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拿不下的陣地」,該敵一個師叫囂,與我軍血戰6天被砸碎

2020-12-05 漫步史書

說到近代史上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但凡有一點常識的都能說個大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五大主力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實際上五大主力這個說法只能算是一個非正式稱呼,據說首次被提起是在1946年軍事會議整編的時候,當時是我軍認為敵軍部隊之中,建軍比較早,參加過抗戰,又裝備過美械裝備的部隊,戰鬥力格外強悍的,才會被列入其中。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按照上述標準來看,能被列入比肩五大主力的部隊非常多,至少還有一個52軍一支被認為是五大主力之外的第六大主力,另外沒有裝備過美械的傅作義第35軍,也被認為是僅次於五大主力的強悍部隊,桂系第七軍一支就有「鋼軍」的稱號,這還不算是抗戰初期德械裝備師87、88師(後來以此為基礎組件了71軍,又是德械,又是蘇械,又是美械)。

另外軍一下師級單位中,也有少數戰鬥力格外強悍的,比如52軍發家之前的25師,該部號稱千裡駒師,新開嶺戰役中被我軍全殲,另外還有一個趙子龍師,為國民黨軍獨立第95師,但有關這個獨立第95師,一直以來命運比較悲催,因為國民黨軍並沒有以此為基礎建軍,但如果僅算戰鬥力的話,該部可能不亞於五大主力。

這個獨立第95師前身是屬於西北馬鴻逵所部,一直以來在西北馬家軍中,馬步芳的青馬要比馬鴻逵的寧馬戰鬥力較高,但馬鴻逵部下中也有叫精銳的一支部隊「安寧軍」,這就是他賴以發家的部隊。

馬鴻逵早年隸屬於西北軍馮玉祥麾下,中原大戰時期改投蔣介石,因屢立戰功,該部被改編為國民黨軍,雖然只有一個35師的番號,但卻是一個甲種師,全師3旅9團建制,人數2萬人左右,後來在信陽駐紮期間,馬鴻逵因任寧夏省主席,因此帶走了35師5個團,而剩下的4個團仍駐紮在信仰,後來就歸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管轄,1934年與新編第40旅合編為95師。

該部先後有李鐵軍以及羅奇兩個黃埔一期生任師長,因而該部得到了鍛鍊,逐漸成為了一支精銳的部隊,尤其是羅奇在任期間,有意將95師打造成自己的一支精銳力量,因此加強了部隊建設,抗戰時期曾多次立下赫赫戰功,雖然裝備並不如何好,但部隊風氣不錯,作戰敢於以死打硬拼聞名。按照羅奇黃埔一期的地位,95師是很有機會發展為類似於五大主力之一的軍隊的。

但實際上羅奇後來離開了95師,升任軍長時也未能帶走這支嫡系部隊,以至於後來地位有所下降,但部隊傳統作戰風格依舊,在解放戰爭時期,95師改編為整編第95師,後來又改稱獨立第95師,被調往華北戰場,其作戰風格曾給華北野戰軍帶來很大壓力。該部後來調往東北戰場,並在錦州戰役中配屬東進兵團,由此爆發著名的塔山阻擊戰。

戰前獨立95師進行了充分動員,除了以金圓券作為獎勵外,部隊仍發揮死戰不退的集團衝鋒,甚至在戰前叫囂「沒有95師拿不下的陣地」,只不過獨立95師這一套戰術畢竟已經過時,當時東野部隊的武器裝備早已不亞於五大主力,而獨立95師採取這樣老一套戰術自然難以奏效,在6晝夜的塔山阻擊戰中,這個獨立第95師幾乎被我軍全殲,隨後殘部縮編為3個營倉皇逃走可,再也不復往日威風。

