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中的「黃金技術」——送髖(別說這個部位你找不到)

2020-12-17 全民跑步

會不會「送髖」,是衡量跑者是不是高手的一個關鍵。

撰文/柳條、達子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很多人的眼裡,跑步就是將腿邁出去,讓兩條腿倒騰起來。

這其實是典型的用大腿發力帶動小腿,而沒有用到髖部轉動的跑步。

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跑步中的「黃金技術」——送髖。

對於想要追求成績的進階跑者來說,應該做到「以髖為軸,核心發力,帶動大腿,大腿帶小腿」的跑法,簡單說就是要學會「送髖」。

送髖做得好,不僅能讓你擁有大步幅,跑得更快,還能更省力。

然而還有很多跑者,並不了解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是髖關節,先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01

什麼是髖關節?

解剖上所說的髖關節,和我們平時所說的胯是不同的,解剖中的髖關節主要由股骨的股骨頭和髖骨的髖臼構成的。通俗來說就是,把大腿骨和骨盆連在一起的關節。

看解剖圖,上圖中畫紅圈的就是大腿骨和骨盆相連接的地方,也就是髖關節。

髖關節支撐著人體上半身,又主導下肢活動,在身體中部,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圖中畫綠線的區域是大腿根部和下腹部相連的地方,叫腹股溝。

02

如何找到自己的髖關節?

站立位,把手掌覆蓋在一側腹股溝的位置,然後同側腿屈膝上抬,也就是把大腿骨向上抬,覆蓋在腹股溝上的手掌,就能夠明顯感覺到大腿骨在上下運動,而骨盆是不動的。

那個連接點就是髖關節的位置。

03

髖關節與之作用的肌群

從運動解剖上來說,髖關節能夠完成的動作很多,在額狀面上進行屈伸。前屈的角度是125°左右,後伸的角度是15°左右。不過當膝關節伸直之後,髖屈角度只能達到80~90°。

在矢狀面上內收和外展,角度都是45°。還可以進行內旋和外旋,角度都是45°最後還可以做環繞,就是轉圈。

從功能上說,使大腿在髖關節處的肌肉:髂腰肌、縫匠肌、恥骨肌和股直肌、闊筋膜張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的肌肉:臀中肌、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長頭、大收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外展的肌肉:臀大肌上部、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闊筋膜張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收的肌肉:股薄肌、恥骨肌、短收肌、長收肌、大收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旋的肌肉:臀中肌、臀小肌、恥骨肌、大收肌、闊筋膜張肌、半腱肌、縫匠肌。

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外旋的肌肉:臀大肌、臀中肌、髂腰肌、梨狀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

前面不是說了髖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角度麼,當你某個方向的活動角度不足時,就可以通過放鬆這個功能位上的肌肉,進行改善。

04

髖關節與膝蓋疼痛的關係

這跟髖關節上的神經有關。支配髖關節的神經,前後各兩條,前面包括股神經和閉孔神經;後面包括坐骨神經和臀上神經。

而主要支配髖關節的神經就是閉孔神經,由於閉孔神經同時支配膝關節,所以很多時候,髖關節出現問題的時候,最開始的表現是——膝關節疼痛。

其實很好理解,都是一條線下來的,上面出問題了,下面肯定也無法避免。

利用到送髖技術的運動項目有很多,大都是跑跳類的,比如短跑,中長跑,競走還有跳躍項目。這也說明送髖技術的重要性。

在中長跑項目中,送髖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步幅的提高,還會影響步頻的快慢。

而步頻與步幅,是跑步速度快慢的兩大決定性因素,會直接影響跑步成績,因此,送髖技術的訓練,對於想追求成績的跑者來說非常重要。

05

跑步時送髖和不送髖,會有什麼區別?

簡單說來,不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坐著跑,整個人坐在自己腰上,完全靠大腿發力朝前。看著很笨重,重心被壓後住,步幅放不開。

而會送髖的人跑步就像騰空一樣。兩個腿跑起來像滾動的車輪。重心一直在身體外面的前方,重心被推著走。

06

如何「送髖」?

