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碰撞經典,上影新戰略與戲曲電影的相遇

2020-12-16 瀟湘晨報

在剛剛落幕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執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關棟天、夏慧華、朱世慧、陳少雲等主演,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及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喜獲「最佳戲曲片獎」。

欣喜之餘,我們不禁要問,作為京劇電影工程項目第二批10部影片中唯一一部新編劇目,從舞臺版到電影版,《貞觀盛事》在創作時遇到了哪些難點?上影又是如何將京劇藝術融入電影之中的?戲曲電影的未來究竟路在何方?

圖說:《貞觀盛事》劇照 官方圖

梳理改編,重點突出

毋庸諱言,濃鬱體現中國傳統寫意審美觀的京劇,與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和審美觀念,有著本質的區別。比如時長,舞臺版《貞觀盛事》有兩個半小時多,電影版要壓縮在120分鐘左右,如何縮短時長,又不影響劇情?為此,主創團隊在改編中將人物與情節明晰化,突出了重點。電影中,整個故事集中到魏徵和李世民因長孫無忌的奢靡、強霸而產生的衝突上,捨棄了馬球、騎馬以及無關宏旨的歌舞場面等,劇情層層反轉、處處伏筆,根據電影觀賞的心理節奏進行拍攝、剪輯,讓觀眾獲得舞臺上沒有的滿足感。

去年,上影京劇電影《捉放曹》也完成了拍攝,目前正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有別於大部分電影,《捉放曹》的角色很少。角色越少,人物展現在大銀幕上更容易扁平化,衝突不夠激烈,形象不夠豐滿,劇情缺乏翻轉,這些都是改編成電影所面臨的考驗。從劇本層面上,這一次編劇在舞臺版基礎上做了梳理和調整,整齣戲從「公堂」開始詳細敘述,完整地呈現「捉」與「放」的故事情節,使劇中主角陳宮和曹操兩位人物的心理歷程體現更加合理流暢。

圖說:《貞觀盛事》劇照 官方圖

技術賦能,康莊大道

整部電影的攝製,創作團隊始終秉持戲曲電影的兩個「最大限度」,一是最大限度地把握好戲曲精神的精華,這是本;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影藝術的視聽作用。儘管全片預算不高,但為了保證品質,上影搭出了5個360度立體的景。車墩兩個最大的攝影棚,1號棚1700平米,3號棚1400平米,共同實現了影片中美輪美奐的場景。其細節程度、專業化程度以及貼合的年代感,不亞於製作一部大片的精細程度。

尤其,《貞觀盛事》大膽採用3D現場全程實拍和全景聲技術結合製作,對戲曲和電影的結合做了獨創性探索,賦予了經典劇目一次別樣重生。具體來說,採用3D拍攝,就是用360度的電影鏡頭補充舞臺觀賞的盲點,讓觀眾看到了更多的表演細節;引進全套的聲音製作系統,又讓《貞觀盛事》的聲音效果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影片主演、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說:「電影裡的中國戲曲京劇元素,不但沒有削弱,而且還有加強,充分展現了咱們戲曲舞臺上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美妙古典的東方戲曲藝術,和現代先進的3D全景聲影視技術密切結合,應該說是一條可行的康莊大道。今後我們還要做這樣的工作,不僅有利於推動和發揚戲曲藝術,也有利於讓戲曲藝術走向世界。」

圖說:《貞觀盛事》劇照 官方圖

戲曲電影,未來可期

其實,從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開始,中國電影的每一個發展節點都離不開戲曲的參與,而戲曲得以廣泛地記錄、傳播,也離不開電影這一先進藝術形式的助推。在上海,戲曲電影的因緣也早已紮下深根。新中國的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由上影攝製完成的越劇電影。1962年,由岑範執導,徐玉蘭、王文娟主演,上影出品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成為了中國戲曲史、中國電影史上的裡程碑。此外,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京劇電影《白蛇傳》《李慧娘》等上影出品的戲曲電影都在中國電影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圖說:《捉放曹》拍攝現場 官方圖

