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大多處於王朝中衰的起點

2020-12-19 歷史小迷弟V

我在前兩篇文章中講過太宗皇帝和世宗皇帝的那些事兒,今天就來說說高宗皇帝的那些事兒。

高宗也是皇帝的廟號之一,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然而比較有意思的是歷史上凡是廟號為高宗的皇帝大多處於王朝中衰的起點。中國歷史上比較出名的高宗有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趙構和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這三位皇帝在位之時都對王朝的轉折產生了重大影響。

唐高宗李治影視形象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原本他與皇位無緣,但是在他的大哥太子李承乾和四哥魏王李泰先後被廢黜皇位繼承資格後,他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繼位為帝。

李治登基之初仍然沿用貞觀朝的政策,開創了永徽之治。他滅高句麗、西突厥等地,將唐朝的版圖擴展到最大並保持32年之久,即使後世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唐朝的版圖也沒能恢復到高宗時期。但是在高宗統治的後期,他將權力逐漸的交於武則天,使得武則天在朝中逐漸培養自己的勢力,待高宗去世後武則天先後廢掉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篡奪李唐神器,改唐為周,成為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

唐高宗李治影視形象

宋高宗趙構本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在趙佶眾多的兒子中也是不太顯眼。但是宋徽宗在位期間聲色犬馬,關注點完全不在國家大事上。此時的大金國在滅掉遼國後開始南侵大宋,宋徽宗將皇位傳給太子趙桓。徽欽二帝不愧是父子,對大金國卑躬屈膝,一場靖康之變將北宋都城開封洗劫一空,除趙構外宋太宗一系幾乎全部被擄劫北上。靖康二帝在五國城受盡屈辱而死。

宋高宗趙構影視形象

倖存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南宋,將宋朝的國祚又延續了150多年。趙構這個人最大的成就便是建立南宋,將宋朝的國祚延長,然而他最被人詬病的便是重用秦檜等奸臣將抗金名將嶽飛害死。南宋終其一朝都沒能恢復到北宋的疆域。

趙構建立南宋是功,借秦檜之手殺害嶽飛是過,一生功過參半,所以他廟號「高宗」也算合情合理。

宋高宗趙構影視形象

愛新覺羅弘曆應該是所有高宗皇帝中名氣最大的一位了。乾隆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太高了。乾隆繼位時他的父親雍正皇帝給他留下了一個豐厚殷實的家底,而他一生自號「十全武功」。在他統治時期,使康雍乾盛世達到了頂峰,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但是在他統治的後期生活過於奢靡,好大喜功,大興文字獄,留給嘉慶皇帝的則是一個千瘡百孔、腐敗成風的國家。而大清朝也是從他開始走向下坡路的。所以嘉慶皇帝給他上的廟號「高宗」也至為允當。

乾隆皇帝影視形象

除了上述名氣較大的三位高宗皇帝外,還有北魏高宗拓跋浚,南齊高宗蕭鸞,南梁高宗蕭統和南陳高宗陳頊。南朝的這幾位高宗皇帝中,蕭鸞也是一個奇葩,這個人表裡不一,表面上崇尚節儉實際上生活奢侈,跟北魏的交戰屢戰屢敗,國勢一天不如一天。

縱觀這幾位高宗皇帝,國家大勢都在他們任上發生了轉變。若不是唐高宗李治放權於武則天,武則天不一定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若趙構當初也在靖康之變中被俘,或許宋朝也就167年的國祚;乾隆統治後期若仍能兢兢業業,或許現在還是大清朝。所以正是由於他們的作為,才使得各自的王朝發生了重大轉變,後世之君給他們的廟號為「高宗」也合情合理。