所謂的「送髖」是指,跑步時骨盆繞支撐腿髖關節進行同側傾,同側轉動和後傾的聯合運動。

在跑步時去感覺髖部的轉動,將髖視為發力的中樞,以髖帶動腿,提高對髖關節肌肉的支配能力。這樣可以使人體重心前移,增大擺動腿前擺的幅度,從而增大步幅,繼而提升配速。

這需要一個過程,等你能清楚地感覺出髖和大腿肌肉本體感覺支配的不同,再去控制兩者間的發力順序和協調關係,形成合力以後,技術動作會要明顯改善,速度變快,跑起來也會變輕鬆。

送髖並不是劇烈的擺動、不是大幅度扭腰。跑步中髖部發生「角位移」而不是「線位移」,應該是「轉動」而不是「平移」。

這種輕微隱蔽的側腰發力和自然送髖的小細節,需要通過訓練才能慢慢體會。

跑步技術中的主動送髖,腰是會扭動的。

跑步時腰部不動,這樣不好,要有意識地用上腰的力量,能夠跑得更輕快。開始的時候會不習慣,會覺得比較耗體力,但經過長時間反覆的去做慢慢就會習慣和體會到此技術的好處的。

把腰力用上,能提高成績。其實,大腿帶動小腿,伸展髖關節的過程中,就是使用腰力的時候。

通常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跑步時腿前擺摺疊時要積極送髖,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典型的送髖動作表現在競走運動員身上,競走運動員步長和步頻的增加依賴於髖關節的轉動較大。

一般人跑步時喜歡將意念集中在大腿上,不太注意髖部的轉動,喜歡注意大腿的動作,以大腿帶動髖,而不是以髖為軸帶動大腿,這裡面有一個主動和被動的問題,形成的合力是差別很大的。

收髖主要依靠於大腿後群和臀部肌群的力量,這更是一般運動員的弱項。收髖慢也是造成步頻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07

一組送髖的專項練習

送髖技術,不是想學就能學會的。對於初跑者、大部分跑步才一兩年的跑友來說,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在跑步中還沒學會核心發力,是駕馭不了送髖的。

跑步專業選手為什麼送髖非常地舒展漂亮,因為有極強的核心力量、靈活的髖關節、強大的膕繩肌,以及有助於蹬地後伸展的腳踝力量等,是身體綜合素質的體現。

石春健老師曾在直播中說,如果你的配速還沒有跑到5分以內,就不要著急去學送髖。

1. 強大的核心力量和靈活的髖關節,是前提

想更好地練習送髖,首先你必須有強大的核心力量和靈活的髖關節,下一步才能體會如何送髖。

因為髖部是多種肌群的交匯點。所以要提高運動成績必須加強髖部訓練,提高髖部的靈活性,提高髖部肌群與其關節協同工作的能力。

下面達子跟大家分享四個動作,可以有效的增強跑者的核心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度,每天可以抽出一二十分鐘時間練練!

當然核心力量訓練的其他動作還有很多→《強化核心力量,才能跑得輕鬆、持久、無傷》。

2. 三個送髖的心得:

(1)多練馬克操:也就是髖關節靈活跳,可以激活髖關節發力模式,更好地感受髖關節的力量。

(2)利用間歇跑感受核心用力,減少腿部發力

(3)訓練的積累——「紙上學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送髖和跑步耐力訓練一樣,需要多年在跑步中積累才能慢慢體會,靠意念去跑步是一輩子都學不會的。

看了視頻就學會送髖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你平時堅持練了沒?練了多久?

