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宅門》白景琦原型樂鏡宇 「不肖子」創辦宏濟堂

2021-01-07 北晚新視覺網

電視劇《大宅門》可謂一部老少皆知的巨作,「白景琦」作為主人公,他的精彩一生貫穿全劇。事實上,郭寶昌導演在設計這個人物時有著一個最為熟悉的原型,那就是他的養父——濟南宏濟堂的樂鏡宇。

作者:趙之羽

「白景琦」作為主人公,他的精彩一生貫穿全劇。事實上,郭寶昌導演在設計這個人物時有著一個最為熟悉的原型,那就是他的養父——濟南宏濟堂的樂鏡宇

不準碰「草字頭」

《大宅門》裡所說的京城白草廳白家老號,在現實中其實是同仁堂樂家老號。樂鏡宇是樂氏家族的第十二代傳人,也是當時樂家管事人樂樸齋的親侄子。

作為一個大戶人家的子弟,樂鏡宇小時候頗為頑劣,喜歡四處遊蕩,經常闖出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禍來。樂家是醫藥世家,出於職業習慣,平素每個人都是謹言慎行,家規很嚴,唯獨樂鏡宇是個異類,這讓一向古板的樂樸齋很是頭痛。

樂樸齋沒少管教這個侄兒,有時還動了家法責罰,可是樂鏡宇少年天性,沒幾天就把伯父的話忘到了腦後,該闖禍時還是照闖不誤。有人勸樂樸齋,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讓他乾脆少操點心,睜一眼閉一眼算了。樂樸齋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他認為做藥材生意的人,一旦在本行上闖出禍來,就有可能是塌天大禍。若是給達官顯貴配錯藥出了人命,恐怕整個樂家都要跟著受牽連。

樂樸齋思來想去終於做了一個決絕的決定。這一天,樂家舉行肅穆的祭祖大典,儀式結束後,眾人正要離開,樂樸齋忽然把侄兒樂鏡宇叫住,在祖宗靈位和家族老少的面前嚴厲地說:「從今往後不準你碰草字頭(指藥行生意),你不是這塊料,不能吃這碗飯!」

在全家族面前被宣布不能從事祖傳的行當,這對樂鏡宇來說是一個終身都難以忘記的羞辱。他雖然頑劣,但是卻非常要強,經此一番刺激,反而激發了他的逆反心理。從那以後,一心貪玩的樂鏡宇消失了,他經常守在坐堂先生和配藥夥計旁邊,聽著老先生給病人開方配藥,留心琢磨醫理藥理。因為同仁堂聘請的都是大有本事的大夫,所以幾年之間樂鏡宇的本領也是突飛猛進。

官藥局沉浮錄

樂樸齋雖然當眾訓斥了侄兒,但是本著親情,還是為他找了一條出路。他花重金為樂鏡宇捐了一個候補道臺,分發到濟南任職。1902年,年近而立的樂鏡宇來到濟南,來到異鄉不久,他便遇到了命中的貴人——山東巡撫楊士驤。

樂鏡宇與這位巡撫楊大人並非初識,兩個人在北京的時候就曾經有過交往。那時候楊士驤落魄得很,是個翰林院的窮翰林,可是卻能潔身自好,沒有沾染官場的不良習氣,他曾經自撰一聯來形容自己:「平生愛讀遊俠傳,到死不聞綺羅香。」同樣有些遊俠氣的樂鏡宇很是敬佩楊士驤,經常接濟他一些銀兩,平素飲酒時也不忘叫上他,兩個人就此成了朋友。

此番在濟南重逢,二人都是大喜過望。楊士驤接替袁世凱成了山東省的最高長官,正是有力量報答樂鏡宇的時候,於是便問他想要當個什麼官?肥缺到處都是,可以任由樂鏡宇挑選。誰都沒想到的是,樂鏡宇認真地想了一會兒,回答說:「濟南缺少一個官藥局,能不能由官方出資,由我來當負責運營。」

別人都覺得樂鏡宇失心瘋了,隨便當個管鹽務、徵糧或者軍備的道臺,又有巡撫撐腰,肯定是日進鬥金,他卻偏偏要和藥材打交道。只有楊士驤聽說過樂鏡宇當年的遭遇,也深深為他的志氣所折服,於是立刻撥出官款,很快就成立了官藥局,樂鏡宇順理成章當上了官藥局的總辦。

