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歲說話才算「晚」?了解這6個心理學知識,輕鬆教娃說話!

2021-01-09 寶寶知道

文|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婷婷的兒子快三歲了,前幾天剛上幼兒園,一開始適應的還可以,後來,突然不喜歡去了。婷婷以為,孩子上幼兒園都有個適應過程,慢慢就會好起的,就依然堅持送兒子去。

有一次,婷婷送完孩子沒馬上離開,發現幾個孩子在欺負兒子。可兒子因為語言發育遲緩,受了委屈也不能很好表達,沒法和老師說,只能蹲在小角落,偷偷地哭,很委屈、很害怕的樣子。

婷婷說,那一刻,她的心都要碎了,心疼極了,可有什麼辦法呢,雖然兒子智力、聽力、行為表現都正常,但就是說話很晚。

類似婷婷兒子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有個媽媽說,她三歲多的孩子,因為還不會說話,沒辦法去幼兒園,只好去託管班。

我問,是一點不會,還是能說幾個單字呢?

媽媽說,一點也不會,但心裡有數,自己吃飯、上廁所都行。

2~4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孩子的語言障礙也是在這一時期發現的。

如果孩子到了兩歲仍不會開口說話,或者,只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只是自說自話,無法和大人交流、不能對大人的話做正常、及時的回應,就一定要去醫院診斷,孩子是否屬於「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如是,就要進行專業的訓練。

不過,「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畢竟是少數,如果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外貌、行為看起來跟正常孩子沒什麼差別,智力、理解力也正常,父母能明顯感覺到孩子能聽懂話,比如,用點頭或搖頭來回應,就不用太著急。

可能兩歲半或三歲還什麼都不會說,就像上面說的婷婷的兒子,雖然,只能說很簡單的字,但一旦會說話,就好像忽然間什麼都會說了。

在語言發育上,孩子之間真的相差太多,快的,一周歲左右就會說話,慢的,甚至到三四歲還說不完全。

想要孩子說話早、說的好、表達力強,不妨這樣做:

1. 父母儘可能多和孩子交流,越多說越好

說話是人和人交流的工具,當然離不開交流。

想讓孩子早說話,就要多和孩子說。千萬別覺得孩子小,聽不懂,哪怕和孩子整天在一起,也一言不發,默默無語。

現代心理學認為,嬰幼兒知道和理解的事情,遠比說出來的多。

也就是說,別以為孩子不會說,就聽不懂、不理解,這實在太小瞧孩子了,孩子的理解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父母大可以輕鬆、自然地和孩子說話,不必有任何擔心,你說的越多,孩子說的越早。

我兒子出生後,休產假那段時間,只有我一個人帶娃。

寶寶小,需要全天照顧,離不開人,整天在家,既瑣碎又有些寂寞。

索性,我就和兒子說話,把兒子當作聊天對象,什麼都和他說:

「媽媽現在要給你餵奶了」

「來來來,我們換尿布了」

「你是不是困了啊?」

「媽媽雖然生完你,可還是好胖啊」

「這是桌子、那是電視機」

「爸爸快下班了,我們去窗邊看看」

.....

從早說到晚,見啥說啥,說個不停。

也許是和兒子說的夠多、夠早,兒子說話也很早。

一周歲多,就能準確、清晰地說整句話,表達也很形象,很貼切。

上幼兒園、小學後,很擅長講故事、演講、做主持,是有名的「故事大王」、「演講小能手」。

2. 多給孩子回應,別限制孩子說話

學說話的孩子需要一個好聽眾,家長要多回應越孩子,回應的越多,和父母的聯繫越緊密, 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的越快。

孩子學說話時,總有一個階段,要幹什麼事,拿什麼東西,只是指著,咿咿呀呀,想表達需要、願望和感受,卻又說不出。

這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回應孩子,別放任不管,錯失良機。

比如,孩子指著杯子想喝水,別馬上給孩子,

為了鍛鍊孩子說「喝水」、「杯子」,可以聲東擊西,顧左右而言他:

可以拿起一個碗,說:「

寶寶想要碗嗎?想吃飯嗎?」

或者,指著小凳子說,

」寶寶是想坐凳子嗎?「

當孩子還是拉著你要杯子時,也是孩子的喝水需要最強烈的時候,

這時,可以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愉快地說,」哦,原來,寶寶想拿杯子,寶寶渴了,想喝水.....」.。

讓孩子在需要和語言間建立聯繫,大腦產生記憶,次數多了,就會表達、會說話了。

3. 放慢速度和孩子說話,聲音親切、語調富於變化

爸媽教寶寶說話,一定要注意語氣、語音、語調,表情、動作。

用親切的聲音、富於變化的語調,跟寶寶說一切對他來說新鮮的事物,介紹這個多彩的世界,做孩子語言的「導遊」,對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不妨多朗讀、講故事,讓孩子接觸優秀的漢語而不是傳統中的嬰兒語,也有利於語言能力發展。

4. 不要說疊音

有的爸媽跟寶寶說話,總喜歡用疊字兒化音,比如,吃飯說成「吃飯飯兒」,睡覺說成「睡覺覺兒」,這並不利於孩子的語言表達。

孩子最初就像一張白紙,一無所知,對世界的認識全都依賴父母的語言輸入。

如果父母一上來,就「吃飯飯兒」,「睡覺覺兒」,

孩子就會以為吃飯、睡覺這檔事的正確說法就是「吃飯飯兒」「睡覺覺兒」,

一旦長大,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吃飯就該叫吃飯,睡覺理應叫睡覺,孩子還得刷新認識,重新輸入,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障礙。

5. 一定要教普通話

曾有寶媽問我,應該教孩子普通話,還是方言,說如果只教普通話,不教方言的話,擔心方言失傳。我說,方言只是一個地方、一個地域的語言,並不被廣大區域的人們所接受,並不利用交流,方言失傳就失傳吧,一定要教孩子普通話。

明確了這點,這個寶媽又擔心老人的方言會把孩子帶跑偏

這個擔憂是沒必要的。

不見得是長輩故意教孩子說的,因為長輩本來說話就帶口音,改不過來,對孩子也這樣說,並不是故意的。

拿我兒子來說,從小是奶奶看大的,奶奶是陝西人,口音非常非常重。

重到什麼程度呢,這麼說吧,第一次見她,感覺她在說外語,什麼也聽不懂,對了,還不如說英語呢,英語還能聽懂一些,她的陝西口音,真的是很懵。

而且,有些說法還不一樣,比如鞋叫孩,皮鞋叫皮孩,土豆叫蠻蠻.....

這樣的口音可想而知,帶我兒子時,是怎樣一幅情景。

兒子一歲左右話說的就很好了,能整句說話,但就是有口音,清脆、奶聲奶氣的聲音,夾雜陝西味,那叫一個酸爽。

不過,好在,兒子生活在我們身邊,上幼兒園後,隨著和奶奶呆在一起的時間減少,兒子的口音也漸漸沒了。

不過,九歲時,離春節還有半個月,我們讓兒子先去奶奶家,半個月後,我們也去了。短短半個月,我驚訝地發現,兒子又變回了陝西腔,而且很重......

好在春節後,我們離開了,兒子的普通話,又妥妥回歸了......

6. 教孩子說話,可以 很用心,但千萬別著急

要知道,愛因斯坦也是三歲多才會說話的,只要孩子各方面表現正常,就不用急!