相關焦點

  • 大院君之子明成皇后之夫日本人的傀儡——朝鮮高宗如何成為他自己
    從1863年到1907年他在位的44年間,正處於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動蕩複雜的時期,幾乎貫穿了朝鮮近代史。繼位高宗李熙在哲宗薨逝那一年被父親李昰應安排為儲王。繼位時年僅12歲。大院君是朝鮮王朝的一種爵位,是入繼其他國王大統而即位的國王給自己生父的封爵。由於李昰應(興宣大院君)是朝鮮王朝五百年來唯一生前獲得「大院君」爵位的人,所以一般以爵位名來代稱李昰應。
  • 同樣都是皇帝,爺爺的廟號是太宗,兒子稱世祖,就連孫子都稱聖祖
    :劉奭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廟號)、劉驁為統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廟號)、劉衎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廟號),這幾位在東漢光武帝時都被取消,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也有廟號: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祐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都被取消,
  • 大清王朝皇帝列表
    1626年 父:塔克世 母:喜塔喇氏 在位時間:公元1616~公元1626年 年號:天命(公元1616年~1626年註:清太宗即位沿用) 廟號:太祖 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 世宗皇帝:世系轉移,多為王朝轉折之人
    我在上一篇文章《太宗皇帝:為何大多得位不正》中講述過幾位太宗皇帝的事跡,太宗皇帝大多是王朝的二代皇帝,對王朝的穩定以及後世繁榮做出突出的貢獻。本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世宗皇帝的那些事。世宗一般暗喻世系傳承轉移,支系入繼大統。
  • 要挽回世界五國末代皇帝的命運,結局多半是悲慘的!
    緬甸貢榜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叫丁寶。他只做了七年皇帝。在他統治期間,當英國人處於全盛時期時,緬甸已經是英國人的沃土。在丁寶統治期間,他們滲透到緬甸的各行各業。結果在第三次英緬戰爭中,貢榜王朝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英國人取得了勝利,作為失敗者,錫袍皇帝被英國人囚禁在皇宮中,不久後英國人將他帶到了印度,從此,錫袍皇帝在印度度過了餘生。所以高宗李熙退位後,李繼位,但他只做了三年皇帝,就在1910年被日本人逼迫退位。朝鮮王朝的覆滅,也標誌著朝鮮被日本強行納入其版圖。
  • 秦始皇稱皇帝時,日本,韓國,美國,非洲,處於怎樣的社會模式?
    公元前221年,秦國終於統一六國,嬴政自認為文治武功超過古代賢王「三皇五帝」,便採用三皇之「皇」字和五帝之「帝」字,合起來自創「皇帝」這一專屬稱號。因此,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後世尊稱他「始皇帝」。此時,中國已經步入了封建帝國時代,那日本、韓國、美國、非洲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 高宗皇帝李治——名義上坐了三十三年天下,可卻沒有當過幾天家
    那天,高宗皇帝李治終於走了,這個始終離不開女人扶持的皇帝,名義上也坐了三十三年天下,可卻沒有當過幾天家,一生政績,畫水無形,走時帶著滿腹的委屈,帶著終生的遺憾,忍看身隨名滅。三天後,新皇帝於樞前即位。裴炎這個唯一的顧命宰相的奏請,謂新皇帝並未正式冊封,不便發布詔令,眼前有要事須速決者,請宣太后令於門下省。這舉措,顯然有悖大行皇帝的遺詔,使武太后毫不費力地臨朝稱制。
  • 因為吃仙丹,這位皇帝一個月就駕崩了,可他差點拯救了大明王朝
    前言:要說明朝最悲慘的皇帝是誰,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都是那位吊死在歪脖樹上的崇禎皇帝,但實際上,大明王朝最不幸的帝王非明光宗朱常洛莫屬,因為他在位的時間僅有短短一個月。雖然沒能過上幾天好日子,但是明光宗上臺之後頒布的幾項政策足以看出他有救世的潛質,堪稱是一位明君,如果他沒有突然暴斃的話,或許整個大明王朝的歷史都會被改寫。
  • 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的皇帝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 全名: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烏斯·奧古斯圖斯 生卒年:公元346年~公元395年 父:狄奧多西 母:不詳
  • 和親公主大多不是皇帝親生,被聯姻的外族為何裝不知道?
    和親一直是古代王朝和他國結束戰爭的一個有力途徑,這裡的他國,大多都是外族或者邊境國家,比如匈奴和吐蕃。歷史上最著名的兩次和親就是漢朝的昭君出塞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都為王朝贏得了發展的機會。但同時,公主和親也變相的增強了他國的實力,因為隨行的還有大量工匠技師,將原本屬於中原地區的技術傳播到了他國。
  • 四帝五內禪:兩宋之際皇帝為何多「生前退位」?
    其實,在中國古代,確有一些皇帝生前退位,選擇「內禪」,即把皇位傳給家族成員。古代的內禪並不多見,但令人驚異的是,兩宋之際尤其頻繁。這一時期,不到七十年的時間裡就有徽宗、高宗、孝宗和光宗四位皇帝五次內禪。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生前退位呢?退位避兵燹:徽宗與高宗的內禪宋徽宗的退位發生在宣和七年(1125年),他僅四十餘歲。
