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寶媽問我:「夏老師,你身邊有沒有那種說話很晚的寶寶?比如都三歲半或者四歲還不會說話的那種?我閨蜜的兒子就這樣,去醫院檢查了,也不是自閉症,智力也沒有問題……」
我來說說我閨女的需要發育情況吧。雖然我閨女沒有像你說的那種到3歲半或4歲還不會說話的的情況,但我閨女與身邊的寶寶和絕大多數寶寶來說,我閨女說話已經很晚了,晚到什麼程度呢?
在她22個月的時候都不會叫媽媽,只會叫爸爸,還不是有意識地叫。經常在小區都能聽到寶媽們擔心自家寶寶說話晚,怕智力有問題,但一聽說我閨女的情況後也都踏實了很多。
其實我也是有些擔心的,但我擔心的不是閨女有沒有自閉症,我擔心閨女遺傳她爸,因為我老公就是一個內向不愛說話的人。
如果沒有我後面的語言引導,我想我閨女就會成為你所說的那種孩子,沒有自閉症,但說話很晚,或者說就不愛說話。
閨女22個月後,她開始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隨後我就抓住機會,跟她多說話,當然,一開始的時候,她只是能聽懂,但不會用語言來回應我,所以經常我都是在自言自語的在她面前表演。

也就是我的堅持表演,半個月後,我閨女開啟了她的話匣子,她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一字兩個字的說,她直接開啟成句的語言。比如,我要狗狗,或者,媽媽,寶寶困了等等。
是不是很神奇?我當然也被驚到了,隨後的日子裡,閨女的話就越來越多了,唱歌跳舞講故事,甚至給她爸爸當老師。
其實我閨女還是遺傳了她爸的內向性格,面對陌生人和環境,她還是沒有那麼強的表現欲,甚至在幼兒園,老師跟她說話有時她都不回應的。
所以我一直比較注重她的語言培養,鼓勵她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內心的想法,因為語言環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如果寶寶三四歲都不會說話,就要搞明白,寶寶是不會還是不願意說,前者是壓根兒不會說,也就是從來沒開口說過話,這種情況就需要到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智力問題或者本就是啞巴。
後者是會說,但不愛說,比如我一個朋友家的兒子,已經3歲多了,但就是不愛說話,就算開口說也都像剛學說話的小嬰兒那樣說重疊語,比如飯飯,菜菜什麼的。

跟我朋友聊過後我發現,她帶娃的方法有問題,因為她就喜歡那樣教,所以孩子也就那樣學。想要讓孩子學會說話,你就得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多跟寶貝面前說說話,哪怕像我那樣自言自語也行,當寶寶聽多了,大腦理解你所說的意思後,他就會開始模仿。
在他開啟模仿時,你還得多鼓勵,告訴他很棒,在他用語言表達不清楚時,你還得幫幫他,問問他是不是想表達這個意思?並告訴他以後可以如何表達,只有孩子在語言交流中找到了自信,他才能真正地打開話匣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建議我刪除,謝謝!