——END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一個八年級男孩的媽媽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2016、2017年搜狐母嬰最受歡迎自媒體 《心理育兒》雜誌專欄作者 大V店、有書、娃娃等多家平臺特邀家庭教育主播 資深媒體人 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徐婧英)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怎麼辦?心理學專家告訴你答案!
    其次是孩子自己發音的狀況,這一點與口腔功能的發育密不可分,孩子面部的細小肌肉群發育完善,才能促進孩子說話說得「更清晰」。 2.孩子「說話晚」,有確定的標準嗎?對孩子來說,我們不能要求小孩子像成人一樣,用很長的句子來說話。從語言能力發展上說,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左右就已經具備用三個字及三個字以上的簡單句來表達想法的能力了,比如「不要」、「我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能說出的句子,長度也會不斷增加。
  • 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其實孩子說話晚,並不一定就是身體的發育出現了問題,而有可能是家長自身的原因,因此,父母要首先找到引起孩子說話晚的因素,然後再針對性的解決。 了解了孩子們說話晚的原因以後,家長可以對照一下自家孩子看看屬於哪一點,當然平常生活中,父母也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來進行鍛鍊,可以試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 孩子說話早晚跟智商有關嗎?孩子到這年齡還不說話,父母要注意了
    朋友小周最近有點擔心她的女兒,快三歲了還不能流利地說話。只會蹦出兩三個字,學了很久會一些簡單的名詞比如『爸爸』和『媽媽』等。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缺失」症,有這種症狀的孩子在語言學習方面會比普通孩子慢2-3倍。婆婆一直嫌棄兒媳學歷低,覺得是她的原因影響了孫女的智商,導致說話比較晚。
  • 寶寶晚說話,就是智商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
    在後臺收到了家長的諮詢:「寶寶已經13個月了,怎麼還不會喊爸爸媽媽?別人家的小朋友已經能夠說出一句話了,會不會是智商問題?好焦慮!」 關於寶寶的語言能力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熱點。 寶寶什麼是候開口說話時正常的?
  • 孩子不愛說話≠自閉?
    小兒從4-6個月開始咿呀學語,會出現無意識的爸爸,媽媽的發音,這種發音是無意識無所指向的。 7個月以後,小兒不僅發音增多,會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8~9個月的小兒,如說「歡迎」嬰兒會拍手,說「再見」小兒會擺手等。
  • 磨牙、流口水,孩子必說話晚或吐字不清?肌動學的解釋來了
    我們經常見大人磨牙,而小孩子,尤其是四歲前的孩子還不常見。可是,如果四歲前要是有磨牙或流口水的現象,孩子就一定會有語言問題,像說話晚或吐字不清。這是為什麼呢?給大家一個肌動學的解釋,順便提供兩個解決辦法。肌動學?
  • 1歲半不會喊媽媽,沒想到是媽媽的鍋,家長怎麼幫寶寶學說話
    語言是學習和認知更多事物和知識的橋梁,寶寶的語言發育黃金期在0-6歲。寶寶的語言發展也是爸爸媽媽的重點關注對象,如果寶寶比別人家寶寶說話晚,媽媽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孩子智商有問題。寶寶一歲半,不會說媽媽雪琴的寶寶快一歲半了,看別人家寶寶小嘴裡一個勁兒往外蹦詞兒,自己教孩子說媽媽的時候,寶寶還只會「Dada」的說。雪琴上網查,都說孩子一歲就會叫媽媽了,有點著急了,孩子不會說話可不行啊,這可是人生大事。
  • 孩子說話晚,還能好好說話嗎?可以家長要先改變
    大多的孩子,說不出這句話,一般是因為害羞,不好意思,可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是真的說不出來。現在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會說,大多的孩子語言邏輯和表達能力都很強,如果讓他們上臺演講,可能比專業的人講的還要吸引人。可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不是這樣,他們往往把一句話的前後位置顛倒,甚至吐字模糊不清。
  • 說話越晚越聰明?美國研究員揭露「貴人語遲」真相,父母別錯信
    02、孩子兩三歲不會說話,父母要引起重視寶寶的語言發育基本會按照這個流程來,但是也不是必然的。畢竟孩子的發育具有個體差異性,語言也是一樣的,只要差不多就行,父母不要太擔心。民間有個「貴人語遲」的說法,原意是很有謀略的人不善言談,但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卻被人們誤解為: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以後有富貴命。對於這個問題,早就被美國研究員給揭秘了!
  • 6歲前孩子有這3個「怪癖」,暗示寶寶情商高,家長不要盲目去管教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但不是所有的孩子性格都是一樣的,很多孩子在幼年時就表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還有一些孩子常會有些「小怪癖」,在家長們的眼裡,這些「小怪癖」一定要加以改正,否則對孩子成長不好,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專家表示,6歲前的孩子有這3個「怪癖」,表示孩子情商高,家長不要盲目去管教。
  • 不是自閉症,3歲多還不會說話怎麼回事?該如何教寶寶學說話?
