機場貨運能力的建設和爭奪,時間短、成本低的鐵路物流更值得依仗。目前,打通了陸向跨境大通道的中歐班列,讓內陸城市晉升開放高地成為可能。

對沿海城市來說,陸向通道是能令海運長板更長的關鍵。擁有北方地區最大港口的青島,在海向通道上資源稟賦優渥,航運物流有著突出優勢,與東北亞的輻射連接關係較強。但在陸向通道上,由於鐵路交通基建相對薄弱,青島對腹地的輻射連接反而不足,中歐班列仍處於起步階段。

當下,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內陸城市有了更多崛起的機遇,沿海港口城市想要保持領先,必須在海向通道的優勢基礎上,尋找伸向腹地的新通道。

作為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青島有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雙節點城市,青島被賦予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的國之重任。

手握一把好牌,關鍵是怎麼出牌。青島要當好「雙節點」,必須補齊陸向通道的短板,讓海向通道的長板更長,讓青島與沿黃九省區城市的聯繫合作更緊密,與上合組織國家的聯通的渠道更多元更便利。

聯則通,通則興。目前,山東港口青島港已在西安、鄭州、蘭州、臨汾等黃河流域城市設立內陸港,由海向陸、瞄向廣闊的內陸腹地,逐步構建起輻射沿黃、國際互聯互通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一場關於陸向通道的破圈運動在青島席捲而來……

1、對城市的價值

中歐班列,是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貨櫃國際鐵路聯運班列。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開行量逆勢上揚,今年前7個月共開行6354列,同比增長41%,累計運送近萬噸抗疫物資,成為歐亞大陸之間的「生命之路」。

作為鐵路運輸,中歐班列比航空成本低,比海運效率更高,而且安全、準時、受自然環境影響也小。所以,與其說它是疫情之下的替代方案,不如說疫情讓它的價值被重新發現。

早有城市率先發現並享受到了中歐班列的價值。

2017年6月,中歐(青島)國際班列在中鐵貨櫃青島中心站首發,班列共載有41個貨櫃,貨源主要包括膠州當地的機械裝備、輪胎橡膠、家電等產品,以及煙臺地區的日用品、河南的建材、耐火材料等。22天後,它抵達目的地莫斯科,運行時間比海運節省約30天。

不止於此。

十幾年前,當時的IT巨頭惠普經歷了漫長的猶豫和考量:要不要把生產基地放在非沿海城市重慶?

面對機遇,重慶極力爭取。於是,重慶官員和惠普高層一起舉著地圖,大致畫了條從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的線路,我國首條中歐班列——「渝新歐」呼之欲出。

在當時的鐵道部(今天的國鐵集團),以及多部委的支持下,2011年春天,首趟運載著惠普電子產品的「渝新歐」班列,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後來的重慶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再後來,重慶逐漸形成5000億元級別的電子信息產業,超過該市傳統的汽摩和機械製造產業,成為其第一大支柱產業,至今依舊是。

這一成就,顯示了一條穩定、便捷、不算太貴的出口物流路徑,對於產業集聚、發展的作用,以及對於一個城市的價值。

9年間,中歐班列開行得到國內城市的持續推動。目前,我國已有62個城市和歐洲15個國家的51個城市聯通,累計開行中歐班列2.4萬列,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鋼鐵駱駝」。越來越多的國內城市看到了這條經濟走廊帶來的機遇,企業依據中歐班列布局生產,更是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活力與動力。

2、城市之爭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中歐班列的意義更加凸顯。它是陸向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實現「雙循環」的重要通道,也是樞紐節點城市輻射周邊、集聚發展的重要工具。

於是,中歐班列成為城市競爭的新著力點。2019年,西安開行2133列,成都開行1551列,重慶超1500列,烏魯木齊、齊魯號(山東多地)、鄭州的開行列數都超過了1000列。

目前,西安仍在提速。從7月1日起,中歐班列「長安號」推出了每天開行4班的「公共班列」;重慶市政府加強與四川省口岸物流主管部門的聯繫,推動兩地中歐班列政策銜接、資源共享等方面合作事項;2020年鄭州要初步確立國際交通樞紐門戶地位,中歐班列(鄭州)年開行1100班次,本地貨物佔比達到18%。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2億雖然不多,卻將城市間關於中歐班列的競爭推向了新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歐班列開行過千列的城市排名中,亦有青島的貢獻。2017年開始,包括青島在內的山東多個城市陸續開通中歐班列。次年10月,山東實現了濟南、青島、淄博、臨沂等全省中歐班列資源整合,統一命名為「齊魯號」。2019年,整合後的中歐班列全面發威,全省開行數量躍居全國第四,佔全國開行總量的12%。今年以來,「齊魯號」歐亞班列保持蓬勃發展的勢頭,已開行1200列,同比增長46.3%。

