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皇帝替身,一人救皇帝建立王朝,一人卻害皇帝江山易主

2020-12-19 騰訊網

導讀:皇帝替身是個新鮮名詞啊,以前很少提到過。但是,歷史上還真有一些人的行為和替身非常相似,我們幾乎可以將其稱之為替身。之前,我們說了不少古代皇家的故事。那麼,古代皇家替身界又有哪些故事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方面的故事。

先說說朱元璋的替身。說起這位絕對是朱元璋最應該感激的人。如果沒有他的話,恐怕可能就沒有朱家的三百多年大明王朝了。朱元璋是個傳奇人物啊,從一個窮草根被迫當了和尚,然後歷經磨難,九死一生,終於成為天下之主。

他深知江山得之不易,為了永固社稷,睚眥必報,雞蛋裡面挑骨頭,找機會把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都給弄死了。從這方面看,朱元璋實在不是個重情誼的人。

可是有一回,朱元璋出巡,經過南京城東的一座橋時,突然被一個哭嚎的老婦給攔住了。這老婦哭著要見皇帝,於是朱元璋就讓她上前講話。這老婦見到朱元璋,不僅不下跪,反而是怒目圓睜:「呸,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你還記得我兒韓城嗎?」

按朱元璋的脾氣,別人對自個這樣,早就扒了幾層皮了。可當他聽到韓城二字,竟然是若有所思,面露悲傷之色。原來,朱元璋在稱帝前,曾率軍佔據應天(南京),與另一支起義軍陳友諒是你生死相爭。

1363年,陳友諒舉兵六十萬強攻戰略要地洪都,也就是現在的南昌。朱元璋也率水師二十萬,緊急馳援,進軍鄱陽湖。於是雙方就展開了一場中世紀,世界史上規模最大的水戰。

開戰之初,朱元璋船小處於下風,被陳友諒高大威猛的船艦層層包圍。眼看著身邊的部將一個個戰死,朱元璋是回天無術了,就被迫提出議和。沒想到,陳友諒言說,「你朱元璋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不過你若是肯自盡,我就願意放你的將士們一條生路,否則你們全部被誅滅。」

為了讓革命事業繼續下去,朱元璋想來想去,悲痛的寫下了遺書。哀嘆道:「孤舟被圍,勢不能動,雖有神鬼,亦何能為?」便準備自刎。

那就在這時,旁邊的一位將領韓城力諫曰:「主公不要啊,自咱起義歷經艱辛,眼看著元朝大廈將傾,百姓就要迎來好日子。可您這一死,必將群龍無首,功虧一簣。古人云「殺身成仁」,末將不才,與主公狀貌相似,願替主公赴死,九泉之下也對得起楊淮父老。」

隨即,韓城換上朱元璋的衣服,毅然而然的跳江自殺。那敵軍看到這一幕,趕緊下水打撈屍體,然後好回去邀功啊。慌亂當中,朱元璋趁機逃出重圍。之後,朱元璋重整隊伍終於打敗了陳友諒的軍隊。鄱陽湖之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也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可是這朱元璋似乎有些太健忘了,他登上帝位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似乎把為他壯烈犧牲的韓城,徹底忘了個一乾二淨,沒有給任何的封賞。而韓城的老母親孤苦無依,又經歷喪子之痛。所以,對朱元璋非常不滿,這次她就是想給自個的兒子討個說法。

那面對老人家的怒斥,無地自容的朱元璋,羞愧難當是屈膝彎腰,向老人家賠禮道歉。然後將韓母接近皇宮,盛情款待。之後又追封韓城為高陽侯,封其妻為誥命夫人;其子韓擒虎招為駙馬,使韓母老有所養。而韓城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被記載下來的皇帝替身。

說完了朱元璋,再來說說幾百年後的崇禎朝。當時也出了一個替身,這個替身的所受的規格堪稱歷史第一人。可是跟韓城比真的那就是個渣,直接把崇禎給坑苦了,怎麼回事呢?