    今天有位寶媽問我:「夏老師,你身邊有沒有那種說話很晚的寶寶?比如都三歲半或者四歲還不會說話的那種?我閨蜜的兒子就這樣,去醫院檢查了,也不是自閉症,智力也沒有問題……」我來說說我閨女的需要發育情況吧。雖然我閨女沒有像你說的那種到3歲半或4歲還不會說話的的情況,但我閨女與身邊的寶寶和絕大多數寶寶來說,我閨女說話已經很晚了,晚到什麼程度呢?在她22個月的時候都不會叫媽媽,只會叫爸爸,還不是有意識地叫。經常在小區都能聽到寶媽們擔心自家寶寶說話晚,怕智力有問題,但一聽說我閨女的情況後也都踏實了很多。
  • 如何訓練鸚鵡開口,了解這6點訓練知識,灰鸚鵡開口說話並不難
    哈嘍,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適合新手飼養的五種鸚鵡,很多鳥友飼養鸚鵡是想讓鸚鵡開口說話,看著別人家的鸚鵡特別厲害,等買回來自己飼養,教一兩年都不會說話,首先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鸚鵡都能說話,其次強行讓鸚鵡學會說話,從小用錄音機強行學會,鸚鵡可能學會,但是沒有靈魂的
  • 孩子說話特難聽?不是天生情商低,很可能是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而事實上,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導致孩子不會好好說話的根本誘因其實是父母教育的偏差。△孩子說話難聽,不一定就是天生情商低的「鍋」,父母自身言行有失或是誘因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效應叫做鏡映效應。父母怎麼說話,孩子就會學著怎麼表達,而且這一切都在令人不易發覺地「悄悄地」進行著。如果父母講話不分場合,甚至會時不時地尖酸刻薄,那麼顯然孩子說話難聽也就「有據可循」了。木村久一說,「有小孩的父母,即使對家畜等,也不可使用粗野的語言。
  • 海南12歲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海南12歲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家長:到了初中了,你和你的好友人,包括所有的同學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只要你比他們的迅速快一些、比他們跑的時間長一些,你很快而且一定可以超越他們的。相信孩子聽到家長這樣說,心裡肯定是一陣欣喜。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的研習中去,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而去努力了。
  • 教你怎麼說話不得罪人,學會這三個說話技巧,拉近彼此的情誼
    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掌握一種說話的語言技術,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還可以縮小你和你的領導之間的差距,增進你們之間的友誼。自然,你也會在工作中更如魚得水。如果專業知識可以是選修課,那麼語言藝術就是每一個有志之士和職場理想人士的必修課。
  • 1歲寶寶不會說話引發婆媳大戰,檢查後醫生說:我這治不了
    有天,家裡又吵了起來,婆婆:「孩子快2歲了都不會說話,當初我讓你剪舌根,你不聽我的!」小張被婆婆說的不厭其煩,女兒的情況也著實讓人揪心,後來還真的和婆婆帶女兒去了醫院。到醫院後,醫生表示:「孩子舌系帶(舌根)正常,不會影響說話,我這治不了。」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很多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會說話」著急,尤其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侃侃而談、自信大方,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總是路邊鼓掌的角色?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可現實卻是很多孩子不夠自信,因害怕說錯而不敢發言,又或者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後臺收到了一位寶媽的提問:我家孩子快3歲了,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可朋友家的孩子2歲多說話都特別流利,都說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為什麼寶寶說話還有早有晚?
  • 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寶寶說話晚,是很多家長的心病。家長會忍不住各種擔心:萬一寶寶不會說話咋辦?寶寶說話晚,是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不是自己帶娃沒帶好,導致娃說話晚?雖然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家長們更害怕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寶寶說話的一些小知識。
  • 李玫瑾:「6-12歲,這個階段培養這幾種能力比成績重要的多!」
    李玫瑾:「6-12歲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小學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未來幾十年,這個階段培養這幾種能力比成績重要的多!李玫瑾說6歲以前說不,父母的過度的愛讓孩子形成依賴。6-12歲培養忍受挫折能力,吃體力之苦,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學習習慣比成績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