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2020-12-22 騰訊網

媽媽們聚在一起的話題永遠離不開孩子,從他們丫丫學語階段到上幼兒園再到上小學上初中,只要關於孩子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侃侃而談。

只是讓媽媽們最為擔心的往往是孩子的發育問題,例如:說話這件事情。有不少媽媽反映,自家孩子到了兩歲了還不能說一句完整的句子,甚至只會喊爸爸媽媽。

但也有一些媽媽反映自家的孩子就像小話嘮,早早的就學會了說話。可是當把孩子進行對比以後,那些說話晚的寶寶媽媽們就開始擔心,甚至覺得孩子發育方面出現了問題。

有的甚至帶寶寶趕緊去醫院檢查,但醫生卻說孩子只是單純的說話晚,身體健康方面沒有任何異常。

其實孩子說話晚,並不一定就是身體的發育出現了問題,而有可能是家長自身的原因,因此,父母要首先找到引起孩子說話晚的因素,然後再針對性的解決。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說話晚?

1、處在封閉的語言環境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階段,其實,生活環境對他們來說非常關鍵,如果家長不懂得怎樣和孩子交流,或者認為年幼的他們根本聽不懂父母的話,也就不經常和孩子溝通,那麼處在封閉的語言環境中孩子說話肯定會晚。

2、父母沒進行鍛鍊

很多父母往往會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認識,他們覺得孩子長到某個年齡階段就能自己會說話,根本不需要進行鍛鍊。

其實家長的這個想法正是限制孩子語言發育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扔在一邊,讓他們自己把玩,殊不知這種缺少有效的陪伴直接會導致孩子說話晚。

3、先天的身體因素

也有一些孩子受先天身體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了說話晚的現象,若排除孩子身體異常現象以外,只是單純性的說話晚,父母不需要著急。但如果孩子到了三歲還不能說一整句話,只是會叫爸爸媽媽,那麼就要引起重視。

了解了孩子們說話晚的原因以後,家長可以對照一下自家孩子看看屬於哪一點,當然平常生活中,父母也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來進行鍛鍊,可以試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把循規蹈矩的講話變成有效的溝通

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已經經常性的陪孩子聊天談話,甚至更會給他們不停的講故事,那為什麼孩子還會說話晚呢?其實,這有可能就是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正確。

不要去循規蹈矩的講話,而是要讓它變成有效的溝通,例如:多向孩子提問題,在孩子學習講話的時候,不主動講出他們要講的問題,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鼓勵孩子把內心的想法講出來,才能達到鍛鍊的效果。

2、利用角色互換來刺激孩子講話

大部分的父母為了能夠更好的陪伴孩子,往往會在閒暇之餘給他們講繪本故事,當然這樣不但能夠增加孩子的知識儲量,而且也能促進語言方面的發展。

只不過有的父母只是單純的給孩子講,並不能夠起到刺激孩子語言發育的功效,這只是單方面的輸入,得不到孩子有效的輸出。

所以可以利用角色互換的方法來刺激孩子講話,也就是說讓孩子當老師,父母當學生,通過孩子給父母講故事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繼而達到語言方面發展的功效。

只不過這個方法適合那些能夠講出簡單詞語的孩子,對於剛開始學講話的孩子來說並不太適用。

3、不同年齡階段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就像上面我們所說,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在鍛鍊他們說話的過程中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一歲之前父母要用疊字的方法來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通過反覆的講述能夠達到充分記憶的效果,然後再引導孩子去學習父母的講話方式。

而1~2歲之間,父母要鍛鍊孩子詞語的表達能力,當孩子嗯嗯指著某件物品讓父母遞給他時,家長首先不要說出這件物品的名字,而是鼓勵孩子自己講出來。

2~3歲之間的孩子,因為大腦的發育跟不上語言的速度,所以會出現結巴的狀態,這個時候父母就要讓孩子暫停說話並對他們說"不要著急寶貝,想好再講出來。"這樣孩子語言方面不但得到了更好的鍛鍊,也能促進他們大腦的發育。

那麼你家寶貝是說話晚呢?還是說話早呢?你覺得孩子說話晚的原因還有哪些呢?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