話說在崇禎年間,因為各種矛盾,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闖王李自成聚集各方義軍揮師東進,直逼北京城。那是闖王的軍隊太厲害嗎?其實也不盡然。因為明朝的官員們都特別沒骨頭,見到闖王來了,便望風歸降。李自成一路極其順利,北京城近在眼前。

而這邊的大明朝廷聞之震動,人人驚懼。崇禎本來想著遷都的,往南京跑,結果被當時的大臣們給擋住了,說「君王死社稷,您不能慫」。崇禎無奈,只得作罷。

可是,闖軍兵臨城下,必須要跟他們一決死戰,決不能拱手讓出。要不然,這朱元璋在九泉之下還不揍死自己。情急之下,崇禎東湊西湊,拼湊了一支部隊。崇禎本想著要御駕親徵,可是這樣的部隊那都是湊合出來的,雜七雜八的不是正規軍。

這樣的部隊上戰場,崇禎可沒把握。可是朝中死的死,降的降,殺的殺,已經沒有會領兵打仗的將領了。崇禎壓根就不懂軍事,他是一萬個不想上戰場,可是國難當頭,君王得做出表率,提振士氣啊。

於是,一番冥思苦想,突然,靈光一閃,「找人代替我御駕親徵不就得了」。於是崇禎趕緊下旨,看看誰願意承擔此國家社稷危亡時刻的重任。

當時朝中只剩下一些之乎者也的內閣大學士了。估計也沒什麼氣節,根本就沒有什麼忠義之士了。那一日,崇禎和內閣大臣在議事時,他突然放聲大哭,把國家的目前的困境大家報告一遍,話鋒一轉,「各位愛卿都是忠君愛國的國之棟梁。你們難道沒有人想替朕分憂嗎?」

大臣們一下子就猜到主子的心思了,紛紛上書說願意主動的替皇帝親徵。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不想去送死,只做做表面文章罷了。百官的請戰摺子一封封的送上來,當看到大學士李健太的請願奏摺的時候。崇禎拍板,「就你了!」

這可把李健太嚇了個半死。鬧了半天,崇禎挖坑就等著他跳了。原來,李健太家是山西有名的大富豪,打仗需要錢嘛,崇禎當時沒錢了。所以崇禎尋思來尋思去,還就得李建太。

這下可好,這可是你李建太自己主動請求,朕可沒強迫你啊,你就替朕御駕親徵吧,糧餉你來解決。這可真是一箭雙鵰,這李建太是有苦難言,只得領兵。

話說當時,他出徵儀式搞的是熱熱鬧鬧,規格非常高。崇禎親自勸勉,執金杯為其敬酒,還賜尚方寶劍,「如有違令不從者殺無赦」。也就是說,崇禎當時把能給的榮譽特權通通給他了。

這個李建泰太呢,深蒙聖恩,也確實給力,等李自成大軍真的來犯時。他下令,「所有忠君愛國的將士們........給我速速投降」。他竟然是兩腿一軟,率軍歸降了。這就直接導致後來崇禎崩潰,煤山自縊。

