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光復臺灣的那些塵封往事

2021-01-14 後沙

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對於光復的理解,那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臺灣回歸中國。


但現在一些明獨、暗獨分子企圖歪曲光復的涵意,它們只強調臺灣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絕口不提臺灣回歸中國這一鐵一般的事實。


民進黨當局連「光復節」都極力淡化,國民黨這邊則說什麼臺灣回歸的是「中華民國」,迴避中國兩字,再引申到「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荒唐邏輯。


如果不承認祖國統一,不追求祖國統一,那國民黨紀念「光復節」又有何意義?玩弄文字遊戲,僅僅是國民黨的歷史觀扭曲了嗎?根本原因是他們為了一黨之私、一己之私,棄大節於不顧,沉迷於消極臺獨那一套,前幾天國民黨黨團總召集人還提出中國國民黨去掉「中國」兩字的提議。


歷史終歸是歷史,決不是幾句花言巧語就能改變。


光復臺灣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值得自豪大事,但國民黨在接收臺灣時,卻充分暴露了它的反動派腐朽本質。


光復往事

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發表,明確臺灣將在戰後回歸中國。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確認臺灣在戰後回歸中國。


根據《開羅宣言》,1944年國民政府在重慶設立了「臺灣調查委員會」,4月17日任命前福建省主席陳儀為主任委員,丘念臺、謝南光等人為委員,專門研究臺灣回歸中國事宜。


在「臺灣調查委員會」領導下,於重慶、福建兩地培訓國民黨赴臺幹部,分別設立「行政幹部訓練班」、「銀行幹部訓練班」、「警察幹部訓練班」,一共培訓了一千多人,為接收臺灣做準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9月1日,重慶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並任命陳儀為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9月5日成立「行政長官公署辦公室」和「警備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準備從重慶移往臺灣。


9月14日,陳儀派張延孟(陸軍上校)先飛往臺北,成立接管準備委員會。


10月5日,葛敬恩(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等人前往臺灣,成立「臺灣前進指揮所」。


10月6日,「臺灣前進指揮所」要求日本人不得移動公私財產,但允許日本發行的「臺灣銀行券」繼續流通。


10月17日,國民黨107師、170師在美軍軍艦幫助下登陸基隆,上岸後卻因為軍容不整,有失軍威。第二天,進駐臺北。


10月24日,陳儀搭乘美國軍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受到臺灣各界愛國人士熱烈歡迎。


10月25日上午10時,陳儀在中山堂(原臺北市公會堂)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並發布第一號命令書給日軍大將安藤利吉,宣布中國接收臺灣、澎湖領土主權、治權、民眾、設施、資產……臺灣正式光復。

典禮完畢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隨即成立,下設「臺灣省接管委員會」負責接管臺灣社會,「警備總司令部」負責接管日本海陸空三軍(人員處置和軍備清點)。


臺灣各縣由陳儀任命主委、專員、委員,地區方上成立「各縣接管委員會」。


接收臺灣,一切看來有條有理,有備而來,然而,國民黨就跟接收上海、天津、浙江、山東等省市一樣,在實際操作中,把接收變成了「劫收」。


國民黨大員大多想的是如何中飽私囊?既沒有在臺灣迅速建立威信,更沒有打下群眾基礎。


當時,臺灣民眾大多數為回歸祖國而歡欣鼓舞,家家戶戶燈火通明,以示告別黑暗,迎來光明,鞭炮齊鳴。但國民黨所作所為,卻令人疑惑、灰心。


臺灣人被日本殖民統治了五十年,看到官員跟老鼠見了貓一樣。但國民黨官員到臺灣後,卻結黨營私,為了爭奪利益,局長跟局長鬥,處長跟處長鬥,科長跟科長鬥,有的甚至當著老百姓的面大打出手,顏面盡失。


在地方上,國民黨拼命拉攏上層人士,在民眾參政議政方面,只是將日本殖民當局的「總督府評議會」換湯不換藥地改為「臺灣省參議會」,底層愛國民眾根本沒有機會參與,而留下來繼續「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不少是「皇民」。


國民黨治理臺灣的行政體系:


行政長官下設機要室(情報單位)和人事室、顧問室、參事室。


行政長官公署下設三局九處:


