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齊全的「穴位拍打操」,治療百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2020-12-06 大醫本草堂

人體的經絡就像線路,臟腑就像燈泡,穴位就是連接線路與燈泡的開關,它影響著身體的氣血運行與能量流通。

如果我們能夠長期正確刺激穴位,就能輕鬆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經常拍打穴位。儘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 ,減少對藥的依賴,使人體陰陽平衡。

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穴位分布、經絡走向,將人體50個主要穴位與健身操有機結合在一起,研發了一套「永新穴位保健操」,它集降三高、養生、健身於一體,長期堅持既可緩解三高患者的病情,也可在人體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

穴位健康操基本動作示意圖及功效

1、對擊十宣穴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個穴位

【功效】清熱開竅。輔助治療: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驚厥等。可緩解各種熱證: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腸炎、高血壓、手指麻木。

2、對擊八邪穴

【取穴方法】八邪穴的準確位置位於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間,各個手指的分叉處,共有8個穴位。

【功效】可緩解各種煩熱,目痛,頭痛,項強,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傷,手臂紅腫等。

3、撞擊虎口穴(合谷)

【取穴方法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

【功效】輔助治療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nǜ),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

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4、撞擊大魚際、小魚際

01、對擊大魚際

02、對擊小魚際

【取穴方法】手掌內、外側緣由一組肌群構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側稱「大魚際」 ,另一側稱「小魚際」 。

【功效】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係密切,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而且對咽痛、 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有「保命穴」 之稱。

小魚際可輔助治療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及扁桃體炎,小兒營養不良等。

5、敲打後溪穴(換手)

【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功效】輔助治療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耳聾,目赤;癲狂癇;瘧疾。

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

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緩解症狀功效。

6、手背對拍中諸穴(換手)

【取穴方法】緩解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咽喉腫痛、手臂紅腫疼痛等症狀。

【功效】緩解治療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咽喉腫痛、手臂紅腫疼痛等。

7、拍擊尺澤穴(換臂)

【取穴方法】尺澤穴位於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

【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對感冒、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咽炎、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壓、肺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急性胃腸炎、肘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8、內勞拍少海

【取穴方法】

少海穴:在肘前區,橫平肘橫紋,肱骨內上髁前緣。

勞宮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說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

【功效】

少海:輔助治療心痛、癔病等心與神志病;肘臂攣痛,臂麻手顫;頭項痛,腋肋痛;瘰癧

勞宮穴:勞宮穴可清心熱,瀉肝火。故由肝陽上亢、化生風和上撓心所造成的中風,或心神志病症均可起輔助治療。勞宮穴對風火牙痛療效甚捷。勞宮穴有凋血潤燥,安神和胃,通經祛溼,熄風涼血之功效。

勞宮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輔助治療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症。勞宮還對手掌多汗症有緩解作用。

9、輕敲中府穴 雲門穴(換肩)

【取穴方法】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內緣,前正中線旁開6寸,有胸大肌。

【功效】咳嗽、氣短、喘不得息、胸滿、胸中煩熱、胸痛、引缺盆痛、傷寒四肢熱不已、癭氣、疝氣上衝心、暴心腹痛、脅痛引背、肩痛不舉、四肢逆冷、脈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換肩)

【取穴方法】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

【功效】對肩背痺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起到很好的緩解症狀的作用。

11、叩擊風池穴、百會穴

風池穴:足少陽膽經刺激的是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循膽經輸向頭之各部及外走陽維脈。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取穴方法】頸部,當枕骨之下,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與風府穴相平。

【功效】壯陽益氣。輔助治療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叩擊百會穴:這個動作刺激的是我們頭頂的百會穴,屬督脈,有安神助睡眠、降壓、治頭痛等作用。

【取穴方法】後髮際正中上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功效】開竅醒腦、回陽固脫。輔助治療頭痛、目眩、鼻塞、耳鳴、中風、失語、脫肛、陰挺、久瀉久痢。

12、揉拍打腹部

【取穴及功效】神闕,人體穴位名,位於臍正中,屬於任脈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洩、脫肛、痢疾、水腫、 虛脫。禁刺,宜灸。

氣海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5寸。輔助治療虛脫,厥逆,腹痛,洩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瀦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13、擦膽經

這個動作是刺激頭部膽經,包括頭維、頷厭、率谷、懸顱、天衝、目窗、正營、承靈、浮白、角孫等穴,能夠起到降壓、預防偏頭疼的效果。

【取穴方法】循行部位起於目外眥(瞳子髎穴),上至頭角(頜厭穴),下行到耳後(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後折至風池穴。

【功效】緩解治療側頭、眼、耳、鼻、喉、胸脅等部位病症,肝膽、神經系統疾病,發熱病,以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證。

14、拍擊腎俞穴

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們後腰的腎俞、三焦俞等膀胱經穴位,這些穴位適合泌尿系疾病的預防和緩解治療,能強腎固本。

【取穴方法】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功效】緩解治療疾病為: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15、腳跟踢然谷