所以,光說不練假把式,記得要多加練習哦~

相關焦點

  • 跑步的提腿動作並不是送髖,送髖的核心是異側送髖
    導言:送髖是跑步的高級技術,掌握送髖技術可以讓跑者突破跑步瓶頸,短期內讓跑步成績提升一個臺階。但是在學習送髖技術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走了彎路,甚至出現學來學去最終沒有學會的情況。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很多人把提腿送胯當成了送髖,以至於練來練去根本沒有涉及到送髖,更不要說掌握了,下面結合個人經驗談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一下,有關於送髖的訓練,很大部分都是提腿的訓練,其實提腿動作並不是送髖,但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會把提腿動作當成送髖呢,可能有如下2個原因。
  • 很多跑步小白在學習送髖,可到最後卻不知道送髖是什麼
    導言:筆者近期連續寫了4篇有關跑步送髖的文章,通過文章的回覆情況,可以看出送髖問題是跑步朋友非常關注的問題,但是從回復的總體情況看,很多朋友在學習送髖的過程中都走了彎路,很多人學練了很長時間,還不知送髖為何物,對這一點筆者並不奇怪,甚至是非常理解的
  • 跑步送髖技術存在幾個認識誤區,不糾正很難學會送髖
    很多跑步的朋友都聽說過送髖,也都非常想學習送髖,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數人都走了彎路,有的朋友雖然學了很長時間,但最終也沒搞清楚什麼是送髖,原因是多數朋友的學習渠道都是通過網絡的資料
  • 快速掌握送髖技術的專項訓練,竟然是走路和慢跑,訓練竅門很重要
    導言:有跑步天賦的人大多天生就會送髖,所以這類人不需要學習送髖,學習送髖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堅持長跑,但是跑步成績不是很好的人,這些朋友學習送髖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送髖可以讓他們突破瓶頸,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今天介紹幾個快速學習送髖的竅門,供大家參考
  • 坐姿髖外展和髖內收有什麼不同?3個方面,幫你做出正確選擇
    導語:髖關節在我們人體中佔著重要的位置,例如:當我們跑步的時候送髖會幫助你提高跑步速度取得好成績,鍛鍊臀部的時候,進行髖部外展,會讓臀部的刺激感變強,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動作坐姿髖外展和髖內收的不同之處,讓大家根據不同做出正確的選擇
  • 如何提升跑步能力? 加強髖部力量為重中之重
    因為,很可能你忽略了「髖」的作用。   髖關節——跑步中承上啟下的「鉸鏈」   首先要清楚,跑步是一項運動在於下肢、發力在於全身的運動。   那麼,跑友們苦練猛練的(軀幹)在跑步中究竟起到什麼作用呢?  要學會「送髖」,也就是後蹬腿進行充分伸髖(蹬伸)的同時,前擺的腿充分屈髖(抬起)。除了送髖,還要學會收髖。
  • 為什麼跑步半年,還是跑不快?原因在這!
    2、跑法訓練日常的跑步練習,始終保持5分或6分的配速,那麼跑5公裡的成績也只能一直保持著當前的水平。我們需要換一種跑法訓練,才能有所提升。這個方法就是:間歇跑。沒有嘗試過力竭地跑,又怎麼會跑得更快呢?或者說,你沒有嘗試過最大力度的快跑,就不會突破你現有的成績。
  • 為什麼送髖、前腳掌著地這些跑步技術,你總是學不會?
    關於跑步技術,我們講了很多,比如如何提高步頻,怎樣送髖,如何前腳掌著地,怎樣跑可以降心率等等,但還是有很多跑友留言說,為什麼我總是學不會的? 其實這些跑步技巧和能力,並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學會的,它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並在苦練中不斷體會來的。 這一點,達子在跑步也深有體會,比如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覺得前腳掌著地的跑法很好看,那麼10個人有9個都會學成錯誤的墊腳跑,因為身體素質沒有達到標準,是沒有辦法做到前腳掌著地跑姿的。
  • 高手跑步善於節省體力,其中的秘密是「送髖」
    ,那就是送髖,送髖通俗的講就是用髖部跑步。 一,如何利用髖部提升步幅 步幅是指跑步過程中兩腳之間的最大距離,加大步幅有兩種方式: 1,儘量向前邁腳 2,送髖 第1種方式實際上是不可行的方式,因為跑步中盡力向前邁腳,落地的時候大概率是腳跟落地
  • 合理技術讓跑步省力無傷不香嗎?掌握良好跑姿的四個步驟
