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金疙瘩」敲開致富門菱角鄉大力發展特色魔芋產業

2020-12-24 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本報訊「一顆魔芋十斤糧,十畝魔芋一棟房」。這是霑益區菱角鄉魔芋種植戶之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魔芋已成為當地的一項綠色、朝陽、脫貧產業。

隨著疫情防控風險等級降低,各地與時間賽跑,搶抓時節抓好春耕備耕,打好春耕生產保衛戰,千方百計減小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全力促豐產保增收。此時是魔芋種植的黃金時機,為確保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兩不誤兩促進,菱角鄉科學布局農業產業結構,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長短結合,把魔芋作為特色脫貧產業來抓,農技人員劃片包幹,深入田間地頭做好春季農業生產技術指導。

「要精選優良種子,一定要種肥隔離,種芋擺放傾斜45度,大小魔芋分級種植;施肥主要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一畝地需要農家肥1噸左右,化肥以高鉀複合肥為主,一畝40公斤;把魔芋種子種下去後,需要蓋松毛或玉米稈、稻草,為魔芋保水、保溼,還能起到增肥和防止雜草的作用,還要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菱角鄉農技人員在魔芋種植基地,分別從種芋選擇、整地、種植、病蟲害防控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示範操作。

在菱角鄉田間地頭,農戶們忙著整地理墒、開溝、起壟、施肥、播種……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常年外出務工的村民沒有出門,在家搞好魔芋產業,按照技術指導,進行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種植,種好這個『金疙瘩』,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菱角鄉種植大戶杜紹德幹勁十足地說,「我種魔芋十二年了,自2008年就開始種植,前幾年價格不高,種植規模也小,近年來價格一直在漲,今年租了470畝種植魔芋,一畝魔芋產值2萬元左右,目前市場供不應求,種得出來就銷得出去,一畝除去8000元成本,收入也很可觀,比種植其他作物划算多了!」

隨著人們保健養生意識的增強以及科學技術發展,魔芋在飲食、醫療和建築等方面的需要日漸凸顯,國內外市場需求也一再攀升,鮮芋原料供不應求。

今年,霑益區菱角鄉種植魔芋6400畝,按照畝產量3.5噸,均價6.5元每公斤,畝產值2.275萬元,預計將實現產值14560萬元,魔芋產業已成為霑益區菱角鄉群眾脫貧增收的富民產業。

