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科學家出資百萬驗證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錯誤

2020-12-22 騰訊網

物理學的核心是實驗及實驗的可重複性,沒有正確的數據和千百次重複實驗支持,任何理論都是空中樓閣。近期,民間科學家文德奎先生對「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提出質疑,此質疑一出,無異於現代物理學發展領域再次出現「烏雲」,不但引起軒然大波,還吸引了很多物理學愛好者圍觀、探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與此相關的物理現象及實驗,看能否尋找到真相。

就拿我們都熟悉的飛機和高鐵來說,相信很多人都對飛機、高鐵帶動其內部的人、蝴蝶之類共同運動沒有疑問。但所有人及全世界從事物理工作的科學家都忽略掉了一個問題——飛機或高鐵內的光,能不能被飛機或高鐵帶動?更不用說了解其中的運動規律了。用完整且專業的物理學術語言表達就是:當一束光通過勻速封閉運動空間時,光通過封閉空間內、外運動速度的變化並沒有進行過實驗和分析,人類不知道這個過程中光的運動規律。

當文德奎先生的這個問題提出以後,很多人與其爭論,認為相對論具有絕對正確性,但是文德奎先生的問題並不是實驗結果怎麼樣,而是全世界科學家都遺漏了這一個重要的物理現象,並沒有進行實驗分析,也就是光的這個重要運動規律未被人類知曉!為此,文先生提出願意拿出100萬與科學界驗證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是錯誤的。如果文先生說的不對,那麼針對此物理現象,誰能拿出被科學界公認的實驗分析、數據呢?

這是文德奎先生在水木社區理論物理版與反對者的一段討論:

不過這個討論現在已經被水木社區理論物理版刪除,類似討論在水木社區天文版、科普版也已經被刪除。不過在文德奎先生的郵箱中,依然保存著不少支持者的來信:

這是2002年清華大學老師的指導:

為什麼文德奎先生寧願出資100萬,也要與科學界就此問題爭論個結果呢?除了文德奎先生對自己的這一發現有足夠的自信以外,還在於這個現象一旦被證明,將對現代物理學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驗證上述物理現象,人類能證明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是錯誤的!因此相對論及整個物理學需要需尋求新的基礎,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產物!

根據宏觀現象及都卜勒效應、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分析,封閉空間確實能帶動其內部運動的光共同運動。在這些理論基礎上,文德奎先生又提出,結合1887年麥可遜莫雷的實驗,高鐵、飛機等能帶動光共同運動,那麼根據慣性系與引力場等效,麥可遜實驗幹涉條紋0結果的原因是第三個,相對論選擇的是第二個(尺縮相應),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熟悉的洛倫茲變換是錯誤的!

麥可遜-莫雷在1887年論文原文對0結果的解釋(翻譯),相對論選擇第二種,也就是尺縮效應,表述如下:

地球帶動周圍一定空間範圍物體共同運動是毫無疑問的,比如天上的飛機、白雲、飛鳥、空氣等,如果不能帶動,那麼按地球公轉速度約30公裡/秒分析,地球上空的東西都會瞬間消失,地球能否帶動其一定引力範圍的光共同運動呢?非常值得我們實驗、期待。

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觀點,文德奎先生還在麥可遜莫雷實驗的基礎上,加入封閉的管子,觀測幹涉條紋的變動情況。實驗發現,隨著密封管子左右運動,能明顯觀察到幹涉條紋吞吐。幹涉條紋吞吐是因為兩束光通過密封空間時,光被封閉空間帶動,一束與地面形成相對速度c+v,另一束與地面相對速度為c-v,所以產生了光程差。

遺憾的是,因為光速太快,要使用到精密的儀器進行實驗,這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團隊支持,民間科學家文德奎先生沒有如此充沛的資金來完成這個實驗。因此文先生提出歡迎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設計,共同探索光在上述物理現象中的速度變化規律。