目前,「齊魯號」城市間線路已增至36條,可直達14個國家42個城市,構建起東聯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青島是「齊魯號」的主力軍:今年前9個月,「齊魯號」歐亞班列開行276列,同比增長8.2%,其中中亞班列去程246列,返程18列,中歐班列(白俄)去程12列,佔全省的24%。

作為擁有優良港口、海向通道暢達的城市,青島在國際物流貿易的陸向通道構建上如此賣力,用意十分清楚。

3、打通出境的陸向通道

道路相通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青島孜孜以求。

作為港口城市,青島在海向通道擁有絕對優勢:青島是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歐亞大陸橋東部重要端點,與日韓隔海相望,具有貫通東西、連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區位戰略優勢,和北方地區最大的港口。全市176條貨櫃航線、54條海鐵貨櫃班列通達世界700多個港口。

但是,青島並不甘心「一條腿」走路。多年來,青島陸續開通中歐班列、中亞班列、中蒙班列、中韓快線、東協專列等多條國際班列,著力打通出境的陸向通道。

青島還藉助海向通道優勢,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有效延長自己的物流大通道。目前,青島已經搭建起連接日韓、東南亞、中亞、中歐和中蒙的過境物流通道,基本形成了「東接日韓亞太、西聯中亞歐洲、南通東協南亞、北達蒙俄大陸」的國際多式聯運大通道,成為中亞及上合組織國家面向日韓亞太市場的「出海口」,日韓商品進入中亞內陸市場的國際海鐵聯運貿易物流綜合樞紐。

事實上,青島作為東亞太平洋西岸海陸銜接條件最好的城市,不僅具有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多式聯運主通道的優勢,更握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宣布,中國政府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強我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顯然,青島不是普通的沿海城市,而是資源稟賦優渥、承載國之重任的「雙節點」城市。境外,青島要貫通東西、連接陸海,那麼就必須補齊陸向通道的短板。青島只有向西把黃河流域的通道打通,才能從陸上連接上合組織國家、中亞、歐洲,真正讓東西互濟起來、陸海聯動起來。

4、輻射內陸腹地

境內,陸向通道對青島的價值和意義更甚。

當下,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內陸城市有了更多崛起的機遇,沿海城市要融入新發展格局,勢必要與更多內陸城市協同合作,陸向通道至關重要。

中國的國內大循環,必然是跨越南北、東西互濟的循環。青島既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是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既是內外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在推動國內大循環中,必將也必須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中,山東半島城市群充當龍頭,而青島是龍頭的龍頭。但一直以來,青島這個龍頭昂得並不是那麼高,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其對廣袤的內陸腹地輻射還不夠。

意識到這一點的青島正在破圈。

隨著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規劃和建設,以青島為起點向北連通東北、向南連通長三角的新一代高速列車通道,已經納入山東省綜合交通布局優化提升方案。

通過鐵路基建的布局,青島的雄心展露無疑——對內要與京津冀、沿黃流域、東北三省形成發展互動;對外要面向東北亞、聯通日韓,成為面向世界開放、整合全球資源要素的新高地。

除了基建,青島與內陸城市的分工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在「大循環」「雙循環」的新格局下,由海向陸、瞄向廣闊的內陸腹地,已成為當下港口布局的重要動向。青島的176條貨櫃航線、54條海鐵聯運貨櫃班列和19個內陸港實現了航運物流網與陸域物流網的有效銜接。其中,國際班列有6條,國內班列通達西安、鄭州、洛陽、成都、庫爾勒、寧夏等地,基本形成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東協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受益於國際互聯互通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青島更是把「出海口」搬到了沿黃內陸城市「家門口」。目前,山東港口青島港已在西安、鄭州、蘭州、臨汾等黃河流域城市設立內陸港。

未來,還將有更多班列和內陸港開通。在2020·青島·陸海聯動研討會上,青島攜手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與膠東經濟圈五市共同籤署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合作倡議,相約共建海港和內陸港聯動合作體系,共築東西開放國際物流大通道、推進重大開放平臺共建共享,推動沿黃九省(區)城市共享開放發展紅利。

正如沿黃九省(區)所達成的共識,黃河流域城市間的互聯互通是國內循環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包括產業鏈的重構、各地的優勢互補,未來大有作為。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青島會帶來怎樣的驚喜,我們翹首以待!