相關焦點

  • 蘭州戰役馬繼援叫囂,十萬人打不下竇家山,被一戰士一面紅旗拿下
    戰前他曾叫囂,十萬解放軍打不下竇家山,被一位戰士一面紅旗拿下。1949年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幾乎喪失殆盡,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勢。馬繼援卻大言不慚誇下海口:「挽狂瀾於既倒,定乾坤於西北」。
  • 他激戰7小時,退敵一個營6輪進攻,單人斃敵36人,被授特等功臣
    朝鮮戰場上,他曾只率一名新兵,堅守陣地與敵激戰7小時,退敵一個營6輪進攻,單人斃敵36人,創下輝煌戰績。1951年6月,徐天良奉命攻擊敵人的4號陣地,守敵在4號陣地構築暗堡,與機槍組成火力網,是一塊極其難啃的骨頭。徐天良不畏犧牲,奮勇當前,接連攻克敵人4座暗堡,消滅大量守敵。但我軍傷亡也很大,徐天良的戰鬥小組,除了他和一名新兵外,其餘人全部犧牲。
  • 鐵原血戰13天,志願軍戰術開花,美軍陣地一片火海,老兵:鐵在燒
    彭老總向傅崇碧發急電:不惜一切代價,就算把63軍打光,也要堅守鐵原15-20天,沒有命令決不能撤退。仔細研究地形後,他將全軍三個師布置成倒品字形,左翼為189師,右翼為187師,188師作為總預備隊坐鎮後方。整體採用縱深梯次配置,兵力前輕後重,以減少敵軍密集火力對我軍的殺傷。並且不斷派出戰鬥小組在前沿阻擊敵軍,使敵軍過早展開,無法接近我軍主陣地,在夜間則不斷派出小分隊襲擾敵軍,遲滯敵軍前進步伐。
  • 對越反擊戰中,殲敵最多的1個師,戰績超過了6個軍
    1979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歷時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這是一次熱帶山嶽叢林地形上的進攻戰役,陸軍步兵師作為戰鬥的核心力量,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為勝利作出了最大的貢獻。此次作戰,解放軍共有29個陸軍師參戰,其中野戰軍下轄陸軍師27個,省級軍區獨立師2個。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1937年10月初,國軍在薀藻浜南岸集結部隊,準備阻擊渡河南下的日軍。部署於第一線有6個師,從東向西,首先是駐防在廟行鎮以北,薀藻浜南唐家宅一帶的第87師王敬久部;駐防西邊沈家宅東西一線第61師鍾松部;唐橋站以西,薀藻浜南岸由黑大黃宅至陳家行一線陣地第8師陶峙嶽部。其左翼與第13師萬耀煌部連接,右翼與第16師彭松齡部相接。第16師主力控置著唐橋站西南,西塘橋附近。
  • 奔襲三所裡、搶佔龍源裡、血戰松骨峰;三十八軍一戰成名萬歲軍
    梁興初將軍聯合國軍方面這次受到志願軍的打擊後,由於我軍發動進攻後見追不上聯合國軍,彭德懷就命令各部隊迅速回撤。所以麥克阿瑟並沒有摸清在朝鮮的志願軍兵力,還是認為志願軍只是象徵性的出兵警告,中國不可能敢和美軍正面對抗。認為志願軍的規模只有4到7萬人左右,不足為懼。
  • 號稱趙子龍師,遼瀋戰役團長帶頭衝鋒,被我軍高射炮平射教做人!
    由於當時華北是敵強我弱,這使95師在作戰中沒有吃過大虧,於是該師自詡"沒有丟過一挺機槍"。 我東野炮兵猛烈轟擊敵軍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擊戰正式打響,國民黨軍在飛機,艦炮的掩護下,對我東野4縱和11縱防守的塔山陣地展開了猛烈進攻
  • 硬撼十國聯軍,63軍血戰鐵原,用2.2萬人換得數十萬志願軍生還
    鐵原平原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非常適合裝甲部隊行進作戰,要守住鐵原,難度非常大,這無疑會成為一場血戰,將有無數戰士犧牲。彭德懷也不願意將士犧牲,可是他沒有辦法,守不住鐵原,犧牲的將是那數十萬將士。彭德懷很少給部隊下達難以完成的命令,但這一次,他給63軍下達了,死守鐵原。
  • 漢江防禦戰,抗美援朝我軍第一次大規模阻擊作戰,38軍50軍彪炳軍史
    特別是西線我軍的堅守防禦,一方面要遲滯敵人進攻,保障東線實施反擊,另一方面也要為19兵團入朝參戰爭取時間,在敵重兵壓頂的嚴峻形勢下,註定是一場震天撼地的血戰。 浴血奮戰帽落山 早在1月15日,美軍第3師偵察部隊就對50軍150師金良場裡陣地展開試探性進攻。
  • 在朝鮮失利的180師屬60軍,該軍另兩個師179師181師卻戰功赫赫!
    先說179師,它是全軍唯一一個具有師級榮譽的單位,就是我們常說的「臨汾旅」。另一個師,181師更厲害了,雖沒有軍委授予的師級榮譽,但更甚,是大名鼎鼎的「皮旅」。179師的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第23旅,他們授「臨汾旅」的稱號,是受到中央領導肯定的。
  • 4平方公裡陣地,打了43天,結果……
