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初一,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稱帝,史稱宋高宗。高宗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從他開始,歷史進入了南宋時代。
眾所周知,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總共有十八個皇帝,持續了三百一十九年。對於這一說法,史學界的很多人都表示贊同,並把其作為官方的結論。
但是,也有一些人持有異議。在他們看來,宋朝應該分為北宋、偽楚和南宋三個階段。而且,偽楚的皇帝張邦昌也要算在內。
這樣一來,宋朝的皇帝就應該是十九個了。
那麼,偽楚政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皇帝張邦昌又是誰呢?
事情還得從北宋的滅亡開始說起。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在大將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的帶領下,向汴梁城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汴梁城又稱汴京,是當時宋王朝的國都。得知汴京被攻,全國各地的兵馬都馬不停蹄地前來支援。大臣李綱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身處這樣危急的時刻,他先是在欽宗面前痛斥投降派,然後,不顧個人安慰,堅持登上城牆督戰。
面對汴京城外如狼似虎的金軍,李綱一步不退,在城牆上與宋軍一起守城。與此同時,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的援軍不斷趕來,令金軍不得不分兵抵抗。完顏宗翰擔心金軍傷亡過多,於是,便下達了撤軍的命令。汴京城的危機解除後,宋欽宗本應吸取教訓,勵精圖治,使大宋王朝得到中興。但是,昏庸的欽宗皇帝不辨是非,好了傷疤就忘了疼。
金兵撤走後,他繼續聽從奸臣汪伯彥、黃潛善等人的建議,整日裡尋歡作樂,不問國事。忠心耿耿的李綱多次勸說欽宗,想讓欽宗振作起來。可欽宗非但不聽,還以李綱耗費的軍費太多為由,把李綱貶到了夔州(今重慶生奉節縣)。此前金軍兵臨汴京城下,如果不是李綱臨危不亂,力挽狂瀾,宋朝很可能就會滅亡。經此一戰,李綱的忠義之名,可謂是天下皆知。
欽宗將李綱貶到夔州的消息傳出之後,大臣們一片譁然,紛紛上書勸阻。欽宗見狀,擔心「耗費軍費太多」的罪名還不夠,於是,又給李綱加上了一項「主戰誤國」的罪名。之後,不管大臣們怎樣反對,欽宗還是堅持把李綱貶到了夔州。李綱是主戰派的首腦人物,也是汴京城中將士們的主心骨。李綱離開京城後,民眾紛紛搖頭嘆息,感慨大宋的江山很快就要喪於金兵之手。
而距汴京城不遠的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聽到這一消息後,不禁大喜過望。他們重新集結軍隊,兵分兩路進攻汴京,想要再次重創宋王朝。沒有了李綱的阻擋,金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攻破了汴京城。城破之後,金兵在京城內搜捕皇族子弟,上百名皇子和公主都被抓到了金營之中。
欽宗被俘後,北宋就此滅亡。
仗著有欽宗在手,金兵在汴京城內肆意燒殺搶掠。一時之間,汴京城的百姓人人自危,汴京城內充滿了喊殺聲與痛哭聲。即使是一向穩重的完顏宗望,此時也不免有些飄飄然。他意氣風發地站在汴京城頭,瞭望中原大地,準備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拿下江南。
看著得意洋洋的完顏宗望,金國的幾位謀士卻露出了憂心忡忡的神情。他們不約而同地來到完顏宗望的面前,冷靜地說道:「大王,我軍雖然大獲全勝,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再進軍了。而且,非但不能進軍,我們還要趕緊回國。」
完顏宗望聽了之後很是不解,可還沒等他開口詢問,謀士們就緊接著解釋道:「大王,我大金國雖然戰無不勝,但畢竟人數有限。現在我們的戰線已經拉的過長了,如果再想南進,恐怕會讓宋軍找到可乘之機。」完顏宗望久經沙場,一聽就明白了問題所在。
