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當皇帝前,慈禧選中的是另一人,為何後來變了

2020-12-16 筆寫趣史

慈禧扶持光緒帝即位,就是念在他是自己親妹妹的兒子,年紀小又容易掌控。可是隨著光緒長大,慈禧就面臨著要還政的問題。她一拖再拖,一直到光緒大婚,她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便宣布要還政給皇帝。

可慈禧怎麼可能心甘情願還政,加上光緒也十分忌憚她,甚至想奪得政權後,就要了慈禧的命。結果此事被慈禧得知,她先發制人,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光緒囚禁起來。

在這個時候,慈禧自然不能繼續讓光緒當皇帝,只能再找一個便於她控制的人出來。眾所周知,歷史上光緒過後,坐上皇位的是溥儀。然而實際在溥儀當皇帝前,慈禧選中的是另一人。那麼後來為何變了,成為溥儀登基呢?

慈禧原本看中的人,是端郡王載漪的次子溥儁,而溥儁的生母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兒,是慈禧的親侄女。除了看中這一點之外,還有就是溥儁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除了吃喝玩樂,其餘什麼都不會。

這樣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皇帝的,但是對於慈禧來說,就是一個好的傀儡。於是,慈禧決定將溥儁過繼給同治帝,繼而正式冊立為皇太子。可以說,為了讓溥儁登基,慈禧是做足了準備。

然而,此事卻遭到朝中文武的反對。他們認為廢光緒帝本就不妥,而且溥儁憑什麼能坐上皇位。不僅是朝中有爭議,就連洋人也強烈反對,表示大清皇帝他們只認光緒一人。

慈禧本來就對洋人不滿,如今是大清自己廢立皇帝,哪輪得到這些外國人來指手畫腳,所以慈禧就想對付洋人。恰好,溥儁的父親載漪,原本以為兒子要當皇帝了,很是興奮。如今聽到這麼多人反對,心裡很不高興。

於是,載漪便向慈禧建議,聯合義和團去對付洋人,還把義和團吹得神乎其神,似乎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就打敗洋人。慈禧信以為真,便藉此機會,直接向各國發起戰書。載漪也被委以重任,參與到這次重大戰爭中。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義和團並沒有載漪說的那麼神,他們在洋槍洋炮面前,仍然是不堪一擊。就這樣,洋人一路勢如破竹,直到殺進北京城。眼見洋人打來,慈禧只好趕緊跑到西安逃難。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不得不向洋人求和,她頒布了《罪己詔》,並將所有責任,都推給參與義和團戰爭的大臣們。除此之外,朝廷還需找一個人出來背鍋。此事與光緒無關,自然不能找他。慈禧肯定不會說是自己的錯誤,於是,載漪和溥儁父子,就變成替罪羊。

就這樣,原本已經被冊立為皇太子的溥儁,就和他爹載漪一起,被慈禧流放新疆。《辛丑條約》籤訂後,洋人總算是退出了京城。不過經歷了這件事,慈禧不敢再輕易提廢立皇帝一事,也就是說,溥儁徹底失去了當皇帝的機會。

光緒三十四年,光緒皇帝病重。為了能讓自己繼續把持朝政,慈禧這才重新挑選「傀儡」。這一次,她便看中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並將其接進宮撫養。光緒去世後,慈禧正式扶持溥儀即位,是為宣統帝。

然而,慈禧心中仍想繼續把持朝政,可老天沒有再給她這個機會。就在光緒帝駕崩的第二天,慈禧就去世了。不過此時清朝已千瘡百孔,滅亡已是遲早的事。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