好景不長,就在樂鏡宇打算利用官藥局一試身手的時候,楊士驤因為擅自動用官款被人參了一本,很快地調離了山東。

新來的山東巡撫很快給了樂鏡宇一個下馬威,他擺出一副鐵面無私的面孔,要樂鏡宇立刻還清用來收購藥材的官款,而且官藥局要換人來辦。

樂鏡宇出於對藥材的精益求精,將大筆的官款都用來購買了最上等的貨色,一時難以周轉還錢。他此時等於是站在懸崖邊上,不僅苦心爭取來的事業可能毀於一旦,而且還可能因為欠了官府的錢而吃官司。

樂鏡宇可不是一個束手待斃的人,他心思靈動,而且在北京待了三十年,對於官場有著很深的認識。他將手頭剩餘的銀子都拿出來,買通了那位巡撫大人的小妾,讓她吹了枕頭風,使得巡撫大人同意私下見面聽他陳情。

樂鏡宇的口才此時發揮了作用,他對巡撫說,如果你要我現在還銀子,我肯定是還不上,只能選擇進監獄。這樣一來,官家的錢白白受了損失,萬一要是再有人利用這個題目參您一本,恐怕您也得出不了兜著走。

樂鏡宇給巡撫出了個主意:將官藥局乾脆賣給樂鏡宇,責令其分期償還銀兩,這樣等於是有了一個緩衝期,於公於私都有了交待。當然樂鏡宇在私下也許給了巡撫大人一筆豐厚的回報,就這樣,官藥局變成了樂鏡宇的產業,他為之起了一個很大氣的名字——「宏濟堂」。

宏濟堂負債開張

宏濟堂自打開張那天起,就欠著官府一大筆銀子。這筆巨債逼得樂鏡宇一定要找出一個生財之道來。最後他將主意打到了濟南河畔七十二家膠莊身上。膠莊,就是專門做阿膠的地方,前店後廠,自成一體,並不在藥鋪買賣。那時候人們將阿膠視為一種滋補品,而不是藥品,阿膠也只是單純用驢皮熬製,並無別的輔料。

樂鏡宇在濟南也待了一段時日,常聽人說起阿膠對人的好處。他想,能不能就把阿膠作為宏濟堂的主打藥品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宏濟堂的阿膠必須有與眾不同之處。樂鏡宇打算將人參、鹿茸這樣的大補藥添置到阿膠中,使阿膠的療效更加明顯。誰曾想事與願違,阿膠本就有一種驢皮的腥味,而加了藥材的阿膠更是氣味難聞,樂鏡宇反覆試了許多次,卻怎麼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在又一次失敗後,樂鏡宇那股子天不服地不怕的倔勁兒也被逼出來了。他賭氣般反覆熬製這鍋阿膠,沒想到到了第九天頭上,奇蹟發生了,阿膠因為火候的原因變得質地純正,色如琥珀,那股子難聞的味道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樂鏡宇這才恍然大悟,掌握了製作上乘阿膠的不二秘訣。

在這個心得的基礎上,樂鏡宇不斷改進熬製工藝,最後發明了「九提九炙法」,也就是「冬至剝毛,驚蟄起灶,銅鍋銀鏟,桑柴火燒,九提九炙,九晝取膏,工序九九,繁而不少,春分陰曝,立夏成膠。」用這個辦法製作出的最上等的阿膠被命名為「九天貢膠」。利用樂家在京城御藥房的關係,「九天貢膠」很快成為了皇親國戚、達官顯貴認可的上等藥品,一時間名聲蓋過了濟南七十二家膠莊,成為了宏濟堂的一棵搖錢樹。後來宏濟堂製作的阿膠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舉拿到了金獎,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得到世界獎項的中藥製品。

發達之後的樂鏡宇記得最多的反而是當年伯父對他的那場訓斥,他此時才明白了伯父那種為醫者不敢有絲毫馬虎大意的戒懼之心。樂鏡宇經營宏濟堂也秉承著樂家老號「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兢兢業業地做著生意。