之後,這個皇帝的替身李建太更是刷新了人們的三觀。投降李自成以後,清兵入關了。李自成在與清兵戰鬥中被打敗,李建太調轉槍口又背叛了李自成,開始圍剿李自成。

最終的闖王兵敗被殺,清軍也覺得這小子實在是太反覆無常了,就將其罷免。李建太氣不過,又開始反叛清兵,最終被清兵圍剿身亡,給口碑極佳的替身屆留下了恥辱的一頁。

相關焦點

  • 言情小說中的皇帝獨寵不是夢,中國古代真有皇帝只娶一人!
    比如:《獨步天下》、《江山為聘》、《跨過千年來愛你》等等小說。包括之前紅遍大江南北的晴川若曦之流,也是滿滿的瑪麗蘇女主光環。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實行的那叫三妻四妾制度,這就讓那些古代男子擁有了左擁右抱的特權,而女子卻要從一而終,這在現代看來實在有些不公平,便有一群人幻想著有富有現代平等思想的女主在古代收割美男,讓後宮佳麗三千的帝王化為忠犬。
  • 這個皇帝臨死前做了一件殘忍的事,自此,保住了200年的王朝江山
    之前有自己的經歷作比較,還有開國之初的呂后,這些事情造成了外戚幹政,政局混亂,江山差點易主。為了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只有一個辦法,處死太子的母親。 只有這樣,才不會有人趁著太子年幼不懂事,幹預國家政事。 因此,他下令處死了鉤戈夫人,其實,在他心中,並不是不愛這個女人。
  • 大明王朝的16個奇葩皇帝,最恪盡職守的居然是崇禎皇帝
    然而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小名重八,又叫朱八八,一道小學生都會算的數學題,2*8=16,明朝居然真的只歷十六個皇帝便滅亡,深深的向朱元璋鞠一躬,千古神算第一人。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蟋蟀——朱瞻基 永樂九年,朱瞻基被他爺爺朱棣立為皇太孫,數次隨朱棣徵討蒙古,而在後來親政時期,其實也頗具朱棣的風採。這位皇帝被譽為「太平天子,促織皇帝」,而促織便是鬥蟋蟀。不惜微服出行於市井,跟草民鬥蟋蟀。不過身為促織界的戰神,他還真的沒輸過。
  • 高宗皇帝:大多處於王朝中衰的起點
    我在前兩篇文章中講過太宗皇帝和世宗皇帝的那些事兒,今天就來說說高宗皇帝的那些事兒。高宗也是皇帝的廟號之一,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然而比較有意思的是歷史上凡是廟號為高宗的皇帝大多處於王朝中衰的起點。
  • 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誰的年號最霸氣?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把蒙古人逐出中原,光復漢人江山,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卓越,使國家富強,當之無愧的一位偉大的皇帝,明太祖還有一項政策對後世的影響很深,包括對後面的大清王朝,就是「一世一元制」,所謂一世一元制,就是一位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因此明清兩朝的皇帝我們多用年號稱呼,既然一生只用一個年號,那麼皇帝們當然會起一個很有寓意的年號,現在小編以自己的觀點,解讀大明王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寓意
  •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建國後都屠殺功臣,可是這三個皇帝卻沒有
    歷史上很多皇帝登上皇位後,為了自己的江山能夠穩固,後人能保住江山,都會找藉口除去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他們都會覺得,應該想辦法避免被謀朝篡位的可能,特別是自己不在了以後,那些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權力又大,有的手中還握有兵權。如果這些人謀反的話,自家的天下就會不保。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在大清統治的歷史當中有12位皇帝,如果將這些皇帝進行一個排名,不知道你會如何對比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手大清12帝的排名,排名第一的肯定是皇太極,因為他開創了大清王朝,而且還對原來的女真部落進行了大力的改革,為日後大清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明朝「錦衣衛」的真相,其實是皇帝負面性格的產物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是一個非常值得耐人尋味的朝代。在這個朝代裡,出現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機構——錦衣衛。我們在一些電影電視裡會看到,他們身穿飛魚服,佩繡春刀,腰間懸掛腰牌。他們聽命於朱元璋一人,奉旨辦事,搜集情報,在全國各地布下天羅地網,監控著臣民的一舉一動。這是一個妥妥的特務機構。
  • 南懷瑾:職業皇帝中第一人
    有讀者提了一個問題,清朝皇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近些年來越來越好?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雍正之前的名聲不好,比如弒父篡詔、生性殘忍多疑等。另外,從乾隆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乾隆對雍正一度也是非常反感的。雍正在位13年,這是大清王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關鍵時期。康熙晚年昏庸,諸皇子瘋狂奪嫡,大清廟堂亂象叢生,貪汙橫行國庫空虛。雍正通過「九子奪嫡」獲勝,他拼了命的努力,留給乾隆一個蒸蒸日上的帝國。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對於封建政權而言,京師安危、皇宮安危尤其是皇帝本人的安危,是皇權穩固、江山一統最為關鍵的保障;對於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而言,在「狄夷之辨」思想嚴重的中原地區建立京師,更需要系統、完備、充足的拱衛力量。