另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說話越晚越聰明?美國研究員揭露「貴人語遲」真相,父母別錯信
    02、孩子兩三歲不會說話,父母要引起重視寶寶的語言發育基本會按照這個流程來,但是也不是必然的。畢竟孩子的發育具有個體差異性,語言也是一樣的,只要差不多就行,父母不要太擔心。民間有個「貴人語遲」的說法,原意是很有謀略的人不善言談,但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卻被人們誤解為: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以後有富貴命。對於這個問題,早就被美國研究員給揭秘了!
  • 擁有4個特質的男孩,大多是發育晚,父母無需擔心他長不高
    01孩子有4個特徵可安心,多半是發育晚晚發育的特點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看:一是體格發育,當這兩個方面有其中一個或兩個,都晚於同齡人很多時,就會統稱為晚發育。今天我們主要說體格發育,通常來說會有以下四個特徵,爹媽們來看看,是否與你家孩子相符?
  •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還能不能好好說話?當然可以,但父母也要改變
    這世上最難過的事莫過於孩子站在父母面前卻不能好好說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也許有人會說這句話多簡單,不就是張嘴的事情。是挺簡單,但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來說,這個簡單無疑要加雙引號。對於大部分孩子而言,他們說不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是因為害羞,可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兒童而言,他們就是單純的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句話。
  • 孩子說話早晚跟智商有關嗎?孩子到這年齡還不說話,父母要注意了
    朋友小周最近有點擔心她的女兒,快三歲了還不能流利地說話。只會蹦出兩三個字,學了很久會一些簡單的名詞比如『爸爸』和『媽媽』等。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缺失」症,有這種症狀的孩子在語言學習方面會比普通孩子慢2-3倍。婆婆一直嫌棄兒媳學歷低,覺得是她的原因影響了孫女的智商,導致說話比較晚。
  • 有些孩子不是長不高,而是晚發育,晚發育的男孩有這4大特徵
    二是測骨齡,當骨骼年齡大於實際年齡的,意味著骨骺線閉合,人體生長達到極限,孩子基本上定型,長不高了。相反的情況下,說明孩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是目前還沒開始生長而已,這類屬於晚發育的。這種情況多注意下後天的因素,孩子長高沒問題。
  • 若孩子有這4個特質,說明他們是「晚發育」而非長不高,爸媽放心
    孩子發育,除了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身高也成了很多父母的「心頭痛」。尤其是那些進入青春期,身高增加不明顯的孩子,眼看著別家孩子身高蹭蹭蹭的往上直冒,父母著急得不得了,為什麼自家孩子不長個?是飲食營養不夠充足,還是身體發育有問題?會不會就這麼定格在「矮個子隊伍」裡了?
  • 有些孩子不是長不高,而是晚發育,晚發育的孩子有這3大特徵
    然而身高有很大一部分決定於父母的基因。有些人一出生就註定了將來個子不會太矮,但是有的人卻要靠後天的努力才能追趕上。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材不夠高,就變著法子給他們吃補品,甚至還藉助各種外力,但實際上,這些外在的幹涉有時候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會拖後腿。因為有些孩子不是不會長,只是長大慢而已。
  • 0到3歲大腦發育高峰期:如果有這幾個標誌,父母放心發育達標
    寶爸寶媽最擔心的,也是孩子的大腦發育問題。朋友小霜的兒子今年3歲了,還沒學會說完整的一句話,也很少開口。婆婆總是笑眯眯的說:「貴人語遲」,小霜卻越發心慌。某天,小霜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孩子不會說話可能是智力問題。小霜慌了,她不敢聲張,第二天偷偷帶兒子去了醫院。
  • 孩子成了複讀機,只會模仿不會對話,語言發育遲緩真是夠麻煩
    「老師,我家孩子都3歲多了,怎麼還是不能和我們正常說話呢?」 「這是怎麼回事啊!孩子都快4歲了,整天就重複那幾句話,跟他說話也是驢唇不對馬嘴的。」 當我們問及「你們是否在孩子3歲之前陪他們的時間多嗎?會和孩子聊天嗎?」
  • 寶寶總是「不開腔」,可能是爸爸媽媽的鍋,寶寶學說話父母怎麼做
    寶寶說話雖然依照個體發育情況有早有晚,但是到了一定年紀還是「不開腔」,就有可能是日常引導不到位哦。 這不就是問題所在嗎,我跟小麗說:「你不說孩子就不知道怎麼發音、說什麼,平時多和孩子說說話,自然就學會了。」
