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2021-01-19 冥維空間

「亞里斯多德」非常相信思維的力量,他認為統理宇宙的規律可以用純粹的思維找到,他不覺得實驗和觀測有多大的必要性。

№:1哲學家負責思考,科學家負責觀測和實驗

「亞里斯多德」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同時釋放兩個物體重的那個一定比輕的那個落得更快,之後的1900年裡這個說法從未遭遇挑戰,直到被「伽利略」否定。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同時拋下兩個鐵球的故事,可能只是一個傳說,並沒有實際發生,不過「伽利略」確實做了類似的斜坡實驗,讓不同質量的球從光滑的斜面落下,通過觀測伽利略的結論是球體滾落的時間跟它的重量沒有關係。

「伽利略」這個實驗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說法,他還開啟了實驗科學的大門,近代科學也被稱為「實驗科學」。每一條科學規律都必須得到實驗的驗證,而且要經得住反覆驗證,這種實驗精神來自「伽利略」,這也是伽利略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的原因,也可以說是伽利略將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工作徹底區分開來。哲學家負責思考,科學家負責觀測和實驗。

後來發現在月亮上不存在空氣阻力,一根羽毛和一個鉛球以同樣的速度下降,在伽利略的基礎上,牛頓提出它的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一樣,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也是如此的優美、和諧、簡單。

這裡簡單介紹下牛頓三大定律的第3條(牛頓第三定律):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牛頓運動定律帶給牛頓極大的榮耀和成就,牛頓的運動定律所揭示的一個事實卻讓牛頓非常不滿意,這個事實是物體間的運動狀態都是相對的,所以宇宙中不存在一個絕對靜止的狀態,一個物體處在什麼位置,處在哪個空間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位置,也沒有絕對空間。

這一點在生活中不難理解,當一個物體以10千米每秒的速度相對於地面運動,對比跟它同一方向以8千米每秒運動的物體,則它的運動速度是2千米每秒,而如果與它自己相比,它的速度其實是0。

舉例說明:

一個人在運動的火車裡起跳,他跳一次落回原地,過一會兒再跳一次又落回原地,在他自己看來兩次跳躍並沒有空間上的區別,但對於火車外地面上的觀測者來說,這兩次起跳完全發生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空間。

然而發現這個觀點可以被推廣到整個宇宙,牛頓感到非常難以接受,他認為如果宇宙中沒有一個絕對的靜止狀態,那麼這個宇宙也太沒秩序,太沒意義了。

如果牛頓多活200年,知道20世紀初的科學發展狀況,他的態度可能會從拒絕接受變成大為惱怒,因為這個時候科學家們不但不認可絕對空間,他們甚至認為時間也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兩個人使用同樣的鐘為同一件事計時,任何誤差都沒有,但事情結束時兩個人的鐘卻顯示不一樣的時間。

這怎麼可能?

不但可能而且是必須的。

№:2沒有絕對時間的觀念

起源於人們對光的認識,起初有人發現光是有速度的,多年後兩個美國科學家決定對光的速度進行測定,他們意識到可以利用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進行光速測定,因為不同季節不同時間地球的運動方向跟太陽光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地球處於不同運動方向時,太陽光的速度應該有所不同。

1887年,這兩個人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這個結論之所以驚人,因為跟他們的預想截然不同,這個結論是無論地球如何運動,太陽光的傳播速度完全一致。

這怎麼可能呢!

當地球向著太陽運動時,太陽光速應該快呀,因為還要加上地球運動的速度嗎?

當地球背著太陽運動時,太陽光速應該慢啊,因為還要減去地球運動的速度嗎?

所以這兩個人的結論才驚人,這兩一個是物理學家「麥可遜」,另一個是化學家「莫雷」,這個實驗被稱為著名的「麥可遜·莫雷實驗」,麥可遜還因此成為美國第1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這個結論對物理學界的震驚可想而知,因為它徹底否定了牛頓運動定律:

兩個小朋友在跑道上跑,旁邊開過一輛更快的汽車,那輛汽車的速度不管是跟地面比或是跟跑道上的小朋友比都是一樣的。

不可能嗎?