儘管兩者有著超過60 年的聯姻黃金期,不過電影與戲曲其實有著獨立而完整的評價體系與藝術語言,戲曲電影既不是「戲曲故事的電影」,也不是「電影形式的戲曲」,如何平衡電影和戲曲之間藝術語言的衝突,是創作者必須應對的考題。尤其,目前戲曲電影的「忠實觀眾」,其實不是電影觀眾,而是「戲迷」,他們看戲曲電影時,關注的不是電影,而是戲曲。這部分觀眾,整體上年齡偏大,正一天天老去,因此培養年輕觀眾就顯得迫在眉睫。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懇切道:「在21世紀的今天拍攝戲曲電影,必須創造出新的電影視聽亮點,來吸引中外觀眾特別是更多年輕人走進影院,使之看得見『戲曲+電影『的美妙,從而讓中國人留下眷戀國劇的文化鄉愁,讓外國人留下了解、喜愛京劇的印痕基因。只有這樣,中國的戲曲才會有真正的遠方。」他介紹說,上影的「十四五」新戰略正瞄準內容創新和產業創新,不僅將繼續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經典戲曲劇目搬上銀幕,展現電影與戲曲藝術的完美結合,也將多方面打造文化品牌,用創新先導,用科技支撐,以審美託底,讓中國傳統藝術瑰寶在新的時代走得更遠,「《捉放曹》就是首部8K全景聲戲曲電影,從造型、舞美到表演、細節,都更加精益求精。」(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影集團掌門人王健兒:電影+文創,為長三角高品質生活創造精彩內容
    通過2020年開局3個多月的「沉浸式思考」,上影集團以鑄造精品內容,應用創新科技,實現高質量發展,引領產業轉型的綜合影視文化集團為目標,制定《「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今後五年,在文創領域,上影集團將以「電影+」為核心,推動以影視為要素的文創產業發展,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 從《大鬧天宮》到《我為歌狂》,上影攜百餘作品亮相文博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進入第三日,上影集團的展位上依舊熱鬧非凡。以電影+科技的創意煥「新」理念為核心,上影展位在外觀上,突出「時尚體驗互動社交」,在內涵上,突出電影所帶來的生活空間、社交空間,讓文創IP浸潤在生活中。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丨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舉行
    12月10日上午,河南廣播大廈一樓大廳星光璀璨、高朋滿座,由河南廣播電視臺生活事業部主辦,開封東京豫劇祥符調傳承發展中心、河南永冠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月陽工作室策劃執行的「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在這裡隆重舉行。
  • 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靠什麼捧得金雞獎?
    時隔21年,幾乎由原班人馬擔綱主演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再獲大獎。從舞臺版到電影版,《貞觀盛事》經歷了怎樣的跨越?古典的東方戲曲藝術和先進的影視技術能否找到最佳結合點?這一次,「上海出品」的《貞觀盛事》以經典劇目的別樣重生,讓人們再度將目光聚焦戲曲電影,審視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在新時代的對話。
  • 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靠什麼捧得金雞獎
    時隔21年,幾乎由原班人馬擔綱主演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再獲大獎。從舞臺版到電影版,《貞觀盛事》經歷了怎樣的跨越?古典的東方戲曲藝術和先進的影視技術能否找到最佳結合點?這一次,「上海出品」的《貞觀盛事》以經典劇目的別樣重生,讓人們再度將目光聚焦戲曲電影,審視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在新時代的對話。
  • 第二屆新時代戲曲電影論壇在廣州舉辦
    近日,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廣東省電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新時代戲曲電影發展論壇在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舉行。國內眾多資深戲劇人、電影人、相關行業專家以及新聞媒體記者近300名專家嘉賓齊聚一堂。
  • 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靠什麼捧得第33屆金雞獎
    古典的東方戲曲藝術和先進的影視技術能否找到最佳結合點?這一次,「上海出品」的《貞觀盛事》以經典劇目的別樣重生,讓人們再度將目光聚焦戲曲電影,審視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在新時代的對話。 「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滕俊傑說,「戲曲是講故事的藝術,中國戲曲擁有大量優秀的故事,是電影取之不盡的寶藏。但一段時間裡,這個寶庫一度變成了『倉庫』甚至『冷庫』。」在他看來,要將「冷庫」重新變成「寶庫」,就需要以創新拓路、美學託底,嫻熟運用高新技術來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展現中華戲曲的深邃精美——近年戲曲梅花獎獲獎者創新啟示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戲曲表演藝術始終面臨轉化與創新的問題。如何傳承、怎樣發展,一直是擺在廣大戲曲藝術家面前的藝術選擇與時代課題。傳承是基礎,發展是目的。沒有紮實的傳承,發展如無源之水;只有傳承、缺乏創新和發展,戲曲藝術也會脫離時代,缺乏活力。 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戲曲表演藝術生機盎然,煥發出蓬勃的新神韻、新氣象。
  • 評劇電影《安娥》獲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
    原標題:評劇電影《安娥》獲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12月17日至19日,第三屆中國戲曲電影展在浙江桐鄉舉行。由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創排的評劇電影《安娥》獲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這是《安娥》在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後,再傳捷報。