宏濟堂有兩個出名的「五不要」。一是對藥材有「五不要」,分別是:不是上等貨色不要,有雜質不要,陳貨不要,非藥用部分不要、不是最佳產地不要。就拿最後一條來說,人參必須是東北地區的野山參;鹿茸要吉林的「黃毛關茸」;陳皮要廣東新會的,當歸要甘肅岷縣的,大黃要青海西寧的,蜂蜜要河北興隆的……這種在外人看來近乎苛刻的要求,對宏濟堂來說也意味著金錢方面的大量付出。如果樂鏡宇肯稍微放鬆一下要求,那麼就可以節省下大筆的資金,可是樂鏡宇對待藥材一向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幾十年如一日的誠信不欺為宏濟堂贏得了卓越的聲譽。

「六神丸」大戰「仁丹」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為了佔領中國的藥材市場,大量在中國的報紙和街頭巷尾投放「仁丹」廣告,將其吹得神乎其神,簡直能包治百病。中國的老百姓不知底細,很多都上了當,大筆大筆的錢就這麼流到了日本人的口袋裡。

樂鏡宇目睹這種情況,簡直是痛心疾首,為了保衛中藥地位,維護民族尊嚴,他不顧年老體衰,決定親自出馬研製一味藥來打敗「仁丹」。他秉燭達旦,不分晝夜地研究古代醫術和樂家先輩留下的各種秘方,經過反覆琢磨和試驗之後,終於研製出一種形如小粟的丸藥,治療爛喉丹痧,咽喉腫痛,喉風喉癰,無名腫毒其效如神,又因為主要使用牛黃、雄黃、珍珠粉、麝香、冰片、蟾酥這六種藥材,所以樂鏡宇將其取名為「六神丸」。

六神丸研製成功不久,當地一個大戶人家的閨中小姐突發喉病,水米不進,不過數日就奄奄一息了。家裡人給她用仁丹治療卻毫無功效,只得來找樂鏡宇求助。樂鏡宇親臨診斷後,將病人的嘴撬開,撒入少量的「六神丸」,每隔一個時辰就再次用藥,並輔以其它湯藥調治。三天之後,這個眼看就要死了的大姑娘居然痊癒如初,「六神丸」的奇特功效馬上就傳揚開了。

由於療效顯著,「六神丸」不但在中國內地成為了暢銷藥品,就連日本人也向國內走私運入大量的「六神丸」,使得「仁丹」在中國銷路不暢的同時,在日本國內也陷入了滯銷的尷尬境地。

當樂氏家族的主事人過世後,同仁堂的經營出現了混亂。經過幾個房頭的共議,決定各人在外面可以直立門戶,但是除了長子長孫那一房外,不可以用同仁堂的名字,只能用「樂家老號」的字樣。就這樣濟南宏濟堂也更名為樂家老號宏濟堂。