【取穴方法】位於在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輔助治療:1月經不調,帶下,陰挺;2遺精,陽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腫痛;4消渴;5小兒臍風,口噤不開;6下肢痿痺,足足跗痛。

16、拍打委中穴

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語,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療;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等作用。

【取穴方法】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

【功效】主治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關注微信公眾號:艾灸經絡穴位圖解,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17、拍腿部膽經

【取穴方法】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是沿股、下肢外側中線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間。

有個很容易找到的標誌,就是沿著褲子中間的那條線至膝蓋側面處,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四個穴位。

【功效】本經腧穴輔助治療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整套保健操做下來能刺激到我們人體的50多個穴位,兼顧多個臟器,集健身、養生於一體,適合各年齡段人群,尤其適合老年朋友鍛鍊。

相關焦點

  • 「拍打腹部」竟然可以治療這麼多慢性病!
    縱觀許多肥胖人士,大腹挺挺、走路艱難、百病叢生。特別是肥人,要降糖、降脂、降壓,治療都非常困難。其實這不過是經絡不通而已,通了就好了!即使和尚、道士、養生者也都著意腹部的氣功鍛鍊。腹部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都因為腹部的經絡!《黃帝內經》講:「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 若你有不良生活習慣,3個部位多拍打,或預防肝病、胃病、心臟病
    人體是最龐大和精密的儀器,內含各種系統,每種系統中又包含許多器官和組織,各種組織和器官相互關聯,各種系統也相互作用,構成人體。所以關於人體的保健方法也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是拍打,通過拍打對應部位,對身體內臟器官起到保健效果。
  • 【中醫保健】一套簡單的手指操,輕鬆提高免疫力
    對於當前的病毒疫情,大家都知道,戴口罩,勤洗手,但是在缺乏特效藥的當下,戴好口罩勤洗手是基礎防護,再加上提高免疫力,才可以雙保險,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
  • 揉揉小肚子,百病遠離你!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民間自古有「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之說。如此神奇,有科學依據嗎?從解剖學來說,肚臍下是腹腔和盆腔,還有最主要的神經節;從經絡學說上講,肚臍周圍有任脈、帶脈、衝脈等。
  • 養生秘籍:人體的「黃金分割率」,5大穴位,助你抵抗衰老
    是經脈以外最神奇的穴位之一。印堂穴有是頭腦清醒,清新眼目,通鼻開竅的功能。按摩印堂穴可以有效地緩解鼻腔乾燥,使鼻腔內的粘液分泌物增加,保持鼻腔的溼潤,還可以預防感冒,出鼻血等症狀。彎曲拇指與食指輕輕按摩印堂穴,感到發麻的感覺就可以了。最好保持2分鐘左右。
  • 【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科普】穴位敷貼治療過敏性哮喘
    除了注意遠離過敏原、增強體質、注意休息等一般防護外,中醫穴位敷貼也是一種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穴位敷貼作為一種古老的中醫外治法,與西醫透皮製劑給藥的用藥途徑不謀而合。其不但具有西醫透皮給藥的優點,如不經消化系統破壞和肝臟分解,維持較長時間且穩定的血藥濃度,從而使藥物作用時間長而穩定,且胃腸道副反應少。
  •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中藥是用小柴胡湯;那穴位呢?醫生為您解讀
    那如果出現小柴胡的症狀表現,針灸醫生是怎麼選穴的呢?  我們細細來看。  有胸脅苦滿表現的時候,選穴繞不開其中一個穴位,日月穴。其相當於小柴胡湯中的柴胡。  日月穴屬於足少陽膽經行走在脅肋部的穴位。  具體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七條肋骨與第八條肋骨的間隙中,前正中線旁開4寸。
  • 這8個人體最虛弱的地方,拍一拍,大病小病不上門!
    中醫有一個養生的重要方法就是拍打八虛。為什麼要拍打八虛呢?因為八虛是五臟邪氣所藏匿的地方,八虛,在《內經》中僅出現在《靈樞·邪客》篇,是專門用於人體部位的術語,是指人體兩側肘、腋、髀、膕八個部位。01 拍打腋窩在腋窩的頂點有一個穴位叫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起始穴位。用四個手指在腋窩正中輕輕地撥一下,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一條筋,這條筋的正中就是極泉穴,若撥一下能感覺到無名指和小指發麻,那就彈撥對了。