相關焦點

  •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那慈禧太后與溥儀的生母又是什麼關係呢?
    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溥儀為什麼能當上皇帝?是因為慈禧太后對榮祿的真情實意
    慈禧太后為什麼立溥儀為皇帝,不是因為她妹妹醇親王嫡福晉,她妹妹醇親王嫡福晉不是溥儀的親祖母,溥儀的親祖母是醇親王的側福晉劉佳氏。那是不是慈禧太后和妹夫醇親王關係好,才立了妹夫的後代才皇帝呢?不是,更不是因為醇親王的緣故。
  • 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是溥儀?非也,這位皇帝在位僅3天
    若是說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末代皇帝溥儀了,這位皇帝從1909年即位,到1912年清朝滅亡,總共做了三年的皇帝。其實還有一位皇帝不為人們所知,這位皇帝在位僅有三天便被迫退位,也可以說清朝不是十二位皇帝,而是十三位皇帝。
  • 從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普通公民,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可是這場登基大典卻顯得荒唐與可笑,因為即將登上皇位的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年僅三歲。迎接新皇登基的諸位大臣的臉上一個個也是憂心忡忡,國家的支柱人物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死去,還沒有讓大臣們緩過神來,而這位年紀僅三歲的小皇帝在登基大典上的哭喊,更是讓他們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 在溥儀在寫過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之中溥儀曾經回憶過這件事情:「當時的天很冷很冷,我凍得渾身發顫。
  • 末代皇帝溥儀回憶悲慘童年:餓急了吃魚飼料,身體被宮女掏空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其中的代表莫過於我們熟知的末代皇帝溥儀,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傀儡皇帝,也是過得最悽慘的一位皇帝,他的生活甚至還不如一位普通的百姓。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在退位以後經歷了很多的風雨飄搖,也經歷了很多的曲折,哪怕他在當皇帝期間,也是過得非常悽慘的,餓急了吃餵魚饅頭,身體還被宮女掏空,失去了生育能力,想想也是比較慘的,這樣的皇帝相信沒人願意當吧。
  • 溥儀曾說,李淑賢是他最愛的女人,為何李淑賢堅決不和溥儀合葬
    在溥儀的5位妻子中,他最後迎娶的李淑賢不僅最得他疼愛,也最被他尊重。甚至溥儀還曾多次動情地對李淑賢說過,他以前在宮裡的時候,從來不知道愛情為何物,只是遇到李淑賢后,才曉得人世間還有這樣甜蜜的東西存在。 然而,最得溥儀珍愛的李淑賢,卻在臨終前表達了堅決不和溥儀合葬的遺願,這是怎麼回事呢?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在醫院臨終前,一直喊河車丸,河車丸是何物?
    ——溥儀《我的前半生》作為末代皇帝,溥儀是悲哀的。一方面他一直受慈禧的控制,手中沒有什麼實權。一方面面對著危急存亡的江山社稷,無力回天的他還會被指責為無能,背上亡國的罪名。這位傀儡皇帝的一生也是滿腹心酸,或者說他也是漩渦中的一員。直到他在醫院臨終前,心中大概都充滿了不甘與痛苦,留下了悲劇性的色彩。
  • 光緒和溥儀都不是前皇帝的兒子,那他們跟康熙還有沒有血緣關係?
    而到了第十一位的光緒皇帝時,因為前一位皇帝同治得了天花,還沒來得及生孩子,不過十九歲就去世了。這個時候,清朝由父傳子的傳承才算是被打破了。 所以挑來挑去,她挑中了當時道光皇帝第七個兒子,也是她老公鹹豐皇帝的弟弟奕譞親王的兒子,光緒來做這個皇帝,他與同治算是堂兄弟,又是慈禧的侄子,有著非常濃厚的血緣關係。最主要的是光緒的大媽,是慈禧的妹妹,這兩邊都沾親,自然是親上加親了。
  • 光緒臨死前,得知下一個皇帝是親侄兒溥儀,沉默半天就說了一句話
    說到光緒皇帝,歷史迷們對他應該都不陌生。作為被慈禧太后壓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過得十分悲慘。他四歲的時候就進宮了,並且還在那麼小的時候,就直接成了皇帝,一般小孩子四歲的時候,能懂什麼。所以朝政大權就一直掌握在慈禧手裡
  • 末代皇帝溥儀的巨額財產哪裡去了?皇帝為何也有挨餓的時候?
    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他在北京城短暫停留後,攜帶家眷到天津日租界定居。 在離開紫禁城之前,溥儀已經把皇宮裡珍藏的大量古玩珍寶轉移到了宮外。這些東西,都是價值連城之物,變賣之後,得錢無數。所以,溥儀初到天津的時候,是個家財萬貫的富家翁。
  • 溥儀:3歲登基,4次為帝,只為1句話,惹理髮師與眾人捧腹大笑