趙定芝鄧成飛

相關焦點

  • 產業添新章!羅平縣魔芋產業促農致富有「魔力」……
    看著地裡的魔芋裝滿一筐又一筐,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田間地野不時傳來陣陣歡笑。中和村委會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大多是雨霧日多、溼度較高的傾斜背風地,以土壤疏鬆的山地棕壤為主,適宜於魔芋生長。近年來,中和村委會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魔芋種植業,助農增收。
  • 平貝母成了致富金疙瘩
    「這小平貝,可是俺的金疙瘩,俺家脫貧致富全靠它。」向記者說起脫貧法寶,黑龍江省鐵力市鐵力鎮滿江紅村脫貧農民、70多歲的白秀雲臉上有著抑制不住的喜悅,她所說的平貝就是北藥——平貝母。
  • 小魔芋有大魔力 懷化會同魔芋出山記
    2020年2月14日,湖南博嘉魔力總經理鍾果林通過視頻,對魔芋種植戶進行點對點的培訓指導。直到2000年前後,大家這才意識到,魔芋雖長相如土豆,營養價值卻十分豐富,是個「金疙瘩」。守著「金疙瘩」卻過著窮日子,當地群眾開始想著改變,在廣州創業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的鐘果林受「全民創業」熱潮的感召也返鄉創業,「要說我的家鄉有什麼讓我魂牽夢縈的東西,那必然是會同魔芋。」在創業前,鍾果林發現,魔芋的用途十分廣泛,市場前景廣闊。
  • 宜君縣迷家河村:小小食用菌敲開致富門
    走進迷家河迷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處處都能感受到香菇產業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耳聞目睹的景象無不令人振奮。已建好的香菇大棚內,整齊劃一的架子上分層「躺」著一個個長約半米的香菇菌棒。工作人員將菌棒進行翻轉、注水,動作嫻熟,各環節有條不紊,整個香菇種植區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會寧縣頭寨子鎮:種好產業「致富樹」 結下脫貧「致富果」
    地處隴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平均海拔1980米的會寧縣頭寨子鎮通過產業扶貧,漸漸形成了沙地西瓜、特色水果、無公害蔬菜等一批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特色農業產業,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趟出了一條路。
  • 隆堯:麻山藥變成致富「金疙瘩」
    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魏村麻山藥喜獲豐收 「沒想到俺這沙土地裡還能刨出『金疙瘩』!」回憶起以前的收入狀況,李杏軍感慨道,自從政府引進產值高、收益好、風險小、適宜沙壤地種植的麻山藥後,老百姓的腰包也開始一天天鼓了起來。 「由於麻山藥初期種植對技術要求較高,所以最初很多群眾對發展種植麻山藥都『望而卻步』。」在談到最初引導群眾發展麻山藥種植時,魏家莊鎮政府特色種植負責人武利鋒說。
  • 羅平:歹墨村走出白芨產業致富好路子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好路子。近日,沿著彎曲的公路,一路驅車來到歹墨村白芨種植示範基地,一群村民正在林下進行白芨移栽,翻土、擺苗、蓋土……大家來來往往,各司其職,呈現出一派忙碌勞作的景象。 歹墨村,位於羅平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海拔在1800米左右,屬於山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和林地林蔭率都特別適宜白芨生長。
  • 【慶豐收 迎小康】種下致富樹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
    種下致富樹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系列報導之果業篇  九月的贛南,秋高氣爽,陽光和煦,處處湧動著迷人的綠,散發出醉人的香。放眼贛南大地,果樹競綠,臍橙泛金,好一幅豐收美景圖。  通過發展臍橙產業,贛南人民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好途徑,臍橙成為贛州名副其實的農業「當家樹」、農村「致富樹」和農民「搖錢樹」。2019年,全市柑橘種植面積214萬畝、產量154萬噸,其中臍橙種植面積163萬畝、產量125萬噸。  「如果行情穩定,今年靠臍橙就能增收四五萬元。」
  • 威寧:魔芋加工忙 產業添新章
    >近年來,威寧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魔芋產業,引導企業在當地建起了魔芋加工廠,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如今產業有了、銷路暢了,村民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了,芋農「種得了、銷得出、見效益」,有力助推群眾致富奔小康。連日來,威寧鼎誠魔芋科技有限公司麻乍鎮巖格村魔芋加工廠內一派繁忙,魔芋種植農戶正在這裡銷售魔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2020-07-1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綠色鋪就發展路——來鳳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
    今日《湖北日報》大篇幅報導來鳳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原文如下圖片│中國來鳳旅遊網恩施州政協副主席、來鳳縣委書記邢祖訓表示,該縣去年整縣脫貧摘帽後,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強基礎、抓重點、補短板,堅持「以產促建、以點帶面、以鄉引人」的發展思路,統籌謀劃農村「五位一體」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產業,讓綠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銀山轉化,成為來鳳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爭當武陵山鄉村振興領跑者。
  • 巖板:致富貧困村的帶頭人 守護邊境村的退伍兵
    致富路上的開拓者「我作為一名村書記,如果不能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我對不起自己的職務。」2016年任村黨總支書記以來,如何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成了巖板最關心的大事,千方百計為群眾尋找增收致富的路子也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 【網絡媒體"走轉改"】文化旅遊敲開致富門 西索藏寨煥發新生機
    但這個世外桃源卻不是與世隔絕,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西索村這個藏族村落打開了致富的大門。  西索村與卓克基土司官寨隔河相望,阿來《塵埃落定》的故事背景就出自這裡。2013年馬爾康縣啟動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工作。
  • 寧洱縣:特色產業拓寬群眾致富之路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緊緊圍繞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這一主線,積極探索實施多元發展、立體推進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實現了「四個一」產業精準到戶,拓寬農民持續增收致富路徑,提高脫貧發展質量,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用「多元化發展」方式確立產業扶貧方向。
  • 紅吉村的山藥蛋變成「金疙瘩」
    站在馬鈴薯種植的地頭,期待今年好光景的賽罕區榆林鎮紅吉討號村黨支部書記郭拴枝喜上眉梢。當問起今年馬鈴薯的預計效益,郭拴枝的「小算盤」立馬噼裡啪啦地打了起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不起眼的山藥蛋,竟是紅吉討號村實實在在的「金疙瘩」!春光大好,在賽罕區榆林鎮紅吉討號村馬鈴薯種植基地連片成壟的農田上,現代化馬鈴薯播種機器正在壟間來回穿梭,經過深翻的棕褐色土地甦醒過來。
  • 岑鞏天星:大力發展太子參種植 拓寬群眾致富路
    近日,在岑鞏縣天星鄉山崗村大路臺茶園基地旁100餘畝太子參種植基地裡,60餘名村民在忙碌著,他們有說有笑,起溝作箱、擺放種子,現場好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現在是農閒時節,家裡面暫時也沒有什麼事情做,聽說這裡要人用工,我就來這裡種太子參。一天能掙80元錢,當天就能結算,這幾天下來我就掙了500多。」村民楊永炳一邊擺著太子參一邊高興地說道。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獨山桑麻村:魔芋種植忙 產業添新章
    時下,正是播種的好時節,走進獨山縣影山鎮桑麻村上苗泥組魔芋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地裡勞作著,選種、鬆土、播種、覆土……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手上忙活不停,臉上笑容飛揚。桑麻村土地資源肥沃、氣候環境優越,具有發展種植業的良好條件,今年,該村根據自身資源優勢,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契機,積極引進貴州眾林源農林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實行「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開展魔芋產業試點種植。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西安經開區產業幫扶敲開致富之門
    產業幫扶是壯大集體經濟、提升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經開區始終將產業扶貧作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主攻方向,壯大優勢產業,做強特色產業,擴大特色產業扶貧覆蓋面,為貧困戶脫貧增收提供有力支撐。藍田縣三官廟鎮面嶺村村民張答勇:「這個肉兔養殖場是經開區給村裡帶來的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 一顆蓮子的致富遨遊——秀山裡仁鎮太空蓮產業發展速寫
    2年時間內,李高村以一顆蓮子為致富夢想,發展上千畝「太空蓮」,探索出一條以蓮興村、以蓮美村的鄉村振興之路。曾經的溝壑小寨正在盈盈水田間勃發出新的希望。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溝壑小寨如何尋找致富路?李高村水田海拔400米左右,兩岸青山夾圍,避風向陽,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適合蓮藕種植。2018年,李高村充分利用海拔、氣候和水田優勢,大力發展太空蓮特色產業。
  • 高原特色產業 | 產值達8.4億元!永善這項致富產業已獲得產地認證
    高原特色產業 | 產值達8.4億元!近年來,永善縣大力發展花椒產業,鼓起了群眾致富的「錢袋子」。永善青花椒已獲得產地認證和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目前,全縣有花椒總面積34萬畝,掛果面積25萬畝,產值已達8.4億元。規劃引領「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