作者|長亭 策劃|沈默

相關焦點

  • 中歐班列國際供應鏈聯盟成立!成都大力開拓南向國際鐵路通道
    本次大會通過成立中歐班列國際供應鏈聯盟、南向通道戰略合作等活動,推動國際通道多層次合作,並重點謀劃「中老、中緬」國際鐵路大通道,進一步提升成都作為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在全球的影響力。「中歐班列逐漸走向市場化運作的過程中,需要集結各類資源。此次中歐班列國際供應鏈聯盟的落地,是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中共享共建的理念,凝聚各類資源,充分實現各地優勢互補。」
  • 縱橫兩載行絲路,馳騁萬裡通歐亞 冀中南智能港開行中歐班列兩周年記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物流格局限制了這座「京津冀第三極」城市的對外經貿發展,「西出陽關」成為石家莊構建新物流通道的必然選擇。打開世界地圖,石家莊距離歐洲中心不過萬餘公裡,沿線國家鐵路縱橫交錯相連。打通國際物流鐵路大通道,開行中歐班列,與北京空港樞紐、天津海港樞紐錯位發展,成為石家莊乃至河北省擴大對外開放的最佳方案。
  • 厲害了我的「鋼鐵駝隊」!通向9個國家23個城市……
    【「十三五」成就巡禮】 中鼎物流園: 「鋼鐵駝隊」通向2017年,山西首趟中歐班列開行。3年來,中鼎物流園、大同晉北物流園、侯馬方略陸港齊發力,打通了山西通往「一帶一路」的東中西3條國際物流通道,開闢了6條國際線路,輻射9個國家23個城市。
  • 聚焦|中歐班列如何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
    近日,由華遠國際陸港集團公司組織運營的首趟中歐返程班列滿載而歸,標誌著太原鐵路局集團公司中歐班列進入「重去重回」常態化運營模式。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再次創造新紀錄。
  • 解讀合肥中歐班列「運行果實」 和「發展密碼」
    回首來時路,從暢通外貿渠道的接續奮鬥,到推動經濟發展的共同目標;從打造開放共贏的強勁引擎,到拓展國際合作的夥伴網絡;從拉緊人文交流的友好紐帶,到傳遞守望相助的堅定力量,三年來,「一帶一路」上,合肥「鋼鐵駝隊
  • 【青青島觀察】這條通道打通後 青島將變身鐵路樞紐城市
    長達七個半小時的旅程,坐得人腰酸背疼,而且,如果算上往來車站和候車的時間,去趟上海基本上要耗費一整天,這種經歷的確算不上友好。究其原因,是因為從青島出發至上海的高鐵,基本都要繞行濟南-徐州-南京一線,這種圓弧狀的線路設計,不符合「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基本原理。但對青島來說,受限於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也是沒辦法的事。如今,事情終於有了轉機。
  • 中歐班列(成都)開行7年 助推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泛歐泛亞「開放...
    走過「七年之癢」,中歐班列(成都)這條「鋼鐵駝隊」的步履愈發成熟穩健,並肩負新的歷史使命,闊步邁向新的高度,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助推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泛歐泛亞「開放樞紐」。
  • 島城上演全球供應鏈主題「頭腦風暴」!2020全球供應鏈上合峰會在...
    本次峰會由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中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管委會共同主辦,活動為期2天,邀請全球著名經濟學家、著名供應鏈專家與企業家,以線上線下結合、中英文雙語同步的方式,深入探討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的趨勢,預測前沿技術對供應鏈的顛覆性影響。
  • 中歐班列重塑城市競爭力: 將全運會跑道運回西安 TCL歐洲訂單轉到...
    不只是西安,更多城市都開始重視中歐班列的作用,一些企業也在做出新的部署。 中歐班列改寫國際供應鏈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運量大幅提升,雖然有短期因素,但也揭示了新的趨勢。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國際供應鏈遭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海運、空運停滯,而相對穩定可靠的中歐班列成為供應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 解讀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 再拉大青島框架,加碼「雙節點」價值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開工儀式。青島國信集團自2012年就已啟動並積極開展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前期研究工作,邀請錢七虎院士在內的眾多國內外頂級專家對項目進行全面論證。據了解,膠州灣第二隧道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