在速度慢的世界裡確實不可能,但是在速度快的世界裡,速度快到可以跟光速相比的時候,這事兒就可能了。

例證:

1905年,愛因斯坦用狹義相對論說明了這個可能性,狹義相對論包含以下兩個基本原理相對性原理,

相對性原理:不管觀察者處於什麼運動狀態,物理定律不變。

光速不變性原理:任何光線都以確定的速度c運動著,不管這道光線來自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物體,狹義相對論認定光的速度是恆定的,兩個不同運動速度的物體各發出一束光,在相同的時間裡,兩束光走過的距離不一樣,但光的速度是一樣的,而在第三者測量的相同的時間裡,這兩個物體所經歷的真實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這個結論不但會讓牛頓大為惱怒,恐怕現在也還有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但是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舉例說明:

如果一個人乘飛機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往東飛,它的速度等於飛機的速度,加上地球自轉的速度,相比往西的飛機往東的速度更快,所經歷的時間就比那個往西飛的更短,這個結果已經被精準的鐘表測量所證明,也證明了狹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換一種形象通俗的說法,這叫「時鐘變慢」。

運動使得時鐘變慢,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足夠快,快到可以跟光速對比,那麼時鐘變慢的效應就會非常明顯,以至於出現兒子比老爸還老的現象。

№3:物體的質量也跟速度有關

狹義相對論還表明一個物體的質量也跟速度有關,速度變大質量也隨著變大,當一個物體以10%光速運動,它的質量將會增加0.5%,當它的速度達到光速的90%,它的質量將變成原來的兩倍,速度再往上離光速越近,這個物體的質量增加越快,它永遠不可能達到光速,因為那時它的質量將變得無限大,這也是狹義相對論的另一個簡單明了的結論,任何物體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越光速,狹義相對論解決了光速不變的問題。

但愛因斯坦卻發現了問題,太陽光傳到地球需要8分鐘,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感受到的太陽光是8分鐘之前的,如果太陽突然消失,8分鐘後光才停止,可是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也會突然消失,不會等8分鐘。

這就表明引力比光跑得快?

這個問題愛因斯坦從1908年開始琢磨一直到1915年,也就是他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說「引力不是力」,而是一種彎曲,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的幾年裡,科學界流行一個有趣的說法,世界上真正懂廣義相對論的人包括愛因斯坦只有三個,當然這句話有開玩笑的性質。

一個人從英國出發直直的走到義大利,他走的線是一條直線嗎?

不是,走的是一條弧線,因為地球是圓的。

一個物體放在那裡一動不動,一個小時後它的位置變化了嗎?

從三維的空間來看沒有變化,但是如果把時間也算作一個變量,在增加了時間的這個四維空間裡,它變了,質量的影響,可以帶來空間時間的變化。

太陽的質量能夠引發其周圍空間時間的彎曲,這種彎曲在廣義相對論之前被稱為「引力」。

№4:結語

廣義相對論認為,遇到質量大的物體時,光線是會彎曲的,比如一些恆星的真實位置可能跟我們觀測到的不一樣,因為它所發出的光線在經過太陽時被太陽給彎曲了,光線可以彎曲的結論,後來被科學觀測證明了。

