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說話時,家長別只會「瞎嘮叨」,做好這4點養出巧嘴寶寶

2020-12-24 王小二育兒講堂

身為人母以後,我在心中或多或少明白了,小時候為什麼家長總要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說實話能克制住不與其他孩子對比的家長,一定有一個不俗的內心。就拿我家大寶1歲時學說話這事兒,我滿眼都是別人家孩子的巧嘴,而反觀我家大寶只會講「爸爸」。

當時我家寶寶終於說話了,沒想到開口叫的卻是爸爸,我的內心五味雜陳。但我家大寶說完爸爸以後,就好像嘴被封印了一樣,我自從知道要想孩子早開口,就要不停地跟孩子說話,我幾乎成天都在嘮叨了,這讓我很困惑。後來我才知道,只會瞎嘮叨可不能滿足孩子,做好這4點養出巧嘴寶寶!

一、有目的重複物品的名稱

這個方法是我在讀有關卡爾·威特的故事時學會的,卡爾·威特是德國的天才,在5、6歲的時候已經會3萬多個詞彙,在8、9歲的時候已經能自主運用6國的外語。而這個天才完全是靠父親教育出來的,因為卡爾·威特剛出生的時候不僅不聰明,甚至有一些痴呆。

卡爾·威特的父親在教他說話的時候,就是有目的的重複物品的名稱。在卡爾·威特剛出生15天左右,他父親就指著周圍的東西,一遍遍地跟卡爾·威特講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個故事讓我很受啟發,其實孩子在語言的準備階段是詞彙的積累。

我們不應該一味地瞎嘮叨,而是指著物品重複其名稱,做什麼說什麼,這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對話!比如我們要給寶寶喝奶的時候,這樣跟寶寶講:「寶寶餓了,我去拿奶瓶,給寶寶喝奶」!然後重複奶瓶、奶瓶!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這是奶瓶。

二、注重發音練習

有些寶寶到了2、3歲的時候,雖然愛說話,也能說一堆,但是發音不清楚,總是給人一種「大舌頭」的感覺。這很可能是因為在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沒有注重發音的練習和糾正,當寶寶說錯時,家長沒當回事,結果到了2、3歲就出現問題了。

德國教育家沙凡曾表示,寶寶在2歲以內對於語音的辨別、語音模仿、詞彙吸收方面都有著優勢。也就是說,寶寶能分辨出發音的細微差別,甚至成年人都察覺不到。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發音,儘量字正腔圓,不帶口音,同時不要用「娃娃語」教寶寶,比如喝水水、吃果果。

三、將孩子會用的詞彙運用到生活中

如果寶寶已經能說一些詞彙,家長首先要鼓勵寶寶說出來,然後引導寶寶將詞彙運用到生活中的對話。比如說一些寶寶會向家長要玩具,看到小汽車就用手指,寶媽自然了解他的想法,這個時候建議你不要做一個善解人意的父母。

而是對寶寶說:「寶寶你跟媽媽說,你是想要小汽車嗎?如果是,你就回答我想要小汽車」。這是引導孩子去表達,同時把詞彙和自己的想法進行融合,這對於訓練寶寶說話非常有幫助。父母要記住儘量用詢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的表達欲望。

四、給寶寶講故事

我是在大寶1歲半開始給大寶講故事的,因為這個階段他已經能聽明白一些內容。給寶寶講故事的過程,你會發現他變得異常專注比你跟他「瞎嘮叨」更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在讀故事的過程中,我們說的都是書面詞語,這屬於優質的語言輸入,這樣就能夠讓寶寶的詞彙量豐富起來。

除了豐富詞彙量以外,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故事思維」。故事有開頭、結尾、起因、轉折、結果,這也是一種邏輯思維。寶寶如果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將來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這也是為什麼參加辯論賽的人,都擁有強大邏輯思維的原因。

所以說講故事讓寶寶從「會說」走到「巧嘴」這一質變的重要方法。這個階段給寶寶講故事時,建議選擇圖片較多的繪本,最好是看圖說話講故事。我個人比較喜歡《0-3歲寶寶學說話語言啟蒙書》。

這套書一共有6冊,整套書的色彩飽和度非常高,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且符合3歲以內寶寶的認知特點,裡面的文字特別少,都是大篇幅的圖片。而且裡面的故事也並不複雜,都是貼近生活的場景,符合3歲以內寶寶的認知

6冊書分別為《趣味字詞》、《拼音發音訓練》、《日常字詞》、《詞句擴展》、《語言遊戲》、《看圖說故事》。單從每一冊的書名,就能滿足我們前面所講,教寶寶說話時的技巧。無論是詞彙的積累、還是發音的練習、還是句子拓展、到講故事,可以說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而且這套書中還有《語言遊戲》讓寶寶學說話的時候,充滿趣味性。語言遊戲包括,兒歌、手指謠、聽辨練習、角色扮演、鍛鍊反應能力等等遊戲方式,非常有意思。寶寶喜歡玩,在玩的過程中對於詞彙記得更清晰!