完顏宗望眉頭緊皺,仔細考慮向南推進的得失,越想越應該班師回國。隨後,完顏宗望又命人清點戰利品。得知戰利品在短時間內很難消化完後,完顏宗望南進的想法更加動搖了。他緊急召開軍事會議,想要討論出下一步的具體做法。
令完顏宗望沒有想到的是,贊成繼續南進的人寥寥無幾。
抓到宋欽宗後,大多數人都害怕遭到宋軍的反攻。有些搶到奇珍異寶的將軍,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唯恐拿到手的寶貝得而復失。完顏宗望見狀,心中一嘆,順勢說出了撤軍的想法。在場的眾人聽後無一反對,同為主帥的完顏宗翰還站出來稱讚,說早就應該回國了。
雖然定下了撤軍的計劃,但完顏宗望還是想要在宋朝獲取更大的利益。仔細思考後,他決定在汴京建立一個傀儡政權,並扶持一個傀儡皇帝。以後,就讓這個傀儡皇帝代替金王朝管理中原地區。為了緩和宋金兩國之間的矛盾,也為了方便管理,完顏宗望打算從宋朝大臣中選出一人,讓這個人當皇帝。幾天之後,完顏宗望令宋王朝的大臣們聚集在一起,逼著他們確立皇帝人選。
大臣們面面相覷,誰都不想當這個皇帝。他們心中明白,這個皇帝既無皇帝之名,又無皇帝之實,只是金王朝的一廂情願。江南半壁尚在宋王朝的手中,而且,趙氏皇族還有不少人存活。一旦金兵撤出汴京,那麼,宋王朝的某位皇族子弟很快就會登基稱帝。到那個時候,被扶持上位的傀儡肯定會被千刀萬剮,以謝天下。
與其讓趙氏皇族以後登基,還不如現在就選擇一名趙氏族人,大臣們都明白這個道理。於是,討論來討論去,大臣們確立的幾個人選,都是趙氏。但是,金國方面對這樣的結果很不滿意。金太宗完顏晟一心想要削弱趙氏皇族的影響力,根本不會對趙氏提供任何支持。他多次給完顏宗望下旨,命他趕快確定皇帝人選,並且,決不能選擇趙姓人。
完顏宗望接到聖旨後,打算親自選擇皇帝人選。他拿來宋王朝大臣們的名冊,從中細細挑選。挑來挑去,他選擇了大臣張邦昌。因為,張邦昌身居高位,還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更為重要的是,張邦昌曾經被金兵嚇哭過。在完顏宗望看來,張邦昌性格軟弱,肯定容易控制。得知完顏宗望想要讓自己當皇帝,張邦昌嚇的六神無主。他哭著來到完顏宗望的面前,說自己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料。
看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張邦昌,完顏宗望心中興奮不已,更加認為自己選對了人。他先是好言相勸,張邦昌不聽,他就拿出一些金銀財寶,並對張邦昌許以重利。但是,不管完顏宗望怎麼做,張邦昌就是不肯當這個皇帝。當著完顏宗望的面,他猛然撞向周圍的柱子,想要自殺。完顏宗望趕緊命人制止,但張邦昌又轉頭撞向腳下的地板,直撞的是頭破血流。
完顏宗望見軟的不行,就以屠城威脅張邦昌。說如果張邦昌不做皇帝,就要殺光汴京城中的所有人。大臣們聽說這一消息後,一個接一個地跑到張邦昌的面前,苦口婆心地勸說張邦昌,讓他一定要以大局為重。張邦昌看看金兵手中的刀刃,又看看周圍勸他的官員們,含淚穿上了龍袍,坐在了龍椅上面,成立了「大楚」(史稱偽楚)政權。
張邦昌坐在龍椅上,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上一樣。完顏宗望率領金軍剛剛離開,他就迫不及待地脫掉了龍袍,離開了龍椅。日常召見群臣的時候,張邦昌都謹慎地以「予」自稱,說什麼也不肯用「朕」字。平時發布政令時,他也堅持將詔書說成是手書,始終迴避聖旨二字。
有一次,張邦昌聽見大臣王時雍稱自己為陛下,不禁勃然大怒。他嚴肅地告誡王時雍,自己不是陛下,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臣,千萬不要再用陛下二字稱呼自己。待金兵走遠後,張邦昌如蒙大赦。他馬上宣布自己退位,然後請孟皇后掌管朝政。與此同時,他火速派人將傳國玉璽送到欽宗弟弟趙構的手中,請趙構(即後來的宋高宗)來京登基。
雖然,張邦昌行事如此謹慎,但依然沒能逃脫被殺的厄運。趙構登基稱帝後,主戰派的大臣們以大不敬為由,不斷地彈劾張邦昌。高宗心中明白,張邦昌稱帝一事完全是形勢所逼,張邦昌本人並無異心。但是,為了證明自己才是皇族正統,他還是把張邦昌流放到了外地。不久之後,高宗又以張邦昌與欽宗嬪妃有染為由,下旨將他賜死。
平心而論,張邦昌稱帝前後處處小心翼翼,一點也沒有以皇帝自居,也沒有犯下什麼罪行。他所成立的偽楚政權,才持續了三十三天。
但是,稱帝一事畢竟太過敏感。
穿過龍袍的張邦昌,最終還是成為了高宗鞏固皇權的工具。
參考資料:
【《宋史》、《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