廣義相對論還認為地球上的一個水塔,其頂部的鐘和底部的鐘走的不一樣,底部的應該慢一些,這一點也被科學實驗證明了。

從廣義相對論出發還可以推斷出宇宙必須有一個開端,而且可能有個終結時間。

有意思的是,廣義相對論推斷出宇宙的開端,宇宙的開端卻否定了廣義相對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慢?
    讓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個事實: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或者任何速度)的時候,時間都不會變慢。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量化時間的儀器在運動或相對於觀測者運動時(速度接近光速),時鐘會走得更慢(稍後會詳細介紹)。愛因斯坦所描述的鐘的類型是一個特定的性質和設計的一個「光子鍾」。
  • 有實驗能證明時間膨脹效應嗎?速度變快時間變慢,能長生不老嗎?
    運動的時鐘,它的時間流逝會變慢,當運動的速度越快,時間流逝得越慢。這是狹義相對論中時間膨脹效應在現實中的體現,並且已經得到了實驗證實,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它只是一個猜想,它是一個經過實驗證實的科學理論。1971年,兩位物理學家喬伊·哈夫勒與理察·基廷利用一架客機做了這樣的實驗,他們利用4個極為精確的原子鐘都放在了即將要遠航的這架客機上,當客機飛行結束落地之後,再將4個原子鐘的時間與地面上的原子鐘顯示的時間流逝進行比較,發現客機上的原子鐘時間流逝的確慢了59納秒,雖然59納秒微不足道,但是該實驗卻證明了時間膨脹效應。
  • 時間斷層及時間裂縫的猜想
    什麼叫時間斷層?要想闡述這一個新奇的猜想,首先要知道時間是什麼,那麼時間是什麼呢?但往更深層次去說,時間又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按照愛因斯坦的話,時間和空間其實只不過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他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樣描述時間,他說: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
  • 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並不是時間真實的流動速度,是心理學上的效應
    有時候,你會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明明心裡覺得只有幾分鐘的事,一看表過去了幾個小時。明明心裡覺得過去了好久,一看表才過了幾分鐘。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並不是時間真實的流動速度,只是一種心理學上的效應。愛因斯坦不愧為大師,他的這一句話似乎就能解釋——什麼是時間旅行!當你明明經歷了一個小時,而時鐘卻走了一分鐘,就說明了你經歷的一場時間旅行。
  • 時間是錯覺?牛頓、愛因斯坦早已解釋,時間是虛擬的!
    時間在人類的觀念裡是一成不變的,人類在時間的約束下,每天都活得非常匆忙,總覺得時間飛逝,但是科學家在對時間進行研究時表示,時間是虛擬的,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時間是人類看不到摸不著的,它的存在只是存在於人類的意識裡,是人類的主觀意識賦予了時間重要的意義。
  • 一口氣通俗理解《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
    無論是馬路看來,小車看來,車上的人看來,還是小男孩,小女孩看來,它都是一個速度,它也不跟你相加或相減,一貫我行我素。時間也是相對的愛因斯坦知道了便說:「如果光速是絕對的,對誰來說都不變,那麼我的時間就不是你的時間了」。聽不懂?
  • 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由於時間膨脹,我們是否經歷了錯誤的時間
    地球的運動,以及地球的引力,改變了我們與宇宙中其他物體相比所經歷的時間。如果我們偶爾將我們的時鐘與在黑洞或中子星周圍的緊密軌道上運行的時鐘相比,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運行速度比我們的慢,如果我們將它們與漂浮在茫茫宇宙深處的時鐘相比,我們會發現這些時鐘運行速度比我們的略快。
  • 時間膨脹效應了解下!
    時間膨脹效應了解下!首先,任何有靜質量的物質都無法達到光速,相對論中對此有說明,所以說不存在一個人以光速前進一年的情況!那麼就假定一個人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比如說99%以上光速,但達不到光速),時間為一年,外面(為方便說明,假設是地球)過來的多長時間呢?以接近光速飛行一年,這一年的時間應該是這個人自我感覺的時間,也就是說乘坐飛船以亞光速飛行的人經歷的時間!
  • 為什麼時間會膨脹,達到光速時間停止怎麼理解?
    這個動態的主要內容就是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時間流逝是不一樣的。導致這種時間變化的就是時間膨脹。時間膨脹有兩種:在狹義相對論裡面,速度越快,時間流逝越慢,速度時間膨脹遵循的公式表達為:t'=t/√[1-(v/c)]式中,t'是速度時間膨脹效應值;t是低速系觀測者第一個時鐘時間記錄;v是第二個時鐘相對第一個時鐘的移動速度;c為光速。
  • 米尺收縮,時鐘變慢,為什麼相對論不講這些?