看圖講故事這一冊內容設計的也很科學,左面一頁都是圖片,完全可以讓寶寶只看左面的圖片,右面是故事的文字,對於一些缺乏想像力的家長,這個故事足以滿足寶寶。每次我給大寶講完故事的時候,我會讓他再複述一遍,這個方法對於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非常有幫助,分享給所有家長們!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貴人話語遲」的解釋,面對自家孩子說話晚,總是用以此來安慰自己,難道寶寶說話早晚真的分男、女嗎? 其實這顯然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孩子說話早晚,這和他們大腦發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語言系統發育緩慢,那說話必然較晚。
  • 寶寶總是「不開腔」,可能是爸爸媽媽的鍋,寶寶學說話父母怎麼做
    當寶寶叫出那一生媽媽的時候,媽媽會覺得懷胎十月、辛苦孕育的一切苦難都是值得的。 父母平時多給寶寶語言上的刺激 多和要說話的寶寶說話,即使寶寶暫時說不出太複雜的句子,他也是會接收到媽媽的語言刺激的,這是孩子豐富「語言庫」的過程。
  • 那些不會好好說話的家長,最終養出了怎樣的孩子?句句真實
    家長總覺得自己「刀子嘴」是激將法,可以激勵孩子。但事實上,那些不會好好說話的家長,最終只能養出下面幾類孩子:一、自卑膽小家長總抱怨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自信、放不開、窩囊,卻沒有想過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童年時期是孩子自信心培養的關鍵期,家長越鼓勵、表揚孩子,那麼孩子就越自信,從內到外肯定自己,表現出落落大方的性格。相反,家長總是用言語打擊孩子,說「你真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等待,這些話會帶給孩子負面暗示,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變得自卑、膽小。
  • 寶寶晚說話,就是智商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
    在後臺收到了家長的諮詢:「寶寶已經13個月了,怎麼還不會喊爸爸媽媽?別人家的小朋友已經能夠說出一句話了,會不會是智商問題?好焦慮!」 關於寶寶的語言能力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熱點。 寶寶什麼是候開口說話時正常的?
  • 寶寶多大能自己吃飯?如何讓寶寶學會自主進食?這三招家長得會!
    讓寶寶學會獨立吃飯真的這麼難麼?為什麼有的寶寶2歲就能自己吃飯,有的寶寶到了4、5歲還得大人喂?原因其實還是在家長身上。有的家長在引導寶寶自主進食上方法不得當,沒有原則性,才是導致寶寶遲遲學不會自主進食的主要原因。今天就來好好跟大家聊聊寶寶的吃飯問題。
  • 我家寶寶學東西比別的寶寶慢,是不是笨呀?
    聽到這個,我不由得開始同情這個寶寶,他做錯了什麼嗎?竟然讓他媽媽覺得他比別人家的孩子笨。究竟,寶寶學東西、做事情慢,是不是就是「笨寶寶」?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很多時候,寶寶學東西慢,做事情速度慢,甚至對於一個新環境的適應時間很長等,這並不能說明他們「笨」,只能說明這些寶寶適應性低,他們的能力並不代表不行。
  • 這4種嬰兒用品看著實用,卻有潛藏危害,最易生細菌,家長要注意
    有了寶寶後,寶媽們慢慢地喜歡買嬰兒用品,每次去母嬰店,覺得這個可能用得上,又覺得那個可能用得上,只要去一趟就不會空手而歸,準要給寶寶買點東西,不過這些嬰兒用品,你都只考慮到了實用性嗎?如果是這樣可不行。
  • 新生寶寶經常「放屁」?可能是腸脹氣,家長別大意寶寶很難受
    而這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父母來說這真的像摩斯密碼一樣難,我只知道在我的印象裡孩子哭不是餓了就是拉尿了,孩子笑了就是開心了。終於寶寶出生了,這天閨蜜們來看望他和孩子,大家來的時候正好孩子正在玩,正在他們圍著孩子聊天的時候,就聽見寶寶放了一個屁。然後大家都笑了,迪迪抱著兒子說:「我家這是個屁精轉世,別看剛出生沒多久幾乎每天都要放好多屁」,大家都被他都得笑出眼淚。
  • 寶寶一歲了還不會走路怎麼辦?掌握這3個順序,4點事項,快速學會走路
    一般大部分寶寶到一歲左右就已經會自己走路了,但有一些寶寶走路比較晚,可能到1歲幾個月才慢慢開始會走路。 我家兩個寶寶,大寶(兒子)是一歲快4個月才能獨立走路,而我家二寶(女兒)1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走路走得比較穩了。
  • 寶寶不愛開口說話,美國兒科學會提出早教5R原則,這事排在首位
    最近就有一個家長留言表示:18個月的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正常嗎,我該如何引導寶寶說話?在我意料以內的是,在此條留言後的回覆表示正常和不正常的人數相當,顯然,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語言的啟蒙都並未太重視,大多認為開口說話這種事就該順其自然。