  • 動漫戲曲跨圈組CP 把黃梅戲《女駙馬》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日前,著名黃梅戲演員韓再芬擔任顧問的經典黃梅戲劇目《女駙馬》同名國風漫畫作品,在中國黃梅戲之鄉——安徽省安慶市舉行首發啟動儀式,在B站漫畫、快看漫畫、騰訊動漫、愛奇藝漫畫、漫畫島、新漫畫等平臺正式上線。戲曲年輕化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與結晶,經過一代代傳承,留下眾多傳唱不衰、常演常新的經典劇目。
  • 上海電影發展的新坐標一一「上海學派」
    上影演員更是人見人愛,1961年經周恩來總理提議評選出「新中國22大影星」,趙丹、孫道臨、白楊、張瑞芳、王丹鳳、上官雲珠、秦怡、祝希娟等入選。他們藝德雙馨,各有獨特的表演風格,如趙丹的灑脫、白楊的細膩、張瑞芳的潑辣、秦怡的婉約、孫道臨的儒雅。另外,上海還有著名編劇柯靈、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美工師韓尚義、作曲家呂其明等。他們創造了上海電影的輝煌,為「上海學派」奠定了基礎。
  • 上影安樂電影公司將成立 首個項目就是真人版《葫蘆兄弟》
    「2016上影出品發布會,上影集團集中對外發布近30個影視劇項目,並公布多部備受關注的重點影片。同時,安樂電影與上影集團宣布,雙方將強強聯手成立「上影安樂電影公司」。 上影集團董事長、總裁任仲倫與安樂影業總裁江志強公司成立後的首個項目即是觀眾翹首企盼多年,根據上影經典IP改編的真人版《葫蘆兄弟》。
  • 首屆中國戲曲電影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1978電影小鎮迎來發展新機
    傳承民族經典,延續歷史文脈,中國戲曲電影屆又迎盛事。3月30日至31日,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廣東省藝術研究所、1978電影小鎮聯合主辦,由廣州生活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承辦的首屆「中國戲曲電影高峰論壇暨尹大為導演戲曲電影藝術研討會」在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開幕。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戲曲電影展映攜手順然國際文化傳媒圓滿舉行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戲曲電影展映攜手順然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圓滿成功舉行 8月28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戲曲電影展映暨第五屆中國戲曲電影論壇展映活動在北京中影集團演播廳舉行,新啟動的戲曲電影展映與高科技電影手段進行了融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弘揚了中國優秀傳統國粹文化。
  • 人稱上影一枝花,《海霞》使其一舉成名,錯失《廬山戀》成遺憾
    漁家姑娘在海邊,織呀織漁網,織呀麼織漁網……」每當聽到這首旋律優美的老歌,我們自然會想到這是經典電影《海霞》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同時我們也自然會想到其中的主人公——海霞的飾演者吳海燕。當時的上影廠有關領導覺得吳海燕雖然形象不錯,外形也洋派,但總感到缺少些純真、單純。二是,這時候吳海燕已經接到湯化達導演《等到滿山紅葉時》的邀請,她自己並且早已答應了湯導。為不失誠信,吳海燕忍痛割愛了《廬山戀》。
  • 戲曲電影的探索與堅守 ——記秦腔戲曲電影《趙氏孤兒》的改編者孟雲
    標題:戲曲電影的探索與堅守——記秦腔戲曲電影《趙氏孤兒》的改編者孟雲  特約撰稿人 焦炳琨  湘妹子孟雲歷經十幾年的奮鬥,在完成了一百餘部秦腔的搶救性光碟製作後,又苦戰兩年,日前初步完成《趙氏孤兒》等七部秦腔戲曲電影的拍攝,為傳統戲曲的電影化探索,邁出了新的一步
  • 老中青少四代電影人齊聚,上影演員劇團舉辦重陽敬老活動
    10月19日,上影演員劇團在上影集團下屬的全球唯一電影主題五星級酒店——銀星皇冠假日酒店舉辦2020年度重陽敬老活動。以「山河無恙,幸福飛揚」為主題,劇團牛犇、梁波羅、徐才根、張雲立、吳雲芳、嚴永瑄、達式常、張文蓉、王詩槐、崔傑、張曉林、于慧、劉磊等老中青少四代電影人齊聚一堂。
  • ...真善美,創新黨內學習教育載體,「2017我的電影黨課」主題活動落幕
    展映的18部影片以新帶舊,側重紅色經典、先進人物、黨史教育等題材。 今年6月,上影集團全新攝製的影片《我是醫生》在上海影城放映,也拉開了「2017我的電影黨課」的序幕。「電影本身一直有著教育、啟迪、感染人心的傳統作用,上影集團也一直有著服務社會的傳統,上影有責任、有義務以助推國產優秀影片為導向,傳承經典,做好表率。而電影黨課讓這些優秀國產電影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同時,「我的電影黨課」的出發點也是希望幫助優秀的國產片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客戶,滿足市場需要和社會效益,為主旋律電影提供更廣泛的發行途徑。
  • 當中國傳統戲曲遇見裝置藝術會發生什麼?去看一場戲曲元素裝置藝術展
    中國戲曲與當代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2月18日,由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聯合主辦,浙江賽麗美術館承辦的「露華濃——戲曲元素藝術裝置成果展」在賽麗美術館開幕,展覽為期一周。本次主題展覽項目創新性地將「戲曲」、「藝術裝置」這些不同領域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裝置藝術相互碰撞與交融。主題展系列作品選取傳統戲曲視覺符號,作為裝置藝術的創作題材與表現載體,並增加其他綜合材料,重新排列組合作品的藝術符號關係,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拓展,用現代裝置藝術的創新手法賦予戲曲新內涵。
  • 創新無界開放發展 重要戰略合作發布引領全球電影市場
    無界」2020華人影業戰略發布會在北京中國電影導演中心隆重舉行。「堅信、勇敢、專業、開放」,CMC Inc.華人文化集團公司副總裁、東方夢工廠總裁、華人影業總裁應旭珺應總用幾個詞語有力傳達戰略理念,並向大眾介紹多位戰略合作夥伴,華人影業將與他們攜手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