    錯誤的邏輯方向也會使人們感到疑惑,為什麼相對論中沒有提到時鐘究竟是如何變慢的,為什麼杆子的長度會收縮;人們也十分詫異,為什麼物理學家對同時取代許多其他理論的狹義相對論總是對其深信不疑。一如往常,當愛因斯坦解釋相對論與大多數理論的不同之處時,他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 宇宙是絕對的不存在相對人的世界是相對的
    人類是無法對宇宙中的任何物體作精確測量的,因為我們也沒有絕對精準的測量工具!當然在個體計算上,如五個人,十個人這個是可以精確的,但這不是測量,這是概念!人只是相對把外物區分,而事實上萬物皆為一體,個別的軀體是相對存在的,宇宙是絕對一體的!
  • 愛因斯坦的預言又對了,科學家證實了「時間膨脹效應」,有點神奇
    對於人類而言,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球上人類把一天的時間定為24小時,在這24個小時內人類會完成很多很多的事情,除了睡覺以外,人們都是比較忙碌的,有的為了學習,也有人為了工作,總之人們的一天都是充實的。
  • S01E25假如時空欺騙了你:相對論下的時空伸縮效應(字幕)
    實際情況我們可以演示一下,假如現在還是這個穀倉,但是這個穀倉我們這邊不開門了,變成一道實心牆,或者把門鎖死,撐杆跳選手還是撐著竿以極快的速度衝向穀倉,那麼他的竿頭必然會碰到牆,在你的眼中,他手中的竹竿變短了,如果你的手足夠快,把前門突然關上,絕對可以把撐杆跳選手和他的竹竿,完全裝到穀倉裡面,但是撐杆跳選手眼中,竹竿長度沒有變而穀倉變短了,他的竿頭碰到了牆,而竿尾還在穀倉外面,肯定要給自己捅死
  • ios14桌面時鐘插件不準怎麼弄 時間不對顯示錯誤設置解決方法
    ios14桌面時鐘不準怎麼設置?時鐘插件時間顯示錯誤解決辦法,全新的ios14更新出來有很多有趣的設置玩法,其中有一個就是時鐘的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下面就來介紹下設置精準時鐘方法分享。  蘋果手機ios14桌面時鐘插件不準、時間不對顯示錯誤設置解決方法  一般來說這個是有很多問題的可能性的,找準其中的一些針對性的問題解決就好了。  1、問題原因  VR日報9月18日消息,蘋果剛在昨天發布了iOS14正式版,新增了類似於安卓負一屏的功能,可以添加時鐘組件。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鍾慢效應和尺縮效應很好地證明了慣性系下的時間膨脹效應。值得一提的是,在慣性系下,時間膨脹具有相對性,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是針對於不同參考系而言的。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
  • 能讓時空彎曲的不僅是質量,還有速度,時間膨脹效應與廣義相對論
    時間和空間與宇宙一同產生,且是客觀存在的。人們經常會懷疑時間的存在,但其實這是一件沒有什麼好爭辯的事情,當你明白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就會知道這二者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我們習慣於把時間和空間作為兩個事物分開來說,可在物理學上,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並稱為時空,時空才是它們真正的名字。時間與空間密不可分,二者只能同時存在或同時不存在,所以時間和空間都是客觀存在於宇宙之中的。不過,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並不是永遠穩定而平緩的,它們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發生彎曲。
  • 離開事物的時間有意義嗎?若時間不存在,那麼由什麼記錄宇宙生命
    要理解它,我們要放棄空間是固定不變的容器這一概念,類似的,也要放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說,物體存在的連續空間消失了,現象發生於其中的流動的時間也要消失了。有人提出,在某種意義上,空間不再存在於基礎理論之中;引力場的量子不在空間之中。同樣,時間也不再存在於基礎理論之中,引力的量子不在時間之內演化,時間只計算它們的相互作用。
  • 相對論:達到光速時間就靜止,假如光速飛行,人能長生不老嗎?
    愛因斯坦的相對路為人類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人類從牛頓的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進入到了相對論時空觀的時代,在時空這個度規裡,我們再也回不到溫暖的、經典的世界!
  • 宇宙的時鐘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時間有流逝感,但時間是什麼?
    最小的可想像的時間長度可能不大於百萬分之一的十億分之一秒。這是根據一種新的理論,它描述了宇宙具有一種基本的類鍾特性,其時鐘速率會與我們最好的原子計時器有相似之處。我們大多數人都對時間的流逝有某種感覺。但時間到底是什麼?「我們不知道,」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馬丁·博喬瓦爾德說:「我們知道事情會發生變化,而我們可以用時間來描述這種變化。」他補充道,物理學提出了兩種相互矛盾的時間觀。
  • 手機時間變慢17分鐘 小米高管科普如何解決
    昨天就有不少用戶反映他們的手機時間不準了,甚至有的變慢了17分鐘,非常詭異。對於手機變慢的問題,今天北京移動回應了此事,表示有個別基站出現了一定狀況,目前相關情況已經解決完畢。手機時間變慢17分鐘 小米高管科普如何解決今天中午,小米手機系統軟體部總監張國全針對這件事發了一條科普,詳細解釋了為什麼手機時間會因此變慢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