  • 寶寶晚說話,就是智商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
    在後臺收到了家長的諮詢:「寶寶已經13個月了,怎麼還不會喊爸爸媽媽?別人家的小朋友已經能夠說出一句話了,會不會是智商問題?好焦慮!」 關於寶寶的語言能力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熱點。 寶寶什麼是候開口說話時正常的?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怎麼辦?心理學專家告訴你答案!
    孩子說話晚,跟父母的遺傳有關係嗎? 答:會有一定關係,但不是絕對的關係。家長不要因為自己小時候說話比較晚,就覺得孩子也一定會說話晚,而忽略孩子的語言發展。比起遺傳因素,家長後天和孩子的交流、引導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更重要。
  • 孩子幾歲說話才算「晚」?了解這6個心理學知識,輕鬆教娃說話!
    婷婷以為,孩子上幼兒園都有個適應過程,慢慢就會好起的,就依然堅持送兒子去。有一次,婷婷送完孩子沒馬上離開,發現幾個孩子在欺負兒子。可兒子因為語言發育遲緩,受了委屈也不能很好表達,沒法和老師說,只能蹲在小角落,偷偷地哭,很委屈、很害怕的樣子。婷婷說,那一刻,她的心都要碎了,心疼極了,可有什麼辦法呢,雖然兒子智力、聽力、行為表現都正常,但就是說話很晚。
  • 孩子不愛說話≠自閉?
    10個月時有的孩子會認識並有意識地叫媽媽,爸爸了。 從11個月開始小兒聽懂的詞越來越多,他可以按照指示去做一些事情,並開始模仿發音。這時如果家長認為嬰兒不懂話,不會說話而不理睬他,則常會造成嬰兒語言發育遲緩.
  • 6個月寶寶發育得好不好?看這5個方面,都具備說明娃發育的好
    下面丁媽帶大家解讀6個月嬰兒的發育過程,看看你家寶寶的身高體重,以及大動作各方面的能力是否達標?6個月的寶寶渴望快樂,要求情感互動,已經不滿足於父母對自己單純的照顧,經常要和自己身邊的人玩、喜歡有人時刻關注著,和他說話。當媽媽不高興時他能聽出來,也能看出來,寶寶不喜歡媽媽不高興。
  • 想要預防大舌頭,就要從孩子的語言發育特點談起
    語言發育也有自身的規律,稍加破壞就會導致很多語言障礙的產生,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大舌頭。大舌頭是一種俗稱,學名是功能性構音障礙,本質是教育環境和教育質量不良帶來的錯誤的發音方式。也就是說,凡是被診斷為大舌頭的孩子,其發病原因都是生理疾病毫無干係,完全是因為環境和養育方式的問題。
  • 孩子拖拉,應從這些方面入手,父母正確引導,讓孩子改掉拖拉毛病
    尼爾·菲奧裡在《戰勝拖拉》這本書中曾寫道這樣一句話,「我們真正的痛苦,來自於因耽誤而產生的持續的焦慮,」但是,孩子們似乎都很喜歡拖拉,父母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孩子拖拉需從這幾個方面考慮1、生理孩子的拖拉受到生理方面的影響,主要受到注意力和短期記憶力兩方面來決定。並且,孩子的注意力和短期記憶力受到大腦發育的影響,完全成熟比較慢,大多數孩子要到十歲左右才能夠形成。
  • 孩子說話早晚跟智商有關嗎?智力水平真的能決定語言發育?
    小蘇最近有些鬱悶,原因是他三歲的兒子還是不怎麼會說話,能說的詞包括「爸爸」「媽媽」在內不超過50個。小蘇自己是碩士生畢業,所以孩子奶奶經常嫌棄兒媳婦學歷低,認為是她影響了孫子的智力。先不說孩子的問題嚴重與否,智力決定語言論已經不是小編第一次看到了,很多對語言發育不甚了解的人覺得智商,也就是認知能力,將決定一個孩子未來能取得成就的高度。這種理論無疑和科學育兒觀想違背,只強調了智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 孩子矮小是「晚長」?專家:可能性小 再不重視就晚了(視頻)
    3歲到青春期之前,孩子的身高進入平臺期,生長速度會稍微慢下來一點,平均每年5到7公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第二個生長高峰期,生長速度又為8到10公分,這個階段男孩可能會稍微長一點,女孩稍微短一點,青春期一般是三年或三年半。家長了解規律後便可以初步評判下,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
  • 反應遲鈍、不愛說話,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未來在哪裡?
    小時候總能聽見父母向親戚朋友吹噓孩子今天的進步、明天的變化。那會兒大家都不明白為什麼,只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直到長大才發現,原來這是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他們關注著孩子的點滴成長。但隨著我們周圍越來越多人結婚生子,卻發現撫養孩子真是一個麻煩的事情,不光衣食住行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就是孩子哭鬧一聲也要尋根問底的安撫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