    這完全可以通過改進跑步技術來實現。省力還可以通過加強身體能力,促進用力效果最大化實現,這個怎麼理解?跑步是肩為軸心擺臂,以髖為軸心擺腿,核心(軀幹)保持相對穩定的全身性協調運動。換句話說,正確跑姿可以教會你緩衝地面衝擊力,而力量訓練可以提高你承受衝擊力的能力。跑步傷痛最終都可以從力學上加以解釋除了掌握緩衝受力的跑步技術和加強肌肉力量以外,合理的跑姿還可以避免人體異常受力。
  • 【放肆快答】你以為跑步「送髖」很難?掌握這3點你也可以做
    你以為「送髖」很難嗎?其實只要掌握3個要點,就完全可以做到。 我們在跑步中,經常聽一些大神講「送髖」,怎麼「送髖」,髖在哪?怎麼去送?完全不知道。
  • 開髖不收髖,胯部越來越寬
    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開髖是很重要的一步。當髖關節緊張時,會導致我們運動受限,進而引起身體其它部位代償。代償會帶來身體功能失衡,引起脊柱側彎,盆骨前傾等。而且緊張的髖關節還會影響血液循環。因此很多人比較重視開髖,而針對開髖的瑜伽體式也比較多,如束角式、廣角式、新月式、青蛙趴等都是很好的開髖體式,大家練得也比較多。但是開髖後很多人忽視了閉髖,胯部越來越突出。髖部有6個活動方向,只有6個方向都得到同樣程度的伸展,才能保證髖部的靈活性。
  • 如何提升跑步運動表現(備戰馬拉松)—步態篇
    於我們各位教練來說,如果你的會員喜歡跑步,喜歡參加各種馬拉松賽事,或者想通過訓練達到能跑馬拉松的水平,提升跑步運動表現,減少運動損傷機率,而你又恰好擅長,那麼,這就是我以下的分享內容為你帶來的商業價值。會員來到你的場館上課,我們首先要對他進行步態模式的評估。跑步是肩、胸廓、骨盆、髖、膝、踝、腳趾的耦合動作。
  • 如何通過健身房訓練法提升跑步速度
    越多不一定越好,跑步尤為如此。單純增加跑步裡程並不一定能提高跑步速度。 將個人最佳成績縮短數秒甚至數分鐘需要兼顧強壯度、力量與靈活性的組合訓練,僅憑跑步無法實現。
  • 髖關節(送髖)對於跑步的意義
    在跑步中,髖關節起到送髖的一個作用。這裡提到的送髖是指跑步時,支撐雙腿繞髖關節做同側傾、同側轉動和後傾的連鎖運動,用髖部帶動腿部,依靠髖部的轉動,增大擺動腿的幅度,提高跑者的步幅,促進跑步速度的提高。1、在跑步中,髖關節使大腿抬高,保證大腿和小腿的夾角為90度,這樣能夠讓跑者對送髖頻率有個更好的控制。控制了送髖,我們身體也保持了平衡性,在跑步中摔倒的風險大幅下降。2、保持送髖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可以避免身體出現曲線跑的情況,不管在時間和體力上,都給跑者提供了方便。
  • 專業短跑選手告訴你,怎樣提升跑步速度?
    2、爆發力訓練業餘跑者中注意爆發力訓練的人估計比較少,先看一下力量與爆發力的區別。這是力量訓練。這是爆發力訓練。訓練動作都是採用舉重中的動作。3、特定力量訓練針對在跑步中容易受傷或對加速非常重要的部位,比如膕繩肌、髖屈肌、內收肌、小腿肌肉。訓練動作有:仰臥膕繩肌支撐俯身髖屈肌交叉步北歐腿彎舉鍛鍊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控制膝蓋彎曲與大腿伸展的動作),對提升加速能力很重要。
  • 別再說你會跑步!這10個跑姿誤區讓你越跑越廢
    跑步姿勢是跑者最關心的熱門話題之一,有人認為跑姿很重要,有人認為人類天生會跑步所以跑姿無所謂。的確人類天生會跑步,但人人能跑起來跟跑姿跑姿正確合理,這不是同一概念。這就好比,你能投籃,投半天中不了一個,和投籃技術好,命中率比較高,其背後的本質是技術差異造成的。
  • 錯誤跑步姿勢引發「跑步膝」。兩種常見類型,不同訓練方法
    別驚慌,混入體式圈的冥想老師大漠告訴你:若做到正確練習,建立更多的身體內在覺知,幫你逐漸修復,不會影響你跑步哦!混入冥想圈的功能性私教老師大漠又說了:了解身體肌肉解剖,清楚肌肉功能,改善這些問題不是問題。跑步膝是如何產生的?
  • 如何成為一個愛跑步的文藝青年?推薦你跑步的10本書、100個建議
    能從根本徹底改變你的跑步技術,教你如何用「姿勢跑法」不費力地跑得更快、更遠,而且不會受傷。安德森針對身體各個部位如頸、肩、背、腰、髖、臀、腿、手、腳,以及不同狀況如起床前後、打電腦、久坐之後、坐飛機等,還有不同職業、年齡的人,設計出人人都需要的拉伸動作。即使是最忙碌、最不愛運動的人,安德森也沒放過,他設計出可讓你邊看電視邊做的拉伸動作,保證讓你氣脈暢通、疲倦盡消。
  • 跑步出現腰背疼痛,該如何解決?
    最近,常有一些跑友反應,在跑步中、跑步後,下背部會感到有壓力,或者出現脊柱疼痛的症狀。而脊柱作為人體運動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那麼,出現腰背部疼痛時,還能繼續跑步嗎?如何解決問題的根源?跑步中脊柱疼痛,是何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