  • 朝鮮王朝歷史上最後一位「公主」——德惠翁主
    首先說明一點,朝鮮王室規定,王妃所出嫡女稱「公主」,側妃所出庶女稱「翁主」,德惠翁主(1912年-1989年) ,是朝鮮王朝第26位國王高宗,亦即大韓帝國開國皇帝李熙的女兒,也是他唯一長大成人的女兒,母為梁貴人。
  • 王朝繁華不再,皇帝罷朝反對臣子,明朝覆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王朝之一,然而在在經歷了繁盛之後,突然走向衰落,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眼裡,萬曆15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是明朝走向衰亡的開始。在以前,明朝的皇帝大多都勤政,每天按時上朝,對很多政事也親力親為,都在想著如何成為一個好皇帝。然後明神宗在此時卻不上朝,也是由於明朝內部在太子的冊立方面也引起了很大風波,再加上後金政權的崛起,開始嚴重威脅到明朝的安全,因此對明朝來說,這時候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 別朝皇帝書法不行嗎?
    是因為它的王朝的皇帝們書法不行嗎?在文瀚樂拍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朝的政治制度與其他王朝有著本質差異。御書錢,就是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然後鑄造錢幣流傳後世。古語有云「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皇帝,要麼日理萬機忙於朝政,要麼貪圖享受驕奢淫逸,這兩類皇帝基本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練字寫書法,但是宋朝不同的,以文來治理天下的基調早已經定下,這是宋朝皇帝與其他王朝皇帝最大的差異。古時候的思想認為,文字是聖人創造的,地位至高無上,而錢幣則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命脈。
  • 此人剛被宣布成為皇帝,當即他就一頭撞向柱子打算自殺,為什麼?
    高宗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從他開始,歷史進入了南宋時代。眾所周知,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總共有十八個皇帝,持續了三百一十九年。對於這一說法,史學界的很多人都表示贊同,並把其作為官方的結論。但是,也有一些人持有異議。在他們看來,宋朝應該分為北宋、偽楚和南宋三個階段。而且,偽楚的皇帝張邦昌也要算在內。
  • 十三年號,十二帝,另外的皇帝是被誰開除了呢?
    實際上,清朝的皇帝只有12位,傳說中的13個皇帝,是因為清朝有12個皇帝,13個年號,形成13朝。清朝第一位皇帝是後金太祖努爾哈赤,他確實是清朝實打實的開國皇帝。清朝第二位皇帝是皇太極,皇太極的清朝皇帝身份是沒有問題的。他改大金(後金)為大清,成為真正的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清朝入關實現由北方政權到大一統王朝的奠基人。他的廟號是太宗,一方面是皇太極沒能突破遼東防線實現入關,沒有成為「祖」的功。
  • 皇帝:沒想出別的辦法
    ——王維唐朝將中國封建王朝推向了一個高峰,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坐上了大唐的皇位。他依靠當年打天下的那群老弟兄,東徵西討,大唐周邊的小部落不是被滅了,就是選擇臣服歸附。倭國地處偏遠的海邊地區,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附屬,面對強大的唐朝,他們自然也只有臣服的份。為了發展壯大,他們曾派使者來唐朝學習,用以提高自己國家的整體水平。他們的武士刀,茶道等都有著唐朝的身影。當然,他們為了博取唐朝皇帝的歡心,也不得不進貢當地的特產與珍寶以表心意。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鶴西去,皇位傳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
  • 漲知識:中國曆朝歷代皇帝列表大全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裡,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下面小編就為你介紹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們(以下凡加*號的,為追諡;凡帶()號的,後廢除):
  • 延續千年的正統之爭,宋、遼、金為何都稱自己是正統王朝
    中國王朝有兩種朝代,一種是中原王朝,一種是徵服王朝。宋朝以後的朝代,都是繼承遼一方的,金,元。後來以宋朝大小明王起義,明朝繼承徵服王朝元朝的正統性。後金無正統,是在入關後剿滅李自成,並且以明朝的名義繼續向南,打敗南明多個政權,最後統一的最後一個徵服王朝。金的正統性比遼強,金人和遼人本質不同。遼人是漠北的遊牧民族,金人是東北的漁獵民族,但也事農耕。
  • 清朝分明只有十二個皇帝,為什麼會叫「大清十三王朝」呢?
    好像還有一個叫什麼「滿清十三王朝」的,因為時代久遠,本人已經記不清二者是不是同一部電視劇了……電視劇所指「十二位皇帝、十三朝」,主要是因為清太宗皇太極使用過天聰和崇德兩個年號,因而被算作了「兩朝」,但這種分法本身實際上就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準確說,清王朝其實只有十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皇帝尊號是他兒子清太宗皇太極稱帝之後追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