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阿里巴巴動物園」正式引入新物種——犀牛智造。這個號稱戰略級保密項目,標誌著阿里巴巴「五新戰略」中「新製造」正式落地。
當天,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浙江杭州正式投產,這家樣板智能生產企業,到底生產什麼,智能在哪兒,有何奧秘和神器,又會對產業、工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荔枝特報記者第一時間進入廠區,進行了深度探訪。
犀牛居然會「繡花」
我們怎麼也沒想到,阿里巴巴投身智能製造行業,吃的第一個「螃蟹」,居然是生產服裝?
汽車、電子電器的智能生產車間,往往滿目都是機械臂、機器人。相比之下,犀牛智造工廠,乍看之下和傳統的製衣生產車間比較相似,最大的特點,是依然有很多工人。
但是AGV(無人工業物料車)來來往往;自動吊掛「拎」著衣服來回穿梭;目之所見的機器都帶有智能顯示屏;每個工位上吊掛著平板電腦……一切又在提醒我們,這些車間絕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
藍色的AGV無人供料小車
阿里提供的數據清晰明了:通過三年的運行,「犀牛智造」在需求端,打通淘寶天貓,為品牌商提供精準銷售預測,首次讓按需生產可規模化實施;在供給端,通過柔性製造系統,犀牛工廠可實現100件小單起訂,7天交貨。
相較其他工廠,犀牛能夠縮短75%的交貨時間、降低30%的庫存,甚至減少50%的用水量。 高度數位化的犀牛工廠,能夠承接更多個性化、小規模的訂單,但同時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
高頻上新、滾動補貨,定製服裝批量化生產,用雲計算大數據打通供需兩側,以銷定產,這顯然是針對新消費時代和當下的市場環境,摸索出的製衣產業升級新方向。
是智能工廠 也是共享工廠
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工廠可以進行3D快速仿真測試,為服裝品牌企業提供報價基礎、為供應鏈提供採購依據、為生產提供工藝指導,甚至能進行市場預測。
可以說,這頭「犀牛」對市場走向可以「犀然燭照」,心中有數。
「新製造聽起來高大上,對商家來說就是一家聰明的共享工廠,我們接小單、急單。所以90%的客戶都是中小商家,尤其是淘寶天貓上的新品牌。」犀牛智造平臺CEO伍學剛告訴荔枝特報記者,他們的目標不是顛覆傳統產業,而是找到新方向,比如讓中小服裝企業從繁重生產中解脫出來,讓創業者專注自身優勢和業務創新,讓他們有底氣挑戰更大的市場。
傳統製衣產業偏愛大單,因為人員和設備不需要太多調整,有利於發揮傳統生產的優勢。犀牛工廠則可以不分大小「照單全收」,特別是100~200件的小量訂單,都可以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浙江某原創品牌負責人Roy嘗試與犀牛合作,發現「衣服工藝不錯,後道也處理得很好,線頭很乾淨,走線很平直」,很適合快速出新或是少量試水的新創服裝品牌。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頭「犀牛」似乎天生就和中小型服裝品牌「心有靈犀」。
撞衫?難了!
當智能製造進入了服裝行業,消費者們撞衫的機率恐怕會越來越小。
在車間臨時擺出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五花八門各種花色、各種印花服裝樣品,其中不乏網紅款。
有了數字導航等方式,印花變得很簡單,在智能屏幕上點幾下,就可以為不同款式的衣服,印出不同圖案。
在車間裡,還可以看到T恤衫和衛衣在同時生產——這就是柔性化新製造的風格,款式很應季、即賣即生產。
這甚至能改變服裝銷售方式——不用擔心剛進入9月就買不到好看的T恤了,畢竟華東地區到深秋,至少還有一個半月呢。
據了解,在試點運營2年多時間裡,「犀牛工廠」已累計為200位淘寶天貓商家、主播、時尚達人等提供定製化生產,從下單到消費者穿身上,就7天,趕得上季節,抓住時尚潮流。
這會是未來商家的基礎設施嗎
既然選擇智能製造,為什麼阿里巴巴的第一個試水項目會是「做衣服」?
阿里巴巴犀牛智造CTO兼 COO高翔,實話實說:「我們曾經糾結過蠻久。」
製造業很寬泛,領域多,差異大。但是阿里最熟悉新零售的情況,清楚地了解當下網紅經濟、直播經濟,帶來的供給側需求變化——測款、翻單、直播、催單,這樣的節奏已經讓傳統製衣行業難以招架。個性化、小眾化讓原有的生產模式跟不上趟。
「另一方面,這個行業規模在3萬億元以上,阿里巴巴平臺上就有7000億左右的流量。」高翔說,既有數位化的優勢,又了解行業痛點,選擇把服裝作為智能製造的切入點,算是近水樓臺。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對犀牛智造的評價是,這是數字經濟和時尚經濟的跨界融合。高庫存,浪費多,本就是這個傳統行業的傳統難題。
阿里還給這頭「犀牛」定製了名片
我們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專家估計,犀牛工廠的智能柔性製衣車間,或許會成為今後中小型商家的「新型基礎設施」。
不過,大型製衣企業也能從這種融合中收益嗎?犀牛智造會用什麼方式繼續為行業賦能,甚至向其它的行業拓展?我們還有哪些習以為常的傳統行業,會在智能化浪潮中出現驚喜的轉變?
這頭「犀牛」才剛剛起步,還要繼續關注,也值得期待。
(本文系荔枝新聞專稿,拒絕一切刪改)
來源:荔枝新聞
編輯: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