  • 同樣都是皇帝,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明孝陵給明太祖朱元璋三拜九叩?
    跟唐宋一樣「依山為陵」,堪稱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秀典範。明孝陵代表了明朝前期建築和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是中國明清皇陵之首。康熙皇帝相當重視明孝陵。在明孝陵的石碑上刻著「治隆唐宋」四個大字,也就是說明朝唐宋還要治理的好。不僅如此,康熙帝甚至六次在朱元璋墓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 史上最低調的平民皇帝,皇子死光後他成功上位,一上位就趕盡殺絕
    每個國家覆滅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統治階級無法鎮壓反動勢力,最終被新的勢力取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那麼每個新的國家建立初期又應該做些什麼呢? 經過抗秦鬥爭後,終使秦朝滅亡,又迎來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兩人為爭奪天下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最終在垓下之戰中,劉邦用「四面楚歌」之計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成為了最後的大贏家,建立漢朝,這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對後世影響深遠,享國422年,是數個封建王朝中延續時間最長的王朝,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
  • 古代如何建立皇帝安保系統?
    二、明朝引入秘密警察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十二衛」的安保系統。到了明朝,對皇帝的保衛更為嚴密。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引進了現代警衛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在尚未稱帝時,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便建立了自己的直屬警衛團即「侍衛上直親軍拱衛司」,稱帝後次年,也就是洪武二年又擴編為「親軍都督府」。 明代軍事單位分衛、所,衛的負責人稱為「衛指揮使」。
  • 溥儀當皇帝前,慈禧選中的是另一人,為何後來變了
    然而實際在溥儀當皇帝前,慈禧選中的是另一人。那麼後來為何變了,成為溥儀登基呢?慈禧原本看中的人,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溥儁,而溥儁的生母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兒,是慈禧的親侄女。除了看中這一點之外,還有就是溥儁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除了吃喝玩樂,其餘什麼都不會。
  • 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的皇帝
    在位時間:公元379年~公元395年 主要事跡:冷河戰役取勝,重新統一羅馬帝國;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因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宣布廢止古奧運會 狄奧多西一世 狄奧多西一世在臨終前將羅馬劃分為東、西帝國。西羅馬帝國交與次子霍諾裡烏斯,東羅馬帝國交與長子阿卡狄烏斯。
  • 世宗皇帝:世系轉移,多為王朝轉折之人
    我在上一篇文章《太宗皇帝:為何大多得位不正》中講述過幾位太宗皇帝的事跡,太宗皇帝大多是王朝的二代皇帝,對王朝的穩定以及後世繁榮做出突出的貢獻。本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世宗皇帝的那些事。世宗一般暗喻世系傳承轉移,支系入繼大統。
  • 秦始皇被兩個人忽悠,另一人當了皇帝,一人被奉為神仙
    後來,任囂也去世了,他沒有兒女,臨死前將權力交給趙佗,並且告訴趙佗,只要燒毀通往中原的棧道,整軍備戰,完全可以自立為帝。趙佗正是這麼做的,他建立了南越國。哪怕是漢朝剛剛建立時,也無暇他顧。直到呂后掌權時,他甚至打敗了漢朝軍隊。因此,趙佗自稱為南越武帝。據說他一共活到了103歲,是中國封建社會大小政權加起來,皇帝中壽命最長的。
  • 印度莫臥兒王朝最偉大的皇帝,14歲繼承皇位,18歲就完成印度統一
    莫臥兒王朝是印度歷史最後一個朝代,也是印度歷史最富強的朝代,建立於公元1526年(相當於中國大明王朝中期),開國君主是突厥人和蒙古人混血後代巴布爾。莫臥兒王朝對印度歷史有偉大貢獻,因為結束了印度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完成了印度統一,是印度歷史最後一個且大一統的朝代。
  • 中國古代禮制建築,使用權專屬於皇帝一人,現今已經失傳
    明堂闢雍是漢代皇帝「明正教」的地方,即朝代為了教化臣民而修建的禮堂。按規範來說,明堂闢雍是所有禮制建築中最高的,其使用權利只屬於皇帝一人。從現存的遺址中可以看出,在闢雍的明堂下面,有一個高60米的夯土結構,夯土臺上還建有一個「亞」形的臺榭,其邊長約40米。明堂闢雍四周還有一圈方牆,周長約一千米。
  • 中國古代最高的禮制建築,使用權專屬於皇帝一人,現今已經失傳了
    明堂闢雍是漢代皇帝「明正教」的場所,也就是王朝用於教化臣民的禮制建築。從規格來看,明堂闢雍是所有禮制建築中最高的,其使用權專屬於皇帝一人。 根據現存的遺址來看,這座明堂闢雍下有一座高達六十米的夯土結構,夯土臺上還修建了一座「亞」形的臺榭,臺榭的邊長約為四十米。在明堂闢雍的周圍,還有一圈正方形的圍牆,周長約為一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