文先生此次出資100萬驗證光速不變原理錯誤,可以確定的是,這裡驗證的不是錢,而是新的科學革命是否在中國誕生!歡迎所有物理專家參與,期待科學家用實驗來證明以上觀點!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水木社區搜索wdek的討論,或在文德奎先生微博連結查找相關討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真空光速相對所有參考系速度不變?
    為什麼真空光速相對所有參考系速度不變?——因為真空光速不變是一個觀測事實。那麼對於真空中的光速來說,客觀現實就是——事實上觀測到的真空光速是不變的。愛因斯坦把這個觀測事實上升到了一條基本原理作為相對論的基礎,即真空光速不變原理。二、原理和公理的區別我們都知道數學中是有很多公理的,比如歐幾裡得幾何中,過任意兩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數學中的公理是不需要證明的,是大家公認的,直接拿出來就可以用。
  • 「光速不變」是什麼意思,是什麼限制了超光速現象?
    可以看出這個形式的方程就是波方程,通過代換,可以得到電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這個速度和當時人們測量出來的光速是一樣的,這也間接證明了的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一般來講,速度都是相對的,需要選定參考系。那麼真空中光速是相對於什麼而言的?
  • 兩束光線向相反方向照射,他們的相對速度是2倍光速嗎?
    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也是被科學界公認的。題主這麼問一定是受到了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的啟發!其實在相對論發現的前夜,人們就曾懷疑過相對性原理的正確性。 簡單來說,相對論原理是最基本的物理常識,我們確定一個物體的運動與否一定要選取一個參照物,根據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空間變化來確定被測量物體的運動形式。
  • 相對論:達到光速時間就靜止,假如光速飛行,人能長生不老嗎?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時有兩個基本假設: 1、狹義相對性原理:在不同的參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相同 2、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光速在不同參考系中都相同,與光源以及觀測者的相對運動沒有關係。 很多朋友往往都會有這樣的推測,誰說外星人的物理定律就和我們一樣呢?
  • 怎樣理解光速不變性原理?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劃時代的著名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時,關於光與以太的問題,已經思考了有十年之久了。在這篇科普文章中,我們避開已經被物理學拋棄的「以太」這個概念,完全從慣性系的角度出發,講述愛因斯坦在十年的時間中對於光的思考。
  • 為什麼只有光子能達到光速?其他粒子為什麼無法達到光速?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為基本假設建構出來的。我們通過光速不變原理進行推導,就可以得到光速是信息、物質和能量傳播得最快速度,它們都無法超越這個光速(3*10^8m/s)。這個看法起初很多科學家都無法接受,狹義相對論誕生後很久才逐漸在實驗中被驗證,被開始被接受。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光速是宇宙中物質、信息、能量的極限速度,而不是其他的速度?
  • 在知乎回答:開著手電筒跑步能否使光傳播速度超過真空光速?
    在大家都在糾結為什麼光速不變時,愛神根據實驗基礎大膽假設光速就是不變的,沒有任何物體的速度能超過光速。稱為光速不變原理。」 點評:建立在什麼實驗基礎上了?科學家測量發現真空中光速總是一個恆定值?請問是什麼實驗?這個所謂的「真空中光速」的「恆定值」是相對於什麼參考系的?是相對於任何參考系嗎?
  • 張祥前的統一場論(上)
    統一場論的基本假設是物體周圍空間光速運動,然後以這個假設為基礎,展開了對牛頓力學、相對論、麥克斯韋方程的解釋、修改、擴展認識。一,宇宙的構成和統一場論基本原理。從這個基本原理出發,還可以推斷暗物質、暗能量、上帝粒子、引力子、以太、弦論中的弦、膜----統統不存在,都是人們杜撰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錯誤的,宇宙空間是無限的,時間只是人對空間運動而產生的一種感覺,時間是觀察者描述出來的一個物理量。
  • 光速不變理論是如何被推導出來的?愛因斯坦說的都是對的嗎
    而在科學界,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光速不變」理論,這個理論是由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推導出來這個理論的呢?先讓我們看一下「光速不變」理論的概念,簡單來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創立出來的,即沒有物體可以超越光速存在。
  • 自然法則的哲學原理——以太模型大統一理論續論
    當麥可遜-莫雷實驗以「以太的絕對靜止」為假設前提條件,「驗證」了光速不變、以太的不存在,人們以不了解物質的假設屬性為實驗前提,卻否定物質本身的存在,是非常不符合基本邏輯的。5.1對狹義相對論的剖析和證偽5.1.1「光速不變原理」的解析。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成立的基本假設前提條件之一。