專賣局、糧食局、貿易局。


秘書處、財政處、民政處、農林處、教育處、工礦處、交通處、警務處、會計處。


還有四個委員會:法制、宣傳、經濟、考核。


其它分支及外圍機構更是人數眾多,不過,骨幹還是當時培訓的那一千多名幹部。


國民黨的派系鬥爭,從重慶又帶到了臺灣,雖然說都歸陳儀領導,但三局九處四個委員會,無一不是內鬥不止,互相傾軋,為了佔據分贓有利地位,公開互罵,互相敗壞名聲。


別看他們官階不高,但陳儀還不一定能管,他們不少人在南京都有大靠山。至於社會治理,國民黨其實只能依靠軍統、中統、三青團的徒子徒子來進行,而特務機關真正要打擊的又是臺灣的共產黨力量。


在油水最為豐厚的金融領域,只能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私人地盤,他們的代表是中央銀行(孔祥熙)、中國銀行(宋子文)、交通銀行(錢永銘)、中國農民銀行(蔣介石是理事長)。臺灣光復後,他們又控制了原有的金融行業。當他們擁有臺灣貨幣發行權後,又濫發紙幣,收刮發財,導致通貨膨脹一發而不可收拾。


四大家族和他們的代理人,幾乎都是以私人關係「劫收」了臺灣財產,有的轉移到大陸,有的轉移到美國、歐洲。


葛敬恩來臺不久就與美國人(美軍連絡組長)艾溫斯合謀貪汙了大量黃金,爆出了「黃金案」;專賣局局長任維鈞把倉庫裡的鴉片私運到香港販賣,再把白蟻放進倉庫,稱白蟻吃了鴉片;貿易局局長則私吞大量物資賣到上海,謀取暴利;臺北縣縣長陸桂祥侵吞公款一億多元(臺幣);土地管理部門則把10餘萬間日本人住宅,高價轉賣給臺灣資本家以及大陸來臺的有錢人……直到蔣介石、陳誠、白崇禧等人來臺,各路大小官員持續四年多的劫收才告一段落。


1946年起,國民黨為了打內戰,將臺灣的米、糖、煤等物資拼命運往大陸,而臺灣奸商又囤積物資賣高價,搞得社會怨聲載道。


在一個如此腐敗無能的臺灣省政府治理下,臺灣本省人幹的事更離譜,日本投降後,留在臺灣未使用的戰鬥機有900架,平時保養維護由臺灣人來做,但他們每天用鹽水潑在機翼上,目的是讓飛機快點生鏽,生鏽就可報廢,報廢就可拆除,拆除後,大家就可以各分幾塊賣給廢品站,從中賺點小錢,因此,那幾年臺灣人家裡經常能看到銀白色的飯鍋。


至於物資倉庫,火災連連,這都是臺灣人勾結違法亂紀的國民黨官員為了毀滅罪證而故意縱火。一來,可以掩蓋盜賣物資的罪行,二來,可以毀掉一切帳本,票據。


1946年8月南京派楊亮公為監察使來臺調查,這時,火災就更多了,楊亮公調查團拿了好處後,向南京報告,「接收工作一切順利,接收人員清廉守職」。


種種混亂,給那些「皇民」留下了許多破壞的空間,1947年爆發的「228」事件,一開始就是「皇民」在背後推動,他們帶人唱著日本軍歌衝擊「行政長官公署」,佔據臺北交通要道後,又用日語盤查過往行人,不懂日語者就是大陸過來的人,馬上一頓暴打。


「228」事件第二階段才有左翼領導的隊伍加入,在全臺灣準備提前舉行武裝革命,由於缺乏有效組織和有力領導,遭到了國民黨調回臺灣軍隊的屠殺,領導人紛紛逃向香港或內地。


「228」事件中的死難者主要還是左翼和老百姓,現在蔡英文它們無非是將共產黨員的鮮血抹在自己臉上,扮成「受迫害者」,篡改歷史,欺騙民眾。


光復臺灣,最大意義是中國走向統一,而國民黨的倒行逆施,不但失去了政權,還將臺灣省變成了美國人遏制中國的一張王牌。挾洋自重,只能自取滅亡。


不追求國家統一,國民黨紀念「光復節」便毫無意義,只剩下小寡婦哭墳的味道,這個墳就是「中華民國」。但他們又自欺欺人相信「中華民國」還活著,整個國民黨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沒有了中國,國民黨就沒有了靈魂。不講中國統一,光講兩岸和平,就是給臺獨打掩護。國民黨這些廢物,根本不配紀念「光復」。