到了後來,濟南宏濟堂發展到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餘堂齊名的「中華藥行三大堂」。樂鏡宇——這個當年被家族禁止做藥材生意的不肖子弟,最終堂堂正正回到了北京樂家,被家族重新接納,一人兼管起了北京和濟南的兩處生意。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大宅門》白景琦的原型樂鏡宇,真實經歷竟比電視劇更加精彩!
    在以北京老字號同仁堂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中,著名演員陳寶國扮演的七爺白景琦個性鮮明,而白景琦的人物原型——同仁堂少東家樂鏡宇的傳奇則一點也不輸他。電視劇中的白景琦在濟南創立的黑七堂,正是樂鏡宇當年在濟南創立的宏濟堂。
  • 同仁堂傳人樂鏡宇濟南創立宏濟堂
    日前,電視劇《大宅門1912》的熱播,讓白景琦「白七爺」這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再一次走進觀眾的視野。世人多知道白景琦,卻很少知道他的原型人物樂鏡宇;世人多了解「瀧膠莊」,卻很少了解樂鏡宇在濟南創辦了宏濟堂。  每一個品牌的成功都源於一位傳奇人物,而每一位傳奇人物都有一段創業故事被眾人傳說。對於如今濟南工商河旁邊的宏濟堂而言,樂鏡宇就是這一成功品牌背後的傳奇人物。這位北京同仁堂的少東家、樂家第12代傳人當年創辦宏濟堂的一段傳奇的創業故事,正是在濟南開始的。
  • 《大宅門》白七爺的原型同仁堂樂鏡宇還有後代嗎
    大偵探歷史摩斯:《大宅門》人物原型系列文章。更多解密請查閱大偵探歷史摩斯的往期文章。《大宅門》百草廳白景琦白七爺的人物原型是晚清同仁堂樂家老鋪的樂鏡宇,樂鏡宇是《大宅門》編劇和導演郭寶昌的養父,所以劇中人物事跡的真實性還是經得起推敲的。
  • 《大宅門》樂鏡宇跟他是白七爺原型,七爺的排行是這麼來的
    白七爺《大宅門》編劇導演郭寶昌說過,白七爺的原型是他的養父樂鏡宇,其實看了樂家的一些人物介紹只想對郭寶昌說一句話:好事都是您家的了。白七爺的與樂鏡宇唯一重疊的故事就是樂鏡宇當年確實到濟南開了宏濟堂,也就是大宅門電視劇裡的黑七瀧膠莊,樂鏡宇到濟南是因為在家裡不受待見,家裡給他花錢在濟南捐了個官,宏濟堂巔峰時的營業額是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樂鏡宇常住濟南管理阿膠生意直到解放後才回到北京。那濟南之外白七爺身上其他的故事原型又是誰呢?
  • 《大宅門》七爺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第十二代傳人樂達聰
    郭寶昌拍攝的電視劇《大宅門》是根據真實家族故事創作而成,而郭寶昌本身也是這個家族的一員,劇中白景琦和香秀的養子李天意的原型就是郭寶昌。《大宅門》裡面很多人物並非現實中的一個人物,而是集多個現實人物的事跡加工創作而成。
  • 人文• 老照片|「白景琦」原型樂鏡宇102年前的全家福
    文|韋欽國前段時間查閱史料時,偶然間發現了一張宏濟堂創始人樂鏡宇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拍攝的全家福,殊為難得。照片上有六人,分前後兩排。前排由左至右分別是樂鏡宇、樂鏡宇的大兒子樂鐵庵、樂鏡宇夫人陳氏、樂鏡宇的二兒子樂紹虞,後排左側有一年輕婦女懷抱一嬰兒站立,嬰兒系樂鏡宇之女樂瑛。年輕婦女可能是樂瑛的奶媽或樂家親戚,待考。樂鏡宇及夫人坐在有靠背但無扶手的椅子上,其餘人站立,表明了他們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尊卑有序的倫理觀念。陳氏為福建福州人,系晚清維新派政治家陳寶箴的後人,家族從事商業,與樂家算得上是門當戶對。
  • 揭秘電視劇《大宅門》幕後你不一定知道的故事
    《大宅門》這部電視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中的百草廳實際上就是清朝末年的同仁堂。影片導演郭寶昌在這大宅門中生活了26年,影片中發生的很多故事,也都是根據他的記憶真實改編的。
  • 《大宅門》:萬千氣象,尋常百姓|百家故事
    所以,將《大宅門》中的大女主簡單歸納為對男權體系的顛覆,我是不能夠同意的。《大宅門》中的女權,非常複雜,也非常接近現實,因此,也更為可嘆可惜。白景琦之奇開局第一集,日後叱吒風雲的活土匪白景琦出生,這是個不會哭的怪嬰,白家老號的第十代傳人。一個《百年孤獨》式的開頭,極寫意的隱喻。
  • 《大宅門》續集不如第一部好看,原因就在於白景琦成了「主角」!
    《大宅門》第二部的確不如第一部好看,至於原因,我覺得以白家的故事和戲劇衝突,壓根兒就不該有《大宅門》第二部,第一部收尾收得很好,再有第二部就是畫蛇添足了。當年看《大宅門》的時候,感覺這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好劇,幾乎沒有槽點,更沒有多餘的地方。