    一個三歲的娃娃,他爹也不是皇帝,溥儀為何會這麼僥倖?也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註定了溥儀出生的時空歲月,他的一生經歷和歷代封建王朝的帝王都不會太一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載湉病重去世,慈禧太后不但將溥儀過繼給同治皇帝載淳,同時,還讓溥儀兼承光緒皇帝之祧,一人挑了兩房。就這樣,溥儀「名正言順」在慈禧太后的命令下繼承了皇統。於是,溥儀很僥倖地成了大清國光緒皇帝之後的繼任者。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 他培養出兩個皇帝,一個攝政王,晚年卻被慈禧折騰不得安寢
    愛新覺羅-奕譞,父親是道光皇帝,哥哥是鹹豐皇帝,侄子是同治皇帝,兒子是光緒皇帝,孫子是宣統皇帝,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溥儀。晚清三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府兩皇帝,一朝攝政王,說的就是我們這裡的醇親王府!如此赫赫威名,身份顯貴的醇親王在暮年卻活得戰戰兢兢,甚至過世後仍被慈禧折騰得不得安寢。
  • 溥儀為何會選擇投靠日本成為傀儡皇帝
    比如溥儀就回憶他的母親瓜爾佳氏通過北京步兵統領衙門右翼總兵袁德亮收買軍政官員,以圖復闢。還有像宗社黨成員、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溥偉也聯絡劉廷琛、胡嗣瑗、于式枚、陳詒重、胡思敬、勞乃宣、王寶田、溫肅等人,試圖拉攏馮國璋、張勳等人復闢。而為了讓清王室早點退位,袁世凱提出了一系列優待條件,其中包括溥儀可以保留皇帝尊號,繼續居住在紫禁城等等。
  • 光緒臨終前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儀,沉默半晌說出13字,字字悲涼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皇帝乃是妥妥的真龍天子,他們手握大權,號令天下,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他們金口一開,就沒有人敢出言反對。然而,光緒皇帝卻生不逢時,儘管他有匡扶國家之心,但慈禧太后卻是一座繞不過的大山,只要她不點頭,任何決策都無法生效。
  • 清朝皇帝說漢語還是滿語?溥儀的滿語水平最差勁
    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曾提到,他學了很多年滿語,最熟練的一個滿語字,是在每次滿族大臣們請安時,他必須要說的「伊立」,也就是「起來」的意思。 當然了,這並不能證明,乾隆之後的皇帝們,滿語水平退化了,只能說溥儀在清朝皇帝中,滿語水平最差。
  • 溥儀一生身不由己,死後骨灰埋在八寶山,為何後來卻強制遷出?
    縱觀歷朝歷代,幾乎每朝的末代皇帝,都是一個悲劇。他們沒有能力麼?不見得。他們不夠努力麼?那也不一定。他們麾下沒有良臣猛將麼?那也未必,但是,國家既然走到滅亡盡頭,絕非一朝一夕,他們越努力越「亡國」。與其他努力過的皇帝一樣,清朝末帝溥儀,也想掌握自己的命運。
  • 皇帝怎麼吃飯?溥儀親自講述,過程繁雜,一餐上百種,擺滿七大桌
    皇帝怎麼吃飯?溥儀親自講述,過程繁雜,一餐上百種,擺滿七大桌溥儀做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關於他的任何事情可以說受到很多人的關注,我們早前就給大家介紹過溥儀退位,回歸平民生活後遇到的各種或尷尬或有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溥儀爆料的,自己在位時每天吃飯的日常,雖然知道宮中必定規矩不少,可吃個飯都要這麼繁瑣,這大概只有在那個時代才會發生了!
  • 溥儀臨終前面容僵硬,口中仍喊著的「河車丸」,究竟是什麼東西?
    光緒三十四年的冬天,慈禧太后下旨將醇親王府的溥儀接至宮中養育。當時的光緒皇帝載湉抱病臥床,光緒帝沒有子嗣,此舉無疑是告訴眾人,溥儀將會是繼承皇統之人。只是對於當時已經搖搖欲墜的清王朝而言,成為下一任君主,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當時溥儀的祖母聽聞這個消息,立馬就昏厥了過去。
  • 常言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為何清朝最後三位皇帝均無子嗣呢?
    但我看來這個觀點似乎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近親結婚的不光是皇帝,皇帝的兄弟們也是同樣的,但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後來又有專家說了,說故宮含有大量的硃砂和鉛塊,可能是導致他們無子的重要原因。朱棣始建故宮,住了二三十位皇帝,別人沒事,硃砂就等著這三位是嗎?我們就結合著正史還有野史分析一下,到底是為什麼?
  • 姑侄五人參加選秀,只有她被選中,卻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清朝選秀女的範圍在滿蒙漢八旗之內,因此,時常會出現同一家族的姑侄或是姐妹同時參選秀女的情況,不過,這並不代表她們都會被選中,被選中者雖然可以風光榮耀,卻是一入宮門深似海,那些沒有被選中的或許可以嫁給親王福晉,享受一生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