    這位「火力制勝」理念的堅定擁躉認為,在「聯合國軍」強大的炮火下,用兩個營,最多五天,就能將 537.7和597.9這兩塊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裡的高地拿下來,傷亡人數不會超過200人。作為守方,志願軍一開始並不認為,上甘嶺會是敵人的主攻點,由於地形原因,這裡易守難攻,並非進攻的最佳選擇。
  • 雲山中美首戰王牌對決,39軍大敗美騎1師,我軍可以打敗美軍!
    關於抗美援朝之戰的起因,我已經寫過很多次了,所以這裡便不說那麼多了,我只說一句:韓戰不該打,但這不是我國能夠決定的;抗美援朝之戰,我國不得不打,否則我國就會失去數百公裡的戰略縱深以及和平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這裡面的原因,懂得都懂,不懂的,或許是在懂裝不懂,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所以我便不多說了。
  • 陣地防禦的藝術,韓戰中我軍防禦工事技巧,輕步兵也能打陣地戰
    在此基礎上,我軍又摸索出了一種專門對付坦克的網狀陣地。這種陣地是以反坦克火力發射陣地為據點,以防坦克壕、塹壕、交通壕相連接,並配以其他障礙物來形成網狀一樣的防禦陣地,這種陣地的特點是縱橫交錯、阻礙聯綿、火力機動,具有能夠打擊、阻止、隱蔽等諸多功能。
  • 血戰上甘嶺
    10月8日,美方代表單方面宣布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並叫囂:「讓大炮和炸彈和你們辯論吧!」14日,美國糾集的「聯合國軍」對我15軍45師駐防的五聖山前沿陣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動突然進攻,代號「攤牌行動」,展開所謂「金化攻勢」。五聖山位於三八線以北約30公裡,是朝鮮中部的絕對制高點,如果失守,我方將後退200公裡無險可守。
  • 國民黨頑軍不去抗日反而叫囂:先打八路軍!一仗全師只剩800人
    142師長劉春霖甚至大言不慚地叫囂:要先攻下費(縣)南,再取魯南,先打八路,再打鬼子。▲八路軍騎兵整裝待發8 月下旬,為了給頑軍進一步打擊,迫使其完全撤出山東,魯南軍區按照山東軍區和115師的指示,決心集中主力部隊的10個連(約1個團)的兵力,對盤踞在四開山地區的頑軍142師進行圍殲。
  • 第二次戰役時我軍一個營大敗土耳其一個加強營
    兩個小時後,第八集團軍司令部接到了土耳其旅的捷報,宣稱他們大獲全勝,根據戰報電文顯示:「他們與蜂擁而至的強大敵人進行了激烈戰鬥,經過浴血奮戰,他們不僅守住了陣地,而且還抓獲了幾百名俘虜」。沃克喜出望外,立即命令附近的美軍第二師派出情報官,前往祝賀並審訊俘虜以便了解志願軍情況。
  • 抗美援朝老戰士吳非遠:血戰長津湖 戰友在冰雪中長眠
    當美軍指揮官拿著望遠鏡觀察冰天雪地的蓋馬高原時,他沒有發現,數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正潛伏在北風呼嘯的雪原之中。今年94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吳非遠,當時就在其中。70年前,衣著單薄的中國軍人從長津湖周邊,發起了令美陸戰1師膽寒的進攻。 許多戰友沒能發起衝擊。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裡,他們在陣地上化作了冰雕。9月24日,說起用雪埋葬凍死的烈士,吳非遠依然難掩悲痛。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六集:冰湖血戰
    組建於1941年的美陸戰第1師,雖然成立時間不長,卻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過煉獄般的奪島血戰,齊裝滿員2.5萬人,堪稱王牌中的王牌。陣地上只剩下連長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所有的彈藥已經打光。生死時刻,楊根思命令兩名傷員帶著重機槍撤離陣地。孤身一人的楊根思面對美軍的第9次進攻,臨危不懼,沉著應對。
  • 鐵原血戰:5萬美軍突不破志願軍2萬人的防線,宣告磁性戰術失敗
    傅崇碧採取了這樣的戰法:少擺兵,多屯兵,以減少敵人火力對我軍的殺傷;同時,以小組在前沿陣地與敵人糾纏,使其不能過早地接近我軍主陣地。在戰術上,採取正面抗擊與側翼反擊相結合的方法,並在夜晚派出小部隊襲擾敵人。
  • 萊蕪戰役我軍3天殲敵6萬,王耀武說:就是5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
    但蔣介石卻錯誤的判斷我華東軍區部隊傷亡重大,續戰能力不強,並料定我軍必定固守臨沂,於是緊急調集53個旅31萬人,磨刀霍霍的組織「魯南會戰」。國民黨軍的部署是,南線以第19軍軍長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作為主要突擊集團,北犯臨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