  • 《大宅門》:白景琦身邊三個「豪橫」的女人,結局卻天壤之別
    《大宅門》是中央電視臺影視部,無錫中視股份公司聯合出品的家族劇,由郭寶昌執導,斯琴高娃、陳寶國、劉佩琦、蔣雯麗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中國百年老字號「百草廳」藥鋪的興衰史,以及醫藥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2001年首播,至今20年,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百看不厭。
  • 大宅門:壓死楊九紅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佳莉不認她,而是白景琦
    《大宅門》中,每次到楊九紅出現的場景都有專屬的的音樂響起,婉轉的音樂訴說出一個愛得深沉的女人心中的哀怨與等待。可惜只有這段音樂陪楊九紅走到了最後,楊九紅何時去世,大宅門中都沒有人知道。雖然小編之前寫過幾篇文章,也說過楊九紅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宏濟堂智慧藥房和中藥飲片廠落成,與「網際網路+醫療」新模式相契合
    典禮類主要有祭孔典禮、祭拜宏濟堂創始人樂鏡宇儀式、玉泉井取水儀式、玉泉閣取火儀式、九龍九鼎注水熬膠儀式、《心有天知》開機儀式等。項目落成類主要包括宏濟堂智慧藥房、宏濟堂中藥飲片廠建成投產儀式,力諾光伏1GW高效組件項目投產啟動儀式。
  • 《大宅門》白景琦:娶錯老婆毀三代,都是近親惹的禍
    莫名就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大宅門》。 大宅門在白景琦手中經營的是很興旺的, 白景琦本人,文武雙全,英雄了一輩子,撐起偌大一個家業。
  • 《大宅門》金二:人醜心更惡毒,謀害妻兒,白景琦竟是幫兇
    昨天小編寫了《大宅門》第二部中的一個可憐小配角——申小青(郭進堯飾),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申小青到底是何許人也。申小青出身貧寒人家,被白家買來給金二(李明飾)當了媳婦,後來她搭上了油鹽店的小徒弟於覺生,兩人郎有情妾有意乾柴烈火一年多,小青生下了一對雙胞胎,最終金二在飯菜中下藥,小青和金二雙雙中毒身亡,金二咽氣之前,還害死了其中一個嬰兒。
  • 大宅門:白玉婷臨終前,白景琦痛心地說出一句話,安心合上了眼
    2020-12-23 12:03:34 來源: 龍騰蠍舞 舉報   在大宅門這部劇裡面
  • 《大宅門》香秀和李天意母子結局,一個含恨而終,一個終身追悔!
    《大宅門》第二部的時候,那個精明潑辣狡黠刁蠻的香秀,已經換了演員江珊來飾演了,相對於謝蘭飾演的第一部裡面的年輕香秀來說,江珊飾演的中年香秀變得更加的沉穩大方雍容端莊了,這也更符合香秀作為一個大宅門裡當家主母的氣度和風範了,香秀當了太太后,在宅門裡大小事都是與白景琦有商有量共同進退,對於白景琦與前幾個妻妾的孩子,也是關心愛護充滿了慈愛
  • 《大宅門》金二騙婚事件,誰的責任最大?
    《大宅門》第二部裡,發生了一件喪盡天良的事。那就是金二騙婚事件。長的像個鬼的金二在白景琦的幫助下騙取了申小青這個俊媳婦。可憐的申小青最後被嫉妒的金二毒死了,她的雙胞胎孩子也被掐死一個。雖然金二也死了,但其行為用白景琦的話說仍然是:喪盡天良。
  • 《大宅門》白佔元原型:當過副市長,為國家捐飛機,後被活活打死
    大宅門中的白家漢子,都是有血有肉的真男人。與白景琦一樣,白佔元也是個敢作敢當的真漢子,思想先進、熱愛祖國。劇中白佔元青年時就放棄了家中養尊處優的生活,投入到抗日戰爭的行列。北平解放後,白佔元已經成了領導幹部。
  • 令狐異聞錄:不肖子
    語出《莊子》「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孟子.萬章》中也有「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事林廣記》「世有不肖子,凡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貨其莊田廬舍而食之;第二變為蠹蟲,貨其家藏古籍而食之;第三變為大蟲,貨其奴婢而食之。
  • 大宅門:命運最好的女人,不是姑奶奶白玉芬,而是白玉婷
    《大宅門》講述的是醫藥世家白家的興衰發展史,白家老號在二奶奶和白七爺白景琦的帶領下,走向了巔峰。但是白家的興旺只在兩代人之間,儘管白七爺力挽狂瀾,白家老號在他之後還是因後繼無人而走上了下坡路。除了白景琦和二奶奶,白家還有一個很勵志的傳奇人物,那就是白大爺的女兒白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