  • 為什麼別人拍打經絡有效果,你卻沒有?或是忽視了關鍵步驟
    中醫保健,在當前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推崇,在周末,很多人可能會去中醫館請中醫給自己按摩一下。不斷地敲打身體,從而緩解不適。當然,有些時候,也會自己敲打、拍打身體。一些人可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別人拍打經絡後,效果很明顯,緩解了身體不適,但是,自己給自己拍打的時候,卻發現沒有效果呢?這樣的情況,不知道你想過沒有?可能有人會說是拍打經絡的地方不對,也有人會說手法沒有中醫專業。其實你知道嗎?
  • 針灸透刺常用穴位大總結,針灸醫生必看
    (2)有些同經功效相同或相近的經穴透刺,如百會透上星,加強了針刺作用,提高了針刺效果,縮短了行針治療時間。(3)不同的經穴一般都有不同的治療作用,透穴針刺法一針透多穴,擴大了針刺治療範圍。(4)透穴針刺法雖刺入點少,但可同時刺激多穴,刺激量大,穴位功效激發效果明顯。
  • 運動健身上官:拉筋拍打調節氣血,提升自愈力,加速能量循環
    拍打就是用手和工具按自己能接受的力度重複拍打身體的局部、全身,令經絡暢通。可以自己拍,也可在親友間互相拍。在古代這個方法不叫拍打,而叫「調傷」、「調痧」,即用拍打把體內的病顯現出來再化解,如果沒有病就顯現不出病。所以此法也是一種自然診斷方法。 拉筋就是用極簡單之方法拉抻人體四肢關節,令骨正筋柔,經絡暢通。自愈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拉筋法是躺在特製的拉筋凳上舉起一條腿拉筋。
  • 專家:認準四個穴位
    專家:認準四個穴位   夏天的暑溼最討厭了。我們說過,夏季孩子容易中「陰暑」,所以很多家長這段時間都在給孩子煲解暑祛溼健脾的湯方,但湯方一周不能飲用超過3次。那是否有適合夏天保健、安全有效的外治法呢?   如果說夏天有什麼好的外治保健法,艾灸倒真是可以給孩子適當用一用。中醫裡的「灸」,是指用「火」在各個穴位處遊走,通過熱量,把淤堵的部位疏通開。
  • 安發國際甘諾寶力‖冬天不呵護好它,不但百病蜂起,人也老得快
    肺氣一傷,百病蜂起中醫有一句話叫:肺氣一傷,百病蜂起。肺在五臟六腑之中,位置最高,為五臟六腑「遮風擋雨」,有「華蓋」之稱。其強弱直接關係著其他臟腑的強弱,並影響著疾病的發生、病情的轉移發展和治療。肺還主皮毛,它好,人就皮膚水汪汪,美美噠;它不好,病了,就會口乾舌燥、皮膚乾等等,皮毛得不到滋養,皮膚就會慢慢失去光澤,變得暗沉無光,人也會老得特別快。然而,肺又是直接與口鼻相連的「嬌髒」,也是人體最易失守的第一道防線。
  • 走出失眠困擾(三)——穴位調理
    因此,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 中醫治療便秘有 475首方劑,發明了針刺灸法、穴位埋線等治療方法...
    因為早在戰國時代,中醫就對便秘開始了辯證和治療研究,兩千多年來,中醫藥工作者出版了有關便秘的醫籍 95本,研製了治療便秘的 475首方劑,並發明了多種治療便秘的方法,如針刺灸法、穴位貼敷、穴位埋線、中藥灌腸、推拿按摩、氣功導引等,還有很多單方、驗方。正是因為有這麼多治療便秘的方法,所以患者的自我治療率很高,而真正到醫院求治的患者往往都是難治性便秘。中醫藥治療便秘具有特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 衝門穴——男科婦科要穴,更是治療腰扭傷奇穴!
    非常好用,那就是——衝門穴!衝門。衝,衝射、衝突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脾經下部諸穴傳來的經氣由本穴上衝腹部。本穴物質為脾經腿膝下部經氣匯聚而成,在本穴的運行為受熱後的上衝之狀,故名。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衝門是我們身體上一扇衝動力量的「門」。具有調節氣機升降的雙重作用,補瀉皆可,因此,被廣泛地運用在內科、傷科或男科婦科。
  • 神奇的中醫特色療法—穴位貼敷+多靶點複方療法
    肝臟疾病危害性真的很大,應以積極治療預防為主,說到治療,中醫治療肝病的獨特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中醫調理降酶抗病毒效果穩定且副作用小,是值得推薦的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肝病的方法多種多樣,為何肝病中藥穴位膏貼+多靶點複方療法別具一格?  什麼是多靶點複方療法?
  • 老中醫告訴你,艾灸身上這2個穴位效果好
    我們平時所講的發熱,有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性發熱之分,而腫瘤患者常見的發熱是非感染性發熱,也叫癌性發熱,一般來講,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是惡性腫瘤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長期的發熱會造成能量和機體的慢性消耗,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一旦出現應給予積極治療。對於癌性發熱,中醫和西醫治療有何不同?面對腫瘤患者伴有發熱,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其發熱是否屬於感染性發熱,若為感染性發熱則應積極抗感染治療。
  • 以筆代針,惠州中醫為患者點按穴位止喘
    面對因缺氧而氣促、胸悶的患者,他用筆筒代替銀針,採用點按穴位的方法為患者緩解症狀,成功地讓患者的病情穩定了下來。「中醫除了在方藥治療病毒上大放異彩,在對症處理方面也有很多可取之處,特別是在條件有限的地方,更能發揮中醫簡便靈活的優勢。」經過在方艙的值班夜,曾志威更加堅信,中醫在抗疫前線一定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