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叫出那一生媽媽的時候,媽媽會覺得懷胎十月、辛苦孕育的一切苦難都是值得的。
寶寶說話雖然依照個體發育情況有早有晚,但是到了一定年紀還是「不開腔」,就有可能是日常引導不到位哦。
寶寶說話晚,都是媽媽的錯
同事小麗又在唉聲嘆氣,問了才知道,她正愁自己家孩子到了到了月齡還不說話的事情呢。
我就問了她平時是怎麼教孩子說話的,小麗有點驚訝:「孩子說話還用教嗎,平時家裡沒人跟寶寶說太多,偶爾就是教著說幾句爸爸媽媽。」
這不就是問題所在嗎,我跟小麗說:「你不說孩子就不知道怎麼發音、說什麼,平時多和孩子說說話,自然就學會了。」
從那以後小麗就經常和寶寶對話,孩子也能慢慢蹦出一兩個字來了。其實寶寶遲遲「不開腔」,也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寶寶「不開腔」,一般有哪些原因呢
一般認為,18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說爸爸媽媽等簡單的單詞,就可能是語言發育有障礙了。
如果不是因為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學說話,父母就要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是不是下面幾個問題。
聽力有障礙:寶寶聽不見大人說話,就不知道說話應該怎麼發音,說話應該說什麼。
生理構造出現問題:寶寶的聲帶、舌系帶可能出現問題,想說也說不出。
智力上出現問題:寶寶智力發展出現問題,不能理解媽媽說的話的內涵,說話也說不出來。
這幾個問題一般是要到醫院檢查才能得出結論,建議遲遲「不開腔」的寶寶,父母可以帶去醫院看一下。
要想寶寶學會說話,好的語言環境很重要
語言發育受很多因素影響,遺傳、寶寶發育情況和語言環境都與之有關,其中語言環境是重中之重。
父母平時多給寶寶語言上的刺激
多和要說話的寶寶說話,即使寶寶暫時說不出太複雜的句子,他也是會接收到媽媽的語言刺激的,這是孩子豐富「語言庫」的過程。
這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在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記錄了嬰兒面對母親每天對自己說話單詞量的增加,寶寶的詞彙對應的每天也增加的事件。
可見每天多和寶寶說話,不管有沒有回應,都能增加孩子的詞彙庫。
父母平時抓住寶寶的信息收集信號
寶寶在不認識很多東西的時候,會盯著不認識的東西發出疑問,媽媽可以在這個時候跟寶寶講解這個東西叫什麼,是什麼。
孩子在不會說話的時候,發出的聲音通常都是「啊」「哦」等單音,這也是寶寶和媽媽交流的一種方式,媽媽也要及時回應,形成良好互動。
小誤區:給孩子看電視並不能幫助寶寶語言發育。溝通是雙向的,電視對寶寶只是單向的輸出,並不能形成一個互動,所以媽媽幫助寶寶學說話的時候,不要依賴於電視。
擴展閱讀:為什麼男孩說話比女孩晚一些呢
人的大腦是分成左腦和右腦兩部分的,右腦一般主管比較意向的思維方面的東西,左腦則是邏輯和語言方面。
男孩左右腦聯繫其實是沒有女孩密切的,所以男孩對字體比較無感。
女孩的左腦皮質比較厚,再加上平時思考時兩邊大腦聯繫比較緊密,所以女孩子在語言方面比男孩強一些。
不止是語言上,就連閱讀能力男孩發育都比女孩遲,往往會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左右。
所以家長們面對男孩偶爾的「小遲鈍」,要多給男孩一些反應的時間,多一些耐心和孩子溝通,孩子才會更健康的成長。
各位媽媽家的寶寶是幾個月開始會說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