  • 給寶寶準備服裝只需注意好這4點,無論家長咋買都不會出錯
    小陳因為給寶寶買衣服這件事已經糾結好久了,眼看離預產期還有不到一個月,可能隨時都會生產,可是嬰兒服卻遲遲買不回來,實在讓她心情煩躁。其實,給寶寶準備服裝只需注意好這4點,無論咋買都不會出錯。而且還能讓寶寶穿的舒適、穿的健康,一起來看看是哪四點吧!
  • 寶寶頭髮又黃又少怎麼辦?家長做好這5點,寶寶頭髮烏黑又濃密
    在寶寶出生之前,相信很多媽媽都曾經幻想過寶寶的模樣,希望寶寶皮膚白一些,頭髮多一些,顏值高一些。但是很多時候當寶寶出生時,媽媽們卻會發現一切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很多寶寶頭上只頂著稀稀拉拉的幾根毛。這讓媽媽們無比失望,於是會想方設法的增加寶寶的毛髮量。
  • 寶寶語言發展關鍵期,這樣做讓寶寶能說會道!
    而寶寶什麼時候能開口說話,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其實,寶寶學說話,看似成長過程中一個普通的階段,裡面學問大著呢! 說話是孩子開始與社會交流的第一課。今天橙子,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寶寶學說話的實用方法。
  • 寶寶搖頭就缺鈣?先別慌,4點讓你看清前因後果
    我是一個新手寶媽,寶寶已經4個月大了,最近發現他經常愛搖頭,尤其是到夜裡特別嚴重,婆婆總說「給寶寶補點鈣就好了」,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寶寶搖頭的情況仍不見好轉。
  • 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是智力低下,這也是家長最不願意碰到的。但如果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太過急躁,教育方法不當,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傷害寶寶的自尊心,導致寶寶不愛說話。每個孩子說話早晚與大人平時的語言溝通有關係的,所以大人利用業餘時間多與寶寶進行語言和肢體的溝通,有利於寶寶語言功能的發育。一般是1到2歲,有的稍晚點。可以時常給孩子多說話,這樣激發他的語言感覺。
  • 兩歲寶寶學熊大走路走紅,家長的評論卻讓國漫寒心
    兩歲寶寶學熊大走路走紅,家長的評論卻讓國漫寒心文/天師近日在某知名短視頻平臺上流行著這樣一個有趣的視頻,視頻內容大概是一個兩歲左右、還穿著尿不溼的小寶寶在走廊裡「張牙舞爪」地飛奔著。小寶寶人小鬼大,竟然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本以為是寶寶天馬行空的「設計」,卻沒料到這居然是一段模仿秀。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濟南六一兒童醫院醫生:可能與這幾件事有關
    現在孩子的語言發育越來越被家長們所重視,常言道「嘴跟著腿」「囟門閉合後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會說話」「貴人語遲」等等,這些都只是安慰一歲以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的父母們。   現在孩子的語言發育越來越被家長們所重視,常言道「嘴跟著腿」「囟門閉合後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會說話」「貴人語遲」等等,這些都只是安慰一歲以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的父母們。
  • 父母嘮叨容易導致「超限反應」,孩子會越反叛,家長這樣教育才正確
    小姨跟我說最近這段時間12歲表妹老是和她唱反調和她頂嘴,讓她做什麼事情她就非得和你對著幹。小姨稍微囑咐點事兒,她就開始不耐煩地說:」你別說了,煩死了都。」小姨心裡很難受,可是也沒有任何辦法。小姨說:」這孩子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她小的時候時候可聽話了,我們說什麼她都不會跟你頂嘴的。」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如果寶寶已經到了兩周歲左右,但是仍然發不出「L」的音,說明寶寶的舌頭存在一定的問題。1、舌系帶過短如果寶寶的舌系帶過短,會導致發不出「L」的音,家長要及時帶著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
  • 寶寶睡覺時總搖頭是體虛還是缺鈣?看看這4點就明白了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醒著的時候太難帶了,希望寶寶多睡會,自己就能夠有時間做自己的事了,因此家長在寶寶睡著的時候,會不在孩子的身旁陪伴,即便有的時候在孩子的旁邊卻總會刷手機,並不會在意寶寶睡覺時的小動作。寶寶睡覺時可能會翻動自己的身體,或者揉揉小臉等等,家長是不必在意的,但是如果他睡覺時總是搖頭的話,家長就要重視了,或許是他的身體出現了問題,那麼,寶寶睡覺總搖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家長又應該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