臺灣需要一次真正的光復,那就是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定會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

相關焦點

  • 國民黨紀念臺灣光復,江啟臣、馬英九……歷任黨主席合唱「愛拼才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據臺媒消息,國民黨今天(25日)舉辦臺灣光復紀念音樂會,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歷任黨主席馬英九、吳伯雄、朱立倫、吳敦義合唱「媽媽請你也保重」「愛拼才會贏」等多首金曲。據臺灣「中央社」「聯合新聞網」報導,今天(25日)適逢臺灣光復節,國民黨下午在臺北市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音樂會。
  • 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2周年 島內泛藍陣營舉辦活動慶祝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25日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2周年紀念日,島內泛藍陣營均舉辦多場活動慶祝。據香港中評社25日報導,國民黨25日9時在臺北「國軍英雄館」舉行紀念大會,黨主席吳敦義與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等人出席,活動安排播放臺灣光復相關影片,場面浩大。
  • 犯罪大師塵封的往事兇手答案是什麼 塵封的往事兇手是誰
    犯罪大師塵封的往事兇手答案是什麼 塵封的往事兇手是誰 犯罪大師在8月4日的突發案件是《塵封的往事》,這個案件需要你在四個嫌疑人中找出兇手,很多玩家還不清楚這個案件的兇手是誰,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八佰》美化國民黨?還能感動臺灣人嗎
    抗戰曾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與情感紐帶,只是《八佰》還能感動今天的臺灣人嗎?一部根據家喻戶曉的八百壯士抗戰事跡改編的電影,竟讓一些人如臨大敵,實在令人唏噓。全片以國軍普通士兵的視角展開,並沒有對國民黨高層歌功頌德,相反還揭露了南京方面自以為高明卻一廂情願的政治算計,也是比較忠於史實的。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鄭巧 劉旭)「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22日在北京開幕。50餘位各界嘉賓出席開幕式並參觀展覽。此次展覽包括序言、誓不臣倭、始政與恥政、反佔領之戰、武裝抗日、殖民統治與教育、文化抗日、霧社起義、參加抗戰、民族純血的脈動、臺灣光復等單元,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和2萬餘字的文字敘述,詳盡展示了從1895年割臺到1945年臺灣光復的50年間,臺灣民眾波瀾壯闊地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的鬥爭歷史。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特別報導第一集:《還我河山》
    1945 年10 月25 日,中國戰區臺灣受降區受降典禮儀式在臺北公會堂舉行。當天上午8 時50 分,受降主官國民黨上將陳儀將軍在多名國軍將領及盟軍代表陪同下,步入會場。日軍投降代表安藤利吉、諫山春樹等則在陳儀下令後才列隊低頭進入會場,並在指定位置立正後向陳儀行鞠躬禮,隨後又自行解下所佩軍刀雙手呈給陳儀。
  • 臺灣光復的最大意義是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子民!——訪臺灣霧峰林家...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
  • 國臺辦介紹在京舉辦「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劉潔妍、崔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布會並答問。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提問:我們了解到,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日前在北京舉辦,請您介紹一下舉辦這個展覽舉辦的考慮以及展出的情況?謝謝。
  • 國民黨中將裴存藩,敗退臺灣後的無聊生活
    1949,國民黨戰敗,上百萬軍民背井離鄉來到臺灣。從此親人難再聚,故土不能回,留下無數悲劇。這麼多人一下子湧入這座小島,形成僧多肉少的局面,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用武之地,下半生過得很苦悶,而裴存藩就是其中之一。
  • 在線放映|《塵封往事》1977年的時空匯合
    小眾 | 女性 | 紀錄 | 思辨主營版權引進呼籲觀看正版放映員Hugo邀請您線上觀影,聽嘉賓導賞,與影迷交流4月29日,「和觀雲影院」與以色列駐成都總領事館聯合放映《塵封往事》,在1977年的時空匯合,見證倖存者後代重新探訪歷史遺留,直面創痛的勇氣。