  • 中歐班列(成都)7年累計開行超過5000列,泛歐泛亞「開放樞紐」漸成型
    七年來,中歐班列(成都)帶動港區引進總投資940億元的158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進出口貿易龍頭企業43個,綜保區入區項目60個,形成全鏈條臨港產業生態圈。走過「七年之癢」,中歐班列(成都)這條「鋼鐵駝隊」的步履愈發成熟穩健,並肩負新的歷史使命,闊步邁向新的高度。
  • 「陸港時代」的成都青白江:重構產業鏈 重塑話語權
    首趟「蓉歐快鐵」(2016年統一為中歐班列)從成都鐵路貨櫃中心站出發,抵達波蘭羅茲站,打通了成都與歐洲的陸路大通道,打破了對外貿易「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格局。隨後幾年,以市場化為定位的中歐班列(成都)突飛猛進。不斷壓縮運輸時間、提升運輸貨值、增加班列開行頻率、提高重載率……2019年,中歐班列總共開行超過1500次,最多的時候一天能開行8列。
  • 中歐班列「灣區號」開行首趟跨境電商專列
    近日,首趟滿載跨境電商貨物的「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鐵路場站緩緩駛出。該班列車是粵港澳大灣區首趟跨境電商專列,涵蓋電子產品、電器零配件、家具及工藝品等多個種類,總重量約430噸。班列將從阿拉山口出境,預計歷時16天到達匈牙利布達佩斯,將跨境電商包裹送達歐洲中部。
  • 南昌中歐班列恢復常態化運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月17日上午9時58分,滿載著41車40英尺貨櫃的中歐班列由南昌(向塘)國際陸港駛向俄羅斯莫斯科、白俄羅斯明斯克,本次班列裝載江西製造的汽車配件、一體機、機械設備、服裝等貨特,貨值約500萬美金,標誌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南昌中歐班列已全面恢復常態化開行。
  • 中歐班列腳步鏗鏘逐夢新思路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渝新歐)保持穩定運行,1月份至4月份去程出貨箱量同比增長超40%。中歐班列(渝新歐)為中歐提供了一條穩定的貿易通道,也讓更多「重慶造」產品走出去。古有「絲綢之路」,今有「中歐班列」,前後橫跨2000多年的「再續前緣」,不可謂不神奇。
  • 全國首趟中歐班列玩具專列開行
    今天上午,滿載著94個標箱各類品牌玩具的X8020次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啟程,駛往11411公裡外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標誌著全國首趟中歐班列玩具專列成功開行,也是今年以來,義烏第4次開行全國首趟中歐班列各類專列。
  • 卓然而立,即墨西部快速崛起陸港新城
    發展需要底氣,對於青島北部的標杆新城——陸港新城來說,這份底氣來自建設項目利好不斷。今年以來, 青島百聯奧特萊斯、山九現代物流、上海通號信號系統維保中心、四方所軌道交通核心系統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優質項目紛至沓來,進一步補齊城市發展的短板,刷亮城市產業底色,使陸港新城在即墨西部實現華麗轉身、強勢崛起,與東部的青島藍谷漸成遙相呼應之勢。
  • 陸海空多式聯運,威海積極打造互聯互通國際物流大通道
    威海港整體劃入青島港,「中創威海—青島貨櫃航線」和「威海—青島雙向對開貨櫃海鐵聯運班列」相繼開通;「威海—濰坊」貨櫃航線也正式開通,使威海能夠充分運用全省港口資源,加強與全球航運巨頭深度合作,做大輻射東北亞的中轉網絡體系,加快內陸港和海鐵聯運布局。推進海鐵聯運。
  • 搭載「四川造」美菱冰箱的中歐長虹專列預計1月24日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據相關消息報導,繼1月1日長虹智能家電「搭乘」首列中歐班列(成渝)駛向波蘭羅茲後,6日上午,滿載41節車廂「四川造」美菱冰箱的中歐長虹專列駛出成都國際鐵路港中心站,預計1月24日抵達德國杜伊斯堡。這也是中歐班列(成渝)合作共建後駛出的首列中歐長虹專列。
  • 我市省級供應鏈試點提質擴容
    省商務廳同時公示了第二批省級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及企業名單,我市東陽列入試點城市,中國小商品集團、橫店東磁、橫店影視城、義新歐貿易服務集團、華統肉製品、浙江農信互聯電子商務、鼎發供應鏈管理等7家企業列為試點企業。現代供應鏈建設,近年來被提到國家戰略高度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