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麗兒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溝通與口才的書籍,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是每一個能追求的目標,對於寶寶而言亦是如此。語言表達是與世界交流的第一步,能更好地融入這個世界是基於懂得與表達,語言表達力強的寶寶,理解力、學習力、社交能力都比較強且更自信。
韓國綜藝節目《超人回來了》裡的姜Gary與姜好父子收穫了一大波粉絲,才26個月大的姜好可以準確清晰地進行表達,不僅說出攝影器材「三腳架」這等專業名詞更是面對爸爸關於「男人不能哭」的言論,說道:「男人也要哭的。」
觀看這檔節目的網友們,都被萌萌噠的姜好擊中柔軟的那內心,喜歡他又乖又暖又糯又萌,更是被他清晰富有邏輯力的語言表達力所驚豔,紛紛留言到:
嘖嘖嘖,不愧是綜藝明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強;小好太棒了,記憶力這麼強,說話邏輯清晰,又有自己的想法,簡直是個小天使;Gary啊你真的是因為兒子走上人生的巔峰,哈哈哈哈哈。
一句話可以讓人樂,一句話也能讓人煩,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歲後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父母要抓住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父母該如何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1. 注視寶寶的眼睛,多與之交流
成年人日常溝通都會有眼神地交流,其一原因是為了表示彼此尊重,再者是確認信息的傳達是否到位。與寶寶進行交流也必須注視著寶寶的眼睛,先把寶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寶寶更專注地傾聽你的語言,消化你的語言內容,傾聽學會語言表達的第一步。
除了傾聽,交流更是少不了,不少父母日常只是關注對寶寶的照料,而忽視了語言交流,認為寶寶長大之後慢慢就會說話了。其實不然,用進廢退,多與寶寶交流才有利於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日常與寶寶交流,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比如問寶寶:「蘇蘇(化名),想要喝奶嗎?」通過提問,示意寶寶給予回應,可以增加交流。
2. 模仿寶寶的聲音,並擴充
寶寶聽得多,有的時候就會自己咿咿呀呀發出一些聲音,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注意認真傾聽,模仿寶寶發出的最接近的詞彙,並鼓勵寶寶不斷進行重複練習。
當寶寶發出的一兩個詞後,父母可以將其進行擴充,比如寶寶說:「鳥,「花」,這時父母就可以進行擴充說道:「鳥在天上飛」、「花兒真好看。」對寶寶語言內容添加後續,進行擴充,語言學習的重要方式。
3. 活靈活現的場景描述
當在給寶寶進行日常護理時,可以描述當時的場景,比如給寶寶換尿布,爸爸就可以說:「現在要給寶寶換尿布了,先把髒的尿布換下來,現在換好新的尿布,好了,寶寶可以上床睡覺啦。」這對於爸爸而已就好比,體育賽事的轉播。
不要以為這樣子的描述很傻氣,其實你所說的每一個詞都被寶寶正在發育的大腦所接收、存儲、銘記。
同時日常交流可以配合肢體語言,比如跟寶寶說:「跟阿姨說拜拜」媽媽可以做出揮揮手的手勢,這樣的寶寶可以根據肢體動態很容易聯想到某些詞彙。
4. 跟寶寶一起讀書
父母可以跟寶寶一起讀書,除了讀故事之外,還可以對圖片進行講解,比如看到蘋果,跟寶寶說,這是蘋果,如果生活中有蘋果這個實物的話,可以拿出來給寶寶看,讓他加深印象,知道蘋果的形狀。
生動形象、寓教於樂的方式可以讓寶寶學到更多的詞彙,從而提高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寶寶的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們要保持耐心,滲透於生活場景各方面細節之中,加以培養,有意識地抓住寶寶語言發育關鍵期,寶寶會在不久的將來還你一個驚喜。
你家寶寶開始學習說話了嗎,你是如何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歡迎留言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麗兒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