  •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要做「中國國民黨」 不再做「臺灣國民黨」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13日宣布將參選國民黨主席。張亞中當天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民黨不應再像過去幾十年那樣繼續做「美國國民黨」、「臺灣國民黨」,而要真正做「中國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的「暗淡期」重新扮演維護與創造和平的角色。
  • 「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京開幕
    10月25日 「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10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據介紹,本次展覽分為寶島臺灣、九州同悲、抗倭守土、長歌當劍、揮戈復疆、兩岸圓夢六個部分,共計展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160餘件套,清代以來重要文獻檔案複製件50餘件套。
  •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兼臺灣光復75周年
    文/張海鵬臺灣光復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大事。75年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從此回到祖國懷抱。2020年不僅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5周年。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包括臺灣人民在內,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勝利成果,雪洗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的恥辱。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在抗戰館舉行
    抗戰勝利後,臺灣光復,回到了祖國懷抱。線上展覽截圖在臺灣光復75周年之際,抗戰館在官方網站——中國抗戰勝利網隆重推出「綠水青山待我還——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攝影展」,首批展出照片205張,以線上展覽的形式紀念臺灣同胞英勇抗日的愛國精神和為中華民族所建立的不朽功勳
  • 臺灣回歸祖國75周年,而這日子快被「臺獨」刪減沒了
    「光復臺灣」的背後是「一個中國」的堅定原則 自從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懷抱之後,「臺灣光復」一詞開始被兩岸人民牢記在心,也開始被外界大量運用
  • 臺灣學者:國民黨全名叫「中國國民黨」,為何不敢強調中國?
    島內「反中」氛圍濃厚,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日前說臺灣不是「國家」,卻遭到輿論圍剿,如解讀這現像?對此,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國民黨的問題在於沒有中心思想,不要說九二共識,「憲法」就是「一中憲法」的原則,黨的全名就叫做中國國民黨,為何不敢強調中國?是為了選票?還是為了永續生存?從歷史角度來看,選舉只是短時期,長時期來看臺灣400年的歷史離不開中國大陸。
  • 民國空軍曾兩次轟炸臺灣,澳洲空軍、英國皇家海軍等曾參與其中
    因此針對中華民國大肆攻訐,而非「公平」地聲討身為轟炸主力的美國,反而更襯託有心人士刻意削弱中華民國光復臺灣合法性的企圖。美軍也向武漢、瀋陽、杭州等淪陷於日本之手的地區轟炸過,尤其是成為日軍助力的瀋陽兵工廠和滿洲國飛機株式會社更是攻擊重點,且規模與死傷皆遠遠超過臺灣。但這些地區卻未因此譴責過母國或盟軍的「殘忍」或拒絕「光復」,畢竟那是為了擊敗敵方所不得不發起的戰鬥,並非針對當地居民屠戮,故臺灣在整場二戰裡並不是格外獨特或慘重的「受害者」。
  • 洪秀柱在上海會見臺商 盼國民黨逆轉勝選
    年輕人是臺灣未來的希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必需用行動來證明愛臺灣,要回臺灣投票,支持可以讓兩岸穩定和平發展的政黨,作為女性,很佩服柱柱姊的氣度和胸襟,我們願意和柱姊一樣,支持國民黨。 上海臺商黃浩然說"我的父親為了打日本鬼子,參加抗戰,九死一生才到臺灣,認識我母親,才生下我,國父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我是中華民國人,臺灣就是我的家」中華民國光復臺灣,國民黨建設臺灣。
  • 臺學者:國民黨新世代被「獨化」 基本沒前途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兩岸新論述,認為「九二共識」是歷史,引發爭議。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張麟徵表示,國民黨年輕的一代有被「獨化」的現象,認為選票在獨的那一邊,所以拋棄自己的主張要挖他們的票,但偏「獨」的選票沒騙到手,主張」統「的選票統統不投國民黨,所以國民黨基本上是沒有前途的。
  • 臺灣名嘴:蔡英文並不可怕,國民黨不要「狼來了」
    國民黨在本次臺灣大選中可謂是裡子面子都丟了個乾淨國民黨的候選人韓國瑜作為臺灣島內唯一能和蔡英文打擂臺的候選人,在此次選舉中的得票率比蔡英文低了百分之十還多。百分之十就意味著上百萬的選票,這差距拉得確實太大了。更重要的是國民黨黨內有不少立法委員丟了自己的席位,可謂是損失慘重。臺灣名嘴:蔡英文並不可怕,國民黨不要「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