  • 真空中光速最快?目前已知三種超光速存在,愛因斯坦錯了嗎?
    伽利略曾經通過做實驗提出一個結論「相對性原理」,指的是無論在任何參考系中,力學規律都保持不變。而愛因斯坦對這個結論做了更深層次的說明,不僅僅是力學規律保持不變應該是所有的物理學規律都保持不變。愛因斯坦按照自己的這個物理規律不變原理,從而推出真空中光速恆定不變。
  • 相對論和統一場論中時空方程的相互推導
    這篇文章介紹統一場論時空方程和相對論時空方程的相互推導。一,統一場論基本原理:宇宙是由物體和它周圍空間構成的,不存在第三種與之並存的東西,一切物理現象都是我們對物體在空間中【或者是物體周圍空間本身】運動的一種描述。
  • 宇宙中光速並非最快,四種超越光速的速度,你會知道幾個?
    此外,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光速不能超過」和「真空光速不變」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但是你知道嗎,事實上,從某個角度來看,光速並不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許多速度實際上超過了光速。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否意味著法律中存在「光速不能超過」的錯誤?
  • 量子糾纏的速度超過光速了嗎?答案顛覆認知!
    光速特別是超光速現象大家都特別關心,比如2011年歐洲粒子中心的中微子超光速現象公開以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因為奧佩拉團隊取得的結果比光速快0.0025%,但最後被證明是個超級烏龍!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早就告訴我們,宇宙中不可能存在超過光速現象!
  • 質量的不變和可變性
    1901年,德國物理學家考夫曼在實驗中用鐳元素放射出β射線,他最先發現了電子的質量隨速度變化而變化的現象,當電子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急速增加。在物理科學發展史上,既存在先有實驗觀測後有理論求證的情形,也存在先有理論預測後有實驗證實的情形,電子運動質量的可變性是先在實驗中觀測的,而正電子的存在是先在理論中預測的,這說明先有實驗後有理論和先有理論後有實驗的兩條物理學發現路徑符合科學哲學邏輯論的等效原理。物體靜止質量的不變性和運動質量的可變性符合物理哲學反等效關係的悖論原理或悖論關係的反等效原理。
  • 「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每一條科學規律都必須得到實驗的驗證,而且要經得住反覆驗證,這種實驗精神來自「伽利略」,這也是伽利略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的原因,也可以說是伽利略將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工作徹底區分開來。哲學家負責思考,科學家負責觀測和實驗。
  • 光速極限不能突破,那能不能提高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這個物理量用c表示,有時候可以直接稱作光速。光速是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在相對論中有光速不變原理,意思是在任何一個參考系中測量到的光速都是一樣的。除此之外光速c也經常在其他地方冒泡,比如光譜精細結構常量裡面就有c,科學家們還搞不清楚為什麼c能夠出現在這裡。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要小於真空中的光速c,例如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光速c的四分之三。選用不同的介質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光速,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光速降低到很小的速度,甚至是接近於零。光速可以降低,那能不能升高呢?
  • 假設飛船以10億倍光速朝著一個方向飛行,能到達宇宙邊界嗎?
    這個結論來自於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光速不變原理指的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對於任何參考系是不變的,與觀察者和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不存在任何優越的參考系。這個原理意味著光對於無論運動速度多快的參考系,哪怕是對於相對於地面接近光速的參考系,都仍然是光速。光速的這個「不變」不是有絕對靜止參考系的不變,而是相對的不變,是「水漲船高」的不變。
  • 光速並非宇宙最快速度,4個「超光速」現象,你知道幾個?
    現在,連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這一理論也將不再成立。可想而知,我們的宇宙到底存在多少我們無法想像的事。那你知道超過光速的這四種速度是哪四種嗎?在宇宙誕生的初期,宇宙暴漲的速度是超過光速的。現在,科學家普遍贊同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的說法。宇宙是從一個奇點開始的。但是科學家所說的大爆炸不是像我們理解的爆炸。我們理解的爆炸是砰的一聲。
  • 光速這麼快,是如何被人類測出來的?
    既然屬於電磁波,那麼通過測量光的頻率和波長,根據c=λf,其中f是頻率,λ是波長(m),自然就能得出光速了